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如果你再不吆喝宣传的话,这次摆摊就不会有收获了。”我焦急地催促道。
“难道摆摊就一定得有收获吗?”女儿一时把我问住了,也让我对自己功利化的教育方式产生怀疑。
这是女儿第一次外出摆摊时我们之间的一次对话。摆摊是学校在假期布置的社会实践项目,很早的时候女儿就对它充满期待。于是当她主动向我们提出时,作为家长,我们全力支持。从套圈用的塑料圈、零钱,再到奖品小玩具和装玩具的挎包,我们几乎把所有能想到的物品都为她准备妥当,期待着她的首次出摊可以旗开得胜。
还未走到路口,就听到不远处传来孩子们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尽管是中午,但长长的内街早已被各类大大小小的摊点挤满。看着拥挤的摊位,我和女儿不禁心头一紧。好不容易在街道尽头找到一处窄窄的空地,我们便当机立断将带来套圈用的小玩具摆放在地上。一切准备就绪后,我开始用期待的眼神打量着这位青涩的“小摊主”,并用手机为她拍照。也许是第一次在外面摆摊的缘故,在家里能说会道的女儿只是羞怯地坐在凳子上,一句话也没有说。
“宝贝,你应该像那些小朋友一样大声吆喝,招揽顾客啊。”我建议女儿站起来走到摊位前,可她还是张不开嘴。就在这时,隔壁摊位的小男孩突然大声吆喝起来:“套圈啦,套圈啦,一元十五个圈啦……”不知道是不是有意竞争,对面的小女孩也扯着嗓子大声吆喝起来:“一元二十个圈,全场最划算,套不中赠送小礼物一件啦!”
“爸爸,人家一元二十个圈,咱们一元才十二个圈,我感觉咱们这里不会有人来。”女儿越说越没有底气,还没开始心里就打起退堂鼓。
见此情景,我一边安慰女儿,一边仔细环视这个热闹异常的小学生摆摊市场。说真的,尽管都是清一色的小学生,但一圈看下来我也觉得压力陡增。这些小朋友们不光在价钱上不计成本地“内卷”,还在摆摊内容方面玩出了花样。他们有套圈的,有砸蛋刮奖的,有卖编织手工艺品的,还有的把家里果树上结的李子拿出来售卖的……看着他们一个个不遗余力地吆喝宣传,我不禁为女儿的摊位捏把汗。结果,整个中午女儿都没有卖出一样,于是我们只能闷闷不乐地回到家中,打算晚上再来摆摊。
在家里,我郑重其事地向女儿分析中午摆摊失利的原因,并建议她换掉竞争最激烈的套圈项目。可女儿脾气倔,对我提出的建议几乎没有听进去。
晚上出摊时,女儿依旧不肯大声吆喝,自然而然地也就没赚到多少钱,除了同班同学和一个小男孩,再没有其他人光顾过她的小摊。一时间我很失落,觉得这是一次“失败”的摆摊经历。然而,与我的惆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女儿捧着赚来的两元钱又蹦又跳,别提有多兴奋。晚上回家后,我看到她在日记本上写下这样的内容:“今天是我第一次摆摊……我不仅赚到了两元钱,还碰到了我的老同学,我们聊得很开心。我给那位小弟弟送了一个玩具,他也很开心。今天我不仅收获了快乐,还给别人送去了快乐,这真是收获满满的一天啊!”
看到这里,我不禁心头一怔。一直以来,作为家长,我们在引领孩子做事时总是怀着刻意的、功利的目的。比如,指望通过摆摊来培养孩子们的理财意识、节约意识、沟通能力和创新思维等,一旦事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便将之认定为“失败”。其实孩子有自己认可的收获,比如友谊、快乐,而这些才是人生道路上最值得我们去珍惜的部分。不得不说,这次摆摊女儿又给我上了一课。
编辑|龙轲轲
家庭百事通2024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