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海外华文媒体的跨文化国际传播研究

2024-12-13 00:00:00秦嘉璐
公关世界 2024年23期

摘要:海外华文媒体是海外地区传递中国声音的核心力量,同时也是平衡西方舆论的有效途径,若要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对海外华文媒体的研究和发展必不可少。本文使用文献分析法,通过citespace聚类分析软件分析海外华文媒体的研究关键词,了解目前海外华文媒体跨文化传播研究热点,为海外华文媒体发展与转型提出建议。

关键词:海外华文媒体;跨文化传播;文献分析法

引言

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今天,“世界村”与“人类共同体”的观念不断强化,这就意味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会不可避免地进行人际交往与传播活动,当各种观念相互碰撞就会产生冲突与融合,这一过程对不同群体、文化、国家乃至人类共同体均具有影响,所以对其传播方式、过程、效果的研究是更好传播中华文化的必经之路。

海外华文媒体作为跨文化传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海外华侨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使用中文语言为海外华侨提供便利的阅读条件,使其能够使用母语更快地获得新闻信息,并且经常性地举办中华传统节日庆典,极大程度上增加了海外华侨的生活幸福感,在这两种要素的双重影响下,海外华文媒体乘全球化趋势快车在近几年不断发展。

Citespace作为知识图谱绘制工具,为文献的可视化研究提供了工具,可以将巨量的文献提取关键词,精确地抓准研究重点,并且根据数学算法预测未来研究重点。对于海外华文媒体的文献研究,可以帮助海外华文媒体使用合适的传播策略并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1]。

一、“海外华文媒体”研究的概述及现状

(一)“海外华文媒体”概念阐述

“海外华文媒体”是指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地区,使用汉字为传播方式的大众传播媒介,包括报纸、杂志、网络媒体、广播、电视以及各种新兴媒体形式。施拉姆在《传播学概论》中提出大众传播的三要素为:信源、信息、信宿。在海外华文媒体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从信源的角度出发,对居住国政府而言,海外华文媒体是政府与华裔民族的有效沟通桥梁,对祖国而言,海外华文媒体是讲述中国故事,与海外华人建立连结的重要渠道,是增加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有力媒体。从信息的角度出发,海外华人媒体所提供的新闻内容满足了海外华人的怀旧情绪,为海外华人提供祖国和居住国的各种信息。从信宿的角度出发,海外华文媒体满足了海外华人获取信息需求和精神满足需要,它既是消息来源同时也是海外华人的精神寄托,在进入到第二媒介时代之前,全球华文媒体以报业为主。

(二)“海外华文媒体”研究历史脉络及现状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于2009年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9——文化现代化研究》显示,中国的文化影响力指数在全世界排名第七,与英、美、法等发达国家仍存在明显差距,使用海外华文媒体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势在必行。

海外华文媒体研究起始于二战时期的新加坡,20世纪80年代,中国研究领域内出现一批研究海外华文媒体的学者与专著。在此时期的《海外华文网络媒体——跨文化语境》是海内外第一部以海外华文媒体发展变化和现状为研究对象的专著,此外,《海外华文报刊的历史与现状》《海外华文报业研究》等书均为此研究领域建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传统的新闻传播学研究领域内,研究者限定了海外华文媒体的定义范围,仅仅将已经在海外定居的华人创办的报业视为海外华文媒体。这一情况自《海外华文网络媒体——跨文化语境》出现而迎来转机,从媒介市场和受众清晰的界定范围出发,将海外华文媒体作为一个脱离于普遍大众传播媒介的特殊领域进行跨文化传播特征研究,这一视角拓宽了海外华文媒体的范围,为研究海外华文媒体的传播提供融合性思路来源。

二、“海外华文媒体”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新闻传播领域内常用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为了对海外华文媒体的研究历史以及现状有清晰的了解,收集调研相关资料并且对收集来的资料进行理论整合,利用便捷的线上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为设计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研究工具

自2005年中国引入科学知识图谱以来,此类科学计量学的新方法在我国研究领域内被广泛应用。科学知识图谱是以知识域为对象,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谱,有“图”和“谱”的双重要素。Citespace是使用计算机语言:Java语言开发的一款应用于学术研究领域的信息可视化软件,对特定领域文献进行分析,以探寻出学科领域演化的关键路径和知识拐点,并通过一系列可视化图谱的绘制来形成对学科演化潜在动力机制的分析和学科发展前沿的探测[2],Citespace的核心功能是改变看待世界的方式,不仅有助于解释现有科学发现,而且有利于建立基于文献的科学新发现。

(三)华文媒体跨文化国际传播研究

本文使用Citespace分析“海外华文媒体”的跨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首先在CNKI搜索主题“海外华文媒体”词条,检索出学术期刊与学位论文共350篇并导出为Refwork文件;接下来使用Citespace中自带的数据格式转换工具,将导出文件转化为Citespace可识别的数据格式;再次将时间跨度设置成为最早出现的文献时间1995—2024年,并且设置比例参数k=25,阈值选择为在每个时区前50个高频出现的节点;最后得到关键词共现分析,关键词聚类分析与关键词时间轴分析图。

用Citespace进行共线分析网络分析,共有274个节点,816条边。通过共线聚类,可得聚类网络图,该聚类网络模块值Q=0.6671说明该网络聚类显著,平均轮廓值S=0.9128说明该网络高效率令人信服。

海外华人媒体研究领域内选题范围之间连结度较高,共现关系较强,通过该节点连结各个热点话题,话题集中性较强,见图1。通过Citespace关键词分析,在海外华文媒体跨文化传播领域内,内容建设、多元文化、发展研究、中国概念、媒介融合、华侨、中国文化、一带一路、华文媒体、挑战、传播、世界日报、华人、中国形象、他者化、中医药、对外传播、华人政策、文化认同、国家形象、两会、对华政策、新媒体、国家认同等节点是在研究领域内出现频次较高的跨文化传播议题,这些节点与其他节点相连,由该节点不断延伸出其他分支。通过对以上选题的研究,不仅可以对现在的海外华文媒体传播现状进行清晰的认识与总结,了解中华文化传播路径与局部海外华人生活现状;还可以在接下来不断发展的互联网世界中理论指导实践,在不断的海外华文媒体的尝试中寻求更好的中华文化传播方式,最大化发挥海外华文媒体优势。

自1995年海外华人媒体研究开展以来,截至2024年该领域内研究选题范围重合度较高,见图2。通过Citespace聚类分析可根据选题出现的频次将此类文献大体分成9类研究方向:#0东南亚、#1汉语传播、#2挑战、#3国家形象、#4中华文化、#5多样性、#6新媒体、#7柬埔寨、#9传承,从海外华文媒体跨文化传播地区角度出发,根据《世界侨情报告(2023)》指出“目前,华侨华人占比超过5%的国家有新加坡、马来西亚、柬埔寨、文莱等”。由于中国与东南亚地区临近的地理位置特性原因,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往比较紧密和频繁,东南亚国家的华侨们的华文媒体跨文化传播活动频繁,不仅在线上创办媒体进行新闻信息的传达,海外华文媒体还定期举办跨文化传播活动在线下增强民族凝聚力。自1991年以来新加坡头部华文媒体报业一直在坚持举办“华族文化节”,节目繁多,参与的国内外团体众多,影响愈来愈广[3]。

从海外华文媒体跨文化传播的形式角度出发,海外华文媒体使用汉语进行跨文化传播,是一种凝聚民族精神传递民族文化的行为。并且《汉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汉语国际传播》中阐述“以语言传播为媒介的文化、观念传播更为自然,更容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更不易激起反感和抵触”[4]。对于海外华文媒体汉语传播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辅助海外跨文化传播进程。

从海外华文媒体跨文化传播的路径角度出发,随着互联网这类新媒体的发展,纸质媒体逐渐退出世界舞台,传统媒体逐渐转型。根据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发布的《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3》指出“2022年底,全球5G基站部署总量超过364万个,全球5G连接用户总数超过10.1亿,5G网络已覆盖全球33.1%的人口”。纸质媒体逐渐被传媒市场所淘汰,新闻市场的变革也为海外华文媒体的研究开发了全新的领域。

从海外华文媒体跨文化传播的目的角度出发,文献指出海外华文媒体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目的包括:塑造国家形象、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化。在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文化领域内部的相对主义和强势流行文化对传统精英文化的双重威胁之下,塑造中国国家独特形象打造中国传统文化魅力价值至关重要。

从海外华文媒体跨文化传播的内容角度出发,文化具有多样性,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应该注重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从浩如烟海的华夏历史中不断发掘中华文化的内涵,多侧面展现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是海外华文媒体关注重点。文献指出,目前海外华文媒体跨文化传播面临挑战,由于华文媒体传播地区限制,使不同国家的传播面临的阻碍各不相同。

将关键词共被引图和关键词共被引聚类图相结合可以进行关键词时间轴分析。由于1995—2001年有关于海外华文媒体跨文化传播研究文献仅11篇,所以此关键词时间轴分析主要体现2002—2024年的文献研究。东南亚、汉语传播、国家形象,一直是海外华文媒体跨文化传播的热点聚类,并且这3个聚类的发展为此研究领域奠定了坚实的研究基础。自2020年起,海外华文媒体跨文化传播研究热点较少集中于多样性、新媒体、传承等领域。近年来,海外华文媒体的跨文化传播多集中于塑造国家形象和传承中华文化领域。

结语

海外华文媒体是传播优秀中华文化,团结世界华侨的重要沟通桥梁,对海外华文媒体的跨文化传播研究是促进这类媒体延续发展的重要基石。本文通过中国知网检索“海外华文媒体”获得研究学术期刊和学位论文样本350份,并通过Citespace进行聚类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自海外华文媒体研究出现以来,海外华文媒体的研究主要包括9个研究方向:东南亚、汉语传播、挑战、国家形象、中华文化、多样性、新媒体、柬埔寨、传承,并且未来该研究领域研究焦点将主要集中于东南亚、汉语传播、国家形象、中华文化、柬埔寨,并且包括由这几个聚类衍生出的其他研究主题。

参考文献:

[1]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02):242-253.

[2]彭伟步,焦彦晨.海外华文传媒的文化影响力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J].新闻界,2011,(05):123-127.

[3]李梦麒.汉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汉语国际传播[J].科幻画报,2021,(03):148+150.

[4]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M].(英)安东尼·D.史密斯著;龚维斌,良警宇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

(责任编辑: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