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优化语文阅读教学

2024-12-10 00:00万晓丽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12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至关重要,堪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阵地。正因如此,其教学模式的创新与优化工作逐渐成为教育领域备受瞩目的焦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深远的意义和明确的目标,教师要引领学生塑造能够适应终身发展所需以及契合社会需求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阅读能力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它是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根基所在,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具有直接且显著的影响。因此,基于核心素养视角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是心灵的旅行,而良好的阅读环境则是这场旅行的起点。情境创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旨在通过模拟或再现文本中的场景、氛围,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从而激发其阅读兴趣,增强阅读体验。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角色扮演的引入或生活场景的关联,可以巧妙地构建起与文本内容相契合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探索文本内容。

以一年级下册的《荷叶圆圆》为例,这是一首轻快活泼的散文诗,语言优美,充满童趣。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出示一幅美丽的夏日荷塘图——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晶莹的水珠在荷叶上滚动,青蛙在荷叶上唱歌,蜻蜓在荷叶上跳舞。同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轻柔的音乐,让学生仿佛置身美丽的荷塘之中。教师可以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小朋友们,看,这是一个美丽的荷塘。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就像一把把小伞。在这美丽的荷塘里,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荷叶都有哪些好朋友吧!”这样的学习情境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韵律美。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给予指导,如纠正读音、强调停顿等,让学生能够将课文读得更加准确、流利。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如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每个角色的特点和心情,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一片荷叶,会有哪些小动物来和自己玩耍,它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这样的想象,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够让学生更加喜爱阅读。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情境创设在阅读教学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教师应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情境创设的方法,为学生打造一个既富有吸引力又充满教育意义的阅读环境,让阅读成为助推学生成长的力量。

二、基于问题引导,开启深度阅读

问题,是思维的火花,也是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的有效工具。在教学中,教师运用问题引导策略,旨在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本,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实现从浅阅读到深阅读的转变。教师设置问题应紧扣文本主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促使他们在问题的驱动下主动思考,积极探究。

以三年级上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比如,教师可以问: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富饶的?学生通过阅读,发现作者是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等四个方面来介绍西沙群岛的富饶的。接着,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西沙群岛的海水有什么特点?海底有哪些丰富的物产?学生通过仔细阅读课文的相关段落,能够找到答案:西沙群岛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海底有珊瑚、海参、大龙虾、鱼等丰富的物产。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如“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各种各样、懒洋洋、威武”等,体会作者在课文中使用的生动形象的语言。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把西沙群岛的景色和物产写得如此生动的?通过这样的思考,学生能够领悟到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如:如果你有机会去西沙群岛旅游,你最想去哪里?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问题引导作为开启学生深度阅读的关键钥匙,其在阅读教学中的价值不容忽视。教师通过设置具体的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还能够促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深度对话,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全面理解文本的内容。教师应重视问题引导策略的运用,不断提升问题的质量和引导的有效性,为学生搭建通往深度阅读的桥梁。

三、注重朗读训练,培养语文素养

朗读,作为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连接文本与读者情感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朗读过程中,学生不仅通过声音来表达文本的意义,还通过语调、节奏、停顿等细节,体会语言的韵味与美感。朗读训练强调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与个性化表达,它要求学生在准确把握文本情感基调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声音技巧,将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声音,从而在反复的朗读实践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感。

以四年级上册的《观潮》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朗读训练,引领学生通过朗读深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磅礴气势。首先,教师范读课文。当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时,学生能够敏锐地捕捉到文章的韵律和节奏。在范读过程中,教师需格外留意语调的高低起伏。如,读到大潮汹涌澎湃的内容,语调应高昂上扬;读描绘潮来前宁静氛围的内容,语调则应相对低沉。同时,教师要精准地把握语速的快慢变化,在读潮来前的内容时适当地放慢语速,营造宁静的氛围;在读潮来时的内容时则加快语速,展现紧张激烈的氛围。此外,教师对重音和停顿的处理也很重要,如重点强调大潮声音的词汇应重读,而在描述景色转换处则要有合理的停顿,以此为学生树立朗读榜样。接着,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这个学习环节,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一旦发现学生存在读音错误或朗读不当的情况,应及时予以纠正,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脑海中构建潮起潮落的壮观景象,增强朗读的感染力,使朗读更具表现力。为了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还可以精心组织学生开展朗读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读者。这种比赛形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投入朗读训练中,努力提升自己的朗读能力。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通过持续而有效的朗读训练,学生不仅能够提升对语言美的感知能力,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与技巧。教师要高度重视朗读训练,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朗读机会,让他们在声音的海洋中畅游,让语感之花在心底悄然绽放。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关键举措。通过创设阅读情境、实施问题引导、注重朗读训练等策略,我们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深度阅读的能力,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