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息肉就是在胃肠道黏膜隆起局限性增生而形成的肿物。
说起胃肠息肉,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发现胃肠息肉后是否需要及时切除,许多人却犹豫不决。
为什么会长胃肠息肉呢?
影响胃息肉形成的因素: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导致胃息肉产生。胆汁反流: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内,导致增生性息肉。抑酸药:长期服用抑酸药可导致高胃泌素血症,促进胃腺体囊状扩张,形成胃息肉。吸烟饮酒:增加胃息肉的发病风险,促进胃息肉的形成。
影响肠息肉形成的因素:
果蔬摄入较少、高脂肪饮食:果蔬摄入不足、过多进食高脂肪者,更容易形成肠息肉。肠道疾病:肠道的多种炎症,均可能引起肠道黏膜的过度增生,形成息肉。便秘:长期便秘者容易形成肠息肉。饮酒、腌制食物:摄入过多易导致肠息肉。遗传因素:肠息肉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
发现胃肠息肉要不要切除?
根据《中国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内镜诊治共识(2023)》建议:肠息肉直径≥5毫米的,建议行内镜下切除;≤5毫米的非腺瘤性息肉,进展为结直肠癌的可能性极低,特别是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的多发性息肉,若活检证实为非腺瘤性息肉,则无须切除;对于凹陷、扁平、锯齿状或有绒毛成分的息肉,即使≤5毫米,也建议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