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数字化技术以高效、便捷、可复制性强等特点,逐渐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首先构建了民间舞蹈艺术数字化技术体系,包括数字采集技术(如三维动作捕捉与立体像对构建技术)和数字化保存技术(如分门别类整理资料与规范化处理、分布式存储)。其次,探究民间舞蹈艺术数字化技术路线,涉及三维数字化重建和动作合成及展示等关键环节。最后,以维吾尔族舞蹈为例,详细阐述构建民间舞蹈文化资源库、设计系统功能及实现传承人数字化等具体措施,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推动维吾尔族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关 键 词] 民间舞蹈;数字化技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维吾尔族舞蹈;数字化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民族历史文化的活态传承。民间舞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民间舞蹈因传承人青黄不接、传承机制断裂等原因,正面临生存危机。因此,加强对民间舞蹈的保护和传承,已成为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重点之一。而通过数字化技术可实现对民间舞蹈全面、系统、真实的记录,为民间舞蹈的保存、研究、教学和传播提供有力支持。
一、民间舞蹈艺术数字化技术体系构建
(一)数字采集技术:精准记录与再现的深化探索
数字采集技术作为民间舞蹈艺术数字化进程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对传统艺术形式的一种现代化保存手段,更是推动舞蹈艺术创新与传承的关键力量。传统方法如音频采集、文本扫描及视频录制,虽能捕捉到舞蹈表演的某些瞬间与片段,但受限于技术条件,这些记录往往缺乏细节,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舞蹈的全貌与精髓。而现代数字采集技术的出现,尤其是三维动作捕捉与立体像对构建技术的运用,为民间舞蹈艺术的精准记录与再现开辟了新途径。
1.三维动作捕捉技术:舞蹈灵魂的深度捕捉
三维动作捕捉技术具有高精度、实时性的特点。该技术通过特定的传感器或设备,如三维扫描仪MH,能精确捕捉到舞者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变化、姿态转换,甚至是肌肉的张弛与力量的流动。这种全方位的捕捉不仅保留了舞蹈的外部形态美,更重要的是能深入舞蹈的内在,揭示出节奏的变化、力量的分布以及情感的波动,为后续的舞蹈分析、学习与创作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持。以羌族民俗舞蹈“布兹拉”为例,通过三维动作捕捉技术,感受舞蹈动作的流畅与力量,以及舞者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情感表达,这是对舞蹈艺术的一次深度挖掘与尊重。
2.立体像对构建技术:舞蹈场景的全方位再现
立体像对构建技术是利用多视角的图像信息,通过先进的计算机视觉算法,构建出舞蹈场景、道具、服饰等的三维模型。这一技术的应用使得观众不再受限于单一的视角,而是能自由穿梭于舞蹈的虚拟空间中,从各个角度欣赏舞蹈的美。无论是舞者的服饰细节,还是舞台布景的巧妙设计,都能得到完美的展现。全方位的再现方式增强了观众的沉浸感与参与感,为舞蹈研究者提供了更丰富的研究材料,有助于挖掘舞蹈背后的文化意义与艺术价值。
(二)数字化保存:构建文献档案与分布式存储的深入实践
数字化保存是保证民间舞蹈艺术长期传承与发展的重要环节。面对海量的舞蹈资料,如何有效地进行整理、保存与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分门别类整理资料:构建系统化舞蹈知识体系
传统舞蹈的资料种类繁多,包括文献、图片、视频等。为了更好地管理与利用这些资源,需要对其分门别类。对于图片资料,以“文字+图片”的方式为每张图片添加详细的描述性说明,便于后续的研究与查阅;对于文献和音频资料,截取其中的重要内容或片段作为传统舞蹈的主要信息源,方便学者快速了解舞蹈的历史背景与核心特征;对于视频资料,通过精心地编辑与剪辑,突出展示舞蹈的特色与历史渊源,使观众能够迅速抓住舞蹈的精髓。
2.规范化处理与分布式存储:确保数据的安全与高效利用
在数字化文献档案的构建过程中,规范化处理与分布式存储是至关重要的两步。首先,需要对收集的信息进行规范化处理,如按照时间faJtKoR+Dn+wZZ+KU//U254b2g8gj+9zZvEUM8pyNeY=顺序进行排列,对资料进行进一步加工筛选,以及通过直观的图形、数据表等形式展现各类资料,以便更清晰地体现传统舞蹈的发展趋势。其次,为保障数据的安全与长期保存,需要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对传统舞蹈数据进行多次备份。服务器和云存储是两种常用的存储载体,可以提高系统数据的使用率,有效防止数据的丢失或混乱,为舞蹈艺术的长期传承提供坚实的保障。
二、民间舞蹈艺术数字化技术路线探究
(一)三维数字化重建
在当前三维数字化重建技术的发展阶段,针对角色模型的构建已涵盖了体、面等多个维度的内容,这些模型通过不同的表示方法得以实现,其中多边形表示法因其高效性而被广泛应用。多边形表示法在应用的过程中仅需使用相对较少的数据,便能有效地呈现模型的形态与结构,为三维数字化重建提供了便利。在构建传承人角色模型的过程中,首先需对头部模型进行精细化的构建。这要求对常见人脸进行分类,并特别针对中国人的脸进行大范围扫描,以此为基础构建一个全面的三维人脸数据库。这个数据库的建立为后续工作中对人脸特征的深入分析和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数据库中,人脸通常被标记出13个关键点,这些关键点之间的距离计算是获取脸型特征的关键步骤。对距离进行精确的计算和分析,能够进一步确定最佳的脸型模型,从而提高头部模型的准确性和逼真度。
接下来,是传承人身体模型的构建。在这一过程中,向量分差调节器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参考模型的控制点进行交互调节,可实现对模型形态的精细调整,以满足对真实感人物模型的需求。在生成真实感人物模型时,严格按照控制点的坐标进行自动生成,以保证模型的形态与预期相符。为了呈现传承人的完整形象,需将最终生成的模型输入资源库中。这个资源库包含传承人角色的基础模型,涵盖其使用的服装、头饰等信息。这些配饰的加入丰富了角色的形象,进一步提升了模型的真实感和文化传承的完整性。通过这一系列精细化的步骤和流程,最终构建出既符合文化传承需求,又具有高度真实感和逼真度的传承人三维数字化模型,为民间舞蹈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动作合成及展示
在动作合成及展示的环节,首要任务是对舞蹈动作进行精心编辑与合成,随后将这些生动的内容呈现在虚拟环境中,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观赏体验。这一过程中,骨骼模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对角色的运动产生了绝对的控制力。为了确保虚拟角色的运动与真实传承人相契合,需要根据传承人的角色特征来构建相应的虚拟骨架。这一步骤要求对传承人的体态、动作习惯等进行深入研究,以确保虚拟骨架能够准确反映其运动特点。
在构建了虚拟骨架后,需要确定骨骼关节与蒙皮网络顶点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的确定对于实现角色动作的流畅与自然至关重要,它关乎角色在运动过程中皮肤的变形与肌肉的拉伸是否真实可信。随后,利用动作捕捉仪器对表演者身上的标记点进行精确获取。这些标记点能产生大量的空间位置数据,而这些数据是合成舞蹈动作的基础。然而,原始数据往往存在噪声与误差,因此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详细处理与分析。通过精确修正骨骼关节点的数据,要让虚拟角色在运动过程中呈现出真实而自然的角色感。
在将处理后的数据应用于三维展示之前,舞蹈演员的技术水平与事前准备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高水平的舞蹈演员能够更准确地演绎出传承人的舞蹈动作,而充分的事前准备则有助于减少动作捕捉过程中的误差与遗漏。然而,即便在拥有高水平舞蹈演员与事前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再现部分复杂动作时仍可能面临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对动作数据进行重新利用,基于数据拼接、优化等技术手段,减少动作捕捉过程中的内容与难度,从而实现舞蹈动作的完美再现。
三、民间舞蹈艺术数字化研究——以维吾尔族舞蹈为例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作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维吾尔族舞蹈以独特的韵律、丰富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民间舞蹈艺术数字化研究的典范。以下将从构建民间舞蹈文化资源库、系统功能以及传承人数字化三个方面,对维吾尔族舞蹈的数字化研究进行探讨。
(一)构建民间舞蹈文化资源库
维吾尔族舞蹈文化资源库的构建是数字化研究的基础与核心。这一资源库应包含维吾尔族舞蹈的历史沿革、风格特点、代表作品、传承人物等多个方面,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维吾尔族舞蹈的魅力与风采。在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注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加强与维吾尔族舞蹈传承人的合作,通过口述历史、教学视频等方式,记录并传承他们的舞蹈技艺与心得。资源库应具备开放性与共享性,方便广大舞蹈爱好者、学者及研究人员进行学习与交流,共同推动维吾尔族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二)系统功能
维吾尔族舞蹈数字化研究系统的功能设计应紧密围绕舞蹈艺术的传承、展示与传播展开。具体来说,系统应具备以下几个主要功能。
1.舞蹈学习功能
提供维吾尔族舞蹈的基础教程、技巧训练及成品舞教学视频,帮助用户掌握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步伐、手势及韵律特点,提升舞蹈技能。
2.舞蹈展示功能
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先进技术,构建沉浸式的舞蹈展示空间,让用户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维吾尔族舞蹈的魅力。同时,系统应支持用户上传自己的舞蹈作品,以便展示与交流。
3.舞蹈研究功能
提供维吾尔族舞蹈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及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研究资料,为学者及研究人员提供便捷的查询与分析工具,支持用户进行舞蹈动作的捕捉与分析,为舞蹈创作与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4.互动交流功能
建立在线交流平台,让用户能够与其他舞蹈爱好者、传承人及研究人员进行实时互动与交流,分享学习心得与研究成果,共同推动维吾尔族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三)传承人数字化
在维吾尔族舞蹈的数字化研究中,传承人的数字化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传承人作为维吾尔族舞蹈艺术的活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舞蹈技艺与文化记忆。因此,对传承人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收集、整理传承人的基本信息、艺术经历及传承谱系等资料,建立传承人信息数据库。记录传承人的艺术生涯与贡献,为后续的传承工作提供宝贵的资料支持。
1.传承人技艺数字化
利用访谈、问卷调查、文献查阅等多种方式,搜集传承人的个人信息、学习经历、艺术成就、传承故事等内容。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系统化整理,建立电子档案,以便长期保存和快速检索。基于整理好的资料,构建传承人信息数据库,包括但不限于传承人名录、传承谱系图、艺术成就展示等板块,实现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共享。
2.传承人传承活动数字化
利用高精度动作捕捉设备,对传承人的舞蹈动作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捕捉,获取精确的运动数据。基于动作捕捉数据,运用三维重建技术构建传承人的虚拟舞蹈模型,实现舞蹈动作的精准复制与动态展示。
3.传承人保护与激励机制
建立完善的传承人保护与激励机制,为传承人提供必要的物质与精神支持。第一,争取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明确传承人的地位与权益保障措施。第二,设立传承人专项基金,用于资助传承人的教学活动、艺术创作、健康医疗等。第三,定期举办传承人培训班、展览及演出活动,为传承人提供展示才华、交流经验的平台。第四,对在维吾尔族舞蹈传承与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传承人给予荣誉表彰和奖励,提高其社会认可度和荣誉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间舞蹈艺术数字化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精准记录与再现民间舞蹈的艺术形态,构建系统化的舞蹈知识体系,实现舞蹈技艺的数字化传承。以维吾尔族舞蹈为例的数字化研究实践展示了数字化技术在民间舞蹈艺术传承与发展中的巨大潜力。未来将继续深化民间舞蹈艺术数字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动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数字化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关注数字化技术带来的挑战与问题,如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确保数字化技术在民间舞蹈艺术传承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晓芬.历史与文化的视域下民族民间舞蹈创新发展研究[J].青年文学家,2024(21):158-160.
[2]邓诗怡.数字化技术对江西非遗舞蹈的保护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24.
[3]王诗涵.民族民间舞蹈的数字化保护与开发[J].文化产业,2024(12):43-45.
[4]瞿友祥.数字化背景下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生态学的研究态势[J].大众文艺,2024(5):71-73.
[5]王雯钿.融媒体视域下花鼓灯数字化宣传策略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24,13(1):123-128.
[6]马伟力.“非遗”民间舞蹈的静态保护与动态传承研究[J].普洱学院学报,2023,39(6):96-98.
[7]胡苏蓉.文旅融合背景下泉州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明日风尚,2023(2):47-49.
[8]罗琪,胡中辉.数字信息技术推动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创新发展[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2(1):66-68.
作者单位: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