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聚焦武当文化元素于当代舞蹈创作的应用。剖析武当文化内涵,包括武术精髓、音乐特色等方面;探讨其在舞蹈题材选取、动作创编、音乐搭配及舞台呈现的运用方式,通过实例分析展示融合效果,为当代舞蹈创作开辟新思路,传承与创新武当文化,丰富舞蹈艺术表现形式。
关键词:武当文化;当代舞蹈创作;舞蹈元素;文化传承
武当文化历史悠久,蕴含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高超的武术技艺和独具魅力的艺术魅力。在现当代舞蹈创作中,探寻特有的文化源泉和创新灵感就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武当文化元素因其丰富性和独特性而给舞蹈创作者带来广阔的空间。在当代舞蹈中融入武当文化不仅可以让舞蹈作品展现其特有的文化底蕴,而且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推动文化多元交流和发展,满足了当代观众对舞蹈作品文化内涵和艺术创新两方面的追求。
一、武当文化的内涵剖析
武当文化历史悠久,包含深刻的哲学思想、武术精髓和独特艺术审美。武当山的建筑布局与自然山水巧妙融合,宫观错落在群山之间,体现“道法自然”的理念,仿佛是自然而然在山水之间成长起来的人文景观,而不是着意的人造建筑。比如,金顶建筑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周围山势和灵气,与天地自然浑然一体,给人一种超凡脱俗、静谧和谐的感觉[1]。武当武术作为武当文化的主要载体,既是搏击技艺又是身心修炼之道。其招式动作中包含阴阳调和、刚柔相济等哲学观念。太极拳是武当武术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武术形式,它以掤、捋、挤、压、采、打、肘、靠为基本手法,通过舒缓、平稳的运动,表现出动静相生、虚实转换之细腻。习武者习练时,讲究呼吸和动作相配合,寻求心灵的宁静和生理上的和谐,实现身心合一。这一武术精神表现为尊重生命和遵循自然规律,正是武当文化“道”之于人体运动的生动演绎。
武当文化独特的艺术审美表现在建筑装饰、绘画和雕塑艺术形态上。建筑以木雕、石雕和彩绘为精,主题多为神话传说、故事和自然山水,这些装饰图案造型美观、色彩鲜亮,却不失凝重,不仅显示了工匠精湛的工艺,也传递了武当文化中的精神实质。如紫霄宫藻井木雕工艺精湛、意蕴丰富,令人赞叹。这些绘画作品主要以山水和“神仙”为核心主题,通过水墨的渲染手法呈现出一种空灵和深远的意境,让观众仿佛进入了一个仙境,体验到武当文化所追求的那种超越尘世的美感。
二、武当文化元素在当代舞蹈创作中的运用价值
武当文化元素对当代舞蹈创作有着极高应用价值,为舞蹈创作带来丰富的灵感源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艺术表现层面,武术动作、仪式动作和特殊身体姿态等都能转化成舞蹈语汇并扩大舞蹈动作的表现力。如武当太极拳中掤、捋、挤压动作,所具有的圆活连贯、柔和舒缓等特征,经舞蹈编导处理和创新后,可成为一种很有韵味的舞蹈动作要素,表现出舞蹈角色稳重、含蓄和灵动的气质[2]。将这些动作元素应用到舞蹈中,既可以增强舞蹈动作多样性,又可以让舞蹈作品展现出特有的东方韵味和文化气质。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当代舞蹈创作中加入武当文化元素,有利于这一古老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在时代变迁中,武当文化的某些传统表现形式可能会遇到传承困境,舞蹈作为流传广泛、感染力极强的艺术形式,在武当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将武当文化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受众面前。观众可透过舞蹈作品欣赏武当山的瑰丽风光,以激发人们对武当文化的喜爱,推动当代武当文化的传承。如一些根据武当山传说改编的舞蹈作品能使观众在赏舞之余了解武当山的历史文化和民间故事,让武当文化以一种全新的艺术载体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审美创新的视角下,将武当文化元素融入当代舞蹈中可以营造一种新的审美体验,武当文化所特有的审美观念如追求自然、和谐、空灵的意境,符合当代舞蹈审美朴素、抽象和富于意境的倾向。将武当文化元素融入舞蹈作品后,如武当山水背景下的舞台设计和音乐启发下的舞蹈音乐创作,都能创造既有传统文化底蕴也有现代感的审美氛围。这一审美创新可以满足当代受众越来越多样的审美需求,让舞蹈作品从众多艺术作品中脱颖而出,从而吸引更多的受众进入剧场体验舞蹈艺术和武当文化相交融的魅力。
三、武当文化元素在当代舞蹈创作中的运用方法
(一)主题的选择
从主题的选择上来看,武当文化为当代舞蹈创作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材料,可借鉴武当山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如真武大帝传奇故事在武当山流传甚广,舞蹈创作者可将其作为主题,通过舞蹈动作、情节编排来表现真武大帝练功时的辛苦。再比如,武当山建筑历史就是很好的题材来源之一,如南岩宫“龙头香”的传奇故事,它惊险刺激和神秘莫测的故事背景能作为舞蹈创作的核心情节,通过舞蹈演员的演绎,将观众引入那神秘的历史情境[3]。同时,也可在武当武术继承和弘扬的故事中选择主题,如武当山上某些武术门派的盛衰变化和武术大师的传奇一生。以某位武当武术大师成长历程为主线,从刚入师门时的懵懵懂懂、苦练内功到成为一代宗师,用舞蹈叙事手法呈现,既可以使受众认识到武当武术的神奇之处,又可以传达其所蕴含的顽强与执着的精神品质。另外,武当山自然风光和季节变化都可以成为舞蹈的主题,如以武当山四季景色为主线,打造展现自然轮回和生命不息的舞蹈,使观众从舞蹈中领略武当山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
(二)动作创编
动作创编,是当代舞蹈创作中融入武当文化因素的一个关键环节。一是武当武术动作的精练和改造。武当太极拳和形意拳都是武术套路,其基础动作有太极之云手和野马分鬃以及形意拳三体式,它们都有鲜明的特征和丰富的内容。舞蹈编导可将这些动作加以分解,简化并重新组合,保持它们内核的造型和气韵,去除了它们太过刚猛或者繁复的地方,从而更加契合舞蹈艺术审美和表达的需要。比如,有节奏地改变云手动作,让它在跳舞时表现出更美的视觉效果和更顺畅的动作,而不失去它原有的圆润和柔美。
二是借用武当身体姿态和动作流程。舞蹈创作者可通过对这些动作元素的艺术加工使其融入舞蹈作品中,营造神秘而又圣洁的舞蹈气氛。与此同时,融合了现代舞蹈中的身体语言元素,如地面动作、身体的扭曲和伸展等,从而形成了一种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的独特舞蹈动作风格,使得舞蹈作品兼具武当文化之根和现代舞蹈之新。
(三)音乐的配合
武当音乐是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其旋律悠扬、节奏舒缓,具有浓厚的氛围与文化底蕴。舞蹈创作时,可直接选择《澄清韵》《吊挂》这几首武当音乐经典作品,这几首作品凭借飘逸、幽静的音乐特质能很好地烘托出舞蹈作品中的道家意境。比如,在展现武当山静谧神秘的舞蹈场景时,一曲《澄清韵》旋律优美动听,那委婉动听的笛声和悦耳动听的吟唱声似乎把观众引入武当山仙境,使舞蹈演员的演出更具感染力,还可改编和革新武当音乐,抽取音乐主题、旋律动机或者节奏型并结合现代音乐元素。例如,可以考虑将武当某些音乐节奏与电子音乐节奏相结合,或者在传统乐器的基础上加入现代乐器的伴奏,如在二胡和其他传统乐器的基础上,融入电子鼓和吉他等乐器,从而创作出一种既继承了武当音乐风格又融入了现代元素的舞蹈音乐。这种音乐搭配可以满足当代受众对音乐多元化的要求,还可以让舞蹈作品从音乐层面将传统和现代有机结合起来,提升舞蹈作品的整体艺术效果。
(四)舞台呈现
舞台呈现,是当代舞蹈创作具象化武当文化元素的一个重要途径,从舞台布景上看,可根据武当山自然景观或者建筑设计。如以武当山金顶作为舞台背景,运用灯光投影技术,将金顶轮廓和光影投影到舞台背景中,形成雄伟圣洁的舞台气氛;或从武当山山间小道、树林、溪流中汲取自然元素,构筑富有立体感的山水景观供舞蹈演员穿梭演出,让观众犹如身临其境,领略武当山天然之美。在服装道具的设计方面,借鉴武当服饰和武术装备,飘逸风格的服饰与特殊的色彩搭配,如道袍上的蓝、黄,能带给舞蹈服装一定的设计思路。可在保持服饰基本格调的前提下,增加现代时尚元素,如使用新面料、变换服装裁剪方式等,让舞蹈服装兼具武当文化特色和当代审美。武术装备,如刀剑、扇子等兵器或道具都能通过艺术加工应用于舞蹈表演。比如,把武当剑轻量化和装饰化,让它成为舞蹈演员手中表现力极强的一种道具,进行舞蹈动作时,剑挥一挥、舞一舞都能提高舞蹈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在音乐创作上,可融合武当音乐的独特韵律与现代音乐元素。选取如《澄清韵》等经典乐曲的旋律片段,加以电子音效、节奏鼓点的润色,营造出既空灵又富有动感的听觉氛围。旋律悠扬时,舞者可舒展身姿,展现武当文化的宁静致远;节奏强烈处,舞者则活力迸发,彰显其刚健有力的一面。此外,舞蹈编排应汲取武当武术的精髓动作,如太极拳的柔和圆转、八卦掌的灵活多变,将其巧妙地转化为舞蹈语汇。通过舞者身体的起伏、旋转与伸展,演绎出武当文化中的阴阳调和、天人合一的精神内涵。在舞蹈叙事方面,可以围绕武当山的传说或道家的思想展开,使观众在欣赏舞蹈之美时,也能深入领略武当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从而让当代舞蹈成为武当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载体。
(五)情感表达
情感表达作为舞蹈作品感动受众的核心元素之一,融入武当文化元素进行舞蹈创作时具有特殊的情感内涵和表达路径。武当文化中对自然的崇敬、对人生的思索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极大地丰富了舞蹈作品的情感表达。比如,在展现武当武术练功过程的舞蹈中,演员通过神情、肢体语言传递出练功者面对艰苦训练的顽强精神、感受武术真谛的喜悦,以及追求身心合一境界的恬淡超然。这种情感表达不只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武当文化崇尚精神境界的演绎和传达,在实际中,舞蹈的情节设置和动作编排可以加强情感表达。如在根据武当山传说改编的舞蹈中,展现主人公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时,可将舞蹈动作设计得更急促有力,使演员的表情更具张力,从而传递紧张和焦虑情绪;而在主人公得到启发或者突破后,动作变得舒缓、顺畅,神情转为释然和安慰,让观众深刻感受舞蹈情绪的波动和变化,并与舞蹈角色产生共鸣,从而领悟武当文化中蕴含的情感哲理和精神内涵。此外,群舞和独舞的交替排列也能丰富情感表达的层次。群舞彰显武当文化之恢宏和宽容,而独舞则细腻描绘角色的内心世界,进一步深化情感的多维度表现,让观众从不同角度沉浸于舞蹈构建的情感世界中。
(六)意境的创造
意境的营造是当代舞蹈创作中融入武当文化因素的更高层次。武当文化所追求的自然、和谐、飘逸等意境,可通过多种舞蹈创作手段得以实现。在舞蹈动作上,讲究动作流畅连贯,如武当山山水走势般自然平稳,无突兀生涩之感。比如,舞蹈演员的身体线条应如山间小溪般曲径通幽、绵延不断,通过身体的律动来创造空灵幽远的氛围。在舞台灯光和音效配合方面,灯光能模拟出武当山日出日落、阴晴圆缺的自然光线变化,音效可加入风声、雨声和鸟鸣等自然音效来呼应舞蹈动作。比如,在展现武当山晨昏的舞蹈情景时,灯光渐渐变亮,模拟出日出时光线变化,并伴随清脆的鸟鸣声,舞者的动作柔和舒缓,让观者犹如置身武当山的清晨,感受到一种新鲜、恬静和安详的氛围。
此外,通过对舞蹈作品的总体安排和节奏掌控,可以形成张弛有度、动静适宜的气氛,犹如武当山文化中阴阳调和的境界,使舞蹈作品达到意境与节奏的和谐统一。这样,观众不仅能够欣赏舞蹈的美,还能从内心深处体会到武当文化所追求的脱俗意境。在舞蹈空间调度方面,可借武当建筑布局的错落有致,设计演员走位以形成层次感和韵律感,仿佛山间草木生长的姿态。舞台上一宫一观都如同诗意的展现,更深刻地烘托出整体的意境。比如,舞蹈一开始,演员分散在舞台上,像繁星点点般洒落在武当的夜空中,伴随音乐的节奏,逐渐汇聚成一个整体,仿佛山间云雾的聚集与变化。此时,干冰烟雾特效缓缓环绕舞者左右,增强舞蹈的氛围感。舞蹈高潮部分,通过强烈的灯光聚焦和震撼音效的配合,舞者的动作变得苍劲有力,彰显武当文化中蕴含的磅礴力量和深刻内涵。此刻,观众仿佛进入了一段唯美的武当文化奇幻旅程,感受其独特魅力。
四、结束语
将武当文化元素应用于当代舞蹈创作,为舞蹈艺术注入了新的生机。通过对武当文化内涵的深度发掘,将其巧妙地运用到舞蹈题材、动作、音乐及舞台呈现等方面,创作出具有丰富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的舞蹈作品。这样既有助于当代武当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又能带给舞蹈创作者更多的灵感和创作材料,推动舞蹈艺术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汐.武当丹剑的舞蹈化教学组合实践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24.
[2]毛慧男.动作推演实践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22.
[3]罗心怡.全球化视野下的武当文创设计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24.
作者简介:朱怡君(1992-),女,湖北十堰人,本科,讲师,从事舞蹈、地方传统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