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在城市广场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2024-12-13 00:00:00郭清镯
公关世界 2024年22期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城市广场服务体系与体育文化,分析了目前城市广场体育文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如设施建设与经费不到位、体育宣传教育不受重视、基层团队建设不到位、服务质量有待提升、管理较为混乱等。进一步从加大经费投入与设施建设力度、落实体育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基层服务指导队伍建设与管理、全方位提高服务质量标准、健全管理体制等方面,提出推动体育文化在城市广场服务体系中应用的措施,以期能够发挥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城市广场服务体系;体育文化;服务质量;管理体制

引言

体育文化的推广与建设是新时期城市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重点所在,其不管是对提升城市居民的健身意识与身体素质,还是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名片,还是对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言,均有着积极意义。体育文化在城市中的推广需要从各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落实,而基于城市广场服务体系发挥体育文化的作用正是极具可行性之方式。

一、城市广场服务体系以及体育文化概述

(一)城市广场服务体系

城市广场服务体系是以提升城市广场使用功能以及服务质量而形成的综合性服务体系,其不仅覆盖了从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建设以及管理的全过程,也涵盖了包括基础设施维护、环境清洁美化、安全保障、文化活动组织、信息化管理等在内的各项内容。广场作为城市中兼具社会活动与文化宣传、文化和艺术展示、历史和文化传承、休闲和娱乐、城市空间构成、城市品质提升等作用的重要场所,基于其构建的服务体系可谓是与群众的生活和娱乐密切相关[1]。城市广场服务体系主要具备多元性、系统性、智能化、人性化等特点,其中多元化表现为服务内容涵盖休闲娱乐、文化交流、公共服务等;系统性表现为整个服务体系的运行和管理涉及多个相关部门与机构,能够形成统一规范的系统;智能化表现为城市广场服务体系随着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而愈发信息化、数字化与智能化;人性化表现为城市广场服务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始终以满足市民的各种需求、为市民提供舒适便利的体验为核心。加强城市广场服务体系建设,能切实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服务,增进社区凝聚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以及传承文化遗产。

(二)体育文化

体育文化指人类在体育方面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体育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既包含健身行为、运动竞赛、体育设施等表层内容,又包含各种体育有关的制度和组织要素所构成的组织体系,还包括和体育相关的这些思想、价值判断、健康观、审美观、意识形态等深层次的思想观念。加强体育文化建设,能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所转变,也能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为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呈现标上注脚。对城市广场服务体系的构建而言,体育文化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从最表层的维度看,城市广场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能为市民提供健身锻炼的场所,组织推广全民健身活动,强化市民主动锻炼、终身运动的思想意识,促进市民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从更深层次的维度看,城市广场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有利于体育文化的推广和弘扬,也能带动体育相关领域和行业的经济发展,更能促进城市形象提升、打造独特城市名片,为市民创造更为宜居的良好城市环境[2]。而且在经济快速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逐渐深化、城市广场休闲体育活动多样化蓬勃发展、城市社区居民消费能力提高的大背景下,体育文化在城市广场服务体系中的运用更具有极高的可行性。

二、城市广场体育文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设施建设与经费不到位

城市广场体育文化服务的开展与实施需要相应的设施作为基础,同时需要投入足够经费支持各项服务活动的组织与落实,不过实践中却面临着设施建设与经费不到位的情况。城市广场的数量与规模有限,同时广场及周围区域的公共体育设施缺乏、运动场馆不足、公共休闲娱乐设施不完善,这使市民参加广场体育文化活动直接面临空间与设施不足的窘境。另外,可用的体育活动经费也较少,上级政府拨款难以满足城市居民健身活动的经费需求。

(二)体育宣传教育不受重视

目前城市广场体育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存在对体育宣传教育重视不足的问题。实际上加强体育宣传教育是强化市民健身意识、锻炼意愿、运动积极性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城市广场服务的基础职能,直接关系到广场体育文化的建设发展以及服务支撑。在没有重视和做好体育宣传教育工作的情况下,不少城市居民的健身意识较为淡薄,缺乏主动参与广场体育活动的意愿和积极性,进而影响体育公共服务与管理的质量及效果[3]。

(三)基层团队建设不到位

目前,与城市广场体育文化服务相关的基层服务指导团队建设并不到位,存在诸如体育指导员数量较少、专业素养偏低、年龄过大、体育知识与服务技能更新慢等问题。基层服务指导员作为落实城市广场体育文化服务的重要主体,其在综合素养方面的不足自然会影响相应的文化服务效果。

(四)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当前城市广场体育文化服务质量并不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体育文化服务类型较为单一,同时服务内容与方案并未根据居民实际需求进行合理设计与调整优化,服务程序不够规范,这些问题均会影响服务质量与效果,不利于城市广场服务体系的职能发挥。

(五)管理较为混乱

当下城市广场体育文化服务体系中的管理存在较为混乱的问题,导致相应的体育文化服务也容易陷入一片混乱。一方面,服务体系的组织较为薄弱,管理职责不够明确,社区管理各自为政而缺乏整体合力,社区管理缺乏服务意识,导致体育文化服务管理难以落到实处;另一方面,服务体系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与完善,制度本身存在缺漏与不足,难以为相应的管理工作提供规范化的指导与保障[4]。

三、基于体育文化优化城市广场服务体系构建的策略

(一)加大经费投入与设施建设力度

保障经费充足是支持城市广场体育文化服务体系有效建设的前提。城市广场服务中运用体育文化,需要大量的设施、器材、人才等作为基础,自然需要耗费大量资金,故而确保经费充足极为重要。地方政府应当积极争取上级拨款,尽量为城市广场体育文化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经费支持。在政府拨款之外还需尽可能地拓展资金来源渠道,以此获取更多资金,进一步从源头上解决资金不足而限制体育文化服务的问题。一方面,拓展社会资金来源渠道,接受社会捐赠,深化与相关企业的合作,通过企业、社会组织等获得更多经费;另一方面,合理落实自筹资金工作,由社区组织经费筹措工作,进一步缓解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的经费压力。而在大力争取更多经费的同时,还需加强经费管理,制定专款专用制度,合理编制预算方案,严格执行预算方案,加强对资金使用与管理的监督,务必要确保每笔资金都被合理地运用于城市广场体育文化服务。做好资金使用效益的分析工作,及时回顾和分析总结经费使用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不足,进而持续优化资金使用管理方案以提升使用效益,利用有限的经费推动广场体育文化服务体系的高质量建设。根据城市实际情况从宏观维度合理制定城市广场服务体系的建设规划,并结合资金预算方案对各广场具体的设施建设方案加以确定,明确设施建设的重点与优先事项,从而在初步构建起能满足市民基本体育健身需求的广场设施体系基础上持续进行补充和提升。以广场为中心引领周围各社区的建设与发展,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打造具备多种体育功能的社区体育中心,有效拓展和强化广场的体育文化服务辐射范围和影响力[5]。

(二)落实体育宣传教育工作

地方政府应当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为依据,积极组织和落实体育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持之以恒的宣传教育有效强化广大市民的健身意识和运动热情。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守正创新、注重实效、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为基本原则,以法定的“体育宣传周”为重点,全面推动体育宣传教育工作的多维度、多层次开展与落实。以城市广场为服务网点,通过不同广场的连接构建起系统的服务网,由服务网点带动周边社区、医院、学校等,从而形成系统化、模块化的体育宣传教育模式。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宣传教育活动,合理制定宣传方案,科学编制教育内容,通过体育宣传文化重点活动、体育主题宣传品、体育与健康教育活动、地方特色体育文化挖掘与宣传活动、社区健身知识宣传活动等方式确保宣传教育工作落实到位,全方位强化所有市民的健身意识与体育积极性。

(三)加强基层服务指导队伍建设与管理

1.健全队伍体系

打造一支优秀的基层体育服务指导队伍,能为城市广场体育文化服务体系的高质量建设以及运行提供有力支持。以广场作为城市基层体育服务指导的区域中心,以社区作为城市基层体育服务指导的网点,健全相应的体育服务指导队伍体系,实现基层全覆盖,确保广大市民均能获得优质的体育文化服务。构建“1+N”基层社区体育委员工作体系,聘任1名社区宣传文化员作为“体育委员”,同时汇聚N名志愿服务者,通过宣传文化员与志愿服务者通力合作的方式为基层社区提供基础的体育服务以及指导。以广场为中心进行区块体育服务指导队伍建设,由体育局群众体育处、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体育院校等共同负责区块指导队伍的建设工作,吸纳高素质的专业体育人才,由专业人才队伍负责区域范围内市民的体育服务指导工作,同时为广场体育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带来支持[6]。

2.加强指导人员教育培训

随着全民健身、城市广场体育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程的推进,基层体育指导人员的综合素养要求也在逐渐提升。针对目前指导人员队伍整体素养偏低的情况,需要全面指导人员教育培训。以提升体育指导人员的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为基础,合理制定系统化的培训方案,定期组织培训活动,让基层体育指导人员能通过专业培训逐渐实现体育专业素养的切实提升。在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应全面关注基层体育指导员的服务意识、沟通交流能力、信息技术素养、创新意识、解决问题能力、文化素养等的提升与发展,并要在系统化的培训活动之外通过讲座培训、结对帮带活动、线上自主学习等方式加强人才培养。

3.优化用人机制

对基层体育指导员的用人机制加以优化,有利于城市广场体育文化服务指导队伍管理水平的提升。健全基层体育指导员的“上下”机制,打通晋升通道的同时合理构建“社会体育指导员—基层体育委员”双向转化渠道。改善基层体育指导员的待遇,同时完善相应的考核机制与奖惩机制,充分调动指导员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进而为城市广场体育文化服务体系的高水平建设和运行提供支持。

(四)全方位提高服务质量标准

1.拓展服务类型

对城市广场体育文化服务类型加以拓展,既能满足市民多样化的需求,又能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合适的类型保障相应的服务质量。通过规划修建公共体育场所、提供丰富的运动器材、成立体育运动协会、组织开展多样化体育活动、支持民间体育协会建设发展、体育组织中介服务、体育组织管理与照顾服务、体育咨询服务、体育教学服务、运动技术服务、体育情报服务、体育广告服务等多样化的服务类型,能为体育文化在城市广场服务体系中的多样化运用提供支持,也能满足市民不同的体育服务需求以及强化广场的体育文化服务价值。

2.合理优化服务内容及方案

城市广场体育文化服务的内容及方案需要针对性地进行优化,“因地制宜”地提升服务质量,以免出现服务和市民需求脱节的情况。以提供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提高体育基础设施的质量与数量、倡导健康生活理念、推广体育文化为目标,对广大市民的实际需求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健全反馈机制,根据市民需求针对性地编制与调整服务方案,让广场体育文化服务能真正深入人心并为市民们带来良好的体育服务。针对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务必要对具体服务重点进行合理调整,通过分层、分群体服务的方式保障服务的有效性。

3.规范服务程序

对服务程序加以规范,是保障城市广场体育文化服务质量和有效性的关键。政府部门以及广场管理方应当从实际出发,制定规范的服务流程与服务标准,严格要求基层体育指导员按照既定程序提供优质服务,以免服务过于混乱和低效。

(五)健全管理体制

对管理体制加以健全和完善,能为城市广场体育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效构建与良好运行带来保障。明确具体的管理权责,将具体管理责任落实到单位和岗位,同时深化政府与社会的合作,对不同主体的协同管理进行规范,建设一体化的交流沟通与管理平台,构建起由政府部门主管的协调体制。全面规范和优化管理制度,确保制度内容完全涵盖城市广场体育文化服务的方方面面,同时不断结合实践经验对制度进行补充、创新与完善,强化制度对体育文化服务的保障价值。

结语

综上可知,加强城市广场服务体系的建设能围绕广场构建起系统化的服务体系,进而推动城市广场职能与价值的充分发挥。在全民健身、全民体育的大背景下,城市广场服务体系的建设和运行离不开体育文化的支持。全面推动体育文化在广场服务中的嵌入与运用,能切实丰富广场服务体系,有利于整个服务体系的高质量发展。

本文系2023年甘肃省天水市科技局科研项目《天水市广场服务体系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ZCFGK-5785)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协吉,陈大威.长株潭城市群广场体育文化结构特征研究[J].运动,2018,(14):130-133.

[2]王莉敏.城市广场体育文化活动的兴起和发展趋势[J].运动,2017,(01):141-142.

[3]郭凌云.十九大“文化自信”背景下城市广场体育文化发展的路径分析[J].运动精品,2018,37(11):68-69.

[4]李惠梓.城市广场的地域性设计探索——以九江市湖口县体育文化中心广场为例[J].池州学院学报,2018,32(04):125-127.

[5]温正义.温州市区城市广场体育文化的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12):26-27.

[6]张永虎.后申遗时代京杭运河体育文化资源现状与发展路径选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01):43-49.

(作者单位: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