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庭中都有一些规矩,有了规矩,就有了一个家庭的美好品德,有了代代相传的良好家风。
从我小时候起,家里吃饭的规矩就有很多,比如吃饭时手要端着碗吃,不能说话,夹菜时筷子不能在盘子里翻来翻去,要等人全部到齐了才能开始吃饭。
记得有一次,我们去叔叔家做客。中午吃饭时,我看菜都上齐了,拿起筷子就要吃,妈妈赶紧制止了我。晚上回到家,妈妈对我说:“妈妈知道你当时是饿了,但是在别人家吃饭,比在家里更要讲究礼仪。一个人的行为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着他的家庭教养。到别人家,最好等到主人招呼我们再开始吃,也不急着一时。”妈妈的话让我有所领悟,文明礼仪就是从这些生活小事中培养起来的。
一个中秋节的晚上,我们一家吃完饭,准备吃月饼,赏月亮。这时,爷爷看见我碗里还有剩饭,便叫住我,让我把饭吃完。我吃完后,爷爷语重心长地说:“当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时,吃的可都是树皮和枯树,你别看这几粒饭粒,在当时可是能救活几位战士的生命呢。你要记住: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坚。不管生活多么富裕,都不能浪费粮食。”
这就是我们家饭桌上的礼仪故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我们是新时代的学子,要继承优良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好家风,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方思淇:江苏省南京市江浦实验小学六(3)班学生
指导老师:夏光清
编辑"乔可可"1525188915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