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策略探讨

2024-12-12 00:00:00甘玉萍
成才之路 2024年36期

摘要:“双减”背景下语文教学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作业设计需要突破传统设计模式的限制与干扰,结合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不断进行优化,以助力学生语文知识、语文技能、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丰富,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双减”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优化要遵循丰富语文作业类型、秉承分层作业设计理念、整合优质教育资源、鼓励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作业、科学设计语文作业内容等原则。要采用设计趣味性作业、设计多样性作业、设计实践性作业、设计创造性作业等优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双减”政策;作业设计;优化策略;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36-0129-04

双减”背景下,语文教学要做到减负增效,就要解决作业设计问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教师控制作业量,用优质的作业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因此,对语文作业设计进行优化是教师教学的应有之义。语文教师在作业布置环节,要突破传统语文作业的束缚与限制,科学合理地设计趣味性作业、多样性作业、层次性作业、开放性作业、创造性作业以及实践性作业,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真正实现“双减”政策减负增效目标。“双减”背景下,对语文作业设计进行优化,开展深度探究与深入思考,是语文教学改革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与基础保障,需要语文教师高度重视与广泛关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双减”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策略进行探讨,以提高语文作业设计质量,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一、“双减”政策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的重要性

“双减”政策的颁布实施,不仅为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同时也对语文作业设计以及课堂教学活动提出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语文教师需要更新教育观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和限制,注重对作业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对作业内容进行优化,以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和质量,充分发挥作业巩固知识、内化知识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具体而言,为提高语文作业优化设计效果,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师要注重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融合、能力培养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作业设计的目的性、适用性,助力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1]。与此同时,教师要结合“双减”理念对语文作业设计进行总结和反思,从而使作业设计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为此,教师要精准掌握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学习成效,为后续更高层次的语文课程要求及改革提供参考。语文作业可包含大量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这有助于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作业设计优化过程中,教师要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必备品质、必备能力培养融入其中,同时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以及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样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顺利完成知识内化与巩固,较好地掌握语文知识。语文作业设计优化,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师要将情感教育与能力培养作为重要目标,科学设计与之相关的作业内容,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确保学生有效掌握学习内容,了解学科特点,开展更深层次的学习活动[2]。

二、“双减”政策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的原则

1.丰富语文作业类型

语文教师在作业布置环节,需要将其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有效途径与重要形式,助力学生完成知识内化与知识巩固。需要注意的是,语文课程是典型的文科类课程,涉及大量的文章阅读以及段落背诵、字词记忆,这也意味着相较于艺术类学科整个学习过程较为枯燥乏味,主要以基础性内容为主。这容易导致学生处于机械式训练与被动式学习状态,其个性化发展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逐渐对语文课程失去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力。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除了要探索教学方式外,还要注重对作业设计进行优化与创新,引进具有多元化特征的语文课程作业形式[3]。要减少书面性作业,多为学生布置观察类作业及阅读类作业。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发展。要布置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自主性作业,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需求,自由选择作业形式。

2.秉承分层作业设计理念

在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对作业设计进行优化,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以及多元化发展需要,确保学生作业完成率和完成质量稳步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差异性展开科学分析,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落实和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学生设计具有层次性的作业,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作业完成质量[4]。秉承分层作业设计理念,不仅能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吸收所学知识,还能避免学生对作业产生抵触情绪和畏难心理。这样的作业设计,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学习需求,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开展针对性训练,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和自主学习能力。

3.整合优质教育资源

在语文作业设计优化过程中,教师要引进具有先进性特征的教学工具,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学习与发展提供必要的助力。为实现减负增效这一目标,教师要科学、合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设置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并对语文作业形式和内容进行优化与创新[5]。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化元素,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确保作业内容的生动性、适用性,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课后作业的熟悉程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6]。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丰富作业内容,能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4.鼓励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作业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作业,能显著提升学生作业完成效率和质量。教师采用这一作业设计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广度与认知的深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7]。同时,学生在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思维的碰撞,发展逻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5.科学设计语文作业内容

“双减”背景下,要对语文作业设计进行优化,教师就要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认真分析,了解学生的薄弱点和存在的共性问题,以便科学设计语文作业内容,这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对语文作业设计进行优化,以设计出更加合理的作业内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迁移,全面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科学设计语文作业内容,能促进学生对所讲述的语文知识进行充分吸收与有效内化,确保学生借助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顺利完成作业,不占用大量的课后时间,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同时,教师要注重设计具有层次性的作业内容,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双减”背景下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策略

1.设计趣味性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与补充,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检验学生学习成效以及课堂教学质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8]。教师要积极落实“双减”政策要求,不断优化语文作业设计,为学生布置适合的作业内容。这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避免作业占用学生大量的课外时间,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在设计语文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具有趣味性、与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相契合的作业内容。例如,一二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主要以识字为主,如果为学生布置机械、重复的训练性作业,会引发学生的反感。因此,语文教师要更新观念,突破传统作业模式的限制,创新作业布置方式。比如,教师可布置学生与家长共同制作汉字拼音卡片,以及生字卡片的作业。布置这样的作业,能增强学生对生字的记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卡片制作活动结束,教师可要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拼读游戏,用最短的时间完成生字拼读。针对中高年级学生,教师可设计朗读比赛活动,以及讲故事大赛,看学生家长与学生谁的朗读水平更高、谁讲的故事更加感人。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将绘画与语文作业设计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进行仿写与绘画训练,让学生将想象中的景色描绘出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探究欲望与学习兴趣。

2.设计多样性作业

“双减”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优化不仅能在巩固训练方面发挥作用,还能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学习,丰富学生知识储备。为此,语文教师需要对作业设计优化高度重视,引入更加丰富的作业形式,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入手,科学设计作业内容,确保作业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在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程的认知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语文教师可从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培养入手,为学生提供朗读素材,确保学生可以感知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对与课文相关的内容进行学习或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以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减负增效并非单纯减少作业量,而是要确保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对语文知识进行梳理、整合、巩固,从而熟练掌握所学语文知识。同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对作业内容进行学习,以不断增强学生完成作业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自觉性。通过此种方式,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展现的空间,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其文学素养,提高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语文课程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语文知识学习需要坚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需要日积月累,并非一蹴而就。学生只有每天坚持,积累阅读素材,才能显著提升阅读水平。为此,教师要设计课外阅读作业,结合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组织学生对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书籍以及文章进行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文学素养。书面作业是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类型,为有效避免书面作业雷同化与机械化,教师在书面作业设置环节,需要坚持开放性与高效性原则,鼓励学生将自身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合理运用于其中,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创新创造意识。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要做到有效避免机械性作业以及雷同式作业,在减轻学生作业压力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效。

3.设计实践性作业

实践操作是学生顺利完成语文知识内化的有效途径。在对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的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实践性作业,以助力学生完成语文知识的内化。在完成实践性作业的过程中,学生所收获的知识相较于死记硬背所获得知识会更多,印象会更加深刻,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在语文作业设计优化过程中,需要以技巧训练为依托,为学生设置各种类型、各种主题、各种要求的实践性作业,确保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阅读以及课外阅读,对所需内容开展深度学习和应用,顺利完成知识内化,显著提升作业设计成效。为帮助学生对创造精神进行深度感知,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同一主题的活动,科学合理地开展阅读实践学习,并且结合课内外阅读活动,科学设定与之相应的阅读主题。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通过细致分析、科学对比,探索人物特性以及故事情节,加深对文章表现手法以及表达方式的理解,为学生开展古诗文阅读以及经典名著作品阅读提供养分。教师也可设计收集信息的作业,要求学生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出发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培养他们的信息收集能力、信息鉴别能力,助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发展。在特定阅读主题的引导下,学生能感受到不同的语言风格、不同主题思想的文本作品的内涵以及魅力。例如,教师可通过“父爱”这一主题,要求学生在课外拓展环节,对父爱相关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以及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促进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以及语言建构能力的发展,确保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的同时,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丰富语文知识储备,构建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接受感恩教育。

4.设计创造性作业

“双减”政策背景下,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布置一些具备创造性特征的作业。创造性作业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语文学习提供助力。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语文教师需要突破以往作业设计以及课堂教学的限制,对作业内容进行优化和缩减,提高作业内容设计的典型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对语文作业设计进行优化,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深入研读教材,掌握核心教学内容,要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教学大纲,并以此为基础,对语文作业内容进行设计,以充分发挥作业应有的功用。例如,教师可结合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为学生布置具备经验性特征的作业。为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为学生设置具有代表性特征的作业。针对部分学生所提出的一些问题,教师可结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他们设计具有差异化的创造性作业。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学习情况,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些趣味性元素。同时,要在作业设计中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讨交流,确保学生精准掌握语文知识点,构建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

四、结语

“双减”政策的颁布实施,对义务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在语文课程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要不断优化、创新作业形式,科学控制作业量。要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通过设计一系列作业内容,助力学生完成知识内化与知识巩固。为对语文作业设计进行优化,充分发挥作业应有的功用,语文教师要对“双减”政策进行更加全面、更加客观的认知与了解,结合“双减”政策的各项要求,确保作业能够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助力学生核心素养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苑.“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思路[J].甘肃教育, 2024(17):107-110+119.

[2]肖杨丹.“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多元化设计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4(22):20-21.

[3]李松梅.“双减”背景下的作业优化设计探究[J].小学语文教学,2024(20):12-13.

[4]温兰凤.“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高年级单元整组作业设计研究[J].教育观察,2024(20):68-70+97.

[5]唐博玲.“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J].甘肃教育,2024(12):122-124.

[6]弓婷,魏馨.“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J].教育观察,2024(20):13-16.

[7]拜红霞.“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方向与切口[J].新课程研究,2024(11):10-12.

[8]汤秋萍.“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实践探究[J].名师在线,2024(07):10-12.

Exploration of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for Chinese Homework Desig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Double Reduction"

Gan Yuping

(Suwu Town Teaching and Counseling Station , Minqin County, Gansu Province, Minqin 733399,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the reform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s in full swing. Homework design needs to break through the limitations and interference of traditional design models, combine with students’ personalized learning needs, and continuously optimize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ir Chinese language knowledge, skills,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enhance their core competencies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subje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the optimization of Chinese homework design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enriching the types of Chinese homework, adhering to the concept of hierarchical homework design, integrating high-quality educational resources,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complete homework through cooperation, and scientifically designing Chinese homework content. We should adopt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such as designing interesting assignments, designing diverse assignments, designing practical assignments, and designing creative assignments.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homework design; optimization strategy; core competenc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