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要重视教材中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文章分析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特点,以《手术台就是阵地》为例,从创新课堂导入、激活学生了解革命人物的热情,深挖文字细节、让学生了解革命人物的品质,组织拓展阅读、提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影响力,巧妙引导复习、延长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探究时间等方面,对语文课程中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指导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教学;指导策略;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36-0093-04
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一类重要课文,相关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度学习革命文化,感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并形成努力学习和奋斗的意识。然而,部分学生在阅读此类课文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阅读热情不足、阅读深度不够等问题,影响语文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的效果。为突破教学困境,教师应细致分析部编版语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特点,探索让学生深度阅读的指导策略。
1.角色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可培养学生道德修养
分析部编版语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可以发现,课文角色的选取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如《青山处处埋忠骨》体现了毛泽东在领袖和慈父双重身份下作出的抉择,《梅兰芳蓄须》表现了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小英雄雨来(节选)》表现了少年儿童热爱学习、热爱祖国、勇敢与敌人作斗争的优秀品质,《手术台就是阵地》表现了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加拿大援华胸外科医师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的品质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可见,部编版语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角色涵盖领导人、艺术家、儿童、医生等不同人物,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革命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优秀品质。走进角色的精神世界,了解其精神力量,学生能够在明确自身理想的基础上,更好地传承与弘扬革命精神,做到维护国家尊严、热爱学习、关心他人、对工作认真负责,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2.语言细节具有探究价值,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是语文学科的教学重点。部编版语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在语言层面具有较高的探究价值[1]。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语言凝练,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细节描写,可以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文字传递人物精神和品质。比如,通过环境描写,让读者了解人物生活背景;通过神态和动作描写,让读者体会人物的心理动态;通过精心选择字词,突出人物品质。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学生能在深入了解革命精神的同时,学习如何运用文字传达信息,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在分析部编版语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特点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有效、深入地分析每一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表达、思考能力,还有助于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然而,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不足,深度阅读能力有限,在阅读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过程中,容易遇到困难,缺乏深入探索革命人物精神的能力。为提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效果,教师要注意探索科学的教学指导策略。如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赞扬了白求恩忘我的工作热情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是需要深度探究的一篇课文。本文结合《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案例,探索语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指导策略。
1.创新课堂导入,激活学生了解革命人物的热情
革命文化题材课文中的英雄人物与学生的生活时代相距较远,学生容易出现学习热情不足的问题[2]。针对此类情况,教师需要创造性地设计导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良好基础。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分享精彩的视频资源、图表资源,并结合这些资源设计讨论活动,在讨论中引发学生思考,巧妙引入课文中革命人物的故事。例如,在《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如下导入环节。第一,展时光卷轴。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展示时光卷轴,并在展示时光卷轴的过程中逐步引入年份、事件相关的图片,借助图片辅助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了解白求恩的事迹。在时间轴的辅助下,学生自然会产生困惑,提出“时间轴描述的是谁的一生”“他为什么要加入加拿大共产党”“什么是国际医疗援助行动”“为什么要学习他的事迹”等问题。第二,解学生困惑。展时光轴后,教师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本课学习的重点人物——白求恩,明确课文的题材——革命文化题材,并产生新的困惑:为什么一位加拿大的医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战场?他在中国经历了什么?教师可以与学生展开讨论,启发学生分析医生的天职,思考共产党员的职责,体会共产党人的精神,为体会白求恩的优秀品质做好铺垫。这样的导入设计,能有效促进学生展开深度思考,使学生明确即将学习的主要人物,明确人物身份,产生阅读课文的欲望。
2.深挖文字细节,让学生了解革命人物的品质
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多是围绕一个特定的事例,使用具体生动的语言展示人物在处理具体事情期间的想法和做法,并将人物的内在品质蕴含于具体时间的细节之中,以艺术的手法展示人物的具体形象[3]。因此,在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细节,透过字、词、句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三年级学生的细节分析意识相对较弱,课堂指导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入课本剧表演、分角色朗读、词语替换等,推动学生有效、深入地完成细节分析。在《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以下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课文细节进行分析。(1)演课文片段。表演活动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可调动学生深度解析课文细节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4]。课文第三自然段引入师卫生部长与白求恩之间的对话,这段对话可以更好地表现白求恩的优秀品质。针对本段内容,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演”再现情境,在“演”过程中加深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为提升学生的表演效果,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提示:师卫生部长提出师长决定让白求恩和一部分伤员离开战场时,白求恩在做什么?课文写他“沉思了一会儿”,他沉思的时候可能在想什么?是否可以通过补充旁白说明其所想的内容?他是用什么样的语气说出“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的?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本次表演活动,并在表演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细节的探究。在完成小组排练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其他小组学生可以结合本组的排练进行点评或补充。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会对课文第三自然段内容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比如,针对“沉思”一词,学生在交流排练成果的过程中会得出以下认识:白求恩正在做手术,他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救治伤员;白求恩在思考哪些伤员可以撤离,哪些伤员需要尽快做手术。(2)议文字细节。针对一些不适合表演的段落,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解析文章细节,更好地了解白求恩做手术的环境,体会其优秀品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先让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并标记出值得关注的字词。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享自主阅读的成果。此时,学生可以分享个人看法,如针对课文第四自然段“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一句,可指出本句运用拟人手法,“扑”字生动地呈现出战场的危险环境,能突出白求恩不惧生死、全神贯注地给伤员做手术的优秀品质。在完成分享活动后,教师要注意补充学生未关注到的信息,如课文多次引入环境描写和白求恩做手术的句子,重在突出战况危急、处境危险的情况下,白求恩依然坚守岗位的优秀品质。在学生忽视相关信息时,教师可与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白求恩的具体表现,使学生可以更好地通过环境描写和白求恩的表现分析其品质,感知环境描写的意义、分析作者所用词语的含义,深度认识白求恩。教师在课文教学指导期间,引导学生细致分析文章细节,可以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展开探究,深入了解白求恩的优秀品质。
3.组织拓展阅读,提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影响力
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篇幅有限,部分学生对课文背景、课文中英雄人物的了解不足,因而容易出现阅读活动不够深入的问题,而拓展阅读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5]。在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课文为出发点,引出与课文中的革命英雄人物、革命事件相关的补充文章,让学生在广泛阅读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记录了齐会战斗期间,白求恩救治伤员的故事。结合本篇课文,教师可引入如下补充阅读材料。第一,纪念白求恩的文章——《纪念白求恩》。本文是1939年12月21日毛泽东撰写的一篇文章,有助于学生了解更多概括白求恩品质的词语,如“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极端负责任”“精益求精”等,能加深学生对白求恩的了解。第二,白求恩创作的文章——《山涧里的医院》。本篇文章写于1938年8月15日~23日,是白求恩写给一位加拿大友人的信,介绍了他在中国抗日游击区战斗的艰难岁月。阅读本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白求恩这段时间的见闻、经历,在透过“能生活和工作在这样一群同志们当中,我感到无法估量的幸运”等句子,感知白求恩坚定信仰的同时,从白求恩的视角了解游击队员为保卫自己家园付出的血汗,更全面地了解他们的革命精神。第三,白求恩的演讲稿。演讲稿是白求恩于1938年9月15日在模范医院开幕式上的讲话,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白求恩的信仰,并了解到除白求恩等专业的医生外,还有很多人都为安置伤病员默默奉献,如筑造医院和家具设备的木匠们、做骨折夹板的铁匠们、村里的志愿者护工、政治指导员等。在引导学生透彻分析《手术台就是阵地》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补充的文章,能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白求恩,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其能够认识更多为革命事业付出血汗的人。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重新阅读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重新阅读课文,会产生更多新的想法。比如,在阅读“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并观察教材中的插图时,会结合白求恩的演讲稿认识到,不仅是白求恩将手术台视为阵地,还有他的助手和其他医务人员将手术台视为自己的阵地,做到竭力配合白求恩给伤员完成手术并照顾伤员;在阅读“撤走部分伤员”这一内容时,会结合《山涧里的医院》认识到,61eef844b6b8f800b06a34f916c1ab973cb3f7a2a47291f5e69547099f3e9b3f即使受伤也依然参与战斗的战士们不会撤离阵地。在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拓展阅读活动,能让学生阅读更多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材料,并在完成多个阅读材料分析后,重新解读课文,获得新的感悟,强化对革命精神的了解[6]。
4.巧妙引导复习,延长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探究时间
展开有效的复习,可以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记忆已学知识、学习中产生的想法,并对所学材料形成新的理解和认识[7]。教师可巧妙组织复习活动,借助复习加深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英雄的认识,有效提升教学影响力。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组织复习活动。第一,在其他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中复习。教师可在其他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中组织复习活动,这既可以更好地辅助学生理解课文,又可以使学生回顾已学革命文化题材课文,加深对已学内容的记忆[8]。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课文《军神》教学中,教师可组织《手术台就是阵地》的复习活动,让学生结合刘伯承在手术时的表现、沃克医生的表现重新阅读《手术台就是阵地》,想象更多战场上白求恩与伤员之间发生的故事。这样,在结合新课文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手术台就是阵地》形成新的理解,如认识到战士们在战场上会受很严重的伤,白求恩留在战场上可以救治更多战士;白求恩在救治伤员时,也会像沃克医生一样,尊重伤员,为伤员着想等。同时,学生也可以结合对白求恩的认识更加深刻地认识刘伯承,意识到刘伯承不想影响脑神经是为了坚守阵地。由此,学生可在学习新课文时有效复习,更加深刻地认识革命英雄的优秀品质。第二,在革命英雄事迹宣传活动中复习。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革命英雄事迹宣传活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关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提出明确要求:第二学段(3年级~4年级)学生应“学习具体、清楚、生动地讲述有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英雄、劳动模范、科学家的事迹,以及反映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第三学段(5年级~6年级)学生应“学习革命英雄和劳动模范的事迹,尝试用多种媒介方式记录、展示、讲述他们的故事,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9]。教师可在建军节、国庆节等节日组织革命英雄事迹宣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手抄报、演讲等展示、讲述白求恩等英雄人物的事迹,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对革命文化题材课文进行复习。为降低学生的活动压力,提升活动影响,教师可分享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整合学习过的革命文化题材课文及相关的补充材料。比如,结合《手术台就是阵地》,可整合“白求恩”系列阅读材料,让学生复习《手术台就是阵地》和拓展阅读材料,并将阅读材料投放到班级阅读角,使学生在活动期间通过阅读展开复习,并整合复习成果,参与革命英雄事迹宣传活动。教师通过多种途径组织复习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印象,并形成新的理解,更加透彻地了解革命文化,学习英雄人物的优秀品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的重要性,结合课文特点组织教学。先通过科学的导入激活学生的探究热情,再通过细节分析引导学生体会英雄人物的优秀品质,通过拓展阅读让学生在广泛阅读过程中获取更多课文相关信息,并能够基于补充材料阅读提升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最后通过组织复习活动加深学生对已学课文的印象,并在复习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感悟。
参考文献:
[1]谢宏达.项目化学习视角下的小学语文革命文化类课文教学策略[J].辽宁教育,2024(13):58-61.
[2]张超.在革命文化文本中“生长”——小学语文革命文化文本教学探究[J].湖南教育,2024(06):67-68.
[3]樊碧荣.学习任务群视角下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实施路径研究[J].湖南教育,2023(12):68-70.
[4]施萍一,黄伟.小学语文革命文化教学的解读策略与任务设计——层进阅读教学理论的视角[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24,25(03): 58-63.
[5]袁佳琪.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教学研究[D].包头: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2024.
[6]薛海红,王岚.让红色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内容教学探究[J].山东教育,2024(10):51-52.
[7]王祯.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教学探析[J].青海教育,2024(01): 41+43.
[8]江锡琴.例谈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教学的实施路径——以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J].语文建设,2024(02):62-65.
[9]吴静.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革命文化教学插图使用策略[J].青海教育,2023(12):21.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Guidance for Revolutionary Culture Themed Texts in Chinese Language Curriculum
——Taking ’The Operating Table is the Battlefield’ as an Example
Li Zhenglang
(No. 9 Primary School, Qianxi City, Guizhou Province, Qianxi 5515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talents, teachers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teaching of revolutionary cultural themed texts in textbooks, guide students to inherit and promote the red gene in learning, and grow into a new generation with ideals, morality, culture, and discipline.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volutionary cultural themed texts, taking FvxwlAdLmONAT2Dq3sUlPs5OgLHgoixMTnjqhRv0CZQ="The Operating Table is the Battlefield" as an example. It explores the teaching guidance strategies for revolutionary cultural themed texts in Chinese language courses from the aspects of innovative classroom introduction, activating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understanding revolutionary figures, delving into textual details, allowing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qualities of revolutionary figures, organizing and expanding reading, enhancing the teaching influence of revolutionary cultural themed texts, cleverly guiding review, and extending the exploration time of revolutionary cultural themed texts.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revolutionary cultural themes; teaching; guidance strategies;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