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与群众满意度对表

2024-12-11 00:00:00刘良军
群众 2024年19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表面看来,“群众满意度”属于老生常谈,但正所谓“温故而知新”,放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的语境下来看,无疑具有特殊意义、特别意蕴,新征程上党员干部无论抓发展、促改革、保稳定、应变局、化危机等等,都必须勤与群众满意度对表,把群众满意度作为判断是非、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不能视而不见、置若罔闻。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掷地有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干任何事情,都必须尽最大可能让群众满意,如此才能“人心齐,泰山移”,让党长期执政有坚实群众基础,有强大民意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强调“人民是我们党各项工作的最高裁判者和最终评价者”。就党员干部而言,勤与群众满意度对表,不仅是领导思维、工作方式,更是坚持人民至上、密切联系群众的生动体现、鲜明呈现。

群众对什么满意?在于能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群众对什么不满意?在于会让自身利益受到损伤。勤与群众满意度对表,要求党员干部越是奋进新征程,越要把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让群众深感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富民的康庄大道。应该看到,新时代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休止符,只有新起点,而且眼下也有诸多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要解决。基于此,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凡事从群众立场出发,不吝与群众作换位思考,甘愿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水深水浅,试了才知道。勤与群众满意度对表,关键是要把群众的不满意搞清楚、弄明白、掌握准。实践中,少数党员干部爱惜羽毛、甘当“绅士”,整日坐在办公室里似是而非想当然、主观臆断作决策、闭门造车定方案,纵然后续也付之行动,到底囿于没有把握群众的急难愁盼,只能是“人又吃了亏,戏还不好看”。要坚持问题思维、目标导向,党员干部既要“键对键”,更要“面对面”,坚持调查研究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如此才能真切看到群众的一颦一笑,进而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最终有力有效提升群众的满意度,让群众赞不绝口、笑口常开。

勤与群众满意度对表,基础在“对表”,要害在“勤”。换言之,一事一次对表不难,事事时时对表才见初心使命。勤与群众满意度对表,意味着党员干部必须树立并践行正确的事业观、权力观、政绩观,始终以人民公仆、人民勤务员的纯朴身份,把为群众谋福、替群众造福的崇高事业进行到底,而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乃至自以为群众满意而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政绩工程”。

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让群众满意是党员干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党心连着民心。勤与群众满意度对表,把群众满意与否作为检验干事成效、工作成绩、事业成败的根本标准,让群众尽享改革红利、发展福利,更能彰显一心为党、终身许党、全力兴党的赤子之心和赤诚之情。

(作者单位:中共湖北省荆门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段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