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许打骂,家长的威信从何而来?

2024-12-19 00:00:00高一帆
现代家长 2024年12期

家长的威信,不是靠打骂建立起来的,而要基于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孩子有所敬畏,知道做事要有原则

以小樊的体力,打倒你不必使用什么擒拿手,让他敢于忤逆你的,是他心中的暴力,而他心中的暴力,恰恰是你教的

小樊是我儿子小段的同桌,来我家玩过几次。上学期期末,我去学校参加家长会,与小樊的爸爸罗先生聊了很多。

家长会开始前,我和罗先生在教室外的走廊上碰到。寒暄后,罗先生问:“听小樊说,你在家里威信很高,说一不二,小段从来不敢顶撞你。你的威信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我大吃一惊:“威信?我是我家的第四号人物,哪来的威信?”

罗先生不解:“第四号人物?”

“没错。”我解释,“一号人物当然是我老婆,然后是小段、宠物狗玛丽,我排在最后。”

“你可真会说笑!”罗先生哈哈大笑,继而收敛笑容,正色道,“都说棍棒之下出孝子,你真的不经常揍小段吗?”

“我从来没有揍过他。”我也严肃起来,反问,“莫非你揍过小樊?”

罗先生被我的迂腐逗笑了:“哪个男孩没被爸爸揍过?小樊调皮捣蛋,我就拧他的耳朵,不听话我就踢他的屁股,如果他考试成绩不好,我就要动家法,用他爷爷的痒痒挠打他的屁股,打到他求饶、发誓用功学习为止。”

我咽了口唾沫:“你这样揍小樊,小樊的妈妈不跟你拼命?”

罗先生潇洒地摆摆手:“是她怂恿我打的,她下不去手。”

我无言以对,冷场几分钟后,我感觉如鲠在喉,接上话头:“你这么强势,在家一定很有威信吧?小樊是不是对你唯命是从?”

“恰恰相反!”罗先生似乎找到了倾诉对象,打开了话匣子,“他小时候怕我,不敢不听话,现在个子长高了,感觉翅膀硬了,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

罗先生告诉我,上初中以后,小樊似乎进入了青春叛逆期,不仅不再对爸爸唯唯诺诺,而且经常主动挑衅。

一天,正吃晚饭,朋友打罗先生的电话,让他出去喝酒。罗先生不想去,谎称自己在外地。电话打完,小樊在一旁冷笑着评论:“您撒谎的样子真帅!”语气颇为不屑。

罗先生和妻子拌嘴,声音大了些,小樊从自己的房间里冲出来,把妈妈护在身后,怒视爸爸:“后退!保持一米安全距离!”那威风凛凛的架势,硬是把罗先生镇住了。

上学期期末考试,小樊成绩不理想。罗先生借着酒劲,揪着小樊的衣服领子准备发火,没想到被小樊反手扭住,一把摁倒在沙发上。要不是妻子及时赶到9lD0uQbzgvNEJmXjfxrtyQ==,罗先生一定会吃亏。

“那是武术中的擒拿手第二式,我出学费送小樊去学的。”罗先生苦笑,“他第一次实际运用,竟然是针对我。”

“不关武术的事。”我说,“以小樊的体力,打倒你不必使用什么擒拿手,让他敢于忤逆你的,是他心中的暴力,而他心中的暴力,恰恰是你教的。说白了,他是在模仿你。”

被家长棍棒教育,孩子容易变得胆小、怯懦,害怕犯错和面对挑战,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做事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他们害怕失败会带来身体上的伤害

罗先生辩解:“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棍棒教育只要不过分,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你这么推崇棍棒教育,是因为只看到了它的表面效果,没看到它的潜在负面影响。”我告诉罗先生,棍棒教育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摈弃,否则会给孩子造成隐秘的伤害。

第一,抑制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被家长棍棒教育时,会感觉自己是不被爱的,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产生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都会产生深远的消极影响。如果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体罚,这种自卑感会让他陷入自卑的深渊,认定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有这种心理的孩子,学习成绩都在班里垫底。”我说,“因为他丧失了自信心和积极性。就像开车不踩油门,自然是路上最慢的车。”

第二,导致孩子形成极端性格

被家长棍棒教育,有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怯懦,害怕犯错,不敢面对挑战,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做事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他们害怕失败会带来身体上的伤害。久而久之,孩子的探索欲望会被抑制,成长空间会变得狭小。

有的孩子会形成暴躁的性格。家长动辄打骂孩子,会刺激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家长的行为对孩子来说无异于攻击示范,当孩子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或者受到刺激时,容易攻击他人。

我说:“小樊小的时候自知不是你的对手,不得不忍气吞声。为了逃避挨打,他会讨饶、发誓改过,其实都是权宜之计。说白了,就是‘好汉不吃眼前亏’。后来他长得强壮了,再被你暴力教育,他势必反抗。更可怕的是,如果小樊建立起‘谁的拳头硬谁有理’的错误观念,有可能在学校霸凌同学,甚至在社会上为非作歹。”

罗先生问:“小段从小到大,你真的没有体罚过他?”

“我反对棍棒教育,但体罚是有的。”我说,“每个孩子都是在不断犯错中长大的,每次犯错都是家庭教育的绝佳机会。除了讲道理,我会适当实施体罚,让小段接受犯错的自然后果。他上学之前,犯了错会在客厅角落独处10分钟,冷静冷静。小学阶段,他犯了错会被罚围着小区跑3~5圈。上初中以后,体罚形式改为做俯卧撑,根据犯错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做俯卧撑30~100个不等。”

罗先生问:“被体罚时,小段服气吗?”

我回答:“为了让他服气,跑步和做俯卧撑,我全程陪同。他问我为什么自罚,我就说,‘子不教,父之过’,应该受罚。”

罗先生竖起大拇指:“难怪小段那么自信、阳光,难怪你在小段面前威信那么高!”

我笑道:“我没有刻意树立威信,我只想做小段的队友,同甘共苦。”

如果家长能够保持情绪稳定,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孩子也会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变得更加成熟和理智

我告诉罗先生,家长的威信,不是靠打骂建立起来的,而要基于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孩子有所敬畏,知道做事要有原则。家长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要点如下:

1.尊重为先

孩子年龄虽小,却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如果家长尊重孩子的选择、意见和隐私,孩子会感到被重视,建立自信心和归属感,愿意尊重并且服从家长。

反之,如果家长强调自己的权威,不考虑孩子的感受,随意批评孩子,甚至拳脚相加,孩子必然产生抵触情绪,亲子关系也会变得紧张。

2.说到做到

家长言行一致是塑造人格魅力的关键。如果家长言出必行,孩子对家长的敬佩会油然而生,愿意听从家长的教导;如果家长总是轻易承诺却不兑现,就会失去孩子的信任。

比如,家长答应孩子周末去游乐场玩卡丁车,却因与朋友去钓鱼而爽约,孩子自然会伤心。类似的事情经常发生,孩子就会认为家长不靠谱,不再信任家长。

再比如,按照家庭规则,孩子在学校跟同学打架会被罚做家务,可是事到临头,家长忘记了惩罚条款,孩子虽然得了便宜,心里却对家长少了三分敬畏。

3.宽严有度

家长教育孩子既不能过于严厉,也不能过于宽松。过于严厉会让孩子感到压抑和恐惧,变得胆小怯懦或者叛逆反抗,过于宽松则会让孩子缺乏规矩意识,变得任性妄为。

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把握好尺度,该批评时要批评,该表扬时要表扬,在关爱孩子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孩子遵守规矩。

4.批评孩子时要对事不对人

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应该就事论事,指出孩子的错误行为,而不是攻击孩子的人格。

比如,孩子打碎了一个玻璃杯,父母不应该说:“你怎么这么笨!”而应该说:“杯子碎了,地板上有很多碎片,我们一起打扫好吗?”这样的处理方式可以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在哪里、怎样解决,同时也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5.用规则管人

为孩子制定合理的家庭规则,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家庭规则应该明确规定孩子每天什么时间做作业、什么时间看电视、什么时间睡觉等。孩子按照规则做事,会感觉到生活有规律,也会自然而然地培养自律性。家长只要负责监督、检查、奖罚即可,不必死盯孩子,整天为孩子不按时做作业、不按时睡觉而苦恼。

6.少唠叨、多行动

家长的唠叨往往会让孩子厌烦,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家长与其唠叨,不如用实际行动来引导孩子。比如,想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就行动起来,营造环境、开列书单、购买书架和台灯等,自己先养成读书的习惯。孩子看到家长的实际行为,自然会受到影响。

言传身教是最有力量的教育,当孩子看到家长的积极行为,自然会模仿和学习。

7.情绪稳定

家长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如果家长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孩子会感到不安和恐惧。如果家长能够保持情绪稳定,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孩子也会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变得更加成熟和理智。

罗先生心悦诚服:“看来,家长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还真是一门学问,我需要认真学习。”

我说:“其实,家长树立威信并非让孩子害怕家长,而是便于实施家庭教育,因为家长有威信,孩子才愿意听家长讲话。相反,如果家长没有威信,再好的家庭教育孩子也听不进去。”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