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资料显示:在寒冷的冬天,室内工作的人群中有40%的人会感到程度不同的情绪低落,常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中尤以性格内向、体质较弱或缺少运动者居多,主要表现为睡眠障碍和早上起不来、午后犯困、自卑等消极状况,“不高兴”成为生活的常态,对朋友、同事、家人也存在诸多抱怨。这就是冬季“情绪感冒”,隆冬时节更为突出,不仅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往往还会给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中医认为:从“天人相应”来看,冬季“情绪感冒”是一些中老年人由于身体与精神方面的原因,如目睹寒风落叶、花木凋零、景物萧瑟的情形,常在心中引起悲愁、凄凉、垂暮之感,从而产生的抑郁情绪。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冬季“情绪感冒”是身体生物钟不能适应环境气候寒冷、昼短夜长、日照时间减少的季节变化;同时受到自然界万物凋零、景象萧条的不良心理影响,容易引发由阳光控制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加上被称为情绪稳定剂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合成和分泌不足,就会使细胞兴奋性降低,从而出现情绪低沉、心情抑郁。
此外,冬季的低温、干燥和较高的气压,对许多生理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哮喘、脑动脉硬化症等)均有不利影响,患有这些病的人,常常会有一种恐惧心理。冬季又是死亡率较高的季节,一些老年病患者常常在心里就把冬季视为一个“坎”,总怕自己过不了冬,于是产生一些消极情绪。
那么,为了度过一个愉快的冬天,日常中如何预防或缓解冬季“情绪感冒”呢?以下十个妙招可供大家参考。
保持生活规律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日常工作,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起居有常、作息有序、劳逸结合,确保每天获得足够的休息,有助于维持机体内部生物钟的稳定,保障神经等各系统功能正常运转,从而减少因昼夜节律紊乱导致的心理不适。
经常晒太阳
冬季日照时间短和天气冷造成人体内分泌变化是引发该症的关键因素。所以,除加强保暖外,应尽可能到户外空气新鲜、环境优良的地方多晒太阳。阳光照射既可帮助身体驱散寒气,又能有效减少松果体分泌有催眠作用的褪黑素,使人精神振奋、情绪愉快、心怀宽阔。
增加户外运动
只要身体健康和天气适宜,就要多到阳光充足处进行力所能及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打羽毛球等,以促进机体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和大脑兴奋,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不仅身心得到放松,还能保持精神饱满、精力充沛,是化解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
适当调整饮食
医学研究证实,饮食与人的情绪密切相关。因此,在注意一日三餐按时定量、保证营养均衡的基础上,适当多吃点“快乐食物”,如海鱼、番茄、菠菜、香蕉、樱桃、柚子、巧克力、牛奶等,它们所含的一些有益成分,有的可以促进血清素、多巴胺等“快乐激素”的分泌,有的可以调节神经、稳定情绪而改善精神面貌,有利于摆脱焦虑抑郁的困扰。
积极进行社交互动
良好的社交活动,可以帮助个体从与他人的互动中获取情感支持,对缓解冬季带来的孤独感和抑郁情绪大有裨益。平时除主动与亲朋好友及志同道合者保持密切联系、分享彼此的生活和感受外,还要积极参加兴趣小组或志愿者组织,不仅能够提升心灵境界,还可促进内分泌稳定,既改善精神倦怠又排遣意志消沉。
适应季节更替
冬季寒风凛冽、万物枯萎残落,容易引发悲伤之感,常会让人触景生情而郁郁寡欢。但“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要明白这种严冬造成的环境“冷酷”景象,是春夏秋冬四季更换、年复一年的自然规律,必须学会适应、坦然面对,心情自然也就随之乐观、开朗起来。
善待慢性病
患有心脑血管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要以平常心对待疾病,并坚持按医嘱规律用药和做好生活护理;同样可以带病长寿,从而使自己心情得到放飞。
静心阅读书报
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读书。日常空闲或业余时,不妨专心致志地阅读一些积极向上、鼓舞斗志的文字,能活跃人的思维,有效地转移注意力,减轻或消除寂寞、烦闷、忧愁、抑郁的情绪,可起到怡神养性和保持身心舒适的良好作用。
聆听喜爱的乐曲
只要条件允许,凡无事时或劳累休息过程中,经常聆听自己喜爱的乐曲,不仅给人带来快乐的精神享受,而且能很好地改善人的心理状态;尤其是那些优雅动听的轻音乐,可直接作用于大脑和脑干的网状结构,产生镇静、安定、兴奋和调节心情的效用,从而达到放松身体、平稳情绪的目的。
学会正确疏泄
一旦出现负面情绪,不要压抑或逃避,应学会自我正确疏泄,要通过适当的方式,把积聚在心中的忧闷和苦恼发泄出去。可以尝试写日记、绘画等,将感受转化为文字或图像,有助于更深地了解自己,并找到情绪出口;还可找一个知心朋友一吐为快,且能获得对方的支持和理解。
保健与生活2024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