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旅融合视域下“泰州铁三”赛事旅游产业链融合发展研究

2024-12-13 00:00:00王素兰
公关世界 2024年22期

摘要:随着全域旅游和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体育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作为泰州最具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品牌,“泰州铁三”已成为带动泰州体育、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本文基于体旅融合视角,围绕“泰州铁三”这一案例,运用产业经济学、旅游经济学相关理论,系统剖析了其产业链构成,探讨了产业链融合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体育旅游;产业融合;“泰州铁三”;产业链

引言

随着全域旅游战略的深入实施和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体育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新常态。体育赛事不仅为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为旅游目的地塑造了良好的形象。泰州市近年来积极发展体育赛事,尤其是铁人三项赛事,已成为推进泰州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作为江苏省最具影响力的铁人三项品牌赛事,泰州铁人三项赛事(简称“泰州铁三”)自2015年创办以来,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已成为推动泰州体育、旅游、文化等多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本文以“泰州铁三”为例,运用产业链理论,从体旅融合视角剖析其产业链构成,探索产业链融合发展路径,以期为“泰州铁三”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泰州市体旅产业深度融合提供借鉴。

一、“泰州铁三”赛事发展历程及现状

(一)从2015年首办至今的发展历程

“泰州铁三”赛事始办于2015年,是在新时代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引领下,顺应体育赛事IP化、国际化、品牌化发展趋势的重要地区性体育赛事。经过9年的发展,“泰州铁三”已从单一的体育赛事活动,逐步演变为集竞赛表演、全民健身、体验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节庆活动,在推动泰州体旅产业融合发展进程中发挥着日益凸显的战略性作用。纵观“泰州铁三”发展历程,其体育属性和旅游属性呈现阶段性递进特征。2015—2017年,该项赛事以区位优势初露锋芒,通过举办全国业余积分赛、亚洲杯赛等赛事,迅速树立起江苏铁人三项领域重要赛事的品牌形象[1]。2018—2020年,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外铁三赛事竞争态势,“泰州铁三”坚持精品化、国际化发展方向,成功升级为洲际巡回赛,赛事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效应持续彰显。2021年至今,该赛事以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项目为契机,以更具包容性、开放性的姿态融入泰州全域旅游发展格局,竞赛影响力和旅游带动力进一步提升。

(二)赛事规模、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作为江苏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示范性项目,“泰州铁三”赛事近年来呈现出良性发展态势,体现在参赛规模持续扩大、竞技水平稳步提升、品牌效应不断彰显等方面。2021年赛事回归线下后,设置全程、半程、骑跑两项、接力赛等6个组别,吸引国内外600余名选手参赛。2023年,赛事首次实现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短距离竞赛、家庭接力等“N型”组别设置,覆盖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两大领域,参赛选手超过800人。2024年5月,在亚洲杯、冠军杯、公开赛“三赛合一”的加持下,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选手齐聚泰州,刷新了赛事参与规模纪录。尤其是本届赛事在泰州打造亚洲首个铁人三项旅游体验营地,吸引国内外3万余人次参与观赛体验,彰显出“泰州铁三”强劲的体育旅游消费拉动力。

(三)“泰州铁三”的独特魅力和发展优势

“泰州铁三”蕴含的独特魅力,源于其深度契合泰州的区位禀赋、生态资源、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泰州位于江苏中部、长三角城市群的几何中心,拥有上海、南京等1小时交通圈的区位优势,为吸引铁三参赛者、观赛者提供了庞大客源。泰州坐拥溱湖、兴化千垛湿地等优质生态本底,水环境质量和空气质量常年位居全国前列,230多公里海岸线、广袤的湿地公园等自然禀赋为举办高水平铁三赛事量身定制[2]。从品牌层面看,经过多年积淀,“泰州铁三”已跃升为亚洲知名的铁人三项品牌赛事,多次被选为亚洲杯赛的举办地,2024年泰州铁人三项亚洲杯赛成为巴黎奥运会前的一站积分赛,品牌溢价效应凸显。泰州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体教融合、体旅融合、体健融合,成立铁人三项协会,制定扶持政策,为“泰州铁三”长效发展提供了刚性保障,奠定了其在亚洲铁人三项版图中的领先位势。

二、体旅融合视域下“泰州铁三”赛事旅游产业链的构成

“泰州铁三”作为江苏省重点打造的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其旅游产业链构成呈现出多元化、立体化、协同化的特点。基于产业经济学和旅游经济学理论,结合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实践逻辑,可以将“泰州铁三”赛事旅游产业链划分为核心层(赛事运营)、延伸层(参赛服务)、外围层(观赛体验)和外围拓展层(旅游消费)。

(一)赛事运营:赛事组织、赛道建设等环节

赛事运营处于“泰州铁三”旅游产业链的核心层,赛事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完善的组织架构、科学的运营机制和专业的人才队伍等关键要素的支撑。通过整合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等多元主体,形成政府主导、协会承办、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赛事组织架构和运营机制。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协会、江苏省体育局、泰州市人民政府分别发挥顶层设计、宏观指导、统筹协调等作用,与江苏省体育竞赛管理中心、泰州市体育局、姜堰区人民政府以及溱湖文旅集团、华侨城集团等企业通力合作,有效整合了场地设施、服务配套等资源要素。在场地设施建设方面,2024年“泰州铁三”在溱湖湿地公园、溱湖大道等核心区域进行了赛道设计优化,将终点冲刺赛道调整至观礼台前,浮桥延伸等针对性设施逐步完善,但与国际顶级赛事标准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智慧化场馆建设、沉浸式观赛体验打造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参赛服务:参赛选手食宿、交通、训练等配套服务

参赛服务是“泰州铁三”旅游产业链的重要延伸。从供给结构看,它涵盖参赛选手从抵达赛区、适应环境到正式比赛的全过程,是一个多要素投入、跨部门协同的复杂系统。2023的“泰州铁三”组委会共为运动员准备了足量的物资供应,仅赛场就提供了约1800支冷饮、500斤西瓜、300斤香蕉和1200箱矿泉水;2024年赛事共吸引了804名中外选手参赛,其中专业和青少年运动员200人,业余选手604人,参赛规模创历史新高,赛事主办方在运动员报到、食宿安排、交通接驳等方面提供了细致入微的“一站式”服务,围绕运动康复、体能训练、营养配餐等方面立项筹划加速集聚一批专业化服务机构,但配套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有待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三)观赛体验:观众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消费

随着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纵深推进,以现场观赛为主的被动式体验逐渐向以互动体验为主的主动式体验转变。观赛体验处于“泰州铁三”旅游产业链的外围层,但对于提升赛事品牌价值、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需求侧结构看,它涵盖现场观众在观赛过程中餐饮、住宿、交通、娱乐、购物等多元化消费场景,即在硬件设施上通过优化赛道周边的观景平台、休憩设施等,为观众提供舒适便利的观赛环境;在软性服务上通过丰富商家业态、完善配套功能等,满足观众在饮食、购物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3]。

(四)旅游延伸:赛事期间及赛后的泰州旅游消费

旅游延伸是“泰州铁三”旅游产业链的外围拓展。从消费行为特征看,它包括参赛选手、现场观众在赛事期间及赛后在泰州及周边区域的旅游休闲消费。通过统筹利用溱湖、兴化、泰兴等地的山水资源,精心规划设计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等旅游线路产品,引导和带动餐饮、住宿、交通、购物、娱乐等消费增长;体育赛事与城市旅游的深度融合,不仅为“泰州铁三”注入了新的消费动能,更带动了泰州“吃、住、行、游、购、娱”等全域旅游要素的系统升级。

三、“泰州铁三”赛事旅游产业链融合发展的路径探析

(一)搭建协同平台: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协调机制

体育与旅游作为泰州市两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其融合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推进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一方面,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泰州铁三”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工作协调机制,由体育、文旅、发改、财政等部门组成联席会议,加强顶层设计、政策引导、要素保障等系统谋划;另一方面,创新“政府主导、行业协会搭台、市场主体唱戏”的联动机制,充分发挥铁人三项协会、旅游协会、文化和旅游产业联盟等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引导地方龙头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泰州铁三”融合发展进程。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利益协调、监督考核等配套机制,确保顺畅高效的政企互动、部门联动、上下贯通,为“泰州铁三”旅游产业链深度融合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二)创新融合业态:丰富“泰州铁三”主题旅游产品,发展赛事周边经济

推动体育与旅游产业链的创新融合,关键在于加快构建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的体育旅游产品体系。要紧紧围绕“泰州铁三”IP,深入挖掘泰州红色文化、运河文化、溱潼水乡文化、盐文化等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精心打造一批富有泰州特色的主题旅游线路和产品;积极发展以体育赛事为核心的周边经济,重点培育体育博览、体育小镇、体育特色商品、体育创意设计等新业态,延伸体育旅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融合附加值;以“泰州铁三”为载体,策划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旅游节会活动,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体育赛事和会展品牌,增强城市的旅游吸引力和美誉度。同时要重视把赛事、旅游、商品、演艺等有机结合,着力发展各具特色的主题嘉年华、音乐节、美食节等活动,充分发挥“泰州铁三”赛事中知名体育健儿的体育明星效应和网红效应,加快开发具有泰州特色的体育旅游商品,满足参赛者、观赛者的体育旅游消费需求[4]。

(三)优化配套服务:提升交通、餐饮、住宿、购物等各环节服务水平

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是提升“泰州铁三”赛事旅游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支撑。交通方面,以“泰州铁三”为契机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合理布局远距离交通与城市内部交通的接驳换乘,强化赛事场地与城市主要交通枢纽的快速联通,要依托盐泰锡常宜铁路开通、北沿江高铁泰州段建成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优化完善与赛事相匹配的“空铁公”立体交通网络,为远道而来的选手、观众提供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餐饮方面,大力弘扬淮扬菜非遗文化,提炼淮扬菜、泰州菜的核心特色,量身定制面向赛事、体育运动需求的特色餐饮,让选手、观众品尝到地道的“泰州味道”。住宿方面,统筹利用星级酒店、精品民宿等多元化接待设施,发挥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兴化李中水上森林公园等生态资源优势,做优做精精品民宿、康养度假、露营基地等,突出“宜业、宜居、宜养、宜游”的泰州特色,为选手、观众营造舒适惬意的下榻体验。

(四)延伸消费市场:发掘泰州文化旅游资源,吸引选手和观众停留消费

立足“泰州铁三”的巨大品牌溢出效应,着力拓展体育旅游消费市场,对于提升泰州城市美誉度、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从全域旅游视角出发,将“泰州铁三”赛事与泰州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深度整合,科学规划设计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研学教育等多元化旅游线路产品,引导和带动餐饮、住宿、交通、娱乐等相关消费。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泰州积淀了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旖旎秀美的自然山水与灿烂绚丽的人文遗存交相辉映,为“泰州铁三”延伸拓展文化旅游消费市场提供了独特禀赋。要充分发掘梅兰芳纪念馆、郑板桥故居等名人故居,海陵砖塔、凤凰墩等历史古迹,万盛桥、溱潼会馆等江南园林,精心打造一批体现运动休闲、文化体验、生态康养等要素的城市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引导赛事参与者在观赛体验之余,更多地了解泰州、品味泰州。同时,积极借助“苏心游”等智慧文旅平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文旅要素的资源整合、信息对接、供需匹配,不断提高文旅资源的协同管理水平和综合转化能力,努力将“一城一赛”的体育旅游盛会,打造成“一程多站、连线成片”的文化旅游体验之旅。

结语

体旅深度融合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泰州铁三”赛事通过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协同创新,在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消费升级、彰显城市魅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长三角地区体育旅游的重要增长极,未来泰州应进一步发挥区位、资源、产业、生态等综合优势,坚持高点定位、创新引领,加快构建现代化的体育旅游产业体系,不断提升“泰州铁三”的品牌价值、产业规模和带动效应,努力将其打造成展现泰州城市形象、彰显泰州发展活力的闪亮名片,为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泰州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泰州文体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SJA2151)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徐健,赵斌.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2016年泰州铁人三项亚洲杯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25(08):109-110.

[2]姚依依,杨易臻,谢诗涵,等.体旅融合消费潮,江苏如何接大单[N].新华日报,2024-05-13(005).

[3]顾琼娜.体旅融合背景下国际重大赛事经济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4,(03):25-27.

[4]耿梦雨.体旅融合背景下马拉松赛事赋能城市经济——以湖北长江马拉松赛事为例[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4,(09):31-33.

(作者单位:泰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宋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