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的力量

2024-12-18 00:00:00陈莲花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36期

摘要:一名小学四年级女生因经常“双向”说谎,令老师、家长头疼,同学们都不敢和她交往。心理教师通过多次往来的故事角色书信,快速明晰她的心理问题,并借助故事角色书信“削弱问题的情节,加强对抗策略”的理念和方法,帮助她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自我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故事角色书信;个别辅导;自我认知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36-0050-04

一、个案概况

小F是一名小学四年级女生,她中等个头、身材清瘦。小F的妈妈在一家花店工作,常常在傍晚和周末出门工作。爸爸性格暴躁,在上海一家公司做司机,很少回家。该生因经常说谎被推荐到心理室,比如,她常以各种身体不舒服为由请假回家,回家后又和妈妈说“老师和同学欺负她”所以不愿来上学。小F的“双向”说谎让老师、家长头疼,让同学们都不敢和她交往。

在心理室,小F“自来熟”地介绍她很喜欢动画片《索菲亚公主》中的索菲亚,并提及周末有一篇书信作文作业。在我的建议下,她决定以索菲亚的身份给米娅(索菲亚的好朋友)写封信。

二、辅导过程

(一)学生自我书信,映射内心世界

1.学生给米娅的信件

亲爱的米娅:

你好!今天给你讲讲我的伤心事。前天出访澳大利亚的国王爸爸回来了,可是令我失望的是,他到达王宫后就直接回到书房里。傍晚时分,国王爸爸走出书房,我迎上去想让他和我一起玩,可是国王爸爸拒绝了,王后妈妈看到后就和国王爸爸争吵起来,吵完之后,王后妈妈转身想走出王宫,我哭喊着想冲过去抱住王后妈妈,但由于跑得太匆忙,摔倒了……看到我摔倒,国王爸爸和王后妈妈都冲过来抱住了我……

2.学生信件分析

借助故事角色书信中学生熟悉的收信人(米娅),小F直接、真实描述了她的家庭生活——回家后的爸爸没有满足小F 的期待,爸爸和妈妈争吵后,小F哭喊着想冲过去抱住妈妈,然后摔倒了……简短的语句揭示了小F的认知:爸爸“选择”要伤害她和妈妈,她非常依恋妈妈,妈妈的离开意味着自己被抛弃,这令她十分恐惧。通过“摔倒”,小F以“家庭消防员”的角色将相互疏离的爸爸妈妈“粘合”在一起,关注到了“我摔倒”这个“最优先的任务”上。故事角色书信将小F的焦虑、自卑、苦闷明朗化、清晰化,让心理教师得以快速解读、分析和探索小F问题及辅导着力点。“安全”“快速进入主题”的故事角色书信在缩短了师生建立友好关系的用时,促进辅导的良性发展。

(二)师生通过书信,探索解决之道

1.教师回信纾解失衡情绪

读完小F的信件,我以“米娅”的身份给她写了一封回信。

亲爱的索菲亚:

你好!我的国王爸爸也常出访外国,我的期盼也有落空的时候,我也会特别伤心。后来当我得知恶劣的天气、道路坍塌等使得他出访受阻,让他不得不中途返回时,我后悔不已,我明白了爸爸艰辛和不得已。当然,国王爸爸和王后妈妈也会争吵,我也很害怕,害怕他们不要我了。但抬头看着窗外晴朗的天空,我明白了爸爸就像太阳,给我白天的温暖与光明;妈妈就像月亮,给我晚上的光亮与方向,而我就是他们心中的天。太阳和月亮在不同时段做着同样的工作:照亮我,温暖我。在清晨交接工作时,他们会有欢笑,也会有泪水。在他们迎接暴风雨时,我觉得我唯一要做的就是努力吹走遮住他们前面的乌云,擦去流在他们头顶的雨水,让太阳更温暖,更耀眼;让月亮更皎洁,更闪耀。因为我们是团结、幸福的一家。

2.教师回信分析

这封回信从小F在乎的“失望的事”和“害怕的事”两个方面做出共情。“可我的期盼也会落空,我也会特别伤心”“他们也会争吵,我也很害怕,害怕他们不要我了”的语句给予小F心境、处境上的同情和陪伴。借助故事角色书信削弱问题,加强对抗策略的理念,我在回信里加入了激励性语句,如“我知道了爸爸的不得已”“我觉得我唯一要做的就是努力吹散遮住他们前面的乌云,擦去流在他们头顶的雨水”,等。用具体、生动的激励故事搭配设定的“年龄阶段”的信件缓解小F的负性情绪,借助新的方向激发她找到解决问题的动力与信心。这封回信对小F很有吸引力,我很快又收到了她的回信。

3.学生继续来信

亲爱的米娅:

你好!收到你的回信,我简直太激动了。你写出了我不敢表达的“不要我了”的害怕心情,感觉你特别了解我,我觉得自己不孤单了。与此同时,我觉得你真的很棒——知道寻找失望背后的原因,懂得“太阳、月亮、天空是一家”的道理。这是我欠缺的地方。以后我不仅要像你一样多读书,懂道理,而且学习你遇到问题时多问为什么,多去寻找为什么后面的原因。真的再次感谢你,我最亲爱的米娅!

4.学生信件分析

借助故事角色信件,小F即时、自发、坦率地与“米娅”确立了有深省、促进的交流模式:“感觉你特别了解我,我觉得自己不孤单了”,小F懂得了她不是唯一一个会失望、害怕的人,别人也遭遇过这样的情况,明白了她不敢说给别人的事情是生活常态中的一部分。同时信件中有激励感的《幸福一家人》故事就像亮光照进她的心里,拨亮小F本身的光亮,激发她跳脱“弱者”的角色,准备学习换角度看待问题。整封信件的基调与她之前的信件完全不同,字里行间都是明亮、向上的,感觉小F整个人充满了力量感、积极感。这有助于发展小F成长型心理定向。

(三)亲子通过书信,探索解决之道

1.写信表达想法体会

基于小F问题属于认知错误,在多次书信辅导后我鼓励小F和我(充当她的爸爸)亲子书信交流,以此帮助小F坦率地向爸爸表达自己想法,体会、理解爸爸的立场与心情,促进问题的解决。以下是她写给爸爸的信件内容。

亲爱的国王爸爸:

到现在,我对你还有些失望和害怕。失望的是上次你出访澳大利亚回来后的奇怪行为。你知道吗,你不在王宫的那些天,每天傍晚我都在王宫门口等你。看着来来回回从我身边经过的马车,我多么希望其中一辆就是你的马车;害怕的事是你们像查尔斯的爸爸妈妈那样争吵完都离开了王宫,不要查尔斯了。想到这些,我就无法专心上课、不敢独自睡觉、无心和伙伴做游戏,时刻想回家和你们待在一起……

2.学生信件分析

在这封故事角色书信中,小F主动地、坦率地向爸爸表达了她内心深处的失望和害怕,疏解与宣泄了压抑在她内心的痛苦、无助和焦虑,也第一次真实地说出了说谎背后的真实原因——“爸爸妈妈不要我了”“时刻想回家和你们待在一起” 的分离焦虑,故事角色书信镜映出小F失衡心理的自我“发现”,急切渴望一种自我支持的需求,也提醒心理教师给予她快速的支持与帮助。读完小F的信件,我以“索菲亚爸爸”的身份给她写了一封回信。

3.教师回信及分析

亲爱的索菲亚:

读了你的信件,得知由于我的疏忽而给你带来了深深的伤害,我真的后悔不已。索菲亚,对不起!在上次出访澳大利亚的途中,我的马车与另一辆马车相撞(幸好两辆马车里的人都相安无事)这使得我的出访被迫停止,一整天我都特别沮丧和害怕。惊魂未定地回到王宫;我走进书房只想一个人静几分钟,平复一下心情,可是后来,我还是没控制住坏情绪……

这封回信是我根据家庭系统中父母的正向生命状态会影响孩子正向的生命状态的原理,又结合小F班主任向我反映小F爸爸前段时间在上海开车时发生事故,被迫暂停开车的真实事件创编的。通过故事角色信件中国王爸爸内心的困境和歉意的投射,不仅帮助生活在想象世界中的小F了解真实生活中爸爸的立场与心情,而且让她卸下心中的脆弱、孤单和自卑的包袱,愿意去对照、检视、反思、修正自己的认知,促进解决亲子问题。发出这封信后,很快我又收到了她的回信。

4.学生信件及分析

亲爱的国王爸爸:

读了你的信,我哭了好几次。平常晚上我一个人不敢睡觉,总拉着你的手陪我入睡。那天发生的事,现场只有你一个人,事件又那么可怕,你一定害怕极了吧?我真是不懂事……“平静几分钟”让我想到从小到大爸爸用无数个“几分钟”陪伴我,可爸爸要几分钟独自平复心情,我却霸着不放,我真是好自私!以前我总是认为爸爸爱我就是陪我、夸我、送我礼物,但现在我明白了爸爸爱我还有另外一种:沉默并不是不交流,而是交流的另一种形式……

通过这封信件,小F表达了积极的情感:感动和成长。故事角色信件不仅让心中缺少爱且依赖性强的小F明白了爸爸会永远守在她身边,不会遗弃她的事实,而且帮助小F化解自我内在和外在的冲突,唤醒自己、找到内心正向的心理动能,汲取积极力量,激发她“设身处地”,“由己推人”地换位思考、体会、理解爸爸的不易和不舍,改变自我错误的认知,重建亲子温情。

(四)学生自我书信,实现自我成长

在最后一次辅导中,小F开心地递给我一封信,以下是信件内容。

亲爱的米娅:

你好!今天给你讲一件让我开心又难忘的事。今天下午上完马术课,我又热又累地坐到马场边上等王后妈妈接我回王宫。可是我等了很久也没有等到她。看到天越来越黑,想到“怪兽吃小孩”的故事,我就不由得害怕起来。可你写的“爸爸的不得已”“太阳、月亮、天空是一家”话语不断在耳边响起,我觉得我应该学着“长大”——自己走回王宫。最后我真的成功回到了王宫。从这件事我开始懂得了“长大,是懂得与家人一起分享晴明,也懂得与家人一起分担突如其来的阴霾”,也看清了“长大”的另外的一种模样:勇敢、坚定!

透过这封故事角色书信,小F完全实现了由困局到成长的历程。小F成功地赢得了人生的第一次成长——“自己回王宫”,这展现出她该年龄阶段正确认知和积极心理状态,而当她的“长大”的能力清楚地展现出来,被强化的对抗策略“长大,是懂得与家人一起分享晴明,也懂得与家人一起分担突如其来的阴霾,也看清了‘长大’的另外的一种模样:勇敢、坚定!”会发展成当下及未来面对变局和挑战的一种连贯的替代故事和存在模式。故事角色书信将小F引入自己故事主角的世界中,通过迂回叙述故事中的问题及情节转变到自身能力的发展上,并成为了她未来故事的证明文件。

三、辅导反思

故事角色书信在故事角色扮演的心理氛围下,通过信件的循环往复地书写和阅读,促进来访者站在自身与他人的视角,积极、主动地分析、洞察自我与他人,达到用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实现自我辅导、自我成长。在小F的辅导案例中,故事角色书信具体发挥了以下三个主要作用。

(一)借助文章表述,明晰心理问题

抛开问题来认识、了解儿童的才能和兴趣可以让心理教师知道儿童能用哪些方法对抗问题。当带着这些认知和儿童对话时,就可以快速为儿童提供问题解决的方法。本案例发挥故事角色书信的优势——将对话辅导时凌乱的、直观的、冲动的,易被情绪、环境、陌生人左右的想法和情绪换成经思考和过滤后的冷静的、正式的、明确的替代故事式文章,快速聚焦,使情绪和想法明朗化、清晰化,帮助心理教师识别她内心深处真正的困惑和渴望。从来访者主动、坦然倾诉心理困惑层面来看,故事角色书信心理辅导更凸显来访者能动性的优势,其辅导进程更快、成效也更好。

(二)自选信件对象,快速宣泄情绪

故事角色书信的收件人是来访者选择的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对象,这样能帮助来访者快速、坦率地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感受,减少来访者内部或者来访者与心理教师之间的矛盾冲突。在这种无拘无束的氛围中,与来访者的共情可以获得与对方的联结。本案例中小F选择她熟悉的“米娅”,不加掩饰地倾诉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情绪,快速宣泄郁结的情绪,“由人及己”地激活内心的建设性力量,恢复内心世界的动态平衡,形成身体内部的自然治愈力量(自立、自律等)。故事角色书信具有改善心理教师先入为主的作用,同时也具有帮助心理教师克服来访者反移情的作用,达到统合来访者两难选择的效果。

(三)换位思考角色,实现健康成长

借助故事角色书信的角色转换,帮助来访者用心里的“眼睛”“设身处地”“由己及人”地从自己和对方两个视角审视、分析内心世界,并依靠自己的力量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本案例中小F站在“苏菲亚”和“米娅”的双方立场上进行角色互换,通过角色书信来展开交流。随着循环往复书信“对决—理解—成长—存在”的交互作用分析,帮助小F心中不断切换他人的视角,体会到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他人的感受、心情与立场,认识到自己非理智和自我伤害的错误认知,促进她在自我认识上与和对方统合的方向的换位思考,以一种健康的、恰如其分的方式表现出来:“此时此地”变得不再过度关注自我,“自立”的行为也变得自然,“长大”的举止变得自如。最终基本达成情景与自我匹配良好,环境条件与自我发展和谐的状态。

参考文献

[1]林盛. 在书信疗法中探寻治愈的力量[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18):34-35.

编辑/黄偲聪 终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