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

2024-12-10 00:00:00季学森
教育界·A 2024年31期

【摘要】大单元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有重要意义。文章从课前预习与课堂授课两个维度入手,探究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旨在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明确学习目标,在课堂听课中锻炼学习能力,以此推动学生学好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

作者简介:季学森(1976—),男,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局。

传统的语文课堂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部分教师教育思想陈旧,尚未意识到可进行大单元形式的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教学目标偏向应试教育,这使得部分教师更重视学生应试能力的提升。对此,教师可以大单元教学为引领、以构建学习任务群为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这不仅可以有效消除传统语文课堂的弊端,还能让语文课堂焕发新的教学气象。文章以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为例,具体探究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大单元教学活动。

一、立足课前预习设计学习任务群,明确学习目标

在大单元教学中,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这对学生在课堂上实现高效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立足课前预习设计学习任务群,还可以让学生整体了解大单元知识[1]。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文章与练习构建学习任务群,让学生高效完成课前预习。

(一)围绕文章,把握主要内容

把握大单元中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学生有效进行课堂学习、参与课堂讨论的重要基础。对此,教师应重视设计把握主要内容的预习任务。

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应学习的文章有《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驿路梨花》《最苦与最乐》《陋室铭》《爱莲说》。学生需要通过预习,对文章的结构、核心内容形成初步的认知。这样,学生能够与教师进行有效互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比如,在预习《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时,教师让学生标注段落,划分文章结构。学生在初步完成阅读后,将文章划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明本文的由来与选材,第二部分总述叶圣陶先生的品德,第三部分重点刻画叶圣陶先生的两种品行,第四部分是对学习叶圣陶先生品行的思考。这样,学生便完成第一项预习任务。同理,教师让学生按照标注段落、划分结构的顺序,掌握《驿路梨花》《最苦与最乐》的结构与主要内容。对于两篇文言文,学生需要结合短文注释划分短文结构,并依据注释初步翻译短文[2]。比如,在预习《陋室铭》时,学生应充分了解短文中“则、斯、鸿儒、白丁、乱、劳”等字词的今意,这样才能做到准确翻译。

在完成这项预习任务后,学生能够整体把握大单元中的文章,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围绕练习,分析文章内核

在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后,教师需要进一步组织预习活动,让学生依据教材的课后练习,深入思考文章内容,分析文章内核,把握文章传达的主要思想。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完成《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思考探究”“积累拓展”的思考题。“思考探究”要求学生“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针对这一问题,学生在预习时,需要在文章中找到相应的语句,联系上下文,针对该评价性语句给出自己的看法,并在对应的位置做好标注,以便在课堂互动时及时给出自己的答案。在预习《陋室铭》《爱莲说》这两篇短文时,教师同样可以让学生完成“思考探究”“积累拓展”中的思考题。与前面预习的长文章不同,这两篇短文虽然篇幅较短,但意蕴丰富,学生应从短文中读出作者想要传递的思想内核,如“陋室不陋”“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等;同时,学生还可关联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两篇短文蕴含的思想是否可以指导生活。由此,学生能够按照要求,完成课前预习任务,进而实现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

通过对课后题目的思考,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传达的核心思想能形成一定的认知。这一预习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资料搜集能力,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

二、立足课堂授课设计学习任务群,锻炼学习能力

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教师需要充分重视课堂授课。课堂是学生完成大单元学习的重要场所,学生对大单元内容的分析、思考、应用都需要在课堂授课中完成。教师应依据教学需要,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呈现学生应掌握的课程知识,带领学生完成对大单元知识的学习[3]。在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围绕分析语句、拆解文章、鉴赏文章三个方面设计学习任务群,并以此开展大单元教学。

(一)分析语句,感受语言魅力

在探究大单元中的文章时,教师需要组织学生从最基础的语句进行分析,使学生感受不同作者对语言文字的使用,体会语言的魅力。以《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为例,在分析该文章的语句时,学生可以感受文章语句的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这样的语言魅力在文章中有多处体现。具体而言,在写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的品质时,作者是从“修改文章”“送客”“回信”三个角度刻画的。如“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两句,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尊敬及对其做事认真、待人宽厚的品质的赞美。此外,文章中的某些语句是通过副词来增强感染力的,如“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一句。教师应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偏偏”二字。这两个字的位置处于转折词“却”之后、动词“做到”之前,结合前后文语境,学生能够感受到“偏偏”指的是叶圣陶先生做到常人难以做到的事,如“躬行君子”“学而不厌”等。

《陋室铭》全文虽然只有81个字,但每句话都是高度凝练后的表达,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在分析这篇短文时,一方面,学生应从简单的语句中感受作者想要传递的思想;另一方面,学生应从语句中体会到对仗的工整,进一步感受短文的语言魅力。比如,短文前两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便是典型的对仗结构,即“山”与“水”、“高”与“深”、“仙”与“龙”、“名”与“灵”相对,前一句与后一句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通过分析,教师能够带领学生了解不同作者对语言文字的运用,以及如何借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志向。在分析语句时,学生既要认真感受不同文章的语言魅力,又要思考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的,这样能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有效提高语言能力。

(二)拆解文章,解决练习问题

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应重视练习,这些练习的问题是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抓手[4]。

在组织学生拆解文章《驿路梨花》时,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以下问题:“文章中的人物分别与小茅屋有过什么故事?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梨花’这一意象在文中多次出现,但所指意义并不相同,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梨花’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思考文章用‘驿路梨花’为题有怎样的深意?”在引导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时,为了让学生给出的答案具有一定的条理性,教师让学生用表格的形式(如表1所示)梳理文章。

通过整理文章内容,学生能够了解主要人物与小茅屋之间的故事;同时,在梳理文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得出“谁是小茅屋的主人”的答案。

在组织学生学习短文《爱莲说》时,教师提出以下几个重要的问题:“作者认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质?作者是如何借助莲花阐释这些品质的?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是怎样的?”在解答第一个问题时,为了将莲花的品质与短文语句一一对应,教师继续让学生以表格的形式整理问题的答案(如表2所示)。

由此,教师带领学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对文章的深入把握。

(三)鉴赏文章,掌握写作手法

教师需要立足大单元中的阅读文章,引导学生了解写作手法,让学生以阅读文本为基础,认识不同作者对不同写作手法的运用,并体会不同写作手法产生的写作效果,这对学生提高文章分析能力与写作能力有重要意义[5]。

在分析《驿路梨花》时,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文章中记叙事件的顺序及具体的写法。在记叙顺序方面,作者运用了顺叙、倒叙、插叙三种方式;在写法方面,作者使用了制造误会与悬念的写法。在解读记叙顺序时,教师可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帮助学生理解。“顺叙”指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在文章中,作者按照“暮色”“夕阳西下”“一弯新月”“这天夜里”“第二天早上”的时间顺序来记录事件。“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先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按事件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在文章中,作者按照“上个月”“几年前”“十多年前”的顺序来倒叙曾经发生的事情。插叙是对中心内容的补充、解释或衬托。文章主要的插叙内容有“几十年前,解放军路过建造小茅屋”“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梨花姑娘出嫁后,她妹妹接着照料小茅屋”。此外,文章还设置了三处悬念和两处误会,让学生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文章的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在两篇文言文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托物言志、拟人、反衬等写作手法,并依据短文内容让学生具体掌握与深入理解这些写作手法。

由此,教师能够借助对大单元中主要文章的鉴赏,完成写作手法的教学,让学生扎实掌握不同的写作手法,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经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的语文课堂上,教师需要重视大单元教学,并设计学习任务群,切实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系统认知,充分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艳.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3(36):99-101.

[2]石鑫佳.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以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J].求知导刊,2023(29):98-100.

[3]孙婕妤.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开展大单元教学的研究[J].语文教学之友,2023,42(10):16-18.

[4]陆琴.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J].初中生世界,2023(36):56-58.

[5]葛云秀.核心素养视域下学习任务群理念支持的单篇教学[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3(10):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