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岗位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在引导职业教育市场化、推进职业教育与企业用工需求相结合、推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凸显,并成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岗位实习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的教学环节,既是专业学习和技术技能训练的必备途径,也是锤炼意志品质、提前熟悉岗位、引导融入社会的重要方式,必须高度重视、规范管理。下面将针对高职院校路桥类专业学生岗位实习安全保障机制展开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路桥类专业;岗位实习;安全保障机制
引言
岗位实习是高职院校路桥类专业人才培养极为重要的一环,在岗位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继续深入掌握专业实操技能,了解工程行业状况,强化自身的就业、择业能力[1]。在岗位实习开展的过程中,由于施工现场情况具有复杂性与开放性,实习单位管理与控制强度不高,学校跟踪管理困难,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缺乏安全经验,而极易发生学生人身意外伤害事故,给学生家庭、学校、实习单位造成重大影响。因此,探索高职院校路桥类专业学生岗位实习安全保障机制,是高职院校亟需高度关注的重要议题。
一、高职院校路桥类专业学生岗位实习的必要性
2022年1月,为深入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做好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工作,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应急管理部、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和中国银保监会对2016年印发实施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进行了修订,进一步强调了实习的性质并优化了内涵和边界。强调学生实习的本质是教学活动,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并重新界定实习分类,将“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统一为“岗位实习”。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岗位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
高职院校路桥类专业包括道路桥梁工程技术、铁道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等专业。学生岗位实习主要分布在各施工企业,实习地点分散在全国各地,实习项目有新建公路铁路、道路改扩建、铁路扩能改造、地铁、桥梁、隧道、市政道路等。路桥类专业学生岗位实习与其他专业对比存在很大的特殊性:路桥类施工存在一定的作业风险,每年都有安全生产事故发生,高处坠落、溺水触电、窒息中毒、坍塌事故等屡屡发生,事故呈现高发性和原因多样性的特点[2]。
促进理论知识有效应用于实践中,从而巩固学生的综合素养,岗位实习是极佳的教学方式,也是推动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岗位实习是培养路桥类专业人才的最后一环,是强化学生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提升学生岗位适应性的重要手段。路桥类专业人才只有对工程建设流程有清晰的了解,才可快速投入到工程建设中,成为该专业领域切实需要的实战型人才。若没有岗位实习环节,路桥类专业人才培养便会出现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如此培养的学生也会与企业需求不相匹配。需要注意的是,岗位实习并不意味着已脱离学校教育,只是学校实践教学的其中一种模式,因而在岗位实习过程中,需要学校、企业、家庭共同参与管理活动。
二、高职院校路桥类专业学生岗位实习存在的安全保障问题
路桥类专业有着明显的实践性,岗位实习可促进学习者在学中做、做中学,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与技能,只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岗位实习活动,才可提升操作的规范性,强化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专业人才。但若在岗位实习过程中,缺乏安全保障,极易使学生面临众多安全问题,岗位实习效果自然不如预期,人才培养的目标也难以顺利实现。因此,必须对岗位实习所反映出的安全保障问题引起高度重视[3]。
(一)政府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不够
在学生岗位实习的安全管理中,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参与程度不高,指导和监督能力较弱。在岗位实习的安全管理过程中,政府必须发挥好规范、引导和监督的作用,良好的制度规范、有效地监督是学校和企业加强岗位实习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因此,政府的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加强有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监督,给学生创造一个安全良好的岗位实习氛围。
(二)学生职业心理准备不足
学生在参与职业活动的过程中,表现的个性特征、心理倾向等都是其职业心理内容,会给学生岗位实习的参与态度产生很大影响。路桥类专业学生岗位实习的环境通常都比较艰苦,风吹日晒也是家常便饭,条件的艰苦容易使部分吃不了苦的学生无法忍受,产生选错专业的念头。加之实习指导教师偏向于为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提供指导,在思想引导方面相对不足,没有重点强调岗位实习的意义,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不到位,使学生心理准备不到位,无法及时从学生身份转变成职业身份,很难适应企业的要求。
(三)学校和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高职院校路桥类专业学生如在岗位实习期间出现安全事故,学校和企业的应对工作如未做到位,不仅会使学生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也会给学校和企业的形象造成不利影响,并让社会对职业教育形成错误的认知。路桥类专业学生在进行岗位实习期间,选择的企业分布地域广泛,学校管理难度大,实习指导教师的实习指导与安全管理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导致高职院校在路桥类专业学生岗位实习安全管理上比较被动。加之安全保障方面也没有可遵从的规章制度,从而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难以获得良好的安全保障[4]。企业针对实习学生安全管理制度的不明确,也使企业不知道如何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加之校企交流沟通机制不完善等因素,导致安全保障效果不佳。
(四)岗位实习流失率较高
一个优秀的职业人才应具备优秀的职业意识,如在工作中努力认真、积极向上、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专业能力等。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职业意识方面理解得不到位,学生自然也不够重视岗位实习,也未意识到岗位实习的真正含义,容易对岗位实习产生抵触心理,很难在进入企业时及时转化自身的角色。而实习企业通常对经济效益更为看重,对学生的培养方面不够重视,甚至部分企业直接将学生视作廉价劳动力,不对学生提供积极的培训指导与教育,导致学生很难提升职业意识,加之工作累、工资低,部分学生直接选择放弃,由此使得岗位实习有着很高的流失率,进而发生安全问题。
三、高职院校路桥类专业学生岗位实习安全保障机制建设策略
若使高职院校路桥类专业学生在岗位实习过程中获得理想的安全保障,最大限度降低安全问题的发生概率,就必须提升学校、企业、学生的安全意识,规范各方在实习过程中的行为,构建科学完善的安全保障机制。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路桥类专业学生岗位实习过程中,加强安全管理是极为重要的内容,而传统的管理理念和当下的管理需求已不相契合,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更新管理理念,尤其注重体现以人为本。首先,岗位实习是极为关键的教学环节,应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岗位实习推进过程中,应将就业竞争力提升放在重要位置,制定合理的实习任务,依据实习学生的性格、岗位需求、企业要求等,联合实习指导教师制定实习规划,并依据实习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实习规划,实习管理重心需放在学生就业成长上,让学生不再是被动化参与实习活动;其次,路桥类专业学生岗位实习安全管理属于系统性的工作,若用常规的指导方式,很难为学生的实习任务顺利完成提供助力,和实际的人才需求也不相匹配。学生不仅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还需要岗位适应性指导、实习安全性指导等多方面的指导,随之大幅提升对实习指导教师的要求,从而更新管理理念,引导校企各部门共同参与实习安全管理,使学生获得更为专业的实习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也可提升职业满足感。基于该理念引导下的实习安全管理活动,不仅可促进人才培养质量获得有效提升,也可推动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对高职院校路桥类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极为有利。
(二)注重提升学生职业适应能力
学生在岗位实习的过程中,除必须对岗位实习的相关规定进行深入了解、遵从安全管理的要求以外,一定要注重自身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保证在实习过程中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实习任务方可顺利完成[5]。同时,学校亦应注重日常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实习岗位。路桥类专业本身就强调技能性,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专业技能竞赛,让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获得有效锻炼,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并强化自身的团队意识及职业综合素质,为后续快速适应岗位实习工作奠定扎实基础。学校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使路桥类专业学生对岗位的操作流程与具体要求形成清晰认知,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做到吃苦耐劳、积极协作,不断提升职业适应能力,提升人岗匹配度,从而更为顺利地转化成职业化专业化人才。只有学生自身的职业适应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才会遵守相关规定,实践操作时的安全性才会得到大幅提高,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也会随之下降。
(三)明确各相关方的责任
高职院校路桥类专业学生在岗位实习过程中,各方的责任必须明确,并保障能够积极履行自身的责任。首先,校方责任。由法律层面来分析,学生岗位实习过程中只是校方和实习企业之间的法律关系,学生由于自身的身份无法和实习企业形成劳动关系,因而,实习企业只是负责提供学生的实习场所,学生和实习企业并无法律关系。学生参与岗位实习的过程中,学校需要和实习企业协同管理学生,作为企业和学生间的意见传递介质,促进两者的有效连接。学校应加强教育管理,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观念,实习阶段应对学生的思想状态及时了解,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必须及时引导纠正。学校还必须肩负起督促实习企业的责任,使实习企业做好学生的管理与培养工作,若有任何纠纷问题,学校应依据签订的协议为学生维护权益,确保学生利益获得有效保障;其次,实习企业责任。实习企业是学生岗位实习过程中接受管理与教育的场所,必须肩负起学生的管理重任。实习企业应和学生签订合法的实习合同,对学校、学生、企业各方的责任进行明确,要确定实习内容、实习时长、预期效果、安全责任、预期效果等内容;最后,学生责任。实习企业实际上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参与实习活动实则也是在接受教育的过程。学生kR1LQYptUX1+ab+2GChJ/50fktJwo0NZhZXxunPmuRc=接受的教育手段尽管不同于课堂学习,但依然属于学生身份,并非真正的劳动者,因而和实习企业无法签订劳务合同,自身的档案信息也未调入实习企业。若是在实习过程中有任何的违规违纪行为,也需要自觉肩负起责任,承担个人行为造成的后果。
(四)切实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在高职院校路桥类专业学生岗位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并不是只由实习企业负责,学校也应肩负起相应的管理责任。首先,对于学校安全管理方面,学校可在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课堂教学、讲座、会议等形式开展各类岗位实习安全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真正做到遵规守纪,了解各类实习岗位面临的风险点,规避任何不良行为所造成的侵害,有效提升实习安全保障。学校还需要强化法律教育,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有法可依,面对侵害行为利用法律来维权,在岗位实习过程中提升学生自身的安全感,给学生强化各种纠纷与矛盾的应对信心。同时,学校还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抗压能力。这样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面临各种问题都不会退却与慌乱,而是明确自身思路灵活应对;其次,对于实习企业安全管理方面,除了要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外,还应与学校保持有效地交流与沟通。应注重落实实习协议,为学生基本利益提供最大的保障,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更为安全。企业指导教师应对学生实习阶段的身体与心理状况多加关注,若发现学生思想存在偏差或是面临一些困难,都应及时为其提供帮助,并及时报告给学校,在协同配合之下促进学生问题的快速解决。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路桥类专业学生的岗位实习过程中,必须切实做好其安全管理工作,使其获得最大程度的安全保障。安全管理单靠任何一方都远远不够,需要学校、企业、学生等各方共同努力,通过构建科学的安全保障机制,积极落实各方的责任,才能更好地保障高职院校路桥类专业学生的岗位实习安全。
参考文献:
[1]潘琦.高职院校岗位实习学生育人体系探索与实践研究[J].贵州开放大学学报,2023,31(02):16-22.
[2]王琛艳,吴学春.高职院校路桥专业顶岗实习安全风险识别与预控管理[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02):52-55.
[3]黄湘萍.基于新木桶理论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安全保障机制的研究[J].木工机床,2022,(02):38-41.
[4]陈加友.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04):110-113.
[5]文建华.论对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反思[J].中国培训,2016,(18):132.
(作者单位: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