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路径思考

2024-12-12 00:00:00郝育丽
成才之路 2024年36期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愈发显著。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并思考网络思政教育的优化路径,以适应新时期、新环境的教学新需求。要“紧跟时代步伐,革新网络思政教育方法”“立足现实生活,优化网络思政教育传播内容”“净化网络阵地,强化对网络思政教育环境的监督与管理”“打造教育共同体,形成网络思政教育合力”,以此助力网络思政教育实现新的突破。

关键词: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净化;教育环境;教育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36-0029-04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互动的重要渠道,高职院校学生在其中的活跃度极高。在此背景下,传统思政教育方式逐渐显现出不足,无法满足新时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重要课题,且该课题对促进思政教育变革与效率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沿革

1.初步探索阶段

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起步于21世纪初期。当时,互联网在中国逐渐普及,信息化技术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由于传统思政教育存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等问题,高职院校开始尝试利用网络资源来丰富思政教育的手段与内容,如通过建立校园网站、论坛等网络平台,并在平台上发布思政相关资料等举措,引导学生开展在线讨论,以增强学生的网络思政参与感和互动性。受技术与教育观念滞后等因素限制,这一阶段的网络思政教育存在探索性强,但实践经验不足、效果有限等情况,主要停留在辅助教学层面,没有形成教育体系。

2.快速发展阶段

在2010年至2015年间,网络技术和智能手机迅速普及,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个时期,社会对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推动教育信息化和网络思政建设。高职院校借助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QQ等,大力开展网络思政宣传与教育活动,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思政教育模式。例如,开设微信公众号,通过发布政策解读、时事评论、优秀学生事迹等,提高网络思政教育的吸引力与影响力。此外,一些高职院校还推出网络思政微课,将复杂的理论知识简化为短视频或图文并茂的内容,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1]。

3.深化应用阶段

2015年至2020年间,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逐渐走向深化应用阶段。这一时期,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开始应用于教育领域。高职院校更加注重网络思政教育的系统性和专业性,积极探索“互联网+思政”教育新模式。具体而言,各高职院校纷纷开发较为完善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如思政课程网站、思政移动软件等,为学生提供一站式的思政教育资源与服务。同时,高职院校还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的思政学习兴趣、行为习惯等进行精准分析,进而为其推送个性化的思政教育内容,以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创新转型阶段

2020年后,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步入创新转型阶段,这一时期主要强调通过科技创新驱动教育模式变革,从而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与水平。一方面,高职院校积极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外部单位的合作,共同开发先进的网络思政教育工具和资源。例如,一些高职院校联合知名互联网企业,开发智能思政问答系统、在线讨论社区等,以提高师生互动的便利性和即时性。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积极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线上自学与线下讨论有机结合,灵活运用翻转课堂、项目化学习等,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和探究精神。例如,一些高职院校通过海外交流项目、国际网络课程等,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出大批量具有全球竞争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2]。

二、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1.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概念内涵

新时代背景下的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是一种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其核心在于通过互联网平台,有效整合各种思政教育资源,创新思政教育方式,逐步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覆盖面。且网络思政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师生课堂,而是通过网络媒体、社交平台及各类新媒体工具,将思政教育拓展至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以及社会人群中。可见,新时代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是一种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并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提升教育质量的新模式,其既保持了思政教育的思想引领作用,又可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持[3]。

2.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主要特征

第一,数字化与信息化。传统思政教育主要依赖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而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在数字化平台开展各类教育活动,以此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第二,互动性与参与性。新时代的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高度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其不再是单向的知识传授,而是双向甚至多向度的信息交流。思政教师可在虚拟课堂、微信公众号、校园官方微博等媒体平台发布与思政教育相关的推文或视频,引导学生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见解。学生也可通过各种信息平台汲取知识,并各抒己见,表达观点。这种网络思政教育模式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感,还有助于学生进行多元化的交流。第三,即时性和动态性。互联网的快速传播使得网络思政教育具有很强的即时性,教师可通过实时直播或录播的形式,第一时间将最新政策的解读、社会热点等传递给学生,学生也可在第一时间接收思政信息。第四,丰富性与个性化。网络思政教育不局限于单一的媒介或形式,而是通过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样化的媒介载体,丰富思政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同时,网络思政教育还可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点和学习习惯,从而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第五,开放性与共享性。网络思政教育平台通常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浏览并获取思政资源。这种开放性不仅可促进资源共享,还可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视角和思考方式。此外,思政平台的开放性还包括吸纳社会各界的思政资源,以多方力量共同推动思政教育发展。

三、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优化路径

1.紧跟时代步伐,革新网络思政教育方法

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短视频和直播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高职院校的网络思政教育也需紧跟时代步伐,革新教育方法,以短视频和直播为切入点,增强网络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第一,以思政短视频革新网络思政教育方法。首先,高职院校要确定思政短视频的主题内容,再凝练精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精神等内容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例如,可结合历史事件、英雄人物故事等创作思政短视频,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思政教育。其次,高职院校要注重创新表达方式,如采用动画、情景再现、微电影、微短剧等形式,提升思政短视频的观赏性和教育效果。同时,还可邀请师生共同参与短视频的拍摄与制作,进而增强思政教育的互动性和参与感。例如,可组织“微党课”比赛,让学生用短视频的形式讲述自己对党史、国史的理解与感悟。再次,高职院校要在多平台发布相关短视频,如利用抖音、快手、B站等短视频平台扩大思政教育的影响力,或通过官方账号定期发布优质短视频,并结合热点话题进行推送,吸引更多学生的关注和参与[4]。第二,以直播革新网络思政教育方法。在直播赛道,高职院校可定期开展主题直播活动,如“红色记忆”“青年榜样”等专题直播,邀请思政专家学者、优秀校友或社会知名人士线上分享其经历和心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思政教育直播中,直播者还可通过弹幕、评论区等与学生即时互动,回答学生的提问,并开展实时讨论,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同时,还可在直播中设置问答环节或投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看法。为提升直播效果,高职院校要借助多样化的技术工具,如虚拟背景、图文直播等,丰富直播的表现形式,提升网络思政教育的吸引力。直播结束后,教师可将录播视频保存并上传到学校官网或社交媒体平台,以方便无法实时观看的学生回看,确保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立足现实生活,优化网络思政教育的传播内容

高职院校的网络思政教育不仅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还要立足现实生活,确保传播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引发学生的共鸣。第一,要确保网络思政教育内容紧密贴合时代发展脉搏,具有时代感与现实感。新时代的学生对时事热点、社会现象有着浓厚的探究兴趣。为此,高职院校应及时捕捉环保、就业形势、社会公平、社会保障等热门社会问题,并将其融入网络思政教育中,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热点问题。例如,可在思政短视频中展示科技创新成果,公布就业信息数据,发布社会热点新闻,并通过这些实际案例与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5]。第二,要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提升传播内容的亲和力与吸引力。网络思政教育不应停留在远距离层面,要关注近距离的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切身体验。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背景不同,其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也各不相同。高职院校可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并针对其关心的专业热点、职业发展、心理健康等话题,定制个性化的思政教育内容。例如,对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可重点介绍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政策和成就;对服务类专业的学生,可探讨职业道德与服务精神结合问题,以此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思政学习需求。第三,要加强文化元素的融入,以丰富网络思政传播内容的内涵与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高职院校可通过网络平台推送传统节日介绍、经典文学作品赏析等内容,引导学生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要注重融入现代文化元素,使传播内容既富有传统之美,又具时代特色[6]。简言之,高职院校的网络思政教育应立足现实生活,通过增强时代感、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融入文化元素等路径,优化思政传播内容,进而全面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与落地性。

3.净化网络阵地,强化对网络思政教育环境的监督与管理

高职院校的网络思政教育要在净化网络阵地、强化环境监督与管理方面下功夫。第一,要加强网络文明教育,以提升学生的网络素养。网络思政教育不仅要传播思政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行为和道德观念。高职院校可通过课程设置、专题讲座、主题活动等形式,向学生普及网络伦理、法律法规和基本的网络礼仪。同时,可结合具体的网络案例进行剖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做到文明上网,理性表达,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秩序[7]。第二,要净化网络思政内容,营造正向清朗的网络空间。高职院校应与相关部门协作,加大对校园网和各类网络平台的监管力度,24小时不间断地监测网络信息,并利用技术手段过滤、清理不良内容。同时,要设立举报机制,鼓励师生共同参与网络思政环境的维护。一旦发现不良信息,高职院校应及时处理并反馈结果,以良好的互动机制,共同守护网络思政空间的纯净。第三,要加强网络思政的舆情监控与引导,构建健康的网络思政舆论氛围。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及时掌握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和舆论动态,并通过专业团队的舆情分析,辨别网络上的不良信息或谣言,积极回应学生关切,形成正确的网络思政舆论方向。同时,还可组织思政教师、辅导员等骨干力量,主动参与网络思政内容评论,发布正能量的思政内容,形成主流价值观占据主导地位的网络舆论场。第四,要完善网络思政的安全管理制度,保障网络思政教育的安全性。高职院校要制定详细的网络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包括信息发布审核流程、网络设备使用规范、数据保护措施等,确保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安全运行。第五,要加强网络安全培训,提高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避免因信息泄露或网络攻击而影响思政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以上举措不仅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还是实现育人目标的必然要求,可助力高职院校全面优化网络思政教育环境,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思政人才奠定环境基础[8]。

4.打造教育共同体,形成网络思政教育合力

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校内外合作机制,凝聚多方力量建设思政教育共同体。第一,要在校内建立紧密协作的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机制。高职院校应注重各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形成联动互动的工作格局,如定期组织思政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各类教育力量开展交流与研讨,鼓励其积极参与网络思政教育,并分享网络思政教育的成功经验与方法,以促进网络思政资源的共享和信息互通。同时,高职院校可组建跨部门的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小组,共同探讨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创新和学生思想动态分析等问题,并利用学校内部的各种宣传平台,发布与思政教育相关的信息和活动通知,营造全校参与的良好氛围。第二,可与地方政府、企业及社区等校外力量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与教育部门、文化单位签订合作协议,鼓励其为网络思政教育提供信息资源,进而推动网络思政教育资源的共享与整合。例如,当地方政府部门或文化宣传单位开展相关思政活动时,高职院校可与其合作,以获取一手的思政活动资源与信息,并在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发布,逐步提高网络思政教育的公信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与企业、社区等校外力量建立合作关系,组织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组成员到企业、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实地参观,并拍摄与思政教育内容相关的视频与图片,进而打造主题式的短视频思政内容,使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学习思政知识,丰富体验感[9]。只有通过多方合力,形成全员参与、全程渗透、全方位覆盖的网络思政教育新格局,才能真正提升网络思政教育的质量和实际效果,以此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优化新时代背景下的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要从多个维度着手,包括内容完善、方法创新、环境净化以及多主体参与等。高职院校只有综合施策,才能确保网络思政教育进程的有效推进以及效果提升,进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植于学生的心中,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张文智,安宇轩.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现状及成因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24,41(06):58-62.

[2]李宁.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J].辽宁高职学报, 2023,25(05):90-94.

[3]徐婧雯.“大思政”视角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构建创新探索[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37(18):29-30+42.

[4]王钰祯.融媒体时代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创新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37(18):26-28.

[5]昝锋刚,陶巧巧,张军.新时代背景下网络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实践路径[N].河南经济报,2024-09-19(09).

[6]秦泽华.利用网络优势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黑龙江日报, 2024-09-17(04).

[7]王迎霞,黄文全.网络时代高校学生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创新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4,40(09):28-30.

[8]闫冬,张澍军.新时代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问题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03):137-143.

[9]安然.新媒体时代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准性的路径[J].大学,2024(12):47-50.

Thoughts on the Path of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Hao Yuli

(Shanxi International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 Taiyuan 030031,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the internet, as the main carrier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plays an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role in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and consider the optimization path of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adapt to the new teaching needs of the new era and environment. To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the times, innovate the methods of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real life, optimize the content of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semination" "purify the online battlefield,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build an educational community, and form a joint force for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help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hieve new breakthroughs.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urify;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school commun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