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减”政策指出应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布置科学合理的作业。为实现减负增效的目的,小学英语教师应科学、有效、创新地设计作业,让学生通过适量的作业实现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双减”;作业设计;小学英语
作者简介:李英红(1992—),女,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白蒲小学。
以往,小学英语教师布置的作业大多是抄写单词、完成试卷,不仅枯燥乏味,而且耗时耗力。为了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提出的减负增效的要求,教师应该对小学英语作业进行创新性设计,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升。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的设计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这就要求教师布置科学有效的作业,让学生能够在适宜时间内完成,且能够切实掌握英语知识,提升英语水平。也就是说,教师应尽量避免设计重复枯燥的抄写或背诵作业,而应科学设计作业,确保学生通过作业切实提升英语能力,深入掌握英语知识,且在完成英语作业后仍能保留自己的时间。
(二)层次性原则
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家庭环境、学习基础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可以发现每个学生的起点不同,接收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巩固、提升、拓展三个层次的作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遵循层次性原则,可以让不同基础、不同能力的学生最终都能在适宜的时间内完成英语作业,且能够在自身原有基础上获得提升,避免水平高的学生无法得到能力的提升或者学习较吃力的学生为了完成作业而消耗过多时间。
(三)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也是“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设计应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小学生大多活泼好动,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在设计作业时加入一些趣味元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愿意自主学习、深入探究。一方面,趣味性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另一方面,趣味性的作业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较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拓展性原则
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不能将眼光局限于课本教学和学生成绩,而应该跳出课本,将英语作业作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除了引导学生对当日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巩固,教师还应该额外设计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但是课本上没有的拓展性作业,以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了解到更多不同的优秀文化,丰富英语知识,提升文明素养。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的设计策略
(一)设计层次化作业,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为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基础、不同能力的学生设计层次化作业,供学生根据自身水平自由选择。教师可以将作业分为巩固、提升、拓展三个层次。基础薄弱或学习困难的学生完成巩固型作业即可;基础中等或学习一般的学生,可以在完成巩固型作业的基础上完成提升型作业;基础较好或学习优秀的学生,则可以在完成前两种作业的基础上,挑战完成拓展型作业。
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A new student”这一单元的单词主要与学校有关,语法部分则介绍了“There be”句型的运用。教师在设计层次化作业时,可以将二者结合。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与本单元单词、语法有关的选择题。
1.How many classrooms are there in our school?
There are 12 .
A. art rooms B. classrooms
C. computer rooms D. music rooms
2.There a book and two pencils on the desk.
A. am B. is C. are D. be
3. there any water in the glass?
A. are B. is C. have D. has
4. There some milk in the fridge.
A. am B. is C. are D. be
5. There not any apples in the basket.
A. am B. is C. are D. be
对于学习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巩固型作业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句型转换练习,如布置将肯定句转换为否定句,或是将一般疑问句变为陈述句的作业,以加深他们对语法的掌握。
1.There is a cat in the room. → a cat in the room?
2.There are some books on the table. → any books on the table?
3.There is a pen on the desk. → There a pen on the desk.
4.Is there a dog in the garden? → There a dog in the garden.
5.There isn't any milk in the fridge. → There any milk in the fridge.
而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在以上两种作业的基础上增加拓展训练,提升他们的英语能力,比如,让他们使用“there be”句型描述自己房间的布局。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层次化作业,能有效避免“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后进生吃不了”的情况发生,科学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而不是原地踏步。
(二)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想让小学英语作业既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又满足小学生的成长需求,教师就必须减少死记硬背型作业,提高作业的趣味性,实现作业的优化与创新[1]。趣味性作业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探索欲,促使他们将学习兴趣转化为内在驱动力,实现自主学习。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Seasons”这一单元为例。教学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趣味性作业—教师写出一个单词后,学生以绘画的方式将对这一单词的印象表达出来。比如,教师在黑板上写下“summer”,学生可以画沙滩、太阳、冰激凌等来表现“summer”这一单词;在黑板上写下“cold”,学生可以画雪花、羽绒服和热茶等来描绘“cold”的意境。
这样的作业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加深对单词的理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此外,这种趣味性作业还能够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探索英语单词的意义,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语言能力,增强学习动力。
趣味性作业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提升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乐于学英语,享受学习的过程,进而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三)设计实践性作业,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为了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同时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教师可以设计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所学英语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化、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作业。实践性作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因为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集中注意力,调动多感官参与其中,从而加深学习记忆[2]。
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Signs”这一单元主要介绍了一些公共场所常见的标志。教师可以据此设计生活化作业—观察上下学路上所见到的交通标志,画一画,并了解他们的中英文含义,第二天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学生在上下学路上通常能见到很多交通标志,如“禁止停车”“禁止非机动车通行”等。这些标志随处可见,且具有交通管理的作用。让学生了解这些交通标志,不仅能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还能提高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
布置这样的生活化作业,学生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就能完成,还能拓宽知识面。第二天在课堂上的分享还能促进学生间的互动交流,给予学生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机会,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价值和重要性。同时,这种贴近生活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英语,有效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设计实践性作业,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英语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设计跨学科作业,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学生学习英语时若缺乏语言环境,就会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甚至可能会排斥、抵触英语。教师可以将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设计跨学科作业,让学生在熟悉的学科氛围下学习英语,这样不仅能降低他们对英语的陌生感,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跨学科作业可以有效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借助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兴趣来带动学习英语的热情。同时,学生可以学习到其他学科知识的英语表达方式,还可以在英语学习中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拓展知识
视野。
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How much?”这一单元主要讲解的是商品购买方面的知识,其中涉及数学知识,教师可以结合数学课程中关于货币的知识,创设一个小商店的情境,设计一个模拟购物活动。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罗列一份英文购物清单,其中包括所需物品及数量和预算分配计划。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拟在商店购物的情景,引导学生使用英语询问价格,计算总价,完成商品的购买。这样的情境作业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umbrella、socks、twenty等重点词汇和“How much is it?”“It's...yuan.”等句型的理解和运用,还能帮助学生复习数学的加减运算。最后,教师可以播放Song time板块的音乐,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英语知识,感受英语语言的节奏感和语感,进一步锻炼语言技能。
跨学科作业融合了多门学科的知识,学生不仅可以学习英语知识,还能复习巩固其他学科的知识,拓展知识视野,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感知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
(五)设计合作类作业,促进学生合作探究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类作业。这类作业能够帮助学生集思广益,让学生在共同完成英语作业的过程中收获学习的快乐,还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3]。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Birthdays”这一单元为例。该单元介绍了生日日期及生日活动的表达方式,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合作类作业:“Xiao Ming's birthday is coming soon,and Xiao Ming invited his classmates to attend his own birthday party.”。各小组学生要根据这个情境自行创编一个小故事,设计小明介绍自己的生日,并邀请同学参加他的生日派对的台词,还要设计同学们的回答,描述生日派对上大家进行了哪些活动等。
此项作业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将对话转换成英文,有助于深化学生对单元重点词汇、句型、语法的理解;学生之间的合作创编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最后的演绎环节是对学生口语能力的一次很好的锻炼。在这样的合作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巩固英语知识,还能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共同解决问题。他们通过创编对话并进行演绎,将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运用到实际情境中,能够增强语言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提升综合素养。
总的来说,合作类作业需要学生相互协作,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英语知识,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结语
“双减”背景下,教师在创新设计小学英语作业时要遵循科学性、层次性、趣味性、拓展性原则,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提升英语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拓展知识视野,提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能力,在适量的作业练习中提升自身的英语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邹文琴.“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创新设计研究[J].教师博览,2024(15):61-63.
[2]刘双,陈国群,袁媛.“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特色作业设计[J].校园英语,2024(20):25-27.
[3]张会祥.基于“双减”政策的小学英语作业设计路径探索[J].新课程导学,2024(11):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