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提升小学生表达表现能力的基本策略

2024-12-16 00:00张春霞
考试周刊 2024年42期

基金课题: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促进学生表达表现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FJJKZX23-732)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春霞(1975~),女,汉族,福建福州人,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推进大单元教学已经成为教师的必修课,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目的在于获得提高学生表达表现能力的基本策略。文章从深度解读教材,明确单元目标;注重情境创设,整合单元内容;促进思维发展,设计单元任务;打通学科关联,加强单元实践;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单元教学等方面来阐述,以期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大单元;小学语文;表达表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2-0047-04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目前,在学术理论方面,提高学生表达表现能力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理论基础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而国内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存在的问题有:随文识字比较分散,识字写字碎片化,忽视汉字规律,费课时还低效;语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教学特点不突出;教材单元课文之间联系不够,会出现课文独立教学,课文之间关联性差,教材单元习作与阅读教学分离,读写结合做得不充分,语文元素运用不到位等。

因此,在践行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基于核心素养推进大单元教学以提升学生表达表现能力乃至最终形成语文素养已经成为教师的必修课。

首先,在提升学生表达表现能力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导向,确立大单元教学目标的准确性。这是为了实现高质量育人,基于核心素养,把握课标,驾驭教材,确定自然单元、教学单元等,在读懂学情的基础上,确定大单元目标。同时,《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纲要》中提到,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这些能力发展的基础就是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以及利用图示表征、肢体动作、各种操作演示表演等表现能力。语文学科研究提高学生“表达”和“表现”能力的核心素养,无论从宏观理论意义还是从微观实践价值来分析,都为大单元教学目标的确立提供了新的教研思路。

其次,在提升学生表达表现能力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各学段目标为指引,注重大单元教学内容的层次性。从三个学段的大单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即第一学段乐于表现,能对故事主旨进行复述等;第二学段能运用语言进行正确、清晰、通顺地表达和转述他人的语言,抒发自己的情感等;第三学段可以运用积累的语言来表达,可以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做到内容具体和感情真实等。作者从表达提升的实践活动出发,从不同维度入手,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如词汇准确性、句子结构、语法运用等,还有思维逻辑能力,如论点的合理性、论述的准确性、思维的层次性等,对学生的学习体会进行有意识的关注,注重表达表现能力的培养。

最后,在提升学生表达表现能力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以任务群学习为准则,坚持大单元教学策略的可操作性。提高学生表达表现能力的大单元教学应力求做到整体而全面,学习任务、学习活动的设计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

一、深度解读教材,明确单元目标

在大单元教学中,深度研读教材就是要对教材进行全方位的把握,包括对单元元素、整体结构、章节安排、知识点分布等有清晰的认识。通过深度研读,可以更好地把握教材的内在逻辑和知识体系,明确单元的整体目标,从而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在明确单元目标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构建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模式,达到词语、句型、段落、篇章训练的层次性提升;注重词语拓展与句型架构,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词汇量,扩大学生的运用范围,从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有效的说话技巧和语言表达技能,从中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注重学生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要有效引导学生自由而准确地表达思想和情感,解释、说明和交流想法,鼓励学生多说、多听、多写,实现表达表现能力的提升。

正如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所述,新教材提倡以学习任务群为中心的大单元教学,必须先明确单元目标是什么,单元所承担的任务是什么,然后以目标和任务来带动整个单元的教学。比如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祖国山河”,单元语文要素有两个:一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二是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教师可以从单元语文要素出发,俯瞰单元四篇课文以及每一板块在单元整体中的位置和作用,结合单元作文训练“这儿真美”,提出本单元的一体化教学目标:①基础目标,了解内容,培养情感;②特色目标,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表达方法;③提高目标,围绕中心意思学写自己熟悉的美景。因此,可以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统整为12课时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串联学习情境、知识目标、活动评价、真实任务,从而形成合力,便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促进表达表现能力乃至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注重情境创设,整合单元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也就是说,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是学生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必由之路。

整合单元内容时,要注重真实生活情境的创设,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表现能力。例如,一年级上册识字教学中,教师以单元整组为第一单元识字设计“走马观花逛灯会,欢天喜地猜灯谜”的学习情境,统整识字单元的教学,因为本识字单元学习正好遇到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其中就有赏花灯和猜灯谜的民俗活动,这时候教师借用元宵节的民俗活动,让第一单元的识字与元宵节猜字谜活动生活化地联系在一起。在节日里猜谜,在猜谜中识字,这样便会达到一个良好的学习效果。再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中国美食单元时,教师设置三大生活情境任务让学生得到体验,第一个任务“中国美食我来报”,通过报菜名的方式,从读准到读好。在报菜名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多种形式不断复现要认的生字,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第二个任务“烹饪方法我来认”,从示范认识“蒸、煮”两种烹饪方法到默读菜单、自己圈画烹饪方法、发现“火字旁”“四点底”的形声字规律,进一步复现了要认的生字,之后再在看视频、看图片的报菜名游戏中,自主找出烹饪方法,巩固生字的学习;第三个任务“特色美食我推荐”,通过小组探究,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合理地进行美食套餐的设计,在再次巩固生字的同时整合了单元内容,促进了表达表现能力的培养,也实现了对语言文字与积累任务群的深度学习。

整合单元内容时,还要注重真实文本情境的创设,从而促进学生表达表现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引导学生进行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学习中,明确单元目标之后,教师可以设计形声字乐园的大情境,通过两大任务进行模式训练,从而完成大单元学习。第一大任务是虫虫名片,激活学生识字的内驱力,有效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学生在识字嘉年华活动中,开动脑筋思考怎么为虫虫们设计名片,就是字词的意义与语用的思考,让语言落地于生活运用;第二大任务是识字大转盘,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活动,驱动了有意义的识字,这时候的大单元学习坚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把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作为教学推进的主要手段,让学生从中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实现有意义的识字,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识记很多虫字家族的汉字,还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三、促进思维发展,设计单元任务

在语文大单元教学中,设计单元任务是教学的重点。设计单元大任务及大任务下的子任务,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表达表现能力。首先是通过阅读单元文本,引导学生发现局部和整体之间的矛盾、意义上的矛盾、语言表达中的矛盾等,帮助学生理解并分析矛盾,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阅读之后,引导学生对单元文本进行初步总结,得出结论,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深入分析,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最后是求解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单元文本进行问题求解,这需要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考,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表现能力。

教师在设计大任务下的子任务时,可以按照并列式进行设计,这样可以增加思维发展的广度,实现学习目标的横向发展。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时,引导学生明确大概念“作家笔下万物有情,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之后,明确大任务,即学校新建校园萌宠园,推出评选萌宠排行榜,谁笔下的小动物最有特点、最能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文章就能荣登排行榜,谁的小萌宠就能成为学校小型动物园的第一批居民。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几个子任务:①初识名家笔下的动物;②同一作家在写不同动物时,表达上有什么相同之处;③同一作家在写不同动物时,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之处;④不同作家在写同一动物时,表达上有什么异同;⑤迁移学法,探究两位作家笔下的同一动物(相似作品)有什么共同点,表达上有什么相似之处;⑥根据单元大情境写作,评选萌宠。学生在这样相对均衡的子任务学习中,逐步丰富大单元的学习内容,构建促进思维发展模式,从而提升表达表现能力。

教师在设计单元表达表现任务时,还可以按照进阶式进行设计,这样可以增加思维发展的深度,实现学习目标及表达表现能力的纵向发展。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时,从单元要素看到本单元是“我与自然”题材,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从这样的双线组合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它的层级性,设置大概念——感受和积累丰富生动的语言,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其次,在整合大单元内容时,从《大自然的声音》这一课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展开想象来感受和积累描写大自然声音的生动语句,再到《读不完的大书》这篇课文中,引导学生体会表达方式的多样化和积累精当的四字词语;再次,在《父亲、树林和鸟》这一课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和积累多种修辞连用形式的语句,并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表演、朗读等方式去感受;最后,结合语文园地和本单元进阶式学习的课文内容,进行项目化学习——绘制“我的大自然手账”,分类积累生动的词语,并进行班级汇报交流,这样的单元统整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了表达表现能力的充分训练。

四、打通学科关联,加强单元实践

在语文大单元实践活动中,连接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打通学科关联,将美术、科学、信息技术、劳动等学科融入语文单元教学中,加强单元实践活动。围绕学科学习以及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表达表现能力,乃至综合素养。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这是神话故事单元的大单元教学,以“神话故事的魅力”这一大概念为统摄,设计丰富的情境任务,引导学生关联艺术、数学、科学、文学等学科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建构学生对神话故事魅力的立体认知,并迁移应用到编一编神话故事、演一演神话故事、画一画神话故事、开展故事辩论会、3D打印童话人物等单元实践活动,从文化、语言建构、思维、审美等多方面培养表达表现能力,进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再如,在教学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时,可以将语文与美术学科进行整合,设计巧用绘画见语境的环节,将单元写景文章与美术诗意画进行统整教学,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到文以赏心、画以悦目、文中有画、画中有文的意境时,当学生在文中赏尽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时,当学生用画笔绘出心中领悟到的意境与生命力,文章便是美的呈现,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主体事物、环境、色彩之后,将文章绘成诗意画,而后互相分享表达,这样巧妙关联学科,可以拓宽学生学科融合并育学习中的边界,在获得更深厚的传统文化滋养的同时,提升表达表现能力,乃至核心素养。

五、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单元教学

在提升学生表达表现能力的单元主题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应是均衡而多元的,教师需要评价学生单元教学目标的完成效果;学生是学习者,要对自己和学习伙伴进行评价;教师在此基础上还要评价学生常态学习的单元课程,这样可以促进深度学习,促进单元教学。所以,在整个单元主题教学的学习过程中,隐含着多元的评价,在实施学习任务时及时进行评价,以学习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适应学生学业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在“最近发展区”进行深度学习,还要以学生小组形式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分阶段采用画面动态化、流程图、思维导图等方式引导学生梳理和整合单元内的知识,可让各小组依次上台进行成果展示,并加强小组间的合作,发现学生思维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构建系统化的多元评价体系。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时,教师设计基于课堂观察的过程性评价、基于常规作业的过程性评价、基于学业质量的阶段性评价等多种视角评价模式,在基于课堂观察的过程性评价环节,设计从能否课前查阅资料围绕问题进行批注、课堂上能否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阅读方法与阅读感受、能否在交流中深化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否通过朗读表现作者的情感进行星级评价。在基于常规作业的过程性评价环节,设计能否在“作家论坛”上观点正确、有理有据、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星级评价。这样多角度的评价模式,既能发挥诊断功能,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又能为考查学生是否达到预估的学习结果提供真实的证据,有利于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质量。

六、结论

综上所述,新课标背景下,提升学生表达表现能力要从深度解读教材,明确单元目标;注重情境创设,整合单元内容;促进思维发展,设计单元任务;打通学科关联,加强单元实践;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单元教学等方面来进行,教师要注重规划课型,运用策略,注意整体性、系统性和动态性,才能将不同单元知识点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表达表现能力,以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晓玲.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学习任务单的设计研究——以统编高年级略读课文为例[J].名师在线,2023(22):25-27.

[2]陈如兰.融思于问 深度学习[J].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2023(8):14-16.

[3]金永.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探索[J].名师在线,2023(14):13-15.

[4]陈平辉.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J].考试周刊,2018(8):37-37.

[5]季有东.浅析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J].学周刊,2018(2):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