政校企合作下汽车产业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研究

2024-12-20 00:00:00陈建旭李莹
专用汽车 2024年12期

摘要:政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发展模式,建设人才培养基地是新时期通过职业教育培养产业人才的重要途径。目前长春作为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区域,但域内各职业院校尚未能有效地利用政校企合作优势进行汽车产业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据此,以国家发展需要、行业发展需求和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现实情况为背景,以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为依托,探索政校企合作下汽车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路径,从而解决汽车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中存在的资源整合、主体组织构建、培养目标设计和培训方法方面的问题,为长春市职业院校实现汽车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目标提供建议。

关键词:政校企合作;汽车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收稿日期:2024-09-20

DOI:10.19999/j.cnki.1004-0226.2024.12.038

1 前言

当前,汽车行业的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已经成为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抓手[1]。长春市是中国第一个以汽车制造为核心产业的省会城市,在省、市教育部门、人社部门和一汽集团的支持下成立汽车专科职业院校,目前已经形成系统的政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中国汽车行业持续输出高精尖人才,提供汽车行业领域的研发成果、创新汽车制造技术是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目的。然而近年来,该校大量毕业生无法承担新能源汽车核心研发和制造工作,部分毕业生不具备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领域工作的资质。汽车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在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业学校存在,而且成为吉林省开设汽车专业的职业院校普遍现象,这说明,这些开设汽车专业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当下汽车产业发展的需要。

在《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的指导下,进一步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打造市域产教联合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解决长春市域乃至吉林省域汽车产业人才培养问题成为职业院校教育发展建设之必须。河北工业大学、武汉文理学院与企业深度融合、北京汽车技师学院和田技术学院揭牌成立,都证明了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对区域社会、经济、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为汽车产业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思路。进行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是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业学校开拓政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之必须,也是长春市域及吉林省域汽车职业教育发展之必要,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2 政校企合作下汽车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目标

2.1 整合政校企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强大的资源支撑

政校企资源的整合是将政府、职业院校以及企业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意义在于为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撑。以政府的公共管理平台为基础,为人才培养提供职业资质认证、就业推荐、产业专项扶持政策等资源,保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成果在社会面落地;以职业院校的教育发展建设为依托,为人才培养提供师资、课程、教学环境资源,保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核心任务能够实现;以企业的经营发展为动能,为人才培养提供实训基地、就业岗位和技术创新平台,保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效果[2]。

2.2 政校企分工合作形成产业组织建设

人才培养基地是独立于学校或企业的组织,是政府、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形成的、致力于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组织。政校企合作下汽车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目标的核心是形成产业组织建设。其中,政府层面负责确定产业组织的合法性和社会性;职业院校为产业组织的经营提供人力资源;企业为产业组织的经营和发展提供产业平台和技术支持[3]。

2.3 以汽车产业需求为核心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核心目的,旨在使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结果符合长春市域乃至省域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要。长春市域的汽车产业龙头企业为一汽集团,吉林省域存在多家汽车配件研发、生产和装配企业,汽车产业的人才需求相对复杂,但整体需求的标准一致,就是要有实操能力、攻关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强的技术型汽车产业人才。

2.4 开展人才技能培训及认证以赋能区域产业人才培养

赋能区域产业人才培养是人才基地建设结果的延展,是政校企合作的社会效果,开展人才技能培训是赋能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要赋能区域产业人才培养,则基地建设中的人才技能培训应不仅限于对在校学生的培训,还应涵盖汽车行业就业者的在职培训;技能培训的内容也不局限于职业院校开设的课程,还应包括汽车产业上下游行业的相关工作内容;与此同时,技能培训的方式和方法也不仅限于课堂授课、函授和实训等,还应包括技能比赛、项目开发等[4]。

3 政校企合作下汽车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问题

根据政校企合作下汽车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目标,对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业学校政校企合作现状进行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数据资料提取分析方式进行调研,对照基地建设目标,发现目前政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建设路径。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方案见图1。

3.1 师资结构单一尚不能满足基地建设需要

长春市教育及人社部门一直致力于支持和配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在资源整合方面,政府层面能够提供的资源支持是完备的;以一汽集团为首的汽车行业企业,也积极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能够提供实训基地和人才应用平台。

在资源整合方面所不足之处在于职业院校的师资结构单一,尚不能满足基地建设需要。一方面,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业学校虽然已经具备素质较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但大多数教师的优势在于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较强,在新能源汽车生产线上的实操能力和产业经营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另一方面,企业为职业院校提供实训导师以补齐师资短板,但大部分实训导师并非产业技术核心人员,对学生的创新攻关能力发展的指导价值十分有限。

3.2 人才培养主体组织构建缺失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业学校自建校以来就与一汽集团达成深度合作,近年来也向其他汽车产业企业输送各类人才,但校企合作的模式是企业订单式培养和平铺型培养,没有形成单独的产业组织,这种校企合作模式的主体仍旧是职业院校,并未达成政校企三者的深度融合,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目标角度看,人才培养主体的组织构建缺失。

3.3 人才培养目标层次扁平化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业学校开设机械工程、汽车工程、汽车运用、电气工程、汽车营销5大类共49个专业,形成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自动控制技术专业群,在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和汽车电子技术领域都有突出贡献。但在企业订单培养模式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标企业岗位需要,基本上符合新能源汽车基础生产线要求;在平铺型培养模式下,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现在职业技术资质考核方面。对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而言,人才培养目标设计缺乏层次,扁平化现象突出,很难满足区域汽车产业发展需要。

3.4 培训模式简单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业学校具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课程,在校内建有数控基地、制造技术实验室、气动实训室、混合动力汽车实训室、巡航避障职能小型车设计制作工作室等30多个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并建立基电技能实训中心,与一汽集团合作为学生提供校外实训基地,近3年来多次获得国家比赛一等奖和省级比赛奖项。然而,课堂教学和实训始终是其基本的培训方式,高级汽车技术创新和攻关人才产出量较少,大多数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技能水平仅符合汽车生产制造流水线要求。学校也积极开展成人教育,但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关注较多,对汽车产业人才再造的关注较少。总体而言,简单的培训模式尚不足以成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可用的培训方法[5]。

4 政校企合作下汽车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路径

政校企合作下汽车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是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挖掘和再创新。对已有的人才培养问题进行整理,按照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目的改善其中的问题,充实不足,是基地建设的基本路径。

4.1 整合政校企强大师资队伍

应对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需要将政、校、企三方资源进行整合强大师资队伍,使其与汽车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目标相符。本着建设一支 “引进 、培养 、聘请”三结合的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思路,基地结合校内外师资资源。

首先,以校内专业教师、企业工匠大师为教师组成,理论实践教学两手抓,负责校内基础课程教学的开展;其次,以企业项目组长、科研负责人为目标,培养专供基地的技术名师,成为基地中的骨干教师,负责基地中的教学和产业研究及生产任务;再次,由政府牵头,为企业工匠大师、项目组长、科研负责人开通教师保障通道,确保师资队伍的稳定性,使职业院校教学和基地教研产发展达成实际联系。

4.2 创建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应对人才培养主体组织构建缺失问题,需要建立一系列汽车产业科研、教学、技术服务组织并形成系统,嵌入职业院校和企业之中,确保人才培养主体责任明确,对区域汽车产业发展形成全面覆盖。首先,为提高汽车产业科研成果转化与创新能力,形成企业上下游互联互通、协同合作模式,组建以知名院士、大学教授、企业专家、大国工匠为核心的专家智库,定期开展联席会、高峰论坛、学术交流等活动,发挥专家智库的权威性、专业性、前瞻性,强化基地项目攻关能力,实现知识沉淀和技能引领;其次,邀请汽车产业领域劳模、工匠等组成的劳模工匠工作室联盟,定期开展成果孵化和产业技术服务等活动,解决汽车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技术创新等难题,将基地人才培养与汽车产业研发、生产同步进行,助力企业产品更新的同时,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在汽车行业领域中的作用和价值。

4.3 开发多维度多层次能力素质模型

应对人才培养目标层次扁平化问题,以平铺型培养为基础,跟进订单式培养,再根据政府部门劳模工匠等荣誉评审及企业人才晋升要求为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以专业知识力、实操技能力、攻关创新力、综合素养力为基础汽车工人学习能力素质模型并构建一般工人、技术骨干、工匠大师成长晋升通道。通过汽车产业人才能力素质模型,评估职业院校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层级,也给学生以明确的职业能力目标和职业发展路径的展示,使学生在入学初期就明确学习任务、劳动价值和社会责任;促进人才培养结果与区域汽车产业人才需要实现层级、水平和数量上的拟合。

4.4 开展全方位人才培训

应对培训模式简单的问题,应通过政府政策扶持,号召汽车企业、产业工人、社会人员参与技能提升培训,扩大培训辐射人群。基地以提升汽车产业全链条人才适配力为目标,针对汽车配套、汽车制造、汽车服务等领域,以产业头部企业人员能力要求为标准,根据人才一体化培养原则,精准对标产业上下游企业人员开展专项技能定制化培训。以服务汽车产业全领域人才协同力为核心,针对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能人员等重点人群,开展领导力、通用力、专业力、技能力、党性修养等全方位多维度的线上+线下培训、轮训。

5 结语

政校企合作下汽车产业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能够补齐以往职业教育中的师资短板,创新人才培养主体组织、实现多维全面的人才培养,赋能全域汽车人才发展,是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深化政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胆尝试,也是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与汽车产业协同发展的表现,能够为汽车产业发展培养真正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宗喜,张营华,宋传增,等.产教融合背景下智能网联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探索[J].内燃机与配件,2023(14):116-120.

[2]刘志华,黄晓明,刘旭刚.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五位一体四链融通”协同育人模式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4(19):77-80

[3]朱明艳,段文清.中职中西式面点专业“校中店”人才培养基地的实践研究——以广西商业技师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23(8):140-142.

[4]李长海.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影响[J].装备制造技术,2023(12):100-102.

[5]高思茵.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3.

作者简介:

陈建旭,女,1991年生,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及职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