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近日刷牙时发现牙刷上总带着血丝,有时牙龈也会在不经意间出血。他起初并不在意,以为只是刷牙时用力过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牙龈出血的情况越来越频繁,甚至在吃苹果时也会出现血迹。这让李先生有点担心,是不是身体出了什么大问题?
牙龈出血很多人都经历过,哪些疾病可能会导致牙龈出血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
牙科疾病导致牙龈出血
慢性牙龈炎
牙龈疾病是导致牙龈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牙菌斑中的细菌会引起牙龈发炎,导致红肿、出血和疼痛。患者常因刷牙或咬硬物时导致牙龈出血而就诊,一般无自发性出血,很多人在其一生中的某个时间段均可发生不同程度和不同范围的慢性牙龈炎。牙菌斑引起的牙龈炎若未及时治疗,有可能发展为牙周炎。
慢性牙周炎
牙周炎是牙龈炎进一步发展的结果,由长期存在的慢性牙龈炎向深部牙周组织扩展而引起。牙周炎的发病率在中老年人群中为30%~ 50%。牙周炎会导致牙龈退缩、牙槽骨吸收,最终可能使牙齿松动或脱落。治愈牙周炎需要专业的牙周治疗,如深度洁牙、刮治以及必要时的牙周手术。
口腔护理不当
不正确的刷牙方式、过度使用牙线等口腔护理不当也可能导致牙龈出血。建议使用软毛牙刷,避免用力过猛,并定期更换牙刷头。此外,掌握正确的刷牙和使用牙线的方法,均可以有效保持牙龈健康。
其他疾病导致牙龈出血
虽然全身系统性疾病在导致牙龈出血的原因中所占比例较小,但它们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血液系统疾病
1.再生障碍性贫血。这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导致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生成减少。血小板减少会引起出血倾向,包括牙龈出血、皮下出血和月经过多等。此类疾病需要通过骨髓检查等确诊,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2.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类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肿瘤,表现为大量异常白细胞增生,抑制正常造血功能。患者常表现为贫血、感染和出血倾向。由于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障碍,牙龈出血是白血病的常见症状之一。
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血小板是血液凝固的重要成分,数量减少会导致出血倾向,包括牙龈出血、皮下出血和鼻出血等。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牙周病,而牙周病则是导致牙龈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导致的血糖控制不佳会加重炎症反应,增加牙周组织的破坏,使牙龈出血的风险增加。良好的血糖控制和口腔卫生管理可以有效减少糖尿病患者牙龈出血的发生。
肝脏疾病
肝脏在合成多种凝血因子(如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Ⅶ、Ⅸ和Ⅹ,等等)中起重要作用。严重的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肝癌等,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增加出血风险,包括牙龈出血。当然此类患者通常还伴有黄疸、腹腔积液等其他症状,需要综合治疗。
药物引起牙龈出血
某些常见药物也可能导致牙龈出血。例如,治疗高血压的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均可能引起牙龈增生,导致出血。某些抗癫痫药物也会引起类似问题。此外,某些抗抑郁症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舍曲林及抗血小板的药物阿司匹林等,均可能影响血小板功能,增加出血风险。
可见,牙龈出血是一个常见但不容忽视的症状,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健康问题。通过定期口腔检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以及关注全身健康,我们可以保持牙龈健康,远离牙龈出血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