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学术声乐作为保护中国文化遗产的独特方式

2024-12-17 00:00:00王璐瑶
艺术大观 2024年32期
关键词:社会因素音乐教育文化遗产

摘要:中国的学术声乐体系包括古典音乐、现代改编以及民族特色音乐。本文研究了该体系在历史发展中的各个阶段,系统地分析了学术声乐与精神价值传承之间的关系,详细探讨了音乐和社会文化背景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提出了如何使用学术声乐保护文化遗产,为中国音乐文化的研究开辟新的可能性。

关键词:学术演唱;文化遗产;音乐教育;社会因素

一、中国传统音乐

“要了解当代中国声乐文化,首先要了解它在20世纪所经历的变化。关于中国音乐艺术的许多研究都是从叙述西方的优点开始的,但西方音乐并不是使中国音乐艺术走上新道路的唯一途径。几千年来,歌唱艺术一直存在于传统文化的交融中。[1]”

中国传统音乐,如戏曲演唱或民间歌曲,包括传统器乐,对学术声乐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几个世纪以来,音乐既是一种娱乐方式,也是某些仪式、各种节日和社会交往的主要内容[2]。最古老的民歌是用自然放松的嗓音演唱的,如青海的民间歌曲《花》,在高音区具有非常明亮的音色,演唱者能够最大限度地将嗓音的特点与歌曲的内容和风格相融合。因此,“自然的声音”是中国传统歌曲的基本条件之一。在传统歌唱中,发声技巧不是着重于将呼吸与发声过程联系在一起,而是注重正确发音和表达情感。

二、学术声乐的发展

学术声乐表演是一种将中国古典音乐的形式和风格传递给年轻一代的表演方式。在音乐教育机构学习的过程中,年轻一代的艺术家通过欣赏传统音乐和民族音乐的表演,以及参加各种比赛,得以实际探索和体验,从而建立起时代之间的联系,使中国文化中独特的元素得以传承[3]。这一过程有助于年轻一代更好地理解自身的文化特性,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当代学院派声乐歌唱家倾向于融合不同音乐风格,创造出前卫且创新的艺术形式。这种多样化的尝试不仅激发了更多人对传统音乐的兴趣,也为歌曲的创作和演绎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方法。

三、当前学术声乐所面临的困境

(一)西方文化影响

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风格日渐流行。年轻一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下降,这可能会导致传统音乐风格的流失,所以声乐艺术的学术研究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遗产是十分重要的。

(二)市场资源的局限

除一线城市外,部分地区的音乐教育机构在进行声乐学术培训的过程中面临着资源有限的问题,这减少了年轻一代在音乐领域接受高质量培训的机会。同时,音乐产业的普遍市场导向会造成古典艺术的模板化,从而威胁其原创性和多样性[4]。

(三)解决办法

1.深入研究学术声乐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根源以及对中国文化遗产的影响[5]。

2.确定学院派声乐的主要风格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影响。

3.分析学术声乐如何适应当代社会,以及如何对听众的审美观产生影响。

4.研究学术声乐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5.确定如何将学术声乐作为一种手段,向年轻一代传播精神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四、对具体解决方法的分析

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国内的音乐学者通常将学术声乐表演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进行分析,并将其置于中国文化的语境中考量;探讨学术声乐对社会发展、归属感和社会互动性的具体影响[6];探索学术声乐的音乐背景,包括音乐理论、表演风格和曲式分析。通过考察中国的历史进程、政治因素、社会交往和经济成分,学者进一步明确学术声乐的演变过程[7]。

(一)音乐教育机构

中国目前拥有多家专门的音乐教育机构。例如,上海音乐学院是中国第一所提供声乐学术培训的高等音乐学府,该院校既传授了专业技术知识,还培养了年轻一代的中国古典曲调表演者,起到了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作用[1]。

(二)举办音乐节和歌曲比赛

国内每年举办多种声乐学术音乐节,如“北京国际音乐节”等。这类音乐盛会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声乐爱好者,为传统演唱形式提供了展示平台,从而促进了中国古典音乐在年轻一代中的普及[8]。

(三)拍摄电影纪录片

近年来,国内影视行业制作了大量以学术音乐为主题的纪录片,如《中国传统音乐》等。这些影片不仅有助于保存中国传统文化,也为推广中国音乐风格提供了平台[9]。

(四)跨文化互动

国内多家音乐学院和音乐协会与国外音乐院校开展交流合作,如与西方音乐学院的互动。通过这样的交流,中国演奏家在分享自身艺术的同时,也能学习和吸收最新的技术,既丰富了中国的音乐文化,也为世界音乐文化做出了贡献[10]。

综上所述,发展学术声乐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将学术声乐相关课程纳入教育体系,有助于向年轻一代传授传统音乐艺术,并加强与文化遗产的联系;第二,通过举办音乐节和学术声乐比赛,不仅可以提升这一领域的专业性,也能激发公众对文化价值的关注。

五、相关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一)实验论证

1.实验目的

确定学术声乐表演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并分析年轻一代对古典音乐形式的了解和参与程度。

2.实验方法

在本实验过程中,将采用对照组(CG)和实验组(EG)两种方法。

参与者的选择:选取50名来自两所不同院校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对照组25名学生。

3.系数

对照组的百分比为总数的50%(25人)。

实验组的百分比为总数的50%(25人)。

4.实验进展

应用问卷和测试(所有参与者)分析对中国民族音乐遗产的了解和参与程度,包括对学术声乐的认知。

对传统价值观的认识以及这些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的意义进行调查。

对照组的参与者将学习标准化的声乐学术课程。

实验组的学员将参加学术声乐培训课程,其中包括有关国家文化遗产的各种讲座、实践课程和音乐会演出。

在特别课程结束时,CG和EG两组学员将进行最后的问卷调查,以分析感知和兴趣的变化。

(二)实验结果及总结

对照组学员在实验前对民族音乐遗产的了解程度为10%,在实验课程结束时,40%的参与者对文化遗产有所了解,明显增加了30%,这表明在没有专门的学习过程的情况下,参与者的兴趣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这也是由于外部条件的影响,如参加文化活动和媒体。

实验组学员对民族音乐遗产的认识水平。实验前,20%的学员对民族音乐遗产有所了解,在实验计划结束后,70%的参与者了解文化遗产,明显增加了50%,这说明学术声乐培训在传授各种表演技巧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历史根源的认识。

实验组中,在实验前就有兴趣的参与者占60%,在实验课程结束后,80%的实验组学员开始表现出兴趣,20%的大幅增长表明,参加该计划极大地增强了学习动机和对该学科的兴趣;对照组的参与者,在实验前表现出感兴趣的占20%,在实验课程结束后,50%的参与者表现出感兴趣。30%的显著增长表明,与实验组的参与者相比,参加该计划能显著提高学习动机,但对该学科的兴趣仍处于较低水平。

实验结果表明,参加学术声乐课程显著提高了学生对传统文化遗产的参与度和兴趣。与对照组的参与者相比,实验组的参与者表现出了最明显的变化,从而证实了这一假设,即积极参与文化推进的过程有助于加深学员对这些实践课程的认知。

参与学术声乐活动可以促进身份认同,并加深与文化遗产的联系。积极参与声乐表演的学生往往感到自己与本民族的文化和传统之间的联系最为紧密。

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音乐课程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这些课程可以包括各种大师班、演出及相关活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中国丰富的音乐传统。

对照组学员兴趣的提升,部分可归因于社会主要趋势的影响,如近几十年来人们对文化传统的兴趣日益增长。而对古典声乐的参与减少,缺乏主动的实践过程,导致了深入感知和参与机会的减少。

实验结果证实了学术声乐表演作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资源的必要性。学生感知和参与度的提升表明,教育策略可显著促进音乐文化传统的保护。因此,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分析参与这些项目的长期效果,特别是在全球化和文化转型背景下对年轻一代的影响。

六、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本研究通过实验证实了学术声乐表演在保护中国文化遗产方面的作用,但实验设计存在一定局限性。后续研究将深入各地,收集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声乐表演,以探讨地域性音乐特点的差异。同时,将研究创新技术(如媒体)如何影响传统声乐艺术的传播和认知。此外,将从生活阅历、民族文化差异等多个角度,探讨传统音乐在不同社会阶层中的影响。未来的研究还将开展相关领域调查,收集听众对演出作品的反馈,并进行系统记录与分析。

在瞬息万变的全球背景下,对传统音乐进行学术研究,尤其是声乐研究,是保存和丰富中国文化遗产的独特途径。歌唱的意义远远超越了一般的音乐表现,它是中国文化身份的核心要素。

参考文献:

[1]王长安.中国戏剧[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2]Danilova.音乐哲学-人的哲学:俄罗斯-中国[M].VISU出版社,2016.

[3]翁思再.京剧丛谈百年录[M].北京:中华书局,2011.

[4]王政尧.清代戏剧文化史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LiuC,NikitenkoO.B.论中国民族声乐的分类[J].高等教育的实际问题,2019.

[6]LiuC.二十至二十一世纪中国新声乐的实践及其美学基础[J].高等教育的实际问题,2021.

[7]HanP.二十世纪中国声乐文化的特点:美声唱法[J].国际研究期刊,2022.

[8]傅佩荣.解读老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

[9]钱旭.中国民族唱法与俄罗斯、意大利声乐流派的差异[J].现代教育学,2018.

[10]钱穆.孔子传/钱穆作品系列[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作者简介:王璐瑶(1996-),女,河北邢台人,博士,声乐表演专业。

猜你喜欢
社会因素音乐教育文化遗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小读者(2021年6期)2021-07-22 01:49:46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艺术品鉴(2020年9期)2020-10-28 08:59:08
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
——围棋
文化产业(2020年23期)2020-10-15 08:00:12
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现状的社会因素分析
新时期高职音乐教育的思路初探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34:07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40:14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2:04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3:37
网络学习社区中情感因素和社会因素分析
科教导刊(2016年9期)2016-04-21 01:51:00
陆游羲皇情结形成的社会因素
商(2016年7期)2016-04-20 18: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