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中的档案数据要素价值取向和实现路径研究

2024-12-16 00:00:00杨彩云
档案管理 2024年6期

摘 要:本文聚焦档案数据要素价值,阐释档案数据要素价值内涵,对新质生产力培育中档案数据要素的价值取向进行分析,探索档案数据要素价值取向的实现路径,更好激活档案数据要素潜能,形成档案事业发展新优势,以档案数据生产力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培养。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档案数据要素;档案价值;经济价值;治理能力;数据标准;数据治理;共享平台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实现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而数据要素化和激活数据要素价值是数字化国家建设的关键所在。国家出台了《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等相关政策,进一步明确夯实数据要素在数字中国建设、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基础支撑地位和创新引擎作用。[1]2024年4月,国家数据局宣布推出“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以推动数据要素高水平应用为主线,“跨界”“聚合”促进数据多场景应用,从而实现经济规模和效率的倍增。

档案数据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记载,既具有传统的档案价值形态,也具有“数智”环境下的数据价值形态,[2]是档案数据要素的依托。档案数据要素具有内容丰富、载体多样化、极具价值和规模效益的特点。这些特点使档案数据要素的核心地位逐渐凸显,并在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档案数据管理成了档案学领域新的聚焦点,但对档案数据质量、数据治理及数据要素价值研究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亟待进一步探讨和明确档案数据要素的价值内涵、价值取向及实现路径。

1 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与档案数据要素价值的耦合逻辑

1.1 从思想维度讲,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新质生产力向“新”而动,着力点在“创新”,目的在于推陈出新,立足传统产业,用思维创新带动科技创新,用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转型,催生新业态,产生经济新动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本质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导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3]

档案数据要素价值发挥是以档案资源开发技术创新驱动为核心,以档案文化新技术、新价值、新要素、新模式为根本的新型生产力,其核心是以“新思想”为引领,特征是以技术创新赋能、以档案资源的整合优化为关键性要素、以提质增效为基本要求、以绿色低碳为根本目标。

1.2 从要素维度讲,都是以“提质”为基础。新质生产力目的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先进生产力,其“质”在高效能、高质量与高效益。

新质生产力不再是只追求经济粗放发展“量”的增加,而是注重经济效益和质量,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主要途径,而档案数据要素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要素之一,且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因此档案数据要素“提质”的意义不言而喻,提质后的档案数据要素将助力全要素效能的发挥和产业升级的拉动,对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1.3 从技术维度讲,都需要科技创新驱动。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引领,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等前沿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对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也为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新的信息技术和关键支撑。同时,档案数据要素的输入开发、配置输出和安全管理无不需要技术创新的推动。

数智技术的灵敏数据感知能力、迅速准确的数据搜索结果、特色化的服务模式,推动了档案资源信息化开发和便捷化管理,使档案数据要素的深度挖掘和利用更加科学、高效。总之,无论是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发展还是档案数据要素价值的充分发挥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赋能。

1.4 从发展形式维度讲,都需以新业态为载体。新质生产力是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手段,数字技术产业化则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发展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等成为孕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业态。档案管理同样需要转变思维,将档案数据要素价值发挥与业态创新融合,诸如开发档案文创产品、重构档案数据要素相关产业链、延长档案数据要素价值链等,深度重塑档案数据要素业态,充分发挥档案价值和档案社会服务效能。

2 档案数据要素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分析

2.1 档案数据要素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总体性价值取向。在推进档案数据要素化及档案数据要素治理的过程中,不同的档案数据要素领域、不同的档案数据要素治理环节、不同的档案数据要素价值实现路径等都会面临不同的问题,完善的制度保障是档案数据要素价值实现路径畅通的基本保障。公平、效率、权益保障是档案数据要素的总体性价值取向,[4]为数据要素制度提供设计标准和方向参考。

2.2 档案数据要素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多元化价值取向。档案数据在社会各领域的数字化进程中,独立或与其他类型的数据资源相集成,直接参与和支持各项数字活动,获得更加多元的应用场景和利用形态,形成数字时代特有的数据要素价值。[5]

档案数据要素价值取向可以理解为档案数据要素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倾向和特定价值方向,为档案数据要素制度的构建提供了指引。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现阶段重要的新生产要素,档案数据要素价值取向因其独特的历史记载功能和数据资产属性而变得意义重大。

2.2.1 行政价值取向:依托档案数据要素助力政府治理能力提升。档案数据作为最具权威性、凭证性的原生信息资源,其涵盖范围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生态等各方面,而经过要素化过滤、甄别和关联化处理后的档案数据是我国数据资源的核心,且具有独特的参考优势。档案数据要素的挖掘和价值实现有助于提升政府科学决策更加科学、有效,可以促进政府治理决策从“经验”向“数据”转变;推动政府治理能力从“粗放”向“精细”转变;促使政府业务流程从“线性”向“立体”转变;促进政府治理决策从“经验”向“数据”转变。[6]

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阶段,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档案数据要素的行政价值取向使其成为国家科学决策的有力数据支撑,推进国家治理方式转变、治理能力提升和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

2.2.2 经济价值取向:优化配置档案数据要素,聚合档案数据要素经济价值。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是适合我国目前国情的必然选择,符合世界科技竞争和我国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背景。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就必须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路径,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对生产要素进行创新配置,充分发挥生产要素的内在价值,使其形态和价值不断变化进而实现增值,本质上是利用市场化手段对档案数据进行投入产出管理。[7]

档案数据生产者往往呈分散状态,碎片化的档案数据汇集成数据资源,但这些档案数据冗余复杂,如果无法将其进行广泛的连接与耦合,就很难发现其中的数据要素及数据要素蕴含的价值。因此,必须采取加工、提炼、标准化、整合、分析与可视化等技术处理,才能将多源、多模态数据汇聚成动态可用、可共享的数据资源。[8,9]

大量档案数据经过处理成为有序化的数据要素,即高质量的数据模态,但要实现档案数据要素从虚拟形态到价值形态的转换,往往涉及数据主体的隐私权限、收益权属划分以及多元协调等问题。有序、真实保存档案数据要素是释放其经济价值取向的基础,是关系到档案数据要素产品化和资本化的转化的前提。

2.2.3 社会价值取向: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强化档案数据要素公共服务价值。档案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档案服务需求。[10-13]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理念和科技创新核心要素,对实现我国档案事业的现代化转型升级,为未来智慧档案事业的推进、实现更加个性化的档案公共服务、发挥更大社会价值指明了新的方向。

新质生产力倡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因此,可以借助数智技术创新档案文创产品,采取图情档(Library Archives Museum,LAM)多元协同方式来延展档案数据的文化服务空间。通过对档案数据的挖掘和重组,开发档案文化数据要素,融入新技术和新创意,满足消费者新需求,提升档案多元文化价值。

3 实现路径

目前,我国在档案数据治理方面还存在数据汇集不充分、不及时,数据质量不高,数据融合不足,开放共享有限等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档案数据治理和服务能力,实现数据“深度清洗”、多维整合、深度挖掘、融合开放等直接关系到档案数据要素价值取向及档案数据要素价值效能的发挥程度。档案数据要素价值化全过程体现及其价值取向的实现,应在符合数据要素资源化、资产化、商品化、资本化的“四化”[14]的基础上进行。

3.1 数智技术赋能档案数据要素价值取向实现。目前,数智技术在档案资源开发和管理方面的优势已突显,如智能语音技术和光学字符识别技术,表现出对视频音频档案识别的智能化及对海量档案资源识别的便捷性。包括人脸识别、指纹、虹膜等多种生物特征识别的生物识别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档案数据检索的效率和准确率。

用数智技术赋能传统档案管理过程,通过实现纸质档案、数字档案等存量档案的数据化,再借助数据挖掘、智能分析、虚拟现实等技术实现信息提取、知识转化、智能推送,[15]加快海量档案信息的收集和深度整合,从而赋能档案数据要素价值,助力档案数字化管理体系的形成。同时,数智技术中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元宇宙”等运用创新档案文化服务形式,将档案数据的文化价值贯通于实体和数字空间,通过智能移动设备的佩戴,实现更加震撼的视觉冲击和强烈的体验感。比如河南省开封市博物馆深度挖掘馆藏资源数据,通过智能技术实现“数字+科技+文博”,以“3D实物+动画场景+三维技术”实现沉浸式观展,将文物信息通过智慧耳机讲解、数字智慧大屏以及AR智能导览眼镜“活起来”,让参观者体验穿越历史的奇妙之旅。

3.2 多元协作,创建档案数据要素开放共享平台。档案资源的开放程度对用户的档案数据获取和档案数据价值的发挥有着直接的影响。要充分发挥档案数据要素价值,档案数据不能只停留在保存层面,而是需要政府主导创建档案数据开放平台,加强跨领域多元协作,促进档案数据要素存储、开发和共享,增大开放范围和内容层次,为多用户提供宽领域的档案数据服务,才能充分发挥档案数据要素的各种潜在价值,更好实现档案数据要素价值取向。

档案数据要素作为数据要素的一种,同样具有“利己性”和“利他性”两种属性。[16]只有在保障数据要素安全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利用档案要素,从而有效实现其多元价值取向。对档案数据要素而言,实现公平开放价值取向的实践路径需加强档案管理机构在公共数据要素开放层的职责规划和任务布置,建立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档案数据治理体系。[17,18]

3.3 健全档案数据标准制度。海量数据隐藏着巨大效能的同时,大量数据呈现出分散化、碎片化、多类型、真伪掺杂等情况。对档案数据的著录、存储和开放都进行相应的标准化规范对于数据要素提供和后期数据发掘均十分必要。档案数据标准制度的建立关系到档案数据的存储、流通,制约着档案要素价值的发挥。

一方面,基于档案数据生命周期进行“聚、存、治、管、用”的全流程、全方位管理,在档案资源数字转化时期,要树立“应归尽归”的原则,实现“增量电子化”。由档案部门牵头,制定完善档案数据整合软硬件标准,构建涵盖数据形态和内容要素的档案数据资源描述体系,推动基础设施、档案数据化、数据存储等的标准化建设。[19]这样既可以为后期数据要素利用时多方协作奠定基础,又可以解决档案数据分散和异构的问题,为实现档案数据要素价值取向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另一方面,需做好档案数据流通规范的顶层设计,立足我国档案管理现状和特点,分析构建数据权力体系,分层分类细化档案数据主体的产权归属和权责范围,保护档案数据合理合法利用的同时避免利用核心数据要素的非法营利,但此过程因面临不同档案数据主体的情况差异和数据授权规则制度的不完善等困难,实施起来极具挑战性。

3.4 在跨界协同基础上融合传统产业,催生新业态。档案数据要素内容涉及多个产业,要实现档案数据要素多元化价值取向离不开产业间的协同和深度融合。传统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在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阶段伴随数据化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跨界协同和档案数据要素与产业深度融合变成了现实。

档案数据要素赋能传统产业的加工制造环节,通过制造环节的数据化和智能化,延伸产业链并实现数据要素价值增值,使得产业向数据化方向发展并催生新业态,如智慧医疗、智慧文旅、智慧科教等新型产业形态,大大推动了城市的智慧化发展,同时实现了档案数据要素产业化和资本化,即实现了档案数据要素的经济价值取向。

3.5 加快构建档案数据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的过程也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兴国战略的过程,需培养高新技术人才,建设科技人才队伍。[20]

数智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档案数据化标准化管理、档案资源的有效整合、档案数据要素价值挖掘、档案数据治理等重点档案领域、档案优质服务的提供都需要高层次档案人才注入活力。秉承“大系统集成”理念,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流程,加快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档案管理人才;优化档案数据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人才的技术性和实践性培养,深化产教研融合,提升人才竞争力。

档案学的发展使其成了新的交叉学科,更加需要有档案学理论基础,同时具备计算机学科、经济管理学科等学科知识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来探寻大数据时代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档案数据要素的开放共享及其价值取向的深度挖掘和充分实现的路径。

4 结语

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发展为档案数据要素价值的开发、效能发挥以及档案事业的新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但我们也面临一些现实制约和阻力挑战。我们需运用新信息技术及新科技来构建档案数据科学化治理体系,坚持档案数据要素价值取向并探索多种途径实现档案数据要素价值。通过多元主体协同机制、档案数据标准化制度建设、加强档案管理新型人才培养等措施,深度优化档案数据治理过程,使档案数据要素价值的开发更加规范、安全和高效,建立起适应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的档案数据要素治理新模式,并通过档案数据要素的价值实现助力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发展,互相促进和助力。因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档案数据要素价值取向相对抽象,实现路径涉及面广且内在机理复杂,有待后续研究以加强。

参考文献:

[1][18]金波,杨鹏,刘娟娟.档案数据要素价值内涵要义与生成机理[J/OL].档案学通讯,2024(06):1-17.

[2]赵跃,李琪,王月.关于档案数据要素若干基本问题的思考[J].档案与建设,2024(05):3-11.

[3]王勇.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及理论意蕴[J].特别策划|Specials,8-10.

[4]段尧清,吴瑾,王蕊.数据要素基础制度的价值取向与框架[J].数字图书馆,2022(10):6-11.

[ 5 ]冯惠玲.档案学概论[ 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45-46.

[6][7]周枫,吕姗姗,金波.高质量档案数据赋能政府治理研究[J/OL].情报科学,2024(01).

[8]阳巧英,夏义堃.我国数据要素价值形成机理、影响因素与实现路径: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J].图书与情报,2023(02):15.

[9]潘华良,丁海斌,唐密,等.公路建设项目多维度档案数据溯源管理系统的作用与功能实现[ J ] . 北京档案,2023,(05):34-37.

[ 1 0 ] [ 1 5 ] 袁蕾涵, 任越. 新质生产力赋能档案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与实践构想[ J ] . 山西档案,2024(03):19-23.

[11]刘露,金波.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下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进路[J].北京档案,2024,(04):55-58.

[12]任越,袁蕾涵.新发展格局下数智赋能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方向探析[J].北京档案,2023,(12):6-10.

[13]张夏子钰,周林兴.大数据时代档案数据质量:评估与优化[J].北京档案,2023,(05):15-18.

[14]李海舰,赵丽.数据成为生产要素:特征、机制与价值形态演进[J].上海经济研究,2021(08):48-59.

[16]郑令晗,李晨珂.面向AI4S 的数据要素供给:价值取向、路径选择与风险控制[J].图书与情报,2024(03):81-89.

[17]周文泓,王欣雨,刘鹏超.数据要素化背景下的档案数字转型行动空间展望[J].理论探索,2024(02):38-45.

[19]苏会灵.档案数据要素流通的关键问题与对策研究[J].山西档案,2024(02):62-64.

[20]王瑜聪,刘华初.论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现实功能及其发展路径[J].晋阳学刊,2024(02):69.

(作者单位: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杨彩云,硕士,馆员 来稿日期:202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