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专利转化运用打通创新链和产业链关键环节

2024-12-11 00:00:00王亚利
群众 2024年19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研究表明,全球90%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以专利形式进行保护,专利是科技创新成果最有效的保护载体。推动专利转化运用是打通科技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不仅关系到以中小微企业为代表的创新主体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关系到科技创新是否能真正融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因此,要持续推动专利转化运用,不断增添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

加强顶层设计,全方位推动专利转化运用落地生金

发挥专利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的双重作用,是促进专利转化运用的“支撑点”,是构筑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更是推动专利、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高效融通的“关键点”。为此,从国家层面到省级层面先后全面部署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使得专利转化运用制度逐步完善成熟,转化交易过程不断规范,推动专利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相关部门协同打造促进专利转化“政策包”,推动形成省级财政资助科研项目专利声明制度试点、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打消专利转化运用中的“责任顾虑”,拓宽对发明创造主体的激励渠道,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促进了专利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建立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强化重点产业专利转化对接,精准匹配全国优势高校专利技术成果和区域优势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举办首届专利转化运用“双证人才”培训班(“国家技术转移专业人员能力等级证书”和“专利代理师资格证”),推动专利代理机构发挥技术优势,参与专利转化运用实施,引导从技术、产业、市场、应用等多维度开展申请前评估工作,严把专利转化运用源头质量关。南京大学等单位自2020年起探索“先使用后付费”“先确权后转化”“赋权+权益让渡”“拨投结合”等多样化赋权模式,为专利转化应用积极探索积累了有益经验。

盘活存量专利,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做优增量

江苏科教资源丰厚,现拥有大学172所,各类研发机构900多家,全省高校院所授权专利达35.6万件,具有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土壤。企业是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主体。江苏民营企业数接近400万户,高新技术企业超5万家,拥有专利的企业超8万家。搭建“市场之需”和“科研之能”桥梁,推动以专利为代表的科技成果落户中小企业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创新型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盘点和盘活高校院所存量专利是关键。建立包括所属行业、学科领域、技术功效等在内的存量专利数据标引规则,完成全省高校院所近17万件存量有效专利的盘点,形成了可转化专利资源库。建成覆盖16个产业集群的25家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以专利产业化为导向,对接产业链中小企业,通过“普惠服务+重点培育”相结方式,挖掘企业创新及专利成果需求,善用“概念验证+中试熟化”等服务体系,服务创新型企业在引进专利基础上做好二次创新,打造一批专利产业化及新技术增量的样板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开展成果(专利)拍卖季品牌活动及围绕“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专利转化对接系列活动,建立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培育库,引导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深度参与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

活用专利信息,不断促进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关键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江苏省知识产权局联合相关部门组织创新主体挖掘全球104个国家和地区超1.3亿件实时更新的专利成果宝藏,打通从“专利技术”到“产品市场”的供需壁垒,推动专利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助力江苏重点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根据江苏产业链现状分析全球专利成果分布、研发重点和热点、重点发明人团队动态等,促进全球专利成果及研发团队与江苏产业链创新链对接,服务江苏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领域布局一批专利池,推动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聚焦“1650”现代化产业体系和“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开展40余个产业细分技术专利导航分析,编制“四单一图”(重点产业关键技术清单、重点产品清单、研发机构清单、创新能力强的民营企业名单、产业专利地图),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布局建设提供专利信息服务支撑。同时,建设省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研发50条产业链涉及500+细化技术的产业专题专利数据库,梳理产业链专利优势企业,为创新主体精准推送专利信息;开发科技型企业、科研院所创新能力画像及高校专利质量及价值评估等工具,助力产业链创新主体便利对接全球最新专利成果及重点研发团队。建设10大未来产业全球专利动态监测平台,定期梳理未来产业创新实力高成长企业,为江苏积极培育未来产业提供高效服务,加快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新阵地”。

协同保护服务,全链条保障专利转化运用

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是促进创新的重要保障。江苏打造了全国唯一的“1+13+N”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体系,畅通企业快速确权、快速维权通道,目前累计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9家、快维中心6家;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协同江苏省版权局等部门推进知识产权“一件事”综合服务,60个公共服务事项实现“线上一网办,线下一窗办”,推动知识产权“一件事”服务向市县延伸,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是技术创新成果向知识产权转化的前端枢纽,截至2024年8月底,省内各保护中心当年累计受理专利预审申请2.8万件,预审授权专利超2万件,其中发明专利1.9万件,授权周期缩短约80%,授权率超85%;累计为近1万家企业提供1.2万余次知识产权保护咨询服务,处理知识产权纠纷调解超4400件,结案3900余件,调解成功率近50%,为高质量专利申请及复审无效等提供快速审查通道,加速专利授权维权协同快保护。其中,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联合省内8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开发全省专利预审协作平台,围绕省内重点产业链关键技术,通过专利批量预审、预审员实践基地、“一企一策问诊服务”等手段,引导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结合自身基础,瞄准前沿领域,持续强化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专利创造和储备。牵头建设全省维权援助、行政裁决等线上服务平台,入驻“微解纷”在线调解平台,通过快速确权维权、技术鉴定判定、纠纷调解等途径,为创新主体专利产业化全程提供多元化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助力专利转化运用安心“无”忧。聚焦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建立产业知识产权海外风险监测预警机制,优化海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持续发布重点产业目标国知识产权相关动态信息,编印重点国别知识产权维权保护指引,为涉外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服务,为更多专利产业化产品出口提供有效支撑。

(作者单位: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责任编辑:陈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