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四季之美

2024-12-15 00:00:00邹璋敏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2024年11期

古人曾写过这样一首诗:“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孤松。”诗人抓住时节之美,用形象鲜明的文字勾勒出了四季的生机和精神,创造出诗中有画的艺术境界,让人如临其境。

四季万物,在文人的笔下总是那么优美动人。今天,就让我们一同随着历代文人的生花妙笔,探寻古诗词中的四季之美。

冰雪融,花儿艳,万物萌动,款款春意浓

经过漫长的冬季的蓄势,最早报告春天来临信息的该是冰雪融化。“雪消冰又释,景和风复暄。”在白居易的笔下,雪消了,冰融了,天气变暖,景色变明,风也和煦宜人。接下来,就是“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不必说“樱桃花,一枝两枝千万朵”“荷叶参差卷,榴花次第开”“桃花争红色空深,李花浅白开自好”,也不必说“惟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单是蔷薇“朵朵精神叶叶柔,雨晴香拂醉人头”、海棠“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玉兰“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就足以让我们眼花缭乱。

不必说“千里莺啼绿映红”“叶底黄鹂一两声”“子规声里雨如烟”,也不必说“蜻蜓飞上玉搔头”“蛱蝶飞来过墙去”“鱼龙潜跃水成文”,单是“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就足以让我们应接不暇。

这样美好的春天,怎能不勾起文人的诗情画意和无限情思呢?“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的春光图。“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王安石的这两句诗,表面上在描写恼人的春色,实际上表现的是政治上的“春色”导致自己思想上的波澜。

旖旎的春光、多情的春色,就这样深情款款地向我们走来,让我们明媚了容颜、灿烂了笑容,也顿悟了命运。让我们跟随春的步伐,一路向前。

阳光烈,荷花香,劳动最美,悠悠夏日长

拜别春日的暖阳,我们迎来夏日的烈焰。

“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在王毂的笔下,火神祝融赶着火龙将天地烧得一片通红,世间万物都像在火炉里烤着一样。“大热曝万物,万物不可逃。”在梅尧臣的笔下,夏天太热了,太阳暴晒着世间万物,而万物无处可逃。“苦热中夜起,登楼独褰衣。”在柳宗元的笔下,夏天的晚上也热得要命。还有那不绝于耳的蝉鸣声,加剧了夏季的炎热感:“叫来叫去浑无事,叫到诗人白发生。”“翼绡微动自宫商,几曳残声送夕阳。”

当然,文人们也给我们带来了丝丝清凉和阵阵花香。“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顾太清用一把小扇,给炎炎夏日带来了别样的凉意。“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李白用这三百里镜湖中的荷花,给炎炎夏日带来了别样的韵味。“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将夏日的风与荷联系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美妙的境界。

茅盾说:“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

中华民族历来都是热爱劳动的民族,留下不少关于劳动的诗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在白居易的笔下,农忙季节没有悠闲的人,全家一齐出动:“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虽然在烈日下劳动艰辛无比,但老百姓却珍惜时间,想趁着夏日长而多劳作一番:“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在劳作中,我们送走了悠悠长夏,迎来一个收获的季节。

色彩艳,果儿香,天高云淡,潋滟秋光好

“田家喜秋熟”,秋是收获的季节,也是色彩缤纷的季节,有时还带着一点儿凉意。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笔下的金黄的橙子、青绿的橘子,是多么让人嘴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是太迷人了,怎能不让杜牧特地停车观赏呢?

“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李商隐称赞石榴枝婀娜多姿、果实丰硕香甜,字里行间满是喜爱之情。“鹧鸪惊鸣绕篱落,橘柚垂芳照窗户。”看见这硕大的柚子、橘子,刘禹锡忍不住赋诗一首,表达内心欣喜之情。“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辛弃疾笔下的梨子、枣子那么香甜,谁会不喜欢呢?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在杜甫的笔下,这微带寒意的秋夜和高挂天空的明月,很容易勾起思乡之情。“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刘辰翁将长久怀念与一夕相思巧妙连接在一起,给人一夕发白的印象,突出忧思之深。

还有那秋雨,“暮雨忽来鸿雁杳,莽关山、一派秋声里”;秋风,“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秋月,“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无不撩拨着文人的心弦。

当然,在这略带凉意的秋天里,不要忘记“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也不要忘记“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更不要忘记“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在诗词中感受了秋之意蕴,我们就再也不怕迈入寒冷的冬天了。

雪花飘,梅儿傲,煮酒煎茶,漫漫冬日美

冬天的主角,无疑是雪花和梅花。

江南特有的细雪,跟随着吴均的妙笔向我们飘来:“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雪随着微风,落入竹帘的缝隙,在台阶上凝聚成美丽的花。相比之下,北国的雪花则要大得多。“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用夸张的语气描绘了北方的鹅毛大雪。

在冰天雪地之中,梅花傲霜斗雪,昂首怒放,流香溢彩。“幽香袭人无觅处,信步行过独树桥”,是文人惬意的寻访;“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文人笔下的孤独之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是文人对坚贞之梅的赞颂……

雪和梅,常常相依相偎,形影不离。“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郑板桥的吟雪佳句可谓绝妙:雪花落在梅花上,梅花在雪的点缀下显得更加娇艳,两者融为一体,仿佛整个世界都是一幅精美的水墨画。难怪诗人卢梅坡会写出这样的诗句:“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在冬天,雪和梅真的是一对最好的搭档。

在冰天雪地中吟雪赏梅,是一种雅兴;而煮酒煎茶、围炉夜话,让漫漫长夜变得短暂。你看,白居易发来了邀请:“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天快黑了,大雪也将来临,和朋友一起烤烤火、喝喝酒、聊聊天,多么惬意呀!白居易的好友元稹也告诉我们:“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天寒地冻,还是在家围炉烤火,莫要出门为好。

在严寒的冬天,让我们一起积蓄力量,等待春天的到来!

描写四季之美的古诗词,可谓数不胜数、浩如烟海。希望通过本期策划,引领同学们走进古典诗词的海洋,沐经典之光,树青年之志,灼青春之华,谱未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