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妈妈们,这些育儿知识您应当知道

2024-12-19 00:00:00刘波王静
现代家长 2024年12期

【人物名片】

马建革,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红黄蓝幼儿园园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绘画心理分析师。从事幼教工作20多年来,做过千余场父母沙龙活动。

如今,90后、00后妈妈都很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但受限于自身受教育程度、生活环境等因素,带孩子时往往感到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给新手妈妈答疑解惑,介绍更多育儿知识,记者采访了从事幼教工作20多年的马建革老师。

作为家长,不仅要了解孩子的诸多敏感期,还要对孩子进行保护

记者:您能否结合幼儿的一些生理现象,给缺乏育儿经验的新手妈妈讲讲育儿过程中该注意哪些问题?

马建革:0~3岁是母子依恋期,现在的90后、00后妈妈,因为各种压力,在带孩子时容易情绪波动,会对孩子的安全感和愉悦感产生影响。

孩子在6岁之前有很多敏感期,比如0~1岁是手口敏感期,孩子会啃咬东西、吃手等。1岁多的孩子喜欢抓人,用手抠洞洞、撕纸,这是手的敏感期。2岁多的孩子特别执拗,比如你把门给他推开了,他非要自己关上再推开;你帮他把鞋子穿上了,他非要脱掉自己再穿一次;你把他抱到车上,他非要下车然后自己再上,这是孩子进入了秩序敏感期。但有的妈妈不理解,认为孩子任性,想纠正孩子。比如家长给孩子拿牛奶,顺手把吸管插进牛奶瓶,孩子就哭着不要了,就算换一瓶给他都不行,家长很不理解孩子为何会这样。其实这都是孩子进入秩序敏感期的表现。

作为家长,我们不仅要了解孩子的诸多敏感期,还要对孩子予以保护。若保护得当,对孩子以后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都很有帮助。反之,孩子将来写作业会磨蹭,书包会整得乱七八糟。

记者:除了以上这些敏感期,您觉得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妈妈们注意?

马建革:现在90%的孩子都有感统失调问题。感统失调又称神经运动机能不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性障碍,是由于大脑无法有效整合来自身体各部分的感觉信息导致的。比如婴幼儿阶段,孩子爬行需要达到一定的时间,如果达不到,就会影响孩子前庭发育,对他以后的行为习惯影响很大。比如你有时候叫孩子,咋叫他都没反应。有的孩子,你叫他,若是他感兴趣的事,他理你,反之则十叫九不应。感统失调包括听觉失调、触觉失调、嗅觉失调、味觉失调、视觉失调等。若孩子视觉失调,上学后写作业或考试时就容易掉字、漏字。若听觉、触觉失调,背书时就会掉句、漏句。就算你努力纠正也没用,因为孩子的听觉、触觉没有发育好。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小时候经常光着脚丫在外面跑,家长也不干预。现在想来,其实这是有益的,因为脚底有好多穴位,刺激这些穴位,对我们的生长发育有帮助。现在的孩子不一样,被保护得太好了,所以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现在还有很多孩子是剖宫产,因未经过产道挤压,这些孩子的触觉就不太好。产道挤压对孩子的触觉刺激比较大,让孩子有一种安全感。剖宫产的孩子相当于突然被从子宫里拿出来了,他会因此失去安全感,出生后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够重新建立安全感。

如果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非常恩爱和睦,孩子的安全感就比较足。反之,会对孩子的内心造成伤害

记者:在带养孩子方面,您觉得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有什么不一样?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马建革:妈妈带养出来的孩子安全感更足,比较自信,性格活泼。孩子只有在探索、体验的过程中才能习得某些技能,特别是3岁前的孩子,都是在探索的过程中成长的。比如1岁以内的孩子不会说,当他看到一个小木勺,会咬一咬,有的孩子会爬到桌子上,如果是妈妈带,会允许孩子去体验。这个体验的过程可以锻炼孩子的触觉,加深他对事物的认识。

0~3岁的孩子不是用大脑记忆的,并不是说他们不使用大脑,而是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将记忆储存到了大脑里。举个例子,我们小时候学会了骑自行车,10年甚至20年不骑,再骑的时候仍然会,不过会有些生疏。可是我们初中、高中、大学时学的数学、物理、化学公式,现在还能记多少?估计好多都不记得了。因为这些公式是用大脑来记忆的,大脑记得快,忘得也快。而骑自行车是用身体记忆的——我们学骑自行车的时候都摔过跟头,所以一辈子都忘不掉。

父母带孩子的时候,会让孩子去探索、感知,孩子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感知到的,都会被他的身体记住,而且不会忘。

0~6岁的孩子是吸收性心智。0~3岁的孩子,是无意识的吸收——只要是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感知到的,他会全部吸收到大脑,随时能拿出来用,这是无意识的。所以,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3~6岁的孩子,是有意识的吸收——不是吸收好的,而是只吸收他感兴趣的。一次我给家长讲课,做测评的时候对一位家长说,回忆一下你的原生家庭中,爸爸和妈妈谁的脾气不好。他说爸爸脾气不好。我又问他谁爱唠叨,他说妈妈爱唠叨。这位家长现在性子比较急,教育孩子时常控制不住脾气。我还没来得及发问,他就说:“20年后我就变成了他们。”大部分孩子的性格脾气,会像父母当中的某一个,这就与孩子的有意识吸收有关。如果说,一个家庭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非常恩爱和睦,那这个孩子的安全感就会比较足。反之,就会对孩子的内心造成伤害。

爷爷奶奶大都溺爱孩子,包办的事比较多,等于代替了孩子的手和脚。而且,他们对孩子的担心会更多,比如爸爸妈妈带孩子时,孩子爬到桌子上他们可能觉得没关系,会教孩子怎样做才不会受到伤害,但爷爷奶奶可能会说快点儿下来,摔了怎么办?这会让孩子错失探索、学习的机会。缺少这些学习和锻炼,孩子上学后就会胆小敏感,缺乏自信与安全感,动手能力、学习能力等都会比较差。

1岁半到2岁是孩子的语言爆发期,家长如果与孩子交流太少,就会影响孩子的语言表达

记者:有些妈妈说自己的孩子两三岁了很少说话,甚至不说话,您觉得这是什么原因呢?

马建革:原因有很多种。有可能是妈妈怀孕期间心情不好,对孩子有影响。也有可能是孩子出生的时候缺氧,或大脑有损伤,对孩子的语言功能造成了影响。也有可能是后期带养不当,比如孩子会吃东西后,有的妈妈担心孩子吃东西会卡着、噎着,就把水果打成果泥,做饭也特别精细,孩子的咀嚼肌得不到刺激和锻炼,就会影响语言功能的发育。

孩子在8到10个月期间,是味觉敏感期,妈妈一定要让孩子尝尝酸甜苦辣咸等各种味道。不是让他吃,是让他尝,告诉他:这是棒棒糖,是甜的;这是柠檬,是酸的;这是苦瓜,是苦的。可能孩子吃到辣椒时会哭,但就是要刺激他。妈妈应经常带孩子出门探索,和孩子说话:“宝贝,你看这是香蕉,香蕉是黄色的,弯弯的像小船,吃到嘴里甜甜的……”

0~1岁是孩子的词汇量积累期,聪明的孩子一天能吸收20个词,一般的孩子能吸收10个词。如果说0~1岁词汇量积累够的话,孩子到了开口说话的时候大脑里是有东西的。比如孩子在0~1岁时,你告诉他这个小碗是圆的,可以喝水,可以吃饭,以后吃饭的时候他看到小碗,一下子就能说出“小碗”这个词。

1岁半到2岁是孩子的语言爆发期,如果是爷爷奶奶带养,总是让孩子看电视,不跟孩子交流,孩子的大脑是贫乏的,等孩子想说话时就说不出来。

记者:有家长反映,说孩子睡觉时会突然惊醒,是孩子受到了惊吓?还是孩子得了什么病?

马建革:其实有这种状况是很正常的,说明孩子的大脑正在受刺激,是正常反应,在心理学上叫惊觉反应。如果孩子对外界没有感觉,就不会有这种反应。有这种反应,就说明孩子的大脑是敏感的。

【编辑:冯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