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联盟指导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青春期异性交往

2024-12-18 00:00:00吕媛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36期

摘要:偏远农村学校的学生在青春期异性交往时面临着学校启蒙脱节,教育弱化,家庭启蒙滞后,方法固化,社会启蒙混乱,思维异化等现实困境。对此,我校注重“学校、家庭、社会”三大场域的融合,积极构建“家校社”联盟,综合利用教育资源循序渐进地开展青春期异性交往教育,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校社”联盟;青春期;异性交往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36-0064-0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在高年级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范围”。我校地处偏远农村,学生在青春期异性交往时面临着学校启蒙脱节,教育弱化,家庭启蒙滞后,方法固化,社会启蒙混乱,思维异化等现实困境。对此,我校构建“家校社”联盟,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发挥各自优势、相互支持,循序渐进地开展青春期异性交往启蒙教育,助力农村小学生健康成长。

一、学校启蒙:为异性交往拨“云”见“天”

青春期异性交往离不开学校教育启蒙。青春期学生性意识萌发,面对种种生理变化,会因为心理准备不充分而产生片面或错误的想法,导致诸多异性交往问题。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异性交往关系。

(一)互动式活动,创设交往氛围

男女生在进入青春期以后,性激素分泌增加,身体外形和身体功能发生了诸多变化,导致他们在心理上的差异更加明显,此时不加以引导,可能会使青少年错过这段异性交往技能发展的关键期,甚至形成不健康的交际模式。

“异性效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班主任可巧用这一效应,开展各种有益的互动式集体活动,为学生营造异性交往的良好氛围,提供正确了解异性的平台。如在“最美教室布置”活动中,女生负责设计、制作中队标志,男生负责爬高粘贴;在开学初新书发放时,男生负责搬运新书,女生负责清点和发放;在设置班级座位时,鼓励男同学主动帮助女生搬桌椅……通过这些集体活动,不仅可以使男女生在交往中相互激励、共同进步,看到彼此的闪光点,还可以建立集体荣誉感,激发团结奋进的精神,发挥出“1+1>2”的效果。

(二)体验式班会,明晰交往益处

心理学研究认为,青春期孩子的异性相处体验既可以锻炼社交能力,又可以形成尊重异性等优良品质。笔者作为一名班主任,积极开展异性交往主题班会,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异性交往的益处。

如在六年级开展“男生女生向前冲”主题班会时,学生通过自编、自导、自演心理剧,将青春期异性交往过程中遇到的烦恼和困惑一一呈现,大家在共鸣中讨论、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法。教师再通过举例和游戏等环节,让学生认识到通过异性正常交往,女生可以变得勇敢、坚毅,增强竞争意识;男生也可以培养细心、耐心、温柔等优秀品质。异性交往是性别角色形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经历,是人格成熟的必修课。男女生在交往过程中既建立了纯真的友谊,又完善人格,可谓一举两得。

(三)联动学科,培养交往意识

为人师者,必以知识传递知识,以心灵浇灌心灵,以情感唤醒情感,以德行感染德行。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学生的青春期健康教育需要全体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因此,教师积极探索“联动式”学科融合,将青春期异性交往的启蒙活动融入合适的学科教学中,实现全员育人。

如执教道德与法治“同伴相处”一课时,教师侧重引导学生在与异性交往中尊重他人与自己的不同,接纳他人。树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同伴交往观,建立和谐、友爱的同伴关系,形成积极的交往方式。再如,六年级体育课的篮球游戏环节,男女生在配合传球中难免会有身体接触,学生需调整心态,消除顾虑。在游戏中大家发现:女生柔韧性好,男生跑步速度快,只要他们合理搭配、取长补短,就能取得胜利,这无形中培养了异性同学之间健康的友谊。各学科教师不仅可以依托任教学科,进行双向对接,有意识地开展青春期异性交往教育,也可以开展学科联动的项目化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交往意识。

二、家校同盟:为异性交往保“驾”护“航”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指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农村学校的家长对于孩子的青春期教育如若存在理念和方法欠缺等问题,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为孩子青春期的异性交往保“驾”护“航”。

(一)亲子共读,探讨交往话题

异性交往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敏感话题,有些甚至成为了孩子的秘密。家长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呢?可从亲子共读入手,以阅读为桥梁,开启异性交往的话题探讨。

在实践中,教师向家长推荐《青春期成长手册》《青春期女孩的私房书》《青春期男孩的秘密书》等书籍,同时指导家长和学生循序渐进地开展阅读:从通读书籍、了解梗概的基础阅读,到答疑解惑的对话阅读,再通过深度阅读迁移解决自身的问题和烦恼,最后在主题阅读中接受改变、悦纳自我。通过亲子阅读,借助书籍中真实的案例和心理生理知识介绍,顺利开启异性交往的话题讨论,帮助学生更了解自己的身体、生理和心理变化,解决青春期烦恼。

(二)亲子沟通,消除交往困惑

卢梭认为“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应主动承担起生养和教育儿童的责任,让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校教师指导家长与孩子主动、有效地沟通,让孩子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消除异性交往的困惑。

比如,学生母亲可在睡前与女儿进行闺蜜式的谈话,聊聊“谁喜欢谁”的“八卦”。在过程中,妈妈应放下手机全神贯注地聆听,同时观察女儿的表情、肢体等信息,用点头、微笑等方式给予反馈;在与孩子交流时,妈妈应接纳并理解孩子的各种情绪,给予适当而有效的安慰或引导;同时,用“我”字开头的句式,与孩子分享自己有关异性交往的经验;最后,肯定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用积极而富有建设性的方式帮助孩子改进和成长,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们的信心和期待。

(三)社圈打造,提升交往能力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拥有正确而良好的异性交往经历,适度的异性交往能释放青春期的烦恼和压力,起到提升自尊心及均衡智力发展的作用。对此,学校应指导家长鼓励孩子广交良友,并积极帮助孩子创设宽松的朋友圈,让良好的异性社交成为孩子青春期情绪的“缓冲容器”。如家长可利用周末组织野餐等小团体活动,让同龄孩子在一起放风筝、玩耍,这既可以培养孩子间的友谊,也有利于孩子人格的完善。也有家长给孩子报名夏令营等主题活动,在游戏、比赛中结识伙伴,领略更多异性伙伴身上的风采。家长为孩子创造健康的微型社交圈,孩子通过正常的异性群体交往发展朋友圈,形成一个个彼此联结、彼此帮助、彼此托举的关系网络,这也有助于帮助孩子挣脱网络虚拟世界的束缚和诱惑。

三、社会加盟:为异性交往传“道”授“法”

社会作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外部大环境,其教育方式灵活多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可积极搭建青春期异性交往协同育人平台,邀请专业人士进校为青春期孩子的异性交往传“道”授“法”。

(一)生理健康讲座,调整交往心态

为帮助高年级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更好地对待自己的身心变化,从而学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度”,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迎接青春期,学校邀请了医疗卫生系统的医生进行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讲座上,医生首先向学生普及了青春期小常识,再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了学生进入青春期后“身高长高、体重增加、第二性征出现”等生理变化,引导学生从科学角度认识青春期的变化。紧接着,医生分别从女生和男生的不同视角,以“少女青春期月经”和“男生的遗精烦恼”为例,揭开学生的生理误区,强调青春期自我保健的重要性。精彩的讲座丰富了学生对青春期的认知,帮助他们悦纳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时调整异性交往的心态。

(二)心理健康沙龙,重塑交往观念

《纲要》明确指出,高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包括“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了解正确的爱情方式”。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恋爱观尚未成熟,为帮助其建立正确的爱情观,学校邀请心理专家开展沙龙活动,帮助学生厘清情感认知。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青春期学生常将偶然出现的怦然心动误认为是爱情,甚至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针对这一现象,专家在心理沙龙中设置了“我的爱情观”这一主题,和学生畅聊“爱情”。同学们对这一话题兴趣盎然,与小组成员进行热烈讨论。沙龙的形式自由活泼、参与性强,学生各抒己见,心理专家及时引导,有效帮助学生重塑了异性交往的观念。

(三)法律安全宣讲,明晰交往边界

社会环境复杂多变,青少年在异性交往中缺乏分辨能力,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通过法律安全宣讲活动,可以让青春期的学生在进行异性交往时树立法律意识,能明晰交往边界,安全快乐地度过青春敏感期。

“拥抱青春期”项目在“青少年遭遇性侵害及如遭遇后是否知道应对”的调查中显示,有8.73%的青少年曾经遇到过性侵害却不知如何应对。为此,学校邀请法治校长通过具体的案件,以案释法,从性侵害的定义、如何辨别性侵害以及如何防范等方面帮助学生了解性侵害的主要行为表现、防范措施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同学们学会保护自己。进一步提高辨别性侵行为的能力,在面对性侵害时勇敢说“不”,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小学高年级学生身心尚处于发展中,在异性交往时充满困惑,面临挑战。对于青春期孩子异性交往中出现的问题,需要组建“家校社”育人联盟,帮助孩子顺利度过人生重要转折期。

参考文献

[1]陆云泉,刘子森,杨双伟,等. 学生成长共同体: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J]. 人民教育,2022(1):60-62.

[2]张华. 把握青春期异性交往,度过人生的花季雨季[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1):29-30,35.

[3]赵婷. 有一点心动——青春期异性交往[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34):43-45.

编辑/黄偲聪 终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