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9年出现了第一台立体照相机。这种照相机利用两个摄影镜头在不同视角同时拍摄一个景物,形成两张照片,借助立体观片器观看时,立体观片器中两张照片在双眼合焦的地方,成为一张照片,由此产生立体感。到十九世纪末,立体照相机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市场上出现大量立体照相机和观片器。观看立体照片成为西方上流社会人们喜爱的娱乐活动。
1892年,美国凯斯顿(Keystone View Company)立体照片公司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米德维尔成立,公司的创始人是辛格利(B.L. Singley)。公司立体照片的生产和销售规模不断扩大,从世界各地摄影师手里购买了大批底片,制作出反映各国古迹名胜和民俗风情的立体照片,到 1905 年出品了2万种不同的立体照片,成为当时最大的立体照片生产商,同时销售教育灯笼幻灯片。
我的藏品中有一张名为《北京木厂》的立体照片,尺寸为18cm×9cm的硬纸板,纸板上贴有两张薄薄的蛋白质照片,照片左侧边印有制造商和出版商:凯斯顿(Keystone View Company)公司;右侧印有:出品时间1900年8月,作者辛格利(B.L. Singley)及公司地址宾夕法尼亚州米德维尔等信息。下边印有中国北京锯木厂字样。照片是两个木匠锯木头的场景,一个留发辫穿对襟白衫的木匠站在木架子上,双手握着大锯的一头,为了干活方便把辫子盘在头顶;另一头戴毛巾,也穿对襟白衫者站在地上,双手握着大锯的另一头。两人好奇地同时看向摄影师,他俩也不会想到这一时刻将被照片永远定格,背景是瓦房和花格窗,从房前小树的树叶判断照片拍摄于夏秋季节。这张立体照片正是美国凯斯顿公司出品,反映了当时北京民俗风情,应该是现存最早北京木匠干活的照片。
北京木厂最早是棺材铺也叫“桅厂”。最初源于清代的大运河漕运。大宗南货、米粮全靠货船运输,这些船只的桅杆对木材的消耗多,所以沿河岸边设有许多修理船只和制造桅杆的桅厂。桅杆使用杉木,到清晚期,运河的漕运日趋萎缩,最终消失。桅杆和棺材都使用杉木,由此桅厂转型制作棺材,北京、天津一带的棺材铺大都集中在京通大运河附近,形成桅厂取代棺材铺的局面。棺材铺这生意比较特殊,人们对“棺材”二字比较忌讳,所以棺材铺仍然沿用桅厂的名称,一些棺材铺用“某某木厂”的字号。
在木厂干活的木匠,一般都是附近河北衡水、沧州等地的农民,因生活所迫来到京城谋生,把木匠作为一种手艺。木匠的劳动强度大,但收入很低。在美国摄影师西德尼·甘博的调查中记载:1911年,木匠大工每日为57枚铜圆,合4.37角银圆;小工为37枚铜圆,合2.84角银圆。此后9年间木匠的工资没有改变,而铜圆的价值日跌,物价大幅度上涨。
1915年至1921年间,凯斯顿公司购买了世界各国优秀摄影师的底片,1936年公司精选立体照片出版《环球旅行》立体照片集,全集收录欧美、亚、非等43个国家的立体照片,并陆续出版发行至1963年.全套收录1200张立体照片,内容涉及欧美、亚、非等世界各地的自然景观、名胜古迹、风土民情、城市生活、社会事件等诸多方面。1963 年凯斯顿公司被别家公司收购,最终停止了立体照片的发行。1978 年,凯斯顿公司的底片和照片被捐赠给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并形成一个专题收藏,包含大约 35万张照片以及原始玻璃和胶片底片,其中一些现在可以在线看到。
那是一张民国时期的紫禁城俯视照片。绿树掩映下,皇朝景象延伸久远……宫墙周长约三公里,其宫殿建筑主要由外朝和内廷构成,以乾清门为分界,四隅建有结构奇巧、号称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的角楼。围绕宫城设有三十六座驻所,驻扎重兵,四周环绕宽阔水深的护城河。
崇文门外大街则显示出了浓郁的人间烟火气息。这条大街两旁有店铺100多家,是南城地区一条繁华的商业街。清乾隆年间,花市庙会集市兴起,促进了崇文门外大街的繁荣。清末民初,大街的南端与蒜市口相接处开设了多家酒店,是京城烧酒的集散地,有瓷、铁、五金店30余家。
城门高大,驼铃悠扬,从一张照片中,我们或许能够感受到曾经的“京城驼队”一景儿。照片记录下民国时期外城城垣,骆驼队沿着残破的城墙在土地上行走。老北京有“里九外七皇城四”之说。为了防止蒙古人卷土重来,嘉靖皇帝增筑了外城。外城有七门也就是所说的“外七”。从东往西说有:东便门、广渠门、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广宁门(广安门)、西便门。北京城的图案变成了“凸”字形。在这城中,有多少鲜活的故事正在发生,而照片同样记录下了生活的印记。
一位美国摄影师经过胡同,在妇女施诊所门前,看到几位抱小孩的妇女手里提着小桶在等候领取免费牛奶,于是记录下这个场景。民国时期,北京百姓的生活非常贫困,甘博在1921年的《北京的社会调查》中记载:“在中国的一个五口之家,靠着每年100银圆的收入可以维持生计,即便如此,警方还是把11.95%的人口划入‘贫困’或‘极贫’之列,这些人处于生活最低标准以下,所谓极为贫困实际上是指处于饥饿的边缘。济贫工作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许多家庭过冬没有御寒的衣物,有些人家甚至够不上一人一件单衣。不少这样的人家要靠他人或政府施舍食物。”
前门火车站则展现出城市的另一面,照片中的火车站为典型民国时期建筑,原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始建于1901年,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一直是北京最大的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