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语
人生如同一部交响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旋律,而情商就是让这些旋律在和谐中奏响的指挥棒。
—情商是让别人和自己都舒服的能力。
不读书爱思考,不独立爱自由,没经济谈真爱,缺理智想财富。
—人们应该避开的4个陷阱。
容器人。
—部分年轻人的内心很像一个封闭的容器,社交仅限于容器外壁的相互碰撞,他们拒绝让别人深入自己的内心,也无法深入他人的内心。
世界不是平的,也不是一条直线,我们向往的远方世界,有着比我们想象中复杂得多的无奈与苦痛,也有着非深入其中不能体会的爱与生命力。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的台词。
青春就是相信时间必会将你带离困境。
—作家彭剑斌的名言。孩子陷于困境时,家长不妨这样对他说。
未经世故的人习于顺境,反而苛以待人;饱经世故的人深谙逆境,反而宽以处世。
—天真不一定好,世故也不一定坏。
真正活得好的人,活在对自己日常生活丰富的体验里;活得不好的人,活在各种人生的概念里。
—人生就是一边经历一边成长,在一日三餐中体味人间烟火,在一年四季中感悟人情冷暖。
为什么艺术很美?因为毫无用处。为什么生活丑态百出?因为全是目的、企图和用意。
—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如是说。
名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在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由于双方家族是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阻挠。但阻挠并没有使他们分手,他们反而爱得更深,直至殉情。心理学将这种现象称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theRomeoandJulieteffect)。
心理学上的阻抗理论认为,人们相信对自己的行为拥有控制权,天生不喜欢自己的自由受到限制。当自由受到限制时,人们会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于是反抗,不让做什么偏要做什么,以捍卫自己的自由,消除不舒服感。
家长强迫子女与恋人分手,子女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心理抗拒,做出与家长的意愿相反的选择,不但不放弃自己所选择的恋人,反而会爱得更热烈,尤其是正处于热恋期的恋人,他们沉浸在爱的激动、幸福和甜蜜中,对身边的一切更是不管不顾。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对孩子和家长都有警示作用。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对异性产生好感是正常的,有的孩子会发展为早恋。爱情固然是美好的,但家长的反对也有道理,孩子不妨理性地与家长交流,不要把恋爱建立在抗拒和维护自尊的基础之上。
外界阻挠越大越要爱,在旁观者看来或许是轰轰烈烈的,但这样的抗争,主题已不完全是爱情,更多是争取自由、捍卫自尊。调查显示,这样成就的婚姻大多以离婚收场,因为他们爱情的基础更多是抗争,缺少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融合,一旦出现分歧,爱情就容易产生裂痕。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注意方法,要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切忌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训斥、打骂,甚至当着众人的面羞辱孩子,以免孩子在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的作用下,义无反顾地投入早恋。
提醒
儿童电话手表带给家长诸多隐忧
随着聊天、音乐、游戏、短视频、购物等应用软件纷纷涌入,儿童电话手表已成为强大的娱乐社交工具,引发了家长的普遍担忧。
“妈妈,能给我买块电话手表当生日礼物吗?”小学二年级学生夏夏向妈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不就是一块儿童手表吗?”夏夏妈妈满口答应。可当她打开电商平台挑选时才知道,儿童电话手表品牌繁杂不说,手表的功能更是强大,大光圈拍照、高清视频通话、二维码付款……看着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功能,夏夏妈妈生出疑虑:“这怎么跟智能手机一样?”
究竟该怎么选?夏夏妈妈听到最多的建议是,“最好问问女儿,她的小伙伴用什么品牌”。如果身边小朋友都用某个品牌的儿童电话手表,家长却买了别的品牌,孩子就没法玩“碰一碰”。
两只手表“碰一碰”就能互加好友,社交已成为儿童电话手表的主打卖点之一。然而,正是这种社交功能,引发家长的担忧。孩子们通过手表互加好友后,没事就聊天。电话手表里也有朋友圈功能,有时出去玩,孩子忙不迭地拍照打卡发定位。有家长担心,如果孩子接收到一些不良信息怎么办?打卡发定位,隐私又如何保护?
儿童电话手表因功能、配置的不同,价格从一两百元到数千元不等。除了定位功能,商家都把高清视频通话、好友聊天等社交功能作为主打卖点。有些儿童电话手表还宣称可以下载的App有几十款甚至更多。
“功能太少,孩子不乐意。功能太多,戴上后就一直低头玩儿。手表上有游戏软件、能看小说,1.3英寸的屏幕这么小,一直盯着看,你想想眼睛累不累?”说起儿童电话手表,家长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视力下降。还有家长发现,孩子因为迷恋电话手表,成绩下滑十分严重。
有报告显示,目前我国5~12岁儿童约为1.7亿,儿童电话手表的市场普及率约为30%,基本上每3个孩子中就有1个有电话手表;其中,城市儿童电话手表市场普及率超过50%。
“过去是让孩子少玩手机、平板电脑,可现在电话手表又冒出来了。”采访中,多位家长呼吁,儿童电话手表功能应该做做“减法”。
“未成年人的社交还是应该多在线下互动交流,而不是线上。”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儿童电话手表应该回归其基础功能。生产商在儿童电话手表产品中搭载的游戏、社交等内容,可能会影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孙杰)
别低估拥抱的力量
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萨提亚曾说:“我们每天有4个拥抱才能生存,有8个拥抱才能精力充沛,有12个拥抱才能成长。”
拥抱、握手等身体接触会促进人体内催产素的分泌。催产素又被称为拥抱激素、爱的荷尔蒙。它具有调节社交、让人愉悦的功效,让人渴望亲密接触,引发同理心,并且更愿意关爱他人。
拥抱还有利于释放身体中的血清素。血清素可以让人感觉良好,感受到更多的愉悦。拥抱时,人体内的皮质醇会迅速降低。皮质醇是人体内肾上腺皮质释放的一种糖皮质激素,又称为压力荷尔蒙,是精神刺激、压力情绪背后的罪魁祸首。
科学研究表明,拥抱会促进双方的血液循环,可以缓解压力,增强免疫力,同时也可以使人获得放松感和安全感,减轻孤独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情感连接。
(杜冬梅)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