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

2024-12-10 00:00:00龚祖敏
教育界·A 2024年31期

【摘要】立定跳远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也是初中学业水平体育与健康学科考试的内容之一。文章阐述当前立定跳远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结合学生立定跳远测试成绩情况与体育课堂教学实践经验,提出立定跳远教学的策略与方法,以期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有效性教学;立定跳远

作者简介:龚祖敏(1993—),男,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

初中体育课堂内容丰富,趣味性十足,灵活性强。学生能够通过体育课堂进行体能锻炼,缓解学习压力,促进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立定跳远是体育中考项目之一,对学生下肢爆发力和身体协调性的要求较高,需要学生通过长期训练来提升测试成绩。本文以立定跳远项目为例,结合笔者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与学生的测试成绩数据分析,引入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分析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

一、当前立定跳远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

在目前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针对立定跳远项目的课堂教学效果普遍不如人意。一方面,长期的立定跳远训练可能会使学生肌肉疼痛,而学生在短时间内也难以提升项目测试成绩,因此学生可能会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影响项目训练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大多数体育教师制订的立定跳远教学计划不够完善,且教学方法单一,难以引领学生开展有效练习。

二、学生立定跳远项目测试成绩分析

为落实有效性教学,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经验,对学生的立定跳远项目测试进行分析。其中,笔者所记录的成绩均来自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原2021级9班和10班报名参加体育中考立定跳远项目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受时间、场地等条件的限制,缺乏课后体能训练的条件。因此,笔者需要有效利用学生的体育课时间,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身体发育特点,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采用立定跳远项目有效性教学方法与训练方法。为了检验教学成果,笔者进行如下分析。

笔者依次记录学生2022年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成绩、2023年1月测试成绩、2023年6月测试成绩、2023年9月测试成绩、2023年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如图1、图2所示,笔者分别对9班女生和男生的测试成绩进行记录。通过分析数据,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的成绩持续提高;少部分学生的成绩不太稳定,会在某次测试中发挥不理想;在2023年的国家体质健康测试中,有8名女生和12名男生能达到优秀等次(男生2.50m,女生1.90m),个别学生能达到体育中考立定跳远项目满分的标准(男生2.50m,女生2.02m)。10班女生和男生5次立定跳远测试的成绩登记表如图3所示。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9班,10班的课堂纪律与学生的学习情况都较好,学生也基本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练习。通过分析数据,教师发现:10班几乎所有学生的成绩都在持续提高;在2023年的国家体质健康测试中,大多数学生能达到体育中考立定跳远项目满分的标准。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及训练方法,对立定跳远项目有效性教学研究具有实际的意义。

三、立定跳远项目有效性教学方法及训练方法

(一)教学方法

1.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即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融为一体,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游戏教学方法主要运用在课堂的热身活动部分,旨在增强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调节身体机能。在立定跳远项目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设计以下游戏。第一,小组跳绳接力赛:利用单人跳绳跑的方式进行小组接力,用时最短的小组获胜。第二,肩搭肩深蹲:全班学生围成一大圈,学生之间相互肩搭肩,听到不同的口令后深蹲。第三,盘腿推人:男生与男生比拼,女生与女生比拼,盘腿后运用单脚跳的方式向对方推进,将对方推出指定范围外的学生获胜。

2.直观教学法

直观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示范,给学生直观、真实的感受,使学生掌握规范动作,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立定跳远项目教学中,除了亲自向学生展示规范动作,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展示该项目的动作分解图示,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立定跳远的技术要领。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摄像记录,比如利用手机或摄影机把学生立定跳远测试时的动作拍摄下来,并利用视频编辑软件对视频进行加工、美化、慢放,依次发给学生,让学生观看他们自己的动作,促使他们反思、改进。同时,教师可以将立定跳远动作完成得比较好的学生的动作分解视频发送到班级群,让学生共同观摩、互相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成就感。

3.竞赛式教学法

竞赛式教学法是将竞赛机制引入教学过程,将教学内容任务化,以竞赛的形式组织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方法[1]。例如,教师可以设置“立定跳远排位赛”,每次测试完之后,取学生测试最好成绩进行新一轮的排位,处在不同排位的学生能够获得教师的称赞与相应奖励。如此,能够激发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勇于挑战自我。

4.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教学方法单一和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足的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在立定跳远项目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特点进行分组,并选出负责本小组各项练习任务安排与考勤的小组长,组员相互监督、互相帮助、互相竞争,共同完成立定跳远项目的练习任务。如此,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练习方法

1.左右脚交换跳台阶练习

学生站在15厘米或40厘米高的台阶前,身体保持挺直,手臂自然摆动,利用脚尖蹬地的方式完成左右脚交替跳练习。练习次数由台阶高度来决定,如果利用15cm的台阶练习时,可安排100次/组,5组的练习量;如果利用40cm的台阶练习时,可安排30次/组,6组的练习量。

2.双脚跳高台阶练习

学生站在60厘米高的台阶前,利用双脚快速蹬地,以摆臂收腹跳的方式跳到台阶上,完成一次完整的动作练习,练习时可安排12~15次/组,10组的练习量。这个动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练习该动作时,教师应要求学生为同伴提供身后保护。

3.双脚跳小型体操垫子的组合练习

在塑胶跑道上均匀地摆放8张折叠立起来的垫子,在最后一张垫子前继续摆放两张组成“T”字形的垫子,学生运用双脚跳跃的方式依次完成前7张垫子,接着用完整的立定跳远动作跳跃最后的“T”字形垫子,可安排10~12组的练习量。在练习中,教师应控制好前后学生的距离,以免造成队伍堵塞,同时也为了防止学生撞倒、踩伤。

4.双脚跳跃跨栏架练习

在塑胶跑道上均匀摆放6~8副跨栏架(建议使用软式跨栏架),跨栏架的高度可根据学生的水平来调节,采用收腹跳的方式依次跳跃不同高度的跨栏架,可安排12~15组的练习量。练习时一定要注意跨栏架摆放的位置,学生要向没有支撑脚的那一侧完成跳跃。除此之外,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高低位的跨栏架完成跨越热身练习,加强双脚跳跃的力量与身体协调的灵敏性。

5.跑楼梯练习

利用学校的实验教学楼梯进行练习,跑的楼层为一至四楼。可分为跨一阶跑、跨两阶跑、跨三阶跑,跨一阶跑主要是练习快速高抬腿和脚尖迅速蹬地的爆发力;跨两阶跑主要是加强股四头肌的爆发力;跨三阶跑主要是提高学生抬腿收腹及滞空的能力。在练习过程中,学生要保持课堂的纪律,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到其他班级的教学;提示学生要注意保持好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要有间隔地进行练习。教师可安排一阶跑5组+二阶跑5组的练习量,往后可逐渐增加练习次数或者升级为跨三阶跑,适当调整运动强度。

6.仰卧两头起练习

学生平躺在垫子上,双腿伸直并拢,脚尖朝前,两手臂向上伸直,利用腰部快速发力带动腿部和上半身向上聚拢,至手指和脚尖相接处时,身体呈“V”字形,双手触摸两脚尖后,立即还原成平躺姿势。教师在组织热身活动时,可安排12次/组,8组的练习量,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练习立定跳远的腾空动作,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性。

7.跪跳起练习

学生双膝跪在垫子上,两臂后摆同时上体前倾做准备姿势,两臂迅速前摆同时向前上方跳起,而后双腿并拢,以蹲姿落地。这个练习内容旨在让学生体会起跳前重心的变化、练习空中收腹提膝及前踏缓冲落地,对提高学生立定跳远技术动作水平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根据学生对技术动作掌握的情况,教师可安排15~20次的练习量。

8.塑胶跑道上的单脚跳+蛙跳练习

单脚连续做5次大步跳跃,再换另一条腿继续做5次大步跳跃,练习过程中只允许原地暂停或者是跳跃,完成单脚跳之后,再进行蛙跳。教师可根据学校体育练习场地安排合适的练习量。

9.扛牛角包深蹲跳练习

学生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将不同重量的牛角包(男生15千克,女生10千克)放置在肩膀上,双手抓住牛角包两侧,进行深度跳练习。下蹲时,要求膝盖的位置不能超过脚尖,身体的重心不能前倾,需保持直立状态;起跳时,两腿同时向上发力;起跳后,要求脚尖绷直,整个身体在空中保持直立的状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练习量为12次/组,10组,要求学生做好股四头肌的拉伸活动,并完成腰部力量的练习,确保腿部肌肉能充分激活。

10.跳箱爆发力练习

以双腿跳箱为例,学生站在距离箱子50厘米远的位置,运用立定跳远起跳前的动作,两腿同时发力,迅速跳到箱子上,完成一次练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适当增加箱子的数量,让学生连续跳箱,不断增强学生腿部的爆发力。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性教学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初中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特点,结合实践教学经验,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及训练方法来展开体育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陆小琼.竞赛式教学法在中职体育课程教学的应用[J].广西教育,2024(20):104-107.

[2]杨波.初中体育小组合作学习探索[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2(7):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