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业是民生大计,大学生就业是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分。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民办高校基于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不断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基于此,本文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对新质生产力、就业服务质量进行简要概述,探索提升民办高校就业服务质量的路径,旨在健全就业服务质量提升体系,提升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民办高校;就业服务;质量
引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质生产力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民办高校提供了多元化、高层次的教育资源,民办高校需要适应新的生产力形态,提升就业服务质量,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但是,当前民办高校在就业服务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在就业指导等方面与市场需求脱节,师资力量不够强大,难以满足新质生产力对人才的需求,导致学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因此,民办高校需要抓住时代发展机遇,积极探索提升就业服务质量的路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就业服务质量。
一、新质生产力与就业服务质量的概述
(一)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动力,是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新质态生产力,其发展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与教育发展[1]。新质生产力的“新”以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为主要内涵,其“质”强调在坚持创新驱动本质前提下,通过关键性技术的突破为生产力发展提供驱动。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社会产业结构正处于深度调整的重要阶段,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高端化的特点。
(二)就业服务质量
就业服务质量,是衡量高校教育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涵盖高校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职业规划、实习实训等服务过程中的专业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优质就业服务要求高校能够紧密跟踪市场需求,为学生提供精准的职业定位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掌握求职技巧,提升自我认知和职业规划能力。另外,高校应当积极提供就业信息网络服务,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使其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增强就业竞争力,实现顺利就业[2]。
二、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民办高校就业服务质量路径
(一)创新教学方法,打造高效化就业指导课堂
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民办高校应当积极响应时代变革,根据学生的就业需求创新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就业指导课堂,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全面提升就业服务课程教学质量[3]。
首先,教师应当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案例的剖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就业市场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增强他们的市场敏感度和适应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行业前沿、知名企业或校友的就业经历中选择适合的案例进行分析,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其次,教师应用模拟面试场景,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求职技巧。在就业服务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模拟真实的面试场景,让学生提前感受面试氛围,掌握实用的面试技巧,如自我介绍、回答问题、展示能力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不足并加以改进;最后,教师可以组织职业规划讲座,丰富就业指导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邀请行业专家、企业HR等到校分享职业规划的经验,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这些讲座可以涵盖行业趋势、职业发展路径、求职技巧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在创新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民办高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除了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创业大赛、社会实践等活动,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建立专业团队,提升师资业务能力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水平直接关系到民办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民办高校要想提升就业服务质量,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的就业指导团队,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专业的就业指导服务[4]。
一方面,为了将学生的就业服务提升至全校工作的核心地位,民办高校应当建立专业的就业服务团队。在建立过程中,应当由一位相关领域的副校长亲自领导,整合全校的学生工作力量,包括班主任、专业教师以及专门的就业服务团队。同时,通过项目驱动的方式,设立多个就业指导工作室,确保这些工作室在统一的管理模式下运行,保障就业服务质量。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扩大就业指导的接待能力,提升其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形成强大的就业服务合力,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就业指导服务;另一方面,民办高校应当积极引进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就业指导人员,确保他们具备深厚的行业背景、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良好的沟通技巧。通过这些专业人员的加入,为民办高校带来先进的就业指导理念,提升就业指导团队的整体水平。另外,民办高校需要加强师资培训和学术交流,不断提升师资业务能力。民办高校可以定期组织就业指导教师参加专业培训、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让他们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就业指导理论,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同时,民办高校应当鼓励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和撰写学术论文,提升他们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在提升师资业务能力的过程中,民办高校应当注重团队建设和协作。通过组织团队活动、分享会和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协作,提升团队的整体效能[5]。另外,民办高校需要建立激励机制和考核体系,对表现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例如,民办高校将就业指导能力纳入教师考核体系中,并且将考核结果作为晋升的依据,促使更多教师提升自身的就业指导能力,为学生提供个性化、专业性的就业指导服务,协助毕业生实现就业。
(三)家校社形成合力,树立科学择业观
当前受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择业观存在一些问题,如眼高手低、就业意愿不高等。这些大学生在择业时存在一定误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是毕业生成功就业的关键。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民办高校应当加强大学生的择业观教育,使其深刻认识到理性择业的内涵与意义,从而创新培养大学生正确择业观的途径,使其对自身产生精准的认知,形成科学、正确的就业观,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发展需要。具体而言,民办高校应当积极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形成强大的合力,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优配置,完善学生的择业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
1.建立家校沟通机制
在就业服务过程中,民办高校可以通过定期的家校交流会、线上家长互动平台等形式,与家长之间可以保持紧密地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和就业需求。例如,民办高校可以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职业规划等信息,家长可以分享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信息,为民办高校塑造学生正确的择业观提供有益参考。
2.开展校企合作项目
民办高校应当主动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实习实训、课程开发、科研合作等项目。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民办高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促使学生及时了解行业前沿动态,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企业能够从合作中选拔到优秀的人才,实现校企共赢[6]。
3.邀请社会人士参与就业指导
民办高校可以邀请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社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或开设讲座,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例如,这些社会人士可以从自己的经历和视角出发,为学生分析行业趋势、解读就业政策、传授求职技巧等,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进而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4.发挥优势,搭建平台、整合资源,支持家校社合作
在就业服务指导的过程中,民办高校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搭建平台、整合资源,为家校社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供可靠支持。同时,民办高校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四)运用信息技术,提供就业信息网络服务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民办高校就业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民办高校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全面高效的就业信息网络服务。
1.建设功能完善的在线就业指导平台
该平台集成就业指导、职业规划、就业信息发布、在线咨询等功能于一体,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获取就业相关信息。通过该平台,学生可以了解到最新的就业政策、行业动态和招聘信息,为就业决策提供重要支持。
2.定期发布就业信息
民办高校应当定期发布就业信息,包括企业招聘信息、招聘会信息、实习实训机会等,并且将这些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学生,帮助他们了解市场需求和就业趋势。同时,民办高校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求职意向等个性化需求,为他们提供精准的就业信息推送服务。
3.积极开展网络招聘会
在就业服务过程中,民办高校可以通过网络招聘会邀请众多企业在线发布招聘信息,学生可以在线投递简历、参加面试等。通过这种方式,民办高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且借助网络平台对招聘会进行全程直播,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招聘活动中。在提供就业信息网络服务的过程中,民办高校应当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指导。例如,民办高校通过开展信息素养课程、组织信息技术竞赛等活动,帮助学生提高信息获取、分析和处理的能力,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增添一份保障。
三、民办高校就业服务质量效果分析
(一)大学生角度
从大学生的视角来看,民办高校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提升就业服务质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市场需求,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兴趣做出更明智的职业选择。通过参与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而且提升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民办高校提供的精准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使学生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自我,明确职业目标,从而更加自信地面对就业市场。
(二)教师角度
对于教师而言,民办高校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教师在参与就业指导团队的建设、师资培训等活动后,能够饱含热情地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指导,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这些活动使教师能够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此外,教师通过与企业和社会各界的交流合作,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趋势,能够将最新的知识和技能引入课堂,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社会需求。校企之间这种紧密的合作关系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机会,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社会角度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民办高校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民办高校更加注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这些人才将在新兴产业和领域中发挥关键作用,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此外,民办高校与企业、社会各界合作,促进了产学研深度融合和资源共享,为社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民办高校的办学水平,而且有助于推动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为企业经济转型换代的实现提供可靠支持。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民办高校通过提升就业指导质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推动学生顺利就业,有效缓解社会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
结语
综上所述,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民办高校通过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可以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民办高校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建立专业团队、培养科学择业观以及运用信息技术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就业服务,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本文系2024年度陕西高校学生工作研究课题《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提升民办高校就业服务质量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4XKT115)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军伟.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质量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13):54-55+58.
[2]闫丹平.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质量现状[J].黑龙江科学,2023,14(07):87-89.
[3]王庆东,张秀丽,高宏利.创新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3,(02):3-9.
[4]宋智华.新时代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质量提升策略[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02):102-104.
[5]李敏.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思考[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24(01):41-45.
[6]鞠润岑,唐为芷.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的加强措施[J].就业与保障,2021,(17):64-65.
(作者单位: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