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在社区文化治理中的运用探索

2024-12-16 00:00:00董娣李娇苏芳荔吴雁平
档案管理 2024年6期

摘 要:本文探讨了档案在社区文化治理中的创新运用,特别是在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应对城市社区多样性与复杂性中的关键作用。通过梳理文化治理、社会资本、多元文化、知识管理、参与式治理及信息公开与隐私保护等理论基础,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档案如何在促进社区文化传承、推动多元文化融合、提升治理透明度和居民参与度方面发挥作用。其中,重点讨论了档案资源在文化治理中的挑战,包括隐私保护、档案获取难度等问题,并提出了技术赋能和参与式治理的创新解决方案。通过对档案管理多场景典型运用探索的分析,为社区文化治理中的档案管理创新和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档案;档案管理;社区文化;数据治理;城镇化;多样性;参与式;技术赋能

随着信息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社区正逐渐演变为多元文化共存的空间,社区治理的复杂性随之增加。在这一背景下,社区文化治理作为促进社会和谐、增进文化认同和实现共治的关键手段,其重要性日益突出。面对复杂而多元的社会环境,如何实现有效的社区文化治理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作为记录社区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档案逐渐成为社区文化治理的核心资源,不仅反映了社区的变化,还在文化传承、社会记忆和社区认同构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档案在支持社区文化治理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特别是在记录社区多样性、增强文化认同和促进跨文化交流方面。然而,档案管理在实际运用中仍面临隐私问题、数字化管理不足和资源获取困难等挑战。尽管已有研究探讨了档案管理的技术性和机制,但对其在社区文化治理中的实际运用场景的深入分析仍显不足。

本文重点探讨档案在社区文化治理中的具体运用,尤其是在应对当代城市社区多样性与复杂性方面的作用,通过全面的理论框架和实证分析,提出档案在社区文化治理中的具体可行方案。本文所提到的“档案”不仅限于社区内部产生和保管的档案,其范围更为广泛,既包括社区内部生成的档案,也囊括外部与社区相关的档案资源。这些档案可来自不同层级、机构或个人,涵盖多个方面,与社区文化、历史和发展相关的多来源档案资源。

1 文献回顾

本文立足于社区文化治理中的档案运用,对既有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

1.1 档案的工具和传承作用。有研究中学者们指出,档案不仅是文化管理的重要工具,还能够通过文化传承,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理解与互动。因此,在社区文化治理中,档案的合理利用可以更好地体现文化治理的作用。[1,2]

1.2 档案的媒介作用。有研究指出,档案不仅可以作为信任构建的媒介,还能够通过记录社区活动和决策过程,促进社区成员的积极参与。因此,档案资源的开放与共享能够在社区文化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社区内部的凝聚力。[3,4]

1.3 档案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作用。档案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运用,具有保存和展示不同文化遗产、反映多元文化历史和差异的独特功能。文献表明,档案不仅帮助社区记录多元文化现象,还在跨文化交流和理解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档案的整理与开放,可以在社区文化治理中促进文化间的相互尊重和认同,缓解潜在的文化冲突,增强文化融合。[5,6]

1.4.档案是知识管理的利器。根据相关文献,档案的知识管理功能不仅体现在传统纸质档案的管理上,更包括数字化档案的创建与使用。通过技术手段对档案进行分类、存储和检索,可以提升社区对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社区成员的信息共享和知识传播,增强社区的整体运作能力。[7,8]

1.5 档案是参与式治理的平台。有文献中提到,档案管理过程中的参与性策略,如社区成员共同收集、整理和利用档案,不仅可以增强居民的责任感和认同感,还能够促进提升社区的透明度和治理效能。在参与式治理框架下,档案成为社区治理中居民参与、信息共享与共同决策的工具。[9,10]

1.6 档案是信息公开与隐私保护之间平衡木。数量不小的研究探讨了档案的公开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平衡。在社区文化治理中,档案既是信息公开的基础,能够增强社区的透明度与信任度,又需要通过制度和技术手段保护个人隐私,避免敏感信息的滥用。技术手段如区块链和加密技术的运用,为档案管理提供了新的隐私保护路径。[11,12]

通过文献回顾,可以明确档案在社区文化治理中的重要性与复杂性。档案不仅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而且在推动社区成员参与、建立社会信任、保护隐私以及促进文化融合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然而,目前的研究存在以下不足:理论框架不够完善、实证研究较为欠缺以及对技术依赖过度。为此,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改进:一是结合系统性理论与实际实践,二是关注城市社区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三是通过具体案例与运用场景分析,力求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

2 理论框架构建

立足于社区文化治理中档案运用的理论框架构建涉及多个理论的交叉与整合。是一个包括但不限于下述理论的立体框架结构。

2.1 文化治理理论。文化治理理论源自文化研究与公共政策的结合,主张通过文化资源的管理与运用,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共同价值观的建立。文化治理强调社区文化的生成、传播和认同过程,尤其在社区多元化背景下,通过对文化的调控和引导,可以减少社会冲突,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群体的共存与合作。档案作为社区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治理中承担着记忆与传承的功能,通过记录社区的历史、事件和文化变迁,帮助社区成员增强归属感与文化认同。

2.2 社会资本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强调社会网络中的信任、合作和互惠关系在推动社区发展方面的重要性。档案在社区中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文化资源的保存和传递上,还体现在促进社区内部的社会资本积累,帮助社区成员建立互信、合作和共同认知。档案通过记录社区历史、文化和关键事件,增强社区成员对社区的归属感和信任度,为社会资本的积累提供了资源支持。

2.3 多元文化理论。多元文化理论强调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差异的包容与理解,在多元化社会中,文化的交互与融合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基础。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城市社区中的多样性日益增强,不同族群、文化和社会阶层的居民共存,给社区文化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2.4 知识管理理论。知识管理理论主要聚焦于如何有效收集、组织和运用知识资源,在社区治理中,档案作为重要的知识资源,发挥着关键作用。档案不仅是文化的记录,也是社区知识的载体,通过对档案的系统化管理,社区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来解决问题、传递信息和促进创新。

2.5 参与式治理理论。参与式治理理论强调社区成员广泛参与社区事务决策的必要性,这一理论认为,社区治理的有效性与社区成员的参与度密切相关。档案的公开与透明在促进社区参与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提供了信息支持,还为社区成员参与决策提供了依据。

2.6 信息公开与隐私保护理论。信息公开与隐私保护理论对档案的管理提出了双重挑战,即如何在公开档案资源以促进提升社区透明度的同时,保护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随着数字化档案的普及,社区档案的获取与管理变得更加便捷,但也因此面临隐私泄露的风险。

通过文化治理、社会资本、多元文化、知识管理、参与式治理和信息公开与隐私保护六个相关理论介绍,既展现出档案在社区文化治理中的重要性与复杂性,也勾勒出档案在社区文化治理运用探索的理论框架。这一理论框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档案在社区中的具体运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需要指出的是,档案在社区文化治理运用探索的理论框架除了涉及上述六个理论之外,还可能涉及以下理论:社区营造理论、公共管理理论、城市治理理论、社会网络理论、数据治理理论、行为经济学理论和组织变革理论。这些理论将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对档案在社区文化治理中应用的理解,并为实际操作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3 当代社区文化治理的挑战与需求实证分析

当代城市社区在快速城镇化和社会变迁的背景下,呈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特征。社区文化治理面临诸多挑战,而档案作为记录社区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工具,如何在这一背景下发挥有效作用,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为此专门进行了“社区文化治理中的档案使用情况调查”(以下简称“调查”)。

3.1 当代城市社区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3.1.1 人口结构的多样化: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剧,社区内部出现了新老居民并存的局面。新移入的外来人口与原有居民在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和社会资源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导致社区文化的多元化和复杂化。居民之间的文化差异、价值观念的碰撞,以及资源分配的不均,进一步加大了社区治理的难度。调查显示,受访者的年龄分布较为广泛,其中18~30岁年龄段占比最高(47.27%),这表明年轻人对社区文化治理中的档案表现出较大兴趣。31~45岁和46~60岁的受访者占比分别为18.18%和28.48%,显示中年群体也积极参与。

3.1.2 文化差异与社会分层:新兴社区与老旧社区之间的文化认同差异,使得社区内部的互动方式存在显著分歧。在某些社区中,族群、宗教、语言和生活方式的差异明显,加剧了文化治理的难度。如何协调这些文化差异,构建一个共同的社区文化认同,成为社区文化治理的核心挑战。调查显示,从社区居民构成来看,本地居民占多数的社区比例为73.33%,而外来人口比例较高的社区较为稀少(7.27%),反映了社区文化的地域性和历史延续性。从社区类型上看,大部分受访者居住在城市中心社区(57.58%),其次是城市边缘社区(21.82%)和乡村社区(18.18%),这显示出城市社区在档案使用方面的重要地位。

3.1.3 社区功能的复杂性:社区不仅是居住空间,也是社会交往、文化活动及公共事务管理的场所。随着智慧社区建设的推进,社区功能日益多样化,同时也带来了治理需求的多元化。这要求文化治理机制能够适应社区不同的功能需求,从基础的文化设施管理到多样化的文化活动组织,都需要文化治理的介入。调查显示,受访者的职业分布中,上班族和学生的比例相近,分别为43.64%和42.42%,表明这两个群体是社区档案相关活动的主要参与者。自由职业者和退休人员的参与度较低,但仍对相关活动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尤其是退休人员(10.91%)。

3.2 档案资源在社区文化治理中的作用

3.2.1 记录社区变迁与文化多样性:档案能够系统地记录社区的人口结构变化、文化活动及公共事务等信息,帮助社区成员更加深入地了解社区的历史与现状,从而增强对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通过对档案的整理与公开,社区不仅能够更好地传承文化与历史,还能促进不同文化背景居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交流。调查显示,大多数受访者(85.45%)认同档案在记录社区历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访者普遍认为档案能够提升社区文化认同感(83.03%),且绝大多数(80.61%)的受访者认为档案有助于社区更好地应对文化多样性与复杂性。此外,78.79%的受访者表示档案能促进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沟通,这表明档案在推动社区包容性文化方面的潜在价值。

3.2.2 促进社会资本的积累:档案为社区提供了透明的信息基础,帮助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决策,提升社区的透明度与信任度。通过记录社区决策过程及居民参与情况的档案,社区治理可以更加透明和民主,从而丰富社会资本的积累。调查显示,大多数受访者认为档案可以显著提升社区治理透明度(82.42%)。

3.2.3 支持文化活动与公共事务的管理:社区档案资源为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公共事务的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通过查阅历史档案,社区可以制定更符合自身需求的文化治理方案,提高文化治理的效率和成效。调查显示,超过80.61%的受访者认同档案在促进社区文化活动方面的关键作用,73.94%的受访者认为档案在社区文化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36.36%的受访者认为档案“非常重要”。此外,65.45%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参与未来与档案相关的活动或治理项目,显示出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较高,也反映出公众对档案在支持文化活动与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的认可。

3.3 档案资源在社区文化治理中的挑战

3.3.1 档案资源的获取难度:在一些社区,尤其是新兴社区及人口流动较大的地区,档案资源的系统整理与管理尚显不足,导致获取档案的难度较大。许多社区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与数字化支持,无法为社区文化治理提供充分依据。此外,档案资源的分散与保存不当,使得历史档案的获取与利用面临多重技术与管理障碍。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获取档案的渠道不便(58.18%),近半数的受访者认为档案信息不完整(44.24%)。

3.3.2 档案的技术管理不足:随着智慧社区与数字化治理的兴起,对档案资源进行数字化管理的需求愈加迫切。然而,许多社区的档案管理依然停留在纸质档案的阶段,缺乏统一的数字化管理平台与技术支持。这不仅影响档案资源的有效获取与共享,同时也增加了管理成本。调查显示,74.55%的受访者从未使用社区档案,表明档案的使用频率较低。偶尔使用的受访者占19.39%,这提示档案的使用方式与获取方式亟须进一步优化。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应通过提升档案的数字化程度(79.39%)来改善档案的使用方式。

3.3.3 档案的利用意识不足:尽管档案在文化治理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运用中,许多社区管理者与居民对档案的价值认识不足,导致档案的利用率较低。许多档案资源未能发挥其应有的文化传承、信息共享与社会资本促进作用。这一现象部分源于社区档案管理技术能力的局限,部分则因档案管理宣传及参与度不足所致。调查显示,绝大多数(90.30%)受访者认为居民对档案的了解不足,多数(63.64%)受访者表示未通过档案了解社区文化活动或历史,超过一半的受访者(50.91%)表示不知社区是否设有专门的档案管理系统,这些均反映出档案在宣传与利用方面的不足。同时,举办更多与档案相关的活动被80.00%的受访者视为改善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

3.3.4 隐私问题:档案中记录了大量社区成员的个人信息与公共事务数据,因此如何在推动信息公开的同时保护个人隐私,成为档案管理的一大难题。特别是在数字化档案日益普及的背景下,信息的公开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平衡愈加复杂。如果隐私问题处理不当,可能引发居民对档案公开的抵触情绪,进而影响社区治理的透明度与公信力。调查显示,整体而言,受访者对保护个人隐私问题的关注度不高。然而,另一方面,79.39%的受访者希望提升档案的公开透明度。同时,有76.97%的受访者表示从未参加过与档案相关的社区文化活动或展览,这表明社区活动的组织与档案结合仍显不足,反映出公众在隐私与透明度之间平衡的认知差异。

4 档案在社区文化治理中的创新运用场景分析

基于前述理论框架,下面进一步分析档案在不同场景中的具体运用。

4.1 基于理论框架的档案运用场景分析。场景1:文化记忆与传承的推动(文化治理理论)。档案在社区文化治理中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记录和传承社区的历史、文化和事件。文化治理理论认为,文化资源的管理和传播有助于加强社区的共同价值观,促进和谐共处。比如: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湖东街道利用红色档案资源,打造了“三五八社区三线文化长廊”,让居民在家门口体验档案魅力。社区还设立了红色档案学习区,定期举办展览和讲座,激励党员干部,并有效传承红色文化,增强了居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感。

场景2:社会信任的构建与增强(社会资本理论)。档案作为透明化工具,可以帮助社区成员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提升治理透明度,从而增强社区的社会资本。比如:杭州上城区南星街道搭建了社区治理信息公开平台(https://scszb.hzsc.com.cn/html/2021-06/04/content_1059_13475401.htm),社区将治理档案分类整理并在线公开,涵盖公共设施建设、垃圾分类规划、养老服务等内容,居民可在线查看社区事务详情。档案公开后,居民对社区管理的信任感大幅提升,志愿者活动参与人数增加,积极投入环境整治等工作。同时,居民对社区未来发展充满期待,积极参与讨论并提出建议,助力社区可持续发展。

场景3:多元文化的融合与交流(多元文化理论)。档案在多元化社区中,能够反映和展示不同文化群体的历史与贡献。档案资源可以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了解彼此的文化差异,减少文化冲突,促进多元文化的包容与交流。比如:胡同文化,北京通过老城区胡同的档案展览,让人们了解胡同的历史与文化,增强了居民爱家、爱区、爱国之情,在发挥档案宣传和教育作用的同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相似的还有史家胡同博物馆、南锣鼓巷等。

场景4:社区知识管理的创新(知识管理理论)。知识管理理论强调档案作为知识资源的高效收集、组织和利用。比如:2023年6月,民权县绿洲街道东方社区的社区数字档案管理平台建成,通过输入居民姓名即可快速查询相关信息,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社区划分为4个单元网格,组建信息采集队伍,及时上报居民动态、医疗需求等至平台,实现社区全覆盖巡查与快速响应。平台还推出“预约查档”服务,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档案需求(https://m.sqrb.com.cn/ content /2024 - 08/21/content_177673.html)。

场景5:社区参与式治理的推动(参与式治理理论)。参与式治理理论强调社区成员广泛参与到社区事务中,这要求社区治理信息的公开和透明,档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开放档案资源,社区成员能够基于档案记录参与到社区事务中,如规划、决策和监督等。深圳南山区桃源街道社区通过档案平台公开历史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居民可以了解文化设施建设情况,并对新建图书馆提出建议。居委会通过投票让居民决定图书馆内部空间分配和图书采购资金使用方向(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官网)。

场景6:信息公开与隐私保护的平衡(信息公开与隐私保护理论)。随着数字化档案的普及,如何在提升信息公开与透明度的同时,保护居民的隐私成为档案管理中的重要议题。信息公开与隐私保护理论为社区档案管理提供了双重指导,既要保证档案的开放性和可获取性,又要通过技术手段和制度设计确保敏感信息的保密性。广州南沙区社区采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档案管理系统,利用分布式账本确保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性。公开档案如社区活动记录和设施建设报告经过严格加密处理,居民可通过专用客户端查看档案的哈希值和使用记录,确保档案正确管理。例如,在环境整治活动中,相关档案信息上传至区块链系统,居民可以随时追踪信息使用情况,提升了对档案管理的信任度(来源网络)。

4.2 档案管理的参与式与技术赋能创新。上述案例表明,当代社区文化治理中,档案管理的创新不仅体现在运用场景的多元化,还包括通过技术和参与式机制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与效能。

4.2.1 参与式档案管理的创新:传统的档案管理多以专业档案管理人员为主,而在现代社区治理中,越来越多的居民和利益相关者被鼓励参与到档案管理中来。这种参与式管理机制,不仅提升了居民对档案资源的认同感,还推动了档案资源的多样化与丰富性。

4.2.2 技术赋能的档案管理创新: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逐渐从传统的纸质档案走向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利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档案的存储、检索、共享变得更加高效。区块链技术可以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性,增强档案的安全性,而大数据分析则能够通过对档案内容的分析和挖掘,为社区治理提供更加智能化的决策支持。

总之,档案在社区文化治理中的创新运用既体现在上述具体的典型运用场景中,也反映在在参与式管理和技术赋能的创新运用探索上。当然,典型运用说明这些应用并不普遍。运用探索表明这些应用还不成熟。俗话说得好,一花盛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将这些运用场景的典型案例普及推广,既是档案服务于社区文化治理的应为之事,也是社区文化治理中的档案运用研究的应有之义。

5 结语

档案作为社区文化治理的重要资源,不仅是社区历史记忆的载体,更是促进多元文化融合、增强社区凝聚力和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关键工具。在中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社区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使得档案管理的创新运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多理论框架的整合,揭示了档案在社区文化治理中的多元化作用,并提出了技术赋能和参与式档案管理的创新路径。这些创新点不仅拓展了档案管理在社区治理中的运用范围,还为未来智慧社区的档案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引。

展望未来,档案管理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将继续深化,尤其是在数字化和智能化背景下,档案将成为社区治理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未来研究应聚焦于档案在智慧社区建设、应急管理及隐私保护中的深度运用,为推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的参与感提供更多创新思路。

本文系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机遇、挑战及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32400410007)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东华,廖程程.数字乡村档案文化治理的现实挑战与实施路径[J].北京档案,2022(08):7-11.

[2]谢诗艺,葛悦.档案文化治理:关于档案治理的文化考量[J].档案学通讯,2023(01):39-44.

[3]倪代川.论数字档案资源开放化发展[J].档案学研究,2020(06):119-127.

[4]王嘉逊. 数据开放环境下档案资源共享研究[D].河北大学,2019.

[5].2017年“国际档案日”主题为“档案、公民权利、跨文化交流”[J].陕西档案,2016(06):9.

[6]李慧玲.跨文化的互动与认同:义乌“国际社区”多元文化的考察与思考[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06):73-77.

[7]郭媛. 知识管理视域下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研究[D].河北大学,2019.

[8]李淑杰,王丽辉.融知识管理于档案信息管理 提高档案管理水平[J].科技创新导报,2013(24):177.

[9]周文泓,高振华,许强宁,等.参与式档案管理的多元模式与实现策略研究[J].档案管理,2019(04):8-12+17

[10]陈建.适度可控与合作互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档案管理的多元主体分析[J].档案管理,2020(05):16-19.

[11]施蕊.论政务信息公开背景下的档案信息隐私权保护[J].办公室业务,2013(09):68.

[12]陈惠菁,林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法律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21(04):22-23.

(作者单位:1.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 董娣,博士;2.郑州文化馆 李娇,学士,副馆长;3.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苏芳荔,博士,教授 4.开封市档案馆 吴雁平,副研究馆员 来稿日期:202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