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旨在探讨实践操作在小学低段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及其重要性、原则和策略。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供真实应用场景和培养综合能力,实践操作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情境化原则和启发性原则是实践操作的原则基础,而引入具体物品、开展数学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以及探究式学习和问题解决是实践操作的重要策略。文章的目标是为小学低段数学概念教学提供运用实践操作的指导和建议,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实践操作;小学低段;数学概念教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1-0093-04
实践操作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小学低段数学概念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认可。通过将学习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实践操作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能够为他们提供真实的应用场景,培养综合能力,为学生之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一、 实践操作在小学低段数学概念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相比于传统的纸上练习或讲解方式,实践操作可以将学习融入实际情境中,帮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数学的应用。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时,学生可以使用积木或折纸进行拼凑和构建,能够亲自触摸、感知和操作。这种亲身参与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相链接。例如,在学习时间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日常事件发生的时间,并进行比较和计算。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时间的概念和运算,同时也能够意识到数学对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在实践操作中,学生常常需要进行合作、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团队合作的方式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提供真实应用场景与综合能力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实践操作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应用场景,让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无法将数学概念具象化,使学生难以理解其实际应用。而实践操作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具体的问题中,例如,在学习克、千克时,可以通过实地测量常见物品的重量,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和计算。这样的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场景结合起来,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应用性和实用性,培养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操作中,学生需要运用多种数学概念和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综合能力。例如,在学习数据收集整理时,学生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然后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展他们的观察力、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在数学领域的应用能力,还可以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实践操作在小学低段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一)情境化原则
在小学低段数学概念教学中,情境化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贴近他们生活经验和兴趣的情境。通过采用亲切熟悉的例子、具体的身边事物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例如,在教授“加法”的概念时,可以以购物、分糖果、叠积木等常见的情境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由此引发对加法规则的理解与应用。教师需要将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生活中的真实情境中,使学生能够感知数学的实际应用。例如,在教授“减法”的概念时,可以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情境,如水果被吃了一部分、花朵被摘了几朵等,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而促进对减法运算的知识理解。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思维特点。因此,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情境,提供多种选择和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实践操作。
(二)启发性原则
在小学低段数学概念教学中,启发性原则是指通过创设启发性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帮助他们深刻理解数学知识;通过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数学概念的本质和规律。例如,在教授“认识图形(一)”的概念时,可以设计一些可以组合和分割的图形,让学生探索其中的规律和关系,从而引发对形状和图案的思考。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实践操作,通过观察、尝试和验证数学概念和发现数学规律。
此外,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实践操作的结果。在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后,教师应及时引导他们进行思考,提出问题以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和总结。除此之外,启发性原则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具有个体化特点的情境。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创造符合他们个体化的实践操作情境。例如,在教授“认识钟表”的概念时,可以设计一些能够满足学生各自生活习惯和兴趣的实践活动,如画钟表、制订个人计划等,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实践操作来理解和运用时间的概念。
三、 实践操作在小学低段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引入具体物品或材料作为教学工具
在小学低段数学概念教学中,通过引入具体物品或材料,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引入具体物品或材料,能够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可见;并且引入具体物品或材料,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观察、比较和推理具体物品或材料的性质和特点,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在教授数的计数概念时,可以使用计数棒或小球,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进行计数,从而培养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主动地思考和探索问题,培养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引入具体物品或材料,还可以增加课堂互动和合作学习的机会。通过让学生互相分享和交流使用具体工具的方法和经验,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教授数的运算概念时,可以使用计算器或小算盘,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进行计算,并相互之间进行验证和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互相帮助和学习,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例如,以教学小学数学《混合运算》单元为例,可以运用以下策略进行教学:
1. 加法和减法实践操作
可以引入计数棒、算盘或彩色小球等物品。比如,在教授“5+2-3”的计算时,老师首先出示 7根计数棒(对应“5+2”),然后拿走3根,让学生观察剩余的计数棒数量,以此直观理解加法和减法过程。通过操作计数棒,学生能更形象地认识到数学符号所代表的实际意义。
2. 乘法和除法实践操作
利用小方块或珠子串等物品。当讲解“3×4”的概念时,老师可以展示12个小方块,并将它们分为3组,每组4个,以此来直观表示3组里各有4个方块。同样,在教授“12÷3”时,也能用这12个小方块,均分为3份,让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加深他们对除法的理解。
3. 混合运算的层次性解题方法
可通过绘制算盘珠模型或者用多种颜色的纸片表示不同运算过程。例如,在教授“(3+4)×2”的过程中,可先用黄色纸片放置7个单位表示“3+4”,然后用另外一种颜色的纸片将两份相同数量的黄色纸片组合表示乘以2,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括号中运算的优先级和运算的分步进行。通过这样的操作,学生不仅可以在动手操作中体会运算的过程,还可以加深对数学运算规则的记忆,诸如“先乘除后加减”“先括号后单项”的计算顺序等。通过物品的具体操作和操纵,学生在参与中获得认知上的体验,加深对混合运算这一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二)开展数学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
在小学低段数学概念教学中,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游戏规则,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求胜欲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的实际运用价值。例如,在教授货币计算概念时,可以组织学生在角色扮演市场的活动中,扮演买家和卖家的角色,进行购物和找零的计算。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开展数学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团队合作解决问题或参与游戏竞争,学生可以互相理解和支持,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和团队精神,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共同探索和发现形状的特征,增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例如,在小学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中,可以进行数数游戏,如数数竞赛、数数接龙等。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数的游戏规则,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数数的练习和竞赛。例如,要求学生从1开始依次数数,每个人只能说一个数字,违反规则者退出。通过这样的游戏,学生能够锻炼自己数数的速度和准确性,同时加深对数的概念和顺序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开展数学迷宫游戏,引导学生在迷宫中探索、寻找数字或完成数学题目。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迷宫地图,并在地图上设置数学题目或隐藏数字。学生需要通过回答问题或找寻指定数字来解决迷宫难题。这样的迷宫游戏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又能够巩固和应用他们在数学概念上的理解。
(三)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
实地考察可以让学生亲临实地,观察和接触真实的物体、现象,从而增强他们的感知能力和直观认识。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超市购物时,引导他们观察商品价格标签上的数字,了解商品的价格单位、差异以及计算方式。这样的实地考察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实际情境中数学概念的应用,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含义和逻辑。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学生可以主动参与问题的提出、观察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分析,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实地考察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建筑物、道路等,通过观察和测量,学生可以体验到数学概念如长度、面积和容量等的实际应用。这样的主动学习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他们对数学概念的兴趣和理解。在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中,学生可以分组进行探索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分享观点,共同完成各种数学任务。例如,学生可以一起设计一个实地考察方案,并根据实地考察的结果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从而提升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例如,在小学数学“长度单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或附近的场地进行实地考察。例如,教师可以带学生一起测量学校操场的长度。教师在操场上标出起点和终点,引导学生使用尺子或测量带进行测量,并记录下结果。通过亲身实践,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长度的概念和测量过程,加深他们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带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周围环境中常用的长度单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要求他们到家中、超市或其他场所,寻找和记录常见物品的长度单位。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物品,如书本、铅笔、桌子等,并记录它们的长度单位,如厘米、米等。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学生能够发现不同物品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除此之外,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大小和长度来进行实地考察。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物体,如积木、绳子等,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例如,要求学生用绳子将积木全部围起来,然后再用绳子测量围起来的长度。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大小和长度,学生能够直观地对比和感受长度单位的差异,加深对长度概念的理解。
(四)探究式学习和问题解决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方法。探究式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数学能力的提升。相比于传统的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方式,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过程。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需要主动提出问题、寻找相关信息、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并通过推理和验证找到解决方案。例如,在学习数与物体对应关系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物体进行计数,并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数与数量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探究,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数学概念,还能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交流和分享解决思路与结果。通过合作与交流,学生可以得到不同的观点和想法,从而拓宽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角度。
例如,在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问题,引发学生对角的认知和探索。例如,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看到哪些角?找到不同种类的角并进行分类。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环境或图片等方式,主动观察、讨论和记录不同角的特征和分类。通过探究式学习,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并逐渐形成对角的初步认识。学生还可以以团队协作的形式进行问题解决的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自主选择一个有关角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问题解决方案。例如,一个小组的问题可能是:“在我们学校的建筑物中,有哪些角是锐角?钝角?直角?”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观察和探索,选择合适的实践操作方式收集数据、验证答案,并且将结果分享给其他小组。通过问题解决的活动,学生能够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深对角的理解和应用。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教具或辅助工具进行角的测量和绘制。例如,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跟角有关的教具,如角度计或折纸等,并让学生使用这些工具来测量和绘制不同的角。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角的度数、大小和形状,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角的概念。
四、 结论
文章通过对实践操作在小学低段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研究,发现实践操作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真实应用场景和培养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情境化原则和启发性原则为实践操作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而引入具体物品、开展数学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以及探究式学习和问题解决等策略则能够进一步提升实践操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薛海.小学低段数学知识的可视化教学研究[J].学周刊,2022(17):59-61.
[2]曹娟娟.绘本在小学数学低段概念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新课程,2021(43):210.
[3]王美玲.小学低段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以“加法和乘法的概念”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21(14):62-63.
[4]唐鸿雁.智慧课堂环境支持下的小学低年段数学概念教学探究——以“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21(4):62-65.
[5]姚亚平.借数学绘本激趣引思助小学低段概念教学[J].读写算,2020(23):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