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促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对于高职院校培养高质量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行动学习理论,探索构建出高职“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模型,通过顶层制度设计、提出明确的培养任务、构建相应的平台体系、建立评价反馈机制等角度加以阐述,为高职“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提供新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行动学习理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引言
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快速发展的今天,高素质“双师型”教师这一人才梯队必将成为高职院校综合实力竞争的核心。高职院校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和实用型人才,离不开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当前,高职院校十分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本文基于行动学习理论,探索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方法。
一、目前高职“双师型”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国家高技能技术型人才的重要使命,而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作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生力军——“双师型”教师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宝贵人才资源。当前高职院校招聘了大量具备“双师型”特性的教师,虽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高职“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不足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系统化课程,并非单一化课程,教师的教学能力是科学和艺术的相结合,具有二者的双重性特征。当前高职院校绝大多数的“双师型”教师来自企业,大多都是年轻化的教师,缺少一定的教学经验,同时,更多的“双师型”教师缺少教学理论的学习,导致教师的教学能力相对降低。
(二)高职“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降低
通过选拔入校的高职“双师型”教师,沉浸到繁忙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无暇顾及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导致这些“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有所降低,导致个人的实践能力难以满足高职院校所培养的高技术人才的需要。同时,从意识层面来看,更多的“双师型”教师未能意识到成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需要掌握一线相关专业的实践能力,只重科研、轻实践[1]。
(三)高等“双师型”的实践能力培养形式和路径较为单一
当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在入职后,会进入到繁忙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通常都是利用假期参与到企业的实践培训,而参与到企业的实践时间又相对较短,“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并未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因此,高职“双师型”教师很难掌握到最新的企业应用技术。因此,高职“双师型”教师在挂职之后,并没有系统性地掌握最新的企业应用技术,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很难给予学生最佳的实践解决方案,教育教学成果一般,因此不利于培养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四)高职“双师型”教师易出现职业倦怠
现实中,“双师型”教师在认定和考核过程中,缺少统一的认定标准和考核标准,导致高职教师在“双师型”队伍建设中会出现诸多现实困难,同时,教师在繁忙的教学任务中,还要面临个人的职称晋升、行政事务等问题,这就容易导致教师出现职业倦怠会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从而成为高职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的重大的障碍之一。
二、行动学习理论对高职“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适用性
重视学员的思维习惯以及学员的行为控制,在学员学习过程中将具备不同技能以及不同经验背景的人员团结在一起来具体分析和应对实际的问题,此类学习方式被定义为行动学习。行动学习的核心主要是提倡“在做中学”“在想中学”,这样的学习特性对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队伍建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2]。
依据行动学习理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需要教师本人不断地开展持续性的反思和理性的自身学习以及团队之间的学习。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入职后,参与各种教育教学相关的技能培训,解决“双师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在队伍建设中给予青蓝工程“传帮带”的指导,因此,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在个人教学能力提升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十分匹配行动学习理论,对于行动学习理论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研究具有可行性。
因此,高职院校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行动学习理论的重要程度,并强化行动学习理论在教师培训中深入应用。
三、基于行动学习理论的高职“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模型
通过充分研究与分析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行动学习机制,构建高职“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模型,才能更好地得到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
(一)高职“双师型”教师行动学习机制
行动学习融合到高职“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中,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经验性的反思、理性行动和团队学习。高职“双师型”教师在经验反思基础上,通过理性行动和团队学习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促进个人实践能力的增长,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实现教学能力的提升的目标[3]。
(二)高职“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模型
图1 高职“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模型
深入研究与分析行动学习理论,结合高职“双师型”教师行动学习机制,构建得到如图1所示的高职“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结构模型,该模型主要包含个体行动以及团体管理等层面内容,个体行动层面主要包含“领取任务、按时按量完成”“能力提升制度支撑”“科学评价、改进优化”“经验分享、学习交流”。团队管理主要包含“任务提出”“制度顶层设计”“评价反馈”“构建平台”。高职“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模型,个体和团队,不同的层面形成对应,构成逻辑上的闭环[4]。
以高职“双师型”教师质疑和反思为主线,通过不断地质疑和反思,才能取得教学能力提升。
首先,高职“双师型”教师需要研究有关教学能力制度文件,所有的提升活动和任务均需要有制度文件的支撑,制度文件为高职“双师型”教师的教学技能的提升的基础。从团体管理的角度来看,顶层制度文件的制定,是高职“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根本保障,因此,相关顶层制度的设计需要具备前沿性、权威性、实践性,这样才能催生出高职“双师型”教师反思。
其次,按照行动学习的内涵和特点,个体方面需要领取教学能力提升相关方面的问题,领取问题之后,需要按时按量地完成相关问题。在团队管理层面来看,则需要定期地给高职“双师型”教师设置相关问题,这些问题同样需要具备前沿性、权威性以及符合相关制度的要求。
再次,高职“双师型”教师在完成任务之后,团体之间需要进行经验的分享,学习和交流,不同的专业团队之间可以开展专题研讨,围绕所领取的任务开展相关讨论,讨论之后个体之间需要不断地开展反思和质疑,再进行讨论。从团队管理层面来看,必须构建经验交流和经验分享的平台,通过搭建不同的平台,“双师型”教师才有机会进行分享和交流讨论。
最后,个体本身也需要对自身的教学能力以及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再进行改进和优化,通过不断地评价,“双师型”教师再进行反思和质疑,不断地优化和改进。在团体管理层面,需要定期开展评价反馈活动。
从模型中可以看出,“双师型”教师的质疑和反思是中心,参与到所有的行动学习环节中,教师的质疑和反思对整个行动学习的效果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而真正达到高职“双师型”教师可以“在做中学”“在想中学”,进而体现出行动学习的本质所在[5]。
四、基于行动学习理论的高职“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
(一)优化高职“双师型”的顶层设计,做好教学能力发展规划
作为高职院校重要的人才资源,其教学能力的提升是管理部门所思量的重点,人事处和相关职能部门是“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制定者、实施者和评价者。学校人事部门在人事招聘的过程中选择适合本校实际发展需要的“双师型”教师人才队伍,在“双师型”教学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提供相关政策的引导、相关资源的配备,做好“双师型”教师培育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
在高职“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建设中,应该从下面几点开展制度设计:首先,根据新招聘的“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个人研究方向确定好教师个人发展和培养定位,在“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联合实际职能部门了解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根据他们的困难进行实际的指导;其次,在 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和实践的过程中,给予配备指导教师,而指导教师的选择通常是从一线教学岗位上选聘,指导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治学严谨、工作负责等特点。指导教师依据“双师型”教师的自身特点,制定其培养目标,按照实际项目、任务为导向,定期开展经验交流会、研讨会、听课会、教学技能大赛,让“双师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反思提高;再次,通过不同层次的“双师型”教师之间开展多元化的教学研究,增强“双师型”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不同的“双师型”教师都有相互学习的机会;最后,对“双师型”在其实践过程中,由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开展“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活动,对其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分析,帮助“双师型”教师及时纠正错误,提升自身教学能力[6]。
(二)加强高职“双师型”教师的自我驱动,提升其教学能力的自我驱动
按照行动学习理论,高职“双师型”教师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需要对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质疑和反思,通过这一连串的工作,提升个人教学能力,从而达到实践和学习的有机结合。首先,需要“双师型”教师个人、指导教师、企业等主体,对“双师型”教师设定科学、合理的教学任务,确保任务的逻辑严谨性和可靠性,“双师型”教师在领取到任务后,对自己的任务开展详细的分析,定时定量地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后,“双师型”教师需要将个人的完成情况向指导教师或者其他专家进行汇报,接受点评,从而了解其不足;其次,“双师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反思和锤炼,提升个人教学能力。在行动学习中,质疑和反思是不可或缺的步骤。通过质疑和反思,加深“双师型”教师对教学能力的掌握,不断提升个人的教学能力,不断在学习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从而提升个人的教学能力。
(三)构建专业化的平台为高职“双师型”教师提供实践能力提升的基础
高职“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良好的团队作为支撑。行动学习理论强调了团队中同班协助的重要性,因此,构建专业化的平台,为高职“双师型”教师提供实践能力提升基础。首先,高职院校应该为促进“双师型”教师交流与合作搭建更多的平台,组建更多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让“双师型”教师从中得到更多的磨炼;其次,高职院校应该对“双师型”教师实施分类管理,对于不同类型的教师实施不同的要求;再次,高职院校需要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坚持产教融合,借助企业的力量,联合培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人才。将“双师型”教师下放到生产一线,到企业中参与顶岗生产,积极引导“双师型”教师通过质疑和反思发现实际问题、分析实际问题,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行动学习理论的精髓所在;最后,对“双师型”教师实施不同类型的培训,以教学能力结构模型为主导开展培训,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个人的专业能力素养[7]。
总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是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高职院校要充分抓住这一宝贵的人才队伍,从多维度、多角度开展教学能力提升工作,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技术能力的技术人才。
本文系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度校级重点课题《基于行动学习理论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3hniuktzd06)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巫晓婷.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2,(03):16-19.
[2]黄姣华.基于行动学习的开放大学“双师型”教师培养[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05):128-133.
[3]唐琼,金碧辉,李小庆.行动学习视阈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3):45-47.
[4]吕淑芳.行动学习理论视阈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构建与实施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08):60-65.
[5]宋明江.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5.
[6]葛宏翔.高职“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困境及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16):58-59+62.
[7]周发华,文娟,林燕红.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1(02):16-23.
(作者单位:1.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湖南科技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袁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