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中幼儿音乐游戏的设计策略

2024-12-10 00:00:00朱云
教育界·A 2024年31期

【摘要】游戏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媒介,为幼儿音乐教学开辟出了一条新的路径。幼儿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兼具学科性与互动性的音乐游戏,使其符合幼儿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逐步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进一步培育幼儿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高效达成幼儿音乐教学目标。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学;音乐游戏;学前教育

作者简介:朱云(1980—),女,江苏省南通市大生幼儿园。

幼儿音乐课程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对幼儿的艺术天赋进行挖掘。而音乐游戏则能成为幼儿音乐教学的载体。将课程内容有机融入趣味游戏当中,能够高效推进幼儿音乐课程的教学进程。因此,幼儿音乐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心智发展特点和多种音乐形式要素,进行音乐游戏的设计,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与丰富多样的游戏机制,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参与兴趣,鼓励幼儿积极投入音乐学习,促进幼儿音乐感知等方面的能力发展[1]。

一、学前教育中幼儿音乐游戏的应用优势

(一)实现幼儿感官层面的发展

在学前教育阶段,音乐游戏能够从各个方面调动幼儿的视觉、听觉和触觉感官。幼儿音乐教师需要充分利用音乐游戏,采取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音乐教学策略,使幼儿在玩耍中感知音乐的节奏、旋律、音色等要素,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实现感官层面的发展。在音乐游戏环境中,幼儿能够通过多媒体技术,在视觉层面感知音乐的动态变化;通过教师的演奏和音乐的播放,在听觉层面辨别不同的音调和声音;通过与乐器的交互,在触觉层面了解与感受它们的形态与质地。在音乐游戏的驱动下,幼儿不用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导,而能在体会音乐的韵律与魅力的同时,获得丰富的感官体验。

(二)鼓励幼儿进行艺术表达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早期的艺术体验和表达对于培养其审美情趣和创造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游戏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手段,为幼儿进行艺术表达提供了无限可能。幼儿音乐教师应鼓励幼儿参与到高自由度的音乐游戏中,以模仿、表演等方式展现自己的个性与创意,从而满足幼儿的艺术表达欲望。教师在游戏中扮演引导者和启发者的角色,鼓励幼儿了解乐器类型,能够为幼儿未来的音乐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2]。

二、学前教育中幼儿音乐游戏设计的具体策略

(一)律动游戏,促进乐感培养

乐感是一种音乐素养。而节奏感属于乐感,能成为幼儿乐感培养的着手点与突破口。因此,幼儿音乐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律动游戏,应用节奏感强的幼儿歌曲,引导幼儿自主感知歌曲的节奏,帮助幼儿形成乐感。

例如,教师设计一个名为“闻鼓起舞”的律动游戏。该游戏需要教师利用手鼓打出鼓点,让幼儿根据不同的鼓点,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来给予回应。具体来说,在游戏伊始,教师让幼儿围坐在一起,带领幼儿进行热身,放松身体的各个关节,做好律动的准备。在幼儿完成热身后,教师向幼儿介绍手鼓这种乐器,简要演示它的演奏方式,利用幼儿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到游戏中。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以易于分辨的手鼓鼓点,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幼儿用拍手或跺脚等方式,来跟上手鼓的鼓点,尝试感知其中的节奏。在此基础上,教师逐渐改变鼓点的快慢和打鼓力度的强弱,让幼儿根据音乐进一步思考可加入的肢体动作,并将所构思的动作进行展示。当鼓点变快时,有的幼儿快速奔跑、跳跃来表现相应的节奏;当鼓点变慢时,则缓慢转圈、踮脚来进行回应。

可见,律动游戏能够为幼儿带来有趣的游戏内容和体验,使得他们在享受游戏乐趣的过程中,借助身体逐步感知音乐所蕴藏的节奏与律动,他们的乐感也得以增强。因此,幼儿音乐教师应善于引入律动游戏来展开互动,赋予教学新的活力。

(二)问答游戏,夯实乐理基础

乐理知识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对乐理知识的掌握能够让幼儿的艺术表达不再模糊空洞,让他们产生创作的想法。因此,幼儿音乐教师应尝试将乐理知识融入音乐游戏中,通过趣味问答、你听我猜等游戏,帮助幼儿了解并掌握基础的音符、音调方面的知识,引导幼儿熟悉不同乐器的演奏特点与音色,进一步夯实幼儿的乐理基础,让幼儿在后续的音乐学习与将来的音乐创作中更加得心应手。在幼儿对相关问题做出回答后,教师应给予他们鼓励,保证他们能始终以极高的积极性参与乐理学习,从而高效达成乐理教学目标。

例如,教师设计一个名为“音乐宝匣”的问答游戏。该游戏需要教师先根据幼儿现阶段的音乐基础,绘制出一系列的乐理知识小卡片(小卡片的内容包括各种音乐符号和乐器的图案),再将这些小卡片放进一个抽签盒中,让幼儿进行抽签,根据所抽小卡片的内容做出回答,若回答正确,则可获得小奖励。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向幼儿介绍该游戏:“小朋友们,在今天的音乐课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宝贝,它的名字叫作‘音乐宝匣’,它里面装有各种各样的与音乐相关的小卡片。每个小朋友需要从中抽取一张小卡片,接着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尝试回答与小卡片的内容相关的谜题,揭开谜底后可以到老师这里领取一颗‘音符糖果’。”在教师设置的游戏情景与游戏奖励的驱动下,原本枯燥的乐理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幼儿的游戏参与兴趣也被调动起来。当有的幼儿抽到画有四分音符的小卡片时,教师适时提出问题:“请问这个音符的名称是什么?它的存在会使歌曲的音调发生怎样的变化?”对此,幼儿需要根据音符的形状和自身的乐理知识储备进行分析和解释。如这名幼儿回答:“老师,这个音符由一个椭圆和一根竖线组成,看起来像一只小蝌蚪。在我的记忆里,四分音符的样子就像一只小蝌蚪,它能够让歌曲的音调更有规律。”幼儿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对已有的乐理知识进行复习及巩固;其他幼儿在倾听某个幼儿的回答时,也可以进行查漏补缺。当有的幼儿抽到画有二胡的小卡片时,教师也提出问题:“请问小卡片上画有哪种乐器呢?它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呢?你可以分辨出来吗?”同时,教师提供不同乐器的演奏音频,让幼儿对二胡的声音进行分辨。如这名幼儿听完之后,回答道:“老师,小卡片上的乐器是我国的传统乐器二胡,它的声音很像鸟鸣。刚刚播放的音频中的‘咿咿’声就是它发出的。”

可见,将乐理知识与音乐游戏融合而成的乐理知识问答游戏,能够让传统的乐理教学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呈现在幼儿面前。在问答游戏中,幼儿不仅能够获得独特的音乐学习体验,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于音乐符号、乐器等相关的基础知识的认知与理解。

(三)创编游戏,鼓励表达创新

现如今,对音乐的创新成为音乐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创编音乐本身需要长期的积淀,在学前教育阶段就应开始重视。因此,幼儿音乐教师应尝试进行创编游戏的设计,引导幼儿基于经典故事进行歌曲创编,鼓励幼儿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培育幼儿的创新能力。

例如,鉴于《雪孩子》这个经典的童话故事的情节富有童趣,可以作为歌曲创编的基础,因此教师选择其中的片段开展创编游戏。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向幼儿介绍该游戏:“想必大家都听过《雪孩子》的故事吧?大家有没有为故事中小白兔和雪孩子的友谊而感动呢?在今天的音乐课上,大家需要以这个故事来创编一首歌曲。大家可以讨论选择故事中的哪个片段来作曲最好,接着跟老师一起进行创编,在歌曲编完以后,大家再听听这首歌曲。”因为多数幼儿凭借当前的音乐水平还难以完成歌曲的创编,所以在创编环节,教师让幼儿担任作词人的角色,旨在锻炼幼儿的语言应用能力,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切身体会到歌曲创编的乐趣与独特之处。如对《雪孩子》中小白兔跳舞给雪孩子看的情景印象极深的幼儿将漫天的雪花等写进歌词“雪花,雪花,洁白的雪花,飘呀飘,飘呀飘……小白兔快来吧,来滑雪,来滑雪”。幼儿在完成作词的基础上,需要为教师进行谱曲提出自己的建议。如有的幼儿说:“老师,歌词刚开始描述的是森林里下雪的过程,描绘的画面非常美丽,所以我希望歌曲的旋律慢一点;到后面描述雪孩子邀请小白兔一起跳舞的情节时,我希望歌曲的节奏变快些,可以让听众感觉到雪孩子和小白兔十分兴奋。”在幼儿的要求下,教师选用四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来展现歌曲不同章节的感情色彩。完成谱曲后,教师鼓励幼儿尝试演唱与教师合作创编的歌曲。

可见,依托创编游戏,幼儿能够在教师协助进行歌曲创编的基础上,发现游戏的趣味所在,以创新理念来自由地表达,促进自身创新思维的形成。这样的游戏能够让幼儿初步掌握音乐知识,并且通过演唱所创编的歌曲的方式获得成就感。

(四)鉴赏游戏,体味歌曲内涵

对于歌曲的鉴赏属于音乐学科教学的范畴。幼儿音乐教师应重视幼儿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进行鉴赏游戏的设计,引导幼儿从作曲背景、旋律设计等各个角度对经典歌曲进行鉴赏、分析,感知歌曲的内涵,帮助幼儿逐渐学会进行艺术鉴赏,并对歌曲形成独到的见解。

例如,教师选择《映山红》这首红色歌曲作为幼儿的鉴赏对象。在游戏开始前,教师向幼儿讲述关于作曲家创作这首歌曲的背景的故事,带领幼儿穿越回革命年代:“小朋友们,歌曲《映山红》是作曲家傅庚辰为电影《闪闪的红星》创作的插曲。在这首歌曲所对应的革命先辈英勇抗争的那个年代,人们需要获得能够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力量,需要看到充满希望的未来……”之后,教师说道:“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注意在说感受的时候,要等前面的小朋友说完自己再说哟!”接着,教师播放《映山红》的片段。于是,幼儿们都闭上眼睛聆听这个片段。片段播放完后,幼儿依次表达自己的感受。第一个幼儿说:“老师,这首歌令我悲伤。”第二个幼儿说:“老师,我从歌曲中获得了力量,看到了希望。”第三个幼儿说:“老师,我听完之后觉得很激动!”……在游戏的收尾阶段,教师播放电影《闪闪的红星》中冬子妈演唱《映山红》的片段,旨在通过联系电影情节,让幼儿从视觉和听觉等多个角度,体味歌曲所蕴含的情感,发展幼儿的艺术鉴赏能力。

可见,在歌曲鉴赏环节开展鉴赏游戏,能够引领幼儿多角度地诠释歌曲的情感等方面的特点,让幼儿逐渐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促进幼儿认知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同步提升。

结语

总而言之,音乐游戏作为现阶段幼儿音乐教学的一种形式与策略,对于学前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内容的巧妙引入与幼儿艺术天赋的发掘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幼儿音乐教师应革新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深度挖掘音乐游戏的价值,使幼儿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在音乐游戏中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助力幼儿未来的音乐学习[3]。

【参考文献】

[1]巫蓉.审美教学视野下音乐游戏开发与设计的研究[J].早期教育(教科研),2011(7/8):2-6.

[2]张岩.浅谈学前教育中幼儿音乐游戏的创编与实践[J].中华手工,2021(4):154-155.

[3]易波.音乐游戏在幼儿健康成长中的作用[J].北方音乐,2019,39(14):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