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谈阑尾炎

2024-12-11 00:00王德康
家庭百事通 2024年12期

阑尾是一条细长的盲管,位于人体右下腹部,一端与盲肠相连。它的长度因人而异,一般为5~10厘米。阑尾的管腔狭小,开口于盲肠的后内侧壁。在生理功能方面,阑尾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逐渐退化,但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阑尾内的淋巴组织较为丰富,可能具有一定的免疫功能,对肠道局部的免疫防御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阑尾炎是指阑尾由于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根据阑尾炎的病程和病理变化,可以分为急性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是最常见的类型,发病很急,症状明显;慢性阑尾炎多由急性阑尾炎转变而来,病情相对缓和,但会反复发作。

发病原因

阑尾管腔阻塞 阑尾管腔阻塞是阑尾炎发病的主要原因。阑尾管腔本身就比较细,容易被多种物质堵塞。其中,粪石是最常见的堵塞物,它是由食物残渣、肠道细菌、脱落的肠黏膜等混合逐渐形成的。人们饮食中如果缺乏足够的膳食纤维,粪便就容易干结,形成粪石。此外,阑尾的扭曲、粘连,寄生虫(如蛔虫)的生长等也可能造成管腔阻塞。一旦阑尾管腔被阻塞,阑尾黏膜继续分泌黏液,黏液逐渐增加使得阑尾腔内压力不断升高,阑尾壁的血液循环受到阻碍,阑尾黏膜就容易发生缺血性损伤。

细菌感染 阑尾腔内本身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如大肠杆菌、厌氧菌等。当阑尾黏膜因为管腔阻塞等原因发生缺血、损伤时,这些细菌就会趁机大量繁殖,侵入阑尾壁,引发炎症反应。另外,肠道的其他部位如果发生感染,细菌也可能通过阑尾的开口处进入阑尾,导致发生阑尾炎。

其他因素 胃肠道功能紊乱也可能与阑尾炎的发生有关。例如,长期的腹泻或便秘会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导致阑尾排空不畅,增加阑尾炎的发病风险。此外,阑尾先天畸形,如生长过长、过细或阑尾根部位置异常等,也会使阑尾更容易出现问题。

带来的健康风险

腹痛 急性阑尾炎的典型腹痛症状开始于上腹部或脐周,呈阵发性的隐痛或胀痛。这是因为阑尾的神经传入脊髓的节段,与脐周和上腹部的神经传入节段相同,所以在早期会出现这些部位的牵涉痛。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会在数小时后逐渐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这是急性阑尾炎的重要特征之一。如果阑尾发生了坏疽、穿孔,疼痛便会突然加剧,范围也会扩大到全腹。这种腹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可能因为疼痛而无法正常行走、坐立或进行其他活动,导致身体活动受限。

恶心呕吐 急性阑尾炎患者常伴有恶心和呕吐症状。在发病初期,呕吐多为反射性,是由于阑尾的炎症刺激了胃肠道的神经反射弧。开始时呕吐物主要是胃内尚未消化的食物。随着病情的加重,阑尾炎症累及肠道的其他部位,呕吐可能会更加频繁,甚至会吐出胆汁等消化液。频繁的呕吐会导致患者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丢失,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例如,钾离子的丢失会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钠离子的丢失会导致肌肉出现无力等症状。

发热 一般情况下,单纯性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体温会在37.5~38℃之间。当阑尾炎发展为化脓性或坏疽性时,体温会超过38.5℃。如果阑尾穿孔引发了弥漫性腹膜炎,患者体温可达到39℃,甚至更高。持续的发热会消耗患者大量的能量,使患者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同时,高热还可能影响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患者出现头痛、头晕、意识模糊等症状。

腹膜炎和腹腔脓肿 如果急性阑尾炎得不到及时治疗,阑尾的炎症会突破阑尾壁,蔓延到阑尾周围的组织和腹腔内,引起腹膜炎。局限性腹膜炎可能会导致阑尾周围脓肿的形成,患者会感到右下腹有肿块,伴有压痛、反跳痛等症状。而腹膜炎加重,形成弥漫性腹膜炎,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情况,会导致整个腹腔内的器官都受到炎症的影响。患者会出现全腹疼痛、腹肌紧张如板状等症状,这可能会危及生命。

门静脉炎 细菌可能沿着阑尾静脉回流至门静脉,引发门静脉炎。门静脉炎会导致肝脏产生炎症反应,可能会出现黄疸(皮肤和巩膜发黄)、肝区疼痛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门静脉炎可能会发展为肝脓肿等更严重的并发症。

慢性阑尾炎患者虽然腹痛症状相对较轻,但会反复发作。这种反复发作的腹痛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担心腹痛的发作,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社交活动。长期的慢性炎症可能会导致阑尾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增加手术治疗的难度和风险。而且,慢性阑尾炎也有急性发作的可能,一旦急性发作,就会面临与急性阑尾炎相同的健康风险。

生活中的防范

保持规律饮食 规律的饮食有助于维持胃肠道正常的蠕动节律。每天尽量在固定的时间进餐,例如早餐在7~8时,午餐在12~13时,晚餐在18 ~19时。这样可以让胃肠道在固定的时间进行消化和吸收活动,避免胃肠道功能紊乱。避免暴饮暴食,每餐食量适中。暴饮暴食会使胃肠道负担过重,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增加阑尾管腔堵塞的风险。

均衡饮食 增加饮食纤维的摄入是预防阑尾炎的重要措施。饮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包括蔬菜(如芹菜、菠菜、西兰花等)、水果(如苹果、香蕉、梨等)和全谷物(如燕麦、糙米、全麦面包等)。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使粪便松软,易于排出,减少粪石形成的可能性。控制高脂肪、高糖和高盐食物的食用。高脂肪食物(如油炸食品、动物油、奶油等)会减缓肠道蠕动,高糖食物(如糖果、蛋糕、甜饮料等)容易滋生细菌,高盐食物(如腌制食品、咸鱼、咸肉等)不利于身体健康,食用这些食物都应该适量。

注意饮食卫生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这可以减少细菌入口的机会,防止肠道感染,从而降低阑尾炎的发病风险。不吃变质、不洁的食物。变质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毒素,食用后容易引起肠道感染,进而可能引发阑尾炎。在夏季,食物容易变质,更要注意食物的保存和食用安全。

运动锻炼 定期进行适度的运动对预防阑尾炎非常有益。散步、慢跑、瑜伽、游泳等运动可以增强腹部肌肉力量,促进肠道蠕动。腹部肌肉的增强有助于提高腹腔内器官的支撑和固定作用,使阑尾等器官在腹腔内保持正常的位置和状态。适度运动还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机会。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进食。剧烈运动时,血液主要供应肌肉等运动器官,胃肠道的血液供应相对减少。如果运动后立即进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容易导致食物在肠道内堆积,增加阑尾发病的风险。建议在剧烈运动后休息30 ~60分钟再进食。运动要循序渐进,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过度运动可能会导致身体疲劳、受伤,反而不利于健康。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每天定时排便,尽量避免发生便秘和腹泻。便秘会使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容易形成粪石,增加阑尾管腔堵塞的风险;腹泻会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也可能引发阑尾炎。如果有便秘的情况,可以通过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喝水、适当运动等方式来改善。

注意休息和减轻压力 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睡眠7~8小时。睡眠不足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同时,长期精神压力过大也会影响身体的免疫系统,增加患病的风险。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旅游等方式来减轻压力。

定期体检 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是腹部的检查。体检可以早期发现阑尾的一些异常情况,如阑尾的轻度炎症、阑尾周围组织的粘连等。定期体检,发现病情可以方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或预防。

阑尾炎的早期发现与应对措施

关注腹痛特点 如果出现上腹部或脐周的隐痛,并且疼痛逐渐向右下腹转移,同时伴有恶心、呕吐、低热等症状,就要高度怀疑阑尾炎。这种疼痛转移的特点是急性阑尾炎的典型表现,一般在数小时内就会完成转移。另外,慢性阑尾炎患者可能会有右下腹的隐痛症状,这种疼痛可能会反复发作,在劳累、进食不当等情况下更容易发作。

注意身体其他症状 除了腹痛,还要关注是否有食欲减退、乏力、腹胀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与阑尾炎的炎症反应有关,也可能是阑尾周围组织受到影响的表现。

及时就医 一旦怀疑自己患有阑尾炎,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医生首先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重点检查腹部,尤其是右下腹的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情况。压痛是阑尾炎最常见的体征,通常位于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如果体格检查难以明确诊断,医生还会进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检查。在阑尾炎患者中,白细胞计数通常会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也会增加。此外,C -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也可能升高。影像学检查也是重要的诊断手段。腹部超声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观察阑尾的形态、大小、是否有肿胀、周围是否有积液等情况。对于诊断不明确的患者,还可以进行腹部CT检查,CT能够更清晰地显示阑尾及其周围组织的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

手术治疗 对于急性阑尾炎,一般主张早期手术治疗。目前,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是常用的手术方法。这种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通过腹腔镜器械进入腹腔,找到阑尾并将其切除,然后对阑尾残端进行妥善处理,以防止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对于慢性阑尾炎,如果症状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建议进行手术切除阑尾。

保守治疗 对于一些症状较轻的急性阑尾炎,如单纯性阑尾炎,也可以考虑先进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一般使用头孢类抗生素联合甲硝唑等抗厌氧菌药物。在保守治疗期间,患者需要严格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体温、腹痛等症状。如果病情加重,应及时转为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有一定的复发风险,患者在治疗后需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定期复查。

阑尾炎是一种在生活中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了解其潜在的健康风险并采取有效的防范之策,以及在早期发现时及时正确地应对,对于维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编辑|龙轲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