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2024-12-13 00:00:00梁海琴
公关世界 2024年22期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学习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但互联网环境下的学习压力对大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产生了影响。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帮助大学生提高学习自我效能感,能够使其克服学习困难,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通过了解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业绩效的影响,教师可以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帮助大学生提高学习自我效能感,增强大学生网络学习的信心。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功能和影响因素进行概述,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下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业绩效的影响,并提出互联网时代下提高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建议,旨在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心态,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业成绩;影响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学习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互联网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便捷的学习途径以及多样化的学习形式,促进了个性化学习的实现。与此同时,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学习为大学生带来了极大挑战,如信息过载、学习焦虑、注意力分散等,这些问题对大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不良影响。在此背景下,学习自我效能感作为影响学业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逐渐受到教育领域关注。学习自我效能指的是学生完成与学习相关任务后的自我评价,如果学习自我效能感较高,表明学生对学习相关任务的完成更有信心,学习态度比较积极。由此可见,学习自我效能感反映了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信心程度。在互联网时代下,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的学业绩效有着重要影响,高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学生能够积极面对学习挑战,有效管理学习时间,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而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因缺乏信心而逃避学习困难,导致学业成绩下滑。

一、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概述

(一)概念

学习自我效能感是一种信念,特指学生在特定学习情境中对自己能否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的能力所持有的信念,所衡量的是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自信程度。这种自信程度是基于学生对自己过去学习经验、当前学习状态以及未来学习潜力的全面评估[1]。学习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绩效,增强这一效能感,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功能

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功能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1)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有可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当学习中遇到困难或挑战时,能够有较强的动力克服,并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2)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行为。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有可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如时间管理、目标设定、自我监控等,表现出积极的行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3)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态度。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有可能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挑战,从而更容易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4)影响学生的学习选择和坚持。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自我监控行为产生一定影响,在学习过程中,这一效能感能够改变学生的思维活动[2]。

(三)影响因素

首先,个人直接经验影响学习自我效能感。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所取得的成绩,会直接影响他们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估。成功的学习经验会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失败的学习经验可能降低他们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其次,替代性经验影响学习自我效能感。学生通过观察他人的学习行为和结果评估自己的学习能力,当学生观察到他人的成功学习经验时,其学习自我效能感会得到提升,反之可能降低;最后,生理和情绪状态、归因方式、言语说服和学习策略等因素对学习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例如,学生在身体健康、情绪稳定时更有可能产生积极的学习自我效能感;积极的归因方式如努力和能力会增强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另外,教师的言语鼓励和学习策略指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

二、互联网时代下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业绩效的影响

(一)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业绩效的关系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业绩效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众多研究表明,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学生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持有更高的信心时,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这种正相关关系主要体现在: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他们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从而更有可能获得优异的学业成绩[3]。

(二)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业绩效的影响机制

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业绩效的影响是复杂且多维度的过程,不仅涉及个体的心理认知,而且涵盖了行为动机、学习策略以及学习环境等多个方面。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种变化对大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及其学业绩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学习领域,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学生个体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这种判断不仅影响个体的学习行为,而且直接关系到学业绩效的好坏。换言之,高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大学生更加自信,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学习中的挑战。因此,在面对学业任务时,他们更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更有可能采取积极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业绩效。然而,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学习压力和挑战,他们需要在复杂多变的信息环境中筛选、整合和应用知识,同时需要应对来自家庭、社会和未来职业等多方面的压力,这种压力容易导致大学生产生焦虑情绪,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当学习自我效能感降低时,大学生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和否定,会认为自己无法胜任学习任务,从而缺乏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在此情况下,大学生更容易产生学习倦怠感,表现为对学习活动的消极态度、缺乏兴趣和参与度下降等。这种学习倦怠感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绩,而且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4]。

三、互联网时代下提高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建议

(一)加强在线协作学习中的深度互动

在互联网时代,在线协作学习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教师需要加强在线协作学习中的深度互动。首先,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在线协作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可以增加同组成员评议环节,要求每位学生都对其他成员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并给出具体的建议。这种评议环节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关注他人的学习表现,而且能够促使他们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其次,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在协作学习中提供文字形式的评论。与传统口头讨论相比,文字形式的评论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可以通过撰写评论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并且对他人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和反馈。这种评论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5];再次,教师需要利用互联网工具和技术加强在线协作学习中的深度互动。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协作平台组织学生进行实时讨论和协作编辑文档,通过实时讨论,促使学生即时交流想法和解决问题。另外,通过协作编辑文档,让学生共同完成某个项目或作业,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最后,为了确保在线协作学习的有效进行,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教师可以通过查看学生的讨论记录、评论和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并给予及时地反馈建议,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协作学习,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加强对学习自我效能感较低群体的关注

在网络学习环境中,部分大学生对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较低,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对他们的关注,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有意识地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1)教师应当及时回应学生的疑问。在线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如果教师能够迅速准确地给予回复和解答,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焦虑感,并增强他们对网络学习的信心。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在线论坛、即时通讯工具等渠道,与学生保持密切地沟通,确保学生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2)教师应当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都有所不同,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业成绩,为他们制定适合的学习计划,推荐适合的学习资源,提供针对性的学习指导等,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网络学习环境,提高网络学习效率;(3)教师应当定期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通过在线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需求和困难,并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固定的在线交流时间,如每周的在线讨论会、答疑时间等,让学生有机会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提高学生对网络学习的认同感;(4)教师应当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减轻学生的学习焦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提供清晰的学习指导。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逐渐接近目标时,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会得到很大提升。此外,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问题导向学习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参与度。

(三)优化网络学习空间,提升学生在线学习体验

优化网络学习空间是提升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的关键。为了营造积极高效的学习环境,教师需要从学生视角出发,构建优良的学习空间,并注重这一学习空间的实用性和互动性。首先,在空间结构设计上,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便利性和适用性。网络学习平台应当提供直观易用的界面设计,方便学生快速找到所需的学习资源。同时,学习空间应当支持多种学习方式,如在线视频学习、文档阅读、在线讨论等,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其次,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工具。网络学习空间的学习资源应当涵盖广泛的学科领域,不仅包括传统的教材、课件,而且应当包括在线课程、学术论文、案例研究等。此外,网络学习空间的学习工具应当具有多样化特征,如在线笔记、学习进度管理工具等,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最后,加强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学习共同体是由学生、教师和助学者共同组成的互动社区,他们通过交流和协作,共同解决学习问题并分享学习成果。在网络学习空间中,教师可以设立学习小组、在线论坛等交流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困惑。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可靠的支持[6]。

(四)将学生特点与学科相结合,加强网络教学的创新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为了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科特点,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

首先,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习惯、兴趣和优势,教师应当通过与学生交流、观察他们的学习表现等方式,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例如,对于喜欢独立思考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参与项目式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喜欢团队合作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翻转课堂等协作学习活动,让他们在互动中共同学习。

其次,教师应当结合学科特点创新教学方式。不同学科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教师应当根据学科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例如,在理工科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实验平台等工具,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在文科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入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和运用知识,同时结合互联网技术,利用在线课程、微课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选择。

最后,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另外,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鼓励学生提出新观点、新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学习凭借其独特的优势,赢得了众多大学生的青睐与喜爱,但是在实际网络学习中,大学生面临着信息过载、学习焦虑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产生了一定影响,进而影响学业绩效。在此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在线协作学习中的深度互动、加强对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较低群体的关注、优化网络学习空间以提升学生在线学习体验以及加强网络教学的创新等,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业绩效。

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成就目标导向对应用型大学生学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课题编号:SZZX22166)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允尚姿.大学生的ICT自我效能感在ICT素养和在线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 36 (04): 71-76.

[2]郭小青,平措卓嘎.高职生专业承诺对学习倦怠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心理月刊, 2023, 18 (23): 96-98.

[3]陈慧如,陈志强,张月华.支架式教学对学生地理学习自我效能感影响的实证研究[J].地理教学, 2023, (23): 18-20+57.

[4]李楠.学习动机对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效果[J].黑龙江科学, 2023, 14 (21): 95-97.

[5]陈小萍,钱海娟,李玲.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策略、学业归因的关联[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 38 (06): 103-109.

[6]杨丽媛,张伟敏,范远波.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对网络学习绩效的影响研究[J].嘉应学院学报, 2023, 41 (05): 80-87.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