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新形态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政党文明

2024-12-14 00:00:00刘文祥
北方论丛 2024年6期

[摘 要]在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创造了独特的政党文明,丰富了世界政党文明的存在样态,开拓了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构成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明的根本特征,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明的显著标志,新型政党制度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政党文明的制度创新,胸怀天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政党文明的世界情怀。中国共产党政党文明在遵循政党文明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了政党、社会、国家的有机统一,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合人民性的有机统一,共产党执政、社会主义发展、人类文明发展的有机统一,进一步深化了对政党发展规律特别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认识,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明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独特贡献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 政党文明 政治文明

[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要论述研究”(2022MZD013);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华东政法大学)开放课题(hzyx2024yb13)

[作者简介]刘文祥,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 200433)

[DOI编号]10.13761/j.cnki.cn23-1073/c.2024.06.002

“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13-14当前学界对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这些研究主要从整体层面分析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世界文明序列中的呈现,缺乏从具体层面深入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独特性分析。作为一种整体性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五大文明”协调发展的文明,五个方面构成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四梁八柱”。其中,政治文明既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前提保障,也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独特性的生动展现。当前世界各国普遍施行政党政治,因此政党文明是政治文明的核心所在,“它既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是政治文明的精神和灵魂,也是政治文明发展的推动机和火车头”[2。作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创造了人类政党政治新文明,丰富了世界政党文明的存在样态。因此,深化中国共产党政党文明的分析,有利于进一步讲清楚人类文明新形态何以“新”,凸显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基于上述缘由,本文在学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在人类文明新形态视域下探讨中国共产党政党文明的独特意蕴和独特贡献,以期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话语建构、讲好人类文明新形态故事提供更多元的视角,同时促进政党文明的相关研究。

一、政党文明的结构体系与基本特点

人类文明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文明链”,政党文明是这个“文明链”中的关键一环。所谓政党文明,是指政党在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所具有的优化发展的能力和达到结果状态的水平,它是由多种要素共同构成的文明体系。同时,作为人类政党实践活动的结晶,政党文明呈现出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彰显了政党文明的发展规律。

(一)政党文明的三维结构

虞崇胜在《政治文明论》一书中将政治文明划分为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三部分,作为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政党文明总体上也是由政党意识文明、政党制度文明以及政党行为文明三部分构成。就三者的关系而言,体现政党价值观念的政党意识文明是政党文明的思想前提,体现政党约束规范的政党制度文明是政党文明的支撑力量,政党行为文明则是政党文明的实践样态,是政党意识文明和政党制度文明的“形”和“果”。

第一,政党意识文明是政党文明的思想前提。“政党是由持相似的信仰、态度和价值的人们组成的集团”[3]10,任何政党都有自己的理论和在这个理论指导之下确立起来的价值观,这一价值观影响着政党的制度安排和行为实践。政党意识文明的构成要素是多元的,其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政党意识形态。政党意识形态是政党认识世界、解释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指导,任何政党的产生、存在与发展都要以自身的意识形态为前提,或者说,先有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的认同才有政党,这也是区分不同政党的显著标志。政党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马克思恩格斯曾明确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4]550同时,政党的意识形态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但这绝不意味着意识形态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执政的需要,政党会对自身的价值观念进行调适,从而扩大政党的社会容纳性。其次是政党认知、政党情感等民众的政党心理。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因此,民众的政党心理是维持政党统治的重要心理因素。其中,政党认知是人们对政党的直观印象和对自身与政党关系的理性推测,政党认知是塑造政党情感的重要前提。政党情感是人们对政党意识、政党制度、政党行为的感受和评价,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政党态度和政党倾向,进而影响到政党执政。最后,是政党伦理道德。“政党伦理是指政党作为先进的政治组织所具有的道德倾向和特征”[5。西方现代政党诞生时主要是为了对未来的政策制定产生影响,政党被视为分割利益的工具,因此这时主要是精英型结构政党,道德力量较为薄弱。随着政党的发展,特别是群众型政党的发展,政党和道德的结合越来越具有可能性和必要性,政党道德逐渐成为联系政党和社会的重要纽带。政党道德也是政党行为的重要约束,“没有良好政党道德为基础的政党能力是没有灵魂和文化的政党能力,没有良好政党道德约束的政党能力是危险和可怕的政党能力”[6。同时,政党道德不仅对于政党本身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会影响到社会道德的发展。孙中山曾指出:“政党自身之道德,尤当首先注重,以坚社会之信仰心。”7]1

第二,政党制度文明是政党文明的支撑力量。政党制度文明是政党文明的制度化形态。“政党制度的内容包括一个国家的各个政党在政治生活中所处的法律地位、政党同政党之间的关系、政党同国家政权的关系”[8。从党际关系来看,包括一党制、两党制或多党制以及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等。除此之外,王韶兴认为,政党制度可以分为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两个方面。政党基本制度反映了政党的本质,是指为夺取和掌握国家权力而作出的制度安排,如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等;具体制度是指运行机制,是指基本制度的结构形式和运行方式。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两者是互相适应的,基本制度从根本上规定着具体制度的发展方向,具体制度在实践中彰显着基本制度的优势。政党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政党制度一旦形成,就会对政党行为形成规制,因此政党制度文明是政党文明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党制度的选择和安排得当与否及其发育程度如何,直接反映着政党文明发展的科学化水平,直接影响着政党文明进一步发展的质量和发展方向”[2。政党制度何以是成熟的、文明的?美国学者斯考特·梅恩瓦宁提出了衡量政党制度制度化程度的四重标准,即政党之间竞争或合作的模式具有规律性、政党与民众之间的联系具有固定性、政治行为者赋予政党合法性、政党组织具有独立性。同时,政党制度的发展与社会利益的分化与整合密切相关。一方面,政党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着社会利益的分化;另一方面,政党承担着整合社会分化利益的功能,为了实现不同利益的整合,就需要具体的制度设计。因此,能否有效地整合社会分化的利益,是衡量政党制度质量的重要标准,决不能以单纯的“竞争选举”“轮流坐庄”等形式性的制度设计来判断政党制度的优劣。亨廷顿曾指出:“就政治发展而言,重要的不是政党的数量而是政党制度的力量和适应性。”[9]350当前西方政党危机的产生,实际上就反映了西方政党制度在弥合利益冲突方面力量的式微。从中也可以看出,政党制度不是唯一的,在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下,各国的政党制度会存在差别,如存在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和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差别,即使是同一类型的政党制度在不同的国家也会存在不同的运行机制,如苏联和中国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存在不同,英美等国的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存在不同。

第三,政党行为文明是政党文明的实践样态。政党文明最终要落实到政党行为文明上来,政党行为文明是政党意识文明和政党制度文明的形象化和具象化。同时,在当前世界各国普遍施行政党政治的情况下,政党是国家各种活动的基本单元,因此良好的政党行为除了有利于塑造政党形象之外,对于国家形象的塑造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党斗争是政党行为的重要体现。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指出:“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10]31“而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10]40。在政党政治中,政治斗争实际上是以政党斗争为核心的,通过政党斗争使得某一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列宁也曾指出:“各阶级政治斗争的最严整、最完全和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各政党的斗争。”11]676当然,对于政党斗争的理解决不能仅仅局限于阶级斗争。从哲学层面来看,矛盾的解决是事物发展的重要动力,而斗争是解决矛盾的重要途径,只要存在矛盾就会存在斗争。因此,对于斗争的理解不能教条化,要因时而变,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政党斗争的内容、形式都会发生变化。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西方的政党斗争主要是对于执政地位的斗争,即争夺政治权力的斗争;而中国的政党斗争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开的斗争,是对一切阻碍无产阶级自由解放的现象的斗争。除了政党斗争,政党治理也是政党行为的重要体现,政党治理包括党外治理和党内治理两部分。其中,党外治理是指“治国理政”,政党是连接国家与社会的桥梁纽带,并且随着政党的发展,政党越来越深入地介入国家政权,对于人类政治生活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治国理政”的成效将直接影响到人民利益的实现,进而影响到政党的执政地位。西方政党在选举中为了赢得选票往往会开出“口头支票”,这种“口惠而实不至”的做法使得民众逐渐失去对政党的信任,进而造成西方的政党危机。党内治理是指“自身建设”,行之有效的党内治理是塑造政党形象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保障,如对于政党的监督、政党的法治等。

(二)政党文明的基本特点

政党文明是政党政治的重要结晶,具有自身的鲜明特点。正确认识这些特点,是把握政党文明发展规律的重要前提,也是推进政党文明发展的重要保障。具体来看,政党文明的基本特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统一。立足唯物史观,文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不同的实践会孕育不同的文明。对此,恩格斯曾明确指出:“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社会的素质。”[4]97政党文明作为政党实践的产物,不同的政党实践决定了政党文明的差异化存在。政党文明的特殊性生动地体现在政党制度的民族性上。政党制度是一个具有生命的机体,各国政党制度的形成同本国的国情密切相关,与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相互交融,因此政党制度会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性。英国政治思想家密尔在其《代议制政府》一书中就提到,政党制度“不是做成的,而是长成的”,“是从该国人民的特性和生活成长起来的一种有机的产物”。同时,密尔指出:“如果充分符合民族的感情和性格,通常是持久的,经过连续不断的凝聚,就构成适合该国人民的政体。”[12]2

因此,我们强调政党文明的特殊性,往往是从政党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来说的。但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党文明必然会遵循共同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如代表特定阶级的利益,有着自身的意识形态,等等。同时,各国的政党文明共同构成世界政党文明,这也体现了政党文明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将政党实践的成果视为政党文明,在于它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代表着人类政治活动的进步状态,而不是因为它是某个国家或民族的政党制度。

第二,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当文明一开始的时候,生产就开始建立在级别、等级和阶级的对抗上,最后建立在积累的劳动和直接劳动的对抗上。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13]104。列宁也明确指出:“一个政府不管它的管理形式如何,总是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14]250因此,无论是从文明的本质来看,还是从政治文明的形式来看,政党文明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必然代表特定阶级的利益。在夺取政权时,政党会特别突出它的阶级性,宣扬特定阶级的利益,这是确保斗争性质和方向的需要,也是凝聚革命力量的需要。成为执政党之后,为了巩固统治,政党就需要扩大利益代表的容纳性,着力实现不同阶级、阶层利益的整合。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不断涌现,这些阶层和群体往往是社会中充满活力和影响力的一部分。政党会着力推进这些新生力量的容纳,不断扩大政党工作的覆盖面,从而提升政党的先进性、凝聚力。正如亨廷顿所言:“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政党看上去确实像宗派,似乎是在加剧社会冲突和分裂,然而一旦羽毛丰满,政党就会成为维系各种社会力量的纽带,并为超越狭隘地方观念的效忠和认同奠定基础。”[9]338-339当然,在政党政治的实践中,阶级利益和社会利益两者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会产生背离。如资本主义政党代表的始终是少数利益集团的利益,它所宣扬的是一种“虚假的意识形态”,构建的是“虚假的共同体”。

第三,阶段性和发展性的统一。文明是一种状态,体现了特定时代下所取得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成就。同时,文明是一个过程,体现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追求。福泽谕吉曾提道:“文明是一个相对的词,其范围之大是无边无际的,因此只能说它是摆脱野蛮状态而逐步前进的东西。”[15]32马克思恩格斯在提到文明这一概念时,也普遍是与野蛮相对应的,强调文明的相对性。因此,政党文明是阶段性和发展性的统一。一方面,政党文明是具体的历史的,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下,政党意识文明和政党制度文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此指导下的政党行为文明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不可否认的是,作为特定时代存在样态的政党文明总会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局限性,因此不能以至善至美的道德标准来衡量政党文明,也不能以现在的标准去裁剪历史上的政党文明,不然就会造成历史虚无主义。另一方面,既然政党文明不是一个至善至美的状态,它就要在发展中不断克服自身的局限性和不足,从而呈现出政党文明的发展性。如政党意识中的执政理念、思维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人们对于政党的认知与情感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政党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问题的出现不断健全完善;政党行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作出调整从而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二、中国共产党政党文明的呈现态势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中开创了政党文明的新境界,在政党意识文明、政党制度文明和政党行为文明等方面与资本主义政党文明形成了鲜明区别,这些区别也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政党文明“新”在何处,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话语构建提供了生动素材。具体来看,中国共产党政党文明的呈现态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明的根本特征

政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始终代表特定阶级的利益。作为无产阶级利益代表的共产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10]44。因此,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16]40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强调“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1944年,毛泽东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的讲演中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7]1004这与资本主义政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无论资本主义政党如何自我标榜,在政党利益博弈的过程中,它始终是代表少数利益集团的利益。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既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也“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1]12。立足人民立场,中国共产党得以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准确研判社会主要矛盾,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将人民立场的发展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治理效能。在革命战争时期,其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让人民站了起来;在和平建设时期,其领导人民进行“三大改造”,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在改革开放时期,其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让人民富了起来;在新时代,其强调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领导人民迈向强起来的发展阶段。因此,在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中,“坚持人民至上”被视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也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明的显著标志

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律的第二个答案。”[18]14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要求。马克思曾明确指出:“革命之所以必需,不仅是因为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能够推翻统治阶级,而且还因为推翻统治阶级的那个阶级,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才能胜任重建社会的工作。”[4]543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提出了“郑重的党的标志”,“公开承认错误,揭露犯错误的原因,分析产生错误的环境,仔细讨论改正错误的方法”19]167。中国共产党做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在理论传承与具体实践中形成了勇于自我革命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实际上也是一部激浊扬清的自我革命史。在革命战争时期开展延安整风,同党内的教条主义等错误思想作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展整党、“三反”“五反”运动,改革开放后进行“三讲”教育、推进反腐败工作,新时代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开展一系列集中教育。中国共产党敢于直面问题,在一次次自我革命中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引领实现社会的伟大变革。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1]19正是由于党的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才能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从成立之初的50余名党员,发展成为今天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同时,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是有机统一的,自我革命是社会革命的保障,社会革命是自我革命的目的。正所谓“打铁必须自身硬”。通过自我革命,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从而把握引领社会革命的历史主动,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20

(三)新型政党制度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政党文明的制度创新

上文提到,政党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是政党文明的支撑力量。中国共产党积极主动地以制度化推进政党治理现代化,取得了显著的制度性成果。新型政党制度就是中国共产党政党制度文明的生动展现。“任何一种政党制度极为重要的特征并不是这一制度具有怎样的竞争性,而在于其竞争的方向”[3]156。西方政党制度片面强调选举民主,以程序民主代替实质民主,结果形成了“金钱民主”和“否决型”的政党政治生态,政党之间的“拉锯战”导致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引起西方民众的失落与不满,特别是西方政府首脑的频繁更换更是彰显了西方政党制度的弊端。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移植西方政党制度后也出现了“水土不服”“效能低下”的问题。“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既避免了政党之间相互倾轧引起的政治动荡,也避免了一党专制存在的弊端,有效地实现了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和维护稳定。因此,在多党制、两党制、一党制的基础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为世界政党制度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为人类的政党政治和政治文明提供了新范本。除了新型政党制度,全过程人民民主也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明中制度创新的重要体现。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创了符合中国现实国情和历史文化的新的民主形式——全过程人民民主,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于“民主”话语的垄断。全过程人民民主,从形式上看,不局限于选举民主,贯穿于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环节;从内容上看,不局限于政治领域,深入到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从成效上看,避免了西方民主相互制肘、效率低下的弊端,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同时,新型政党制度和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有机联系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超越了西方对于“竞争民主”的传统认知,强调政党间的协商合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制度载体、组织载体,实现了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的有机统一,能有效消解政党之间由于政治利益、意识形态不同所带来的对立,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统一行动。

(四)胸怀天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政党文明的世界情怀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0]42这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不仅仅立足于本民族的事业发展,更立足于全人类的解放与自由发展,具有全球视野和人类情怀的使命感。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的目标,马克思恩格斯更是在《共产党宣言》中喊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响亮口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也蕴含着“天下大同”“兼济天下”“协和万邦”的价值理念,这些理念构成了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文化基因。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21]45因此,不同于囿于民族中心主义的资产阶级政党,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质和突出特征。在价值理念方面,中国共产党在承认与尊重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寻求共同性,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区别于本质上是西方价值的“普世价值”。在现实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通过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等方式积极推进世界政党交流,不断扩大政党“朋友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我们愿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深化交往,不断扩大理念契合点、利益汇合点,以建立新型政党关系助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以夯实完善全球政党伙伴关系助力深化拓展全球伙伴关系。”[22]9胸怀天下的世界情怀也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是世界和平发展的推动者和维护者。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与牺牲;和平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维护来之不易的世界和平,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并以实际行动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如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特别是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是对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以及新干涉主义等“西方中心主义”的超越,为人类文明新图景的构建贡献了中国方案。

三、中国共产党政党文明的独特贡献

人民立场、自我革命、新型政党制度、胸怀天下等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明的生动展现,但是在具象化背后实际上蕴含着的是中国共产党对政党发展规律特别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明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独特贡献的关键所在。其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现了政党、社会、国家的有机统一

在西方往往是先有国家政权后有政党,政党作为国家与社会的中介而登上历史舞台,承担着利益整合与利益表达的重要职能。在这种情况下,政党是市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党要主动顺应社会文明的发展,否则就会被选民所抛弃,游离于国家政权之外。因此,现在很多西方政党开始强调意识形态中间化甚至是“去意识形态化”。但在中国是先有政党,后有国家政权。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危难之际应运而生,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新的国家政权。在这种情况下,政党成为公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文明和社会文明就具有了历史必然性。因此,在中国,“国家—社会”的二维关系就成了“政党—社会—国家”的三维关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纵向的控制系统、稳定系统和协调系统,这也决定了不能简单地套用“国家—社会”的二分法来研究中国问题,必须要考量政党这一关键要素。对此,有学者就曾指出:“在中国社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不简单是两者之间关系,因为作为领导中国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领导核心,而且是中国社会的组织核心。所以,在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必然涉及党,该变化是在党、国家和社会三者关系的框架内展开的。”[23]45因此,中国共产党政党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在于突破了“国家—社会”的二分法,将政党带入其中,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维度,实现了政党、社会、国家的有机统一。

(二)实现了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合人民性的有机统一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必然性运动,又是人类追求一定目的的能动性运动,并且两者是有机统一的。客观规律的实现有赖于人类的能动性活动,而人类的能动性活动要立足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共产党政党文明正是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晶。中国共产党政党文明的形成遵循了政党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如强调政党的阶级性、注重制度建设等。同时,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政党文明的构建具有自身的独特规律,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从唯物史观的立场来看待人类社会的发展。立足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是历史发展成果的享受者。因此,不同于资本主义政党,共产主义政党一方面注重人民群众力量的团结与发挥,另一方面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视为最终的价值目标。上文在分析中也提到,中国共产党政党文明的根本特征在于人民立场,将人民群众视为发挥历史主动性的力量源泉,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视为历史发展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也实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人民的利益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利益。因此,中国共产党政党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在于在坚持人民性的基础上,实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三)实现了共产党执政、社会主义发展、人类文明发展的有机统一

“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24]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华传统文明走向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是中华民族现代化文明超越中华民族传统文明和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重要前提。历史发展充分证明,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立足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新时代的实践成就也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生命力,是对“社会主义失败论”“历史终结论”的有力回应。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促进了现代化文明样态的丰富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18]22。这里既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同时也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而不是其他性质的现代化。因此,中国共产党政党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在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向世界展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性和优越性,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与动力,从而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统一。

结 语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开创了新的政党文明,打破了西方对于政党话语的垄断,丰富了世界政党文明的存在样态,为世界政党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在当前西方政党政治弊端日益显露、中国共产党领导优越性日益彰显的背景下,广大发展中国家越来越渴望了解真实客观的中国共产党政党文明。因此,中国共产党应抓住历史机遇,“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打造核心话语、构建协同格局、完善传播平台等实践路径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25,推动中国共产党政党文明的对外传播,让国际社会更客观全面地了解中国共产党,从而解构海外抹黑丑化中国共产党形象的言论,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进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王韶兴.工人阶级政党文明问题探讨[J].社会科学,2004(1).

[3]艾伦·韦尔.政党与政党制度[M].谢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李建华.政党伦理之思[N].人民日报,2016-01-15(7).

[6]王韶兴.社会主义政党政治视阈下的政党能力论[J].学习与探索,2012(11).

[7]孙中山全集:第3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

[8]周淑真.论政治文明建设中的政党制度建设[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2).

[9]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1]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2]密尔.代议制政府[M].汪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14]列宁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5]福泽谕吉.文明概论略[M].北京编译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1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7]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8]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19]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0]刘文祥,赵庆寺.“三个务必”的生成逻辑、深刻意蕴及战略意义[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2023(5).

[2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2]习近平.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23]林尚立.社区自治中的政党:对党、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微观考察——以上海社区发展为考察对象[C].上海社区发展理论研讨会会议资料汇编,2002.

[24]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5]李冉,刘文祥.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重要意义、战略重点、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7).

[责任编辑 于光大]

The Party Civiliza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ew Form of Human Advancement

LIU Wen-xiang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leading Chinese path toW+5V524Q6bP4N0C2kcIiQnVmmgfcOSDG0ZZbOKEl8jA= modernizatio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created a unique party civilization, enriched the existence of world party civilization, opened up a new real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al and political civilization, and formed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ew form of human civilization. Wherein, the people’s position is the fundamental feature of the civiliza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elf-revolution is a significant symbol of the party civiliza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 the new party system reflects th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of the party civiliza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global vision reflects the world feeling of the party civiliza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On the basis of following the general laws of party politics, the party civiliza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achieved the organic unity of the party, society, country and the organic unity of regularity, purposiveness,and affinity to the people, the organic unity of the communist party’s governance, socialist develop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This has further deepened the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the laws of party development, especially the laws of the Communist Party’s governance. This is also the key to the unique contribu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party civiliz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

Key words:a new form of human advancement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arty civilization political civi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