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难点及解决策略

2024-12-13 00:00:00薄璐寇凯陈婷
公关世界 2024年22期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面临的压力与挑战也日益增多,心理健康问题愈发不容忽视。但当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难点,如社会认知的不足、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家长参与度不高以及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不完善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也进一步制约了教育质量的提升。本文将简要阐述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深入探讨当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难点,并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旨在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助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难点;解决策略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学生承受着来自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另一方面,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局限性,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心理需求。深入分析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难点,不仅有助于教育者更准确地把握当前教育形势,还能为制定有效地解决策略提供科学依据。这不仅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国家的长远发展。

一、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协调发展,教育部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和政策措施,旨在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心理健康不仅是学生个人成长的关键因素,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升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关键措施。在现代社会,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如果不及时关注和处理这些压力,很容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1]。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心理问题的成因和危害,学会正确地应对方法,从而有效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此外,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心态的重要途径。健康的心态是学生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增强自信心和勇气,从而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从容自信地面对各种挑战。因此,相关方面应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二、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难点

(一)社会认知不足

当前,尽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社会上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仍然存在显著的偏差和误解。例如,仍有相当一部分人轻视或者忽视心理健康问题。许多人将心理健康问题简单地视为情绪波动或者短暂的心理不适,并不认为其是需要关注和干预的重要问题。社会认知的偏差导致学生和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家长可能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身体健康,就无需过多关注心理健康。然而,事实是,心理健康与学生的整体幸福感和学业成就密切相关。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可能导致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进而影响其学业和未来的生活。

(二)教育资源不均衡

教育资源不均衡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尤为显著,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资源差异直接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和质量。从地区层面来看,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往往能够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广和实施,而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则可能面临资源匮乏的困境。地区教育资源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不均衡;从学校层面来看,一些学校可能拥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和丰富的教育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但也会有一些学校可能由于经费、师资等方面的限制,无法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甚至缺乏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三)家庭参与度不高

家庭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家庭参与程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但当前家庭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参与度普遍不高。首先,许多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往往只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和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这也导致这些家长在面对孩子的心理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无法给予孩子有效的帮助和支持;其次,有些家长已经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家长往往不知道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引导,也不知道如何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积极的家庭环境[2];此外,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是影响家庭参与度的关键因素。如果学校和家庭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家庭就很难参与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来,也就无法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提供有效的支持和配合。

(四)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不完善

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不完善,是当前教育体系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部分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尚未建立起健全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这直接关系到学生在面对心理困惑或问题时能否得到及时且专业地帮助。例如,部分学校并未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导致学生在心理层面遇到问题时,缺乏专业的指导和支持。另外,心理咨询服务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心理帮助的重要途径。但部分学校并未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或提供定期的心理咨询服务,这使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扰时,无法找到合适的倾诉和求助渠道。

三、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难点的解决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

当前,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偏见和误解,许多人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仍缺乏足够的认识。相关领域通过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普及,有助于引导学生和家长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首先,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具有广泛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相关部门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可以定期发布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和信息,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也可以邀请心理专家、学者进行访谈或撰写专栏文章,深入剖析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帮助公众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其次,网络是现代社会的重要信息传播工具,具有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特点。相关领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如社交媒体、在线教育平台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例如,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发布心理健康知识、案例分析等内容,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开展在线心理咨询服务,为学生提供实时、便捷的心理支持。

在宣传普及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注重内容的深度和广度[3]。一方面,要深入剖析心理健康问题的本质和成因,帮助学生和家长认识到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另一方面,要提供实用的心理调适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和家长在面对心理问题时能够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其次要加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的学生和家长,相关方面可以制定不同的宣传策略和内容,确保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也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让更多的人能够亲身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来。

(二)优化资源配置

合理的资源配置是确保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心理健康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1)政府应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财政投入,确保基础设施、师资力量、教材资源等方面的均衡分配。这包括建设标准化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提供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材等。这些措施可以有效缩小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资源差距,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2)优化资源配置需要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整合。相关领域可以通过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互补。或者,鼓励学校之间开展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3)政府应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支持体系。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均可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支持者。其可以通过捐赠资金、提供场地、组织活动等方式,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学校也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4)在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学校需要培养一支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确保这些教师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确保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提高家庭参与度

提高家庭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参与度,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尤为关键。(1)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是提高家庭参与度的基础。学校应定期举行家长会,为家长提供与学校和教师交流的平台。在家长会上,学校可以详细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内容,使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更深入地了解。学校还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窗口,为家长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帮助家长解决在参与过程中遇到的问题[4];(2)家庭讲座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家长参与度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以邀请心理健康专家或教师为家长举办讲座,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等。讲座内容应贴近家长的实际需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阐述,使家长能够轻松掌握相关知识。讲座还可以设置互动环节,鼓励家长提问和分享经验,增强家长的参与感和归属感;(3)学校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学校可以建立家长微信群或QQ群,定期发布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信息和资源,方便家长随时了解学校的教育动态。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家长会、家庭教育讲座等活动,拓宽家长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4)在提高家庭参与度的过程中,学校还需要关注家长的反馈和意见。学校可以设立家长意见箱或在线反馈平台,收集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和优化教育内容和方法。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和监测工作,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

(四)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为了确保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帮助,学校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1)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和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是完善服务体系的核心。学校应招聘具备专业资质和丰富经验的心理健康教师,其不仅应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和指导。同时,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进行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服务应覆盖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包括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2)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和预警机制是预防心理问题的关键。学校应对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健康评估,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记录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发展轨迹。学校通过对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学校还应建立健全预警机制,通过教师、同学、家长等多方面的观察和反馈,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启动相应的处理流程;(3)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也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讲座、心理训练、心理辅导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提高应对挫折和压力的能力。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心理健康社团和志愿服务等活动,通过实践锻炼和互动交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5]。在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学校还需要注重教师的培训和发展。例如,通过定期的教师培训和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意识和专业素养,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之间的合作,共同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挑战,教育工作者需要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育方法。相关方面通过加强宣传教育、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家庭参与度以及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等措施,能够有效应对当前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难点问题。期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期望各方能够携手共进,共同为新时代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慧.高校教育管理协同发展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引导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37(10):40-41+44.

[2]赵月,马静月,何依蔓.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家庭教育干预策略探微[J].成才之路,2024,(15):141-144.

[3]李睿哲,葛灵丹,程晓琳.心理健康教育,亟需解好三道题[N].新华日报, 2024-05-23(006).

[4]佟可欣.“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J].成才,2023,(14):127-128.

[5]姚琼,张畅.数字化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教育文汇,2024,(05):8-11.

(作者单位:海南科技职业大学)

(责任编辑: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