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从而有效发展核心素养。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探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高效开展的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技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黄莺(1977—),女,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林县高级中学。
高中化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日常授课中不仅要做好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实验教学的开展,通过实验教学增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核心素养。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教师未能正确理解实验教学要点。这就要求教师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实验教学策略,以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研究兴趣。
一、高中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深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化学学习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化学实验则能给学生展示化学现象,让学生探究其背后的原理。通过参与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学生能够从直观的实验现象中发现抽象的理论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1]。在此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使学生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化学实验的相关知识与学生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采取适宜的措施,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在此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在感悟化学魅力的同时,逐步树立正确的化学学习意识,从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是否受到重视、主观能动性是否得到发挥,对最终的教学质量高低有着重要的影响[2]。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实验内容,从而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达成师生共同成长的目标。同时,教师还需注重自身引导作用的发挥,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适时的指导,再通过问答、讨论等多样化的方式,提高学生在实验课中的参与度,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深化对化学知识的感悟。
(二)探究性原则
化学实验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探究,从而实现教学拓展。因此,教师需遵循探究性原则,采取探究式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主动发现、探索问题,并通过实验操作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进而形成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学会应用化学知识。同时,教师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体会化学知识的奥妙。
(三)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实验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因此,教师可结合时事热点,选择趣味性的实验主题,设计有趣的实验内容,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对实验内容产生探究的兴趣,从而推进实验教学的高效开展[3]。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仿真软件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增强实验的互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知识。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构建教学情境,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
高中化学学科涉及的概念等理论知识较为枯燥,可能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这不利于后续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而借助直观、具体的化学实验现象,能够解决上述问题[4]。为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教师需要提炼实验教学、操作等环节中的趣味性元素,结合教学内容构建情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观念,增进学生对化学现象及规律的理解。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物质的量”这一节时,对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教师可在实验开始前构建教学情境,借助动画、视频等资源,向学生展示实验涉及的各种仪器,介绍烧杯、天平及胶头滴管等仪器的使用方法,随后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步骤,亲自操作这些仪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以配制100 mL、1 mol/L的NaCl溶液为例,首先,学生要计算所需NaCl固体的质量,再将称量好的NaCl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使用玻璃棒进行搅拌,直至固体完全溶解;接着,需将烧杯中的溶液用玻璃棒转移至100 mL容量瓶中,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两到三次,并将洗涤液一并转移至容量瓶中;然后,可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中滴加蒸馏水,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最后,将容量瓶中的溶液摇匀并转移至试剂瓶中,贴上标签。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对实验的操作要点进行学习,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分析、对比及观察等实验流程,加深对“物质的量”这一概念的认识,促进自身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二)优化实验设计,树立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1.生活化实验设计
高中化学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遵循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引入生活元素设计实验,拉近化学知识与学生间的距离,以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性。这样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加深学生对化学学科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的认识[5]。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铁及其化合物”这一节时,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实验,展示铁及其化合物在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进学生对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理解。以关于铁单质的还原性的实验为例,教师可让学生先在试管中添加2 mL的CuSO4溶液,再将一段铁丝放入其中,静置一段时间后取出铁丝,观察实验现象。从现象中可以发现,铁丝表面会附着一层红色的物质,这说明铁丝与CuSO4溶液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Fe+CuSO4 = FeSO4+Cu。实验结束后,教师可让学生以生活实践的方式,进一步探索铁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具体来说,教师可让学生围绕实践主题,自主搜集资料、整理数据,了解铁及其化合物在建筑材料、交通工具、食品添加剂等各个方面的应用情况。通过这一实践,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提高对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等知识的应用能力。
2.探究性实验设计
为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应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及探究能力的有效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课程开始前,给予学生正确引导,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认识实验所需的材料,并能对实验流程进行合理设计,试着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设计探究性实验,学生能主动投入实验过程,实现实践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硫及其化合物”这一节时,教师以“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为主题,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如有的学生将SO2气体与H2S气体混合,然后观察现象,进而发现混合气体发生了反应,即SO2+2H2S =3S+2H2O,该反应体现了二氧化硫的氧化性。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化学原理的探究过程中,并能自主完成实验的设计,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中的变化与化学反应平衡。
(三)丰富实验形式,增强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1.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信息时代下,教学模式相比以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化学实验形式也得到了丰富。因此,教师需应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的开展,使原本抽象的理论知识直观化。教师可将实验教学重点与流程进行整合,制作成微课视频,以便学生提前了解实验方法及操作的注意事项,从而留出足够的时间用于操作。另外,教师还可以展示反应条件复杂或危险系数较高的实验内容,打破化学课堂教学的局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氮及其化合物”这一节的教学重点包括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氨与铵盐的性质,并学习氨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在教学时,教师可将喷泉实验操作的视频资料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提前观看视频,并学习喷泉实验的操作步骤,了解氨气的制备、收集以及喷泉的形成过程,从而增进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某些软件展示氨水在农业中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直观认识氮及其化合物的实际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自主实验与合作实验相结合
高中化学实验内容较为丰富,而不同实验的难度并不一致。这使得教师可根据实验的具体内容,选择对应的实验形式,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操作能力与合作能力。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乙醇与乙酸”这一节时,为了让学生探究乙醇与乙酸的主要性质,教师可根据两者的异同分别设计实验。对于乙醇性质的探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分析乙醇的分子结构,推测乙醇可能具有的性质,再自主进行内容相对简单的实验。该实验需要学生操作酒精灯及烧杯等仪器,将干燥的烧杯罩在燃烧的酒精灯上,待烧杯内壁上有雾气后立即倒置烧杯,向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此时,学生会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这证明了乙醇燃烧后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3O2 2CO2+3H2O)。而对于乙酸性质的探究,由于其具有一定的腐蚀性,相关实验难度较高,因此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完成实验任务。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并且在实验中相互学习、借鉴,提高自己的实验探究能力。
(四)以社会责任为导向,形成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是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教师应教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处理实验数据,对数据进行批判性的分析,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这有利于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及探究精神进行全面培养,为学生将来积极投身化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在当前的时代发展背景下,化学知识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医疗保健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与社会问题相结合,认识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例如,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这一节立足“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从多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人类生活与化学之间的关系,旨在使学生养成尊重科学、保护自然的品质。在教学时,教师可向学生展示工业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相关的真实案例,或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刻体会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这样的教学对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结语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应当对实验教学的开展予以重视,结合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从而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保障。基于此,笔者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出发,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探讨,提出了构建教学情境、优化实验设计、丰富实验形式、以社会责任为导向等策略,以期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真正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叶巧燕.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36):131-133.
[2]胡春艳.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策略[J].高考,2023(32): 123-125.
[3]刘尚峰.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渗透[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30):131-133.
[4]王欢.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3(24):62-64.
[5]蔡德洋.借助高中化学实验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探析[J].高考,2023(2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