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要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教学策略

2024-12-10 00:00:00赵研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12期

语文要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属于长线训练目标,在各个学段均有体现,第一学段是铺垫阶段,第二学段处在“学习”阶段,第三学段主要是迁移运用、提升巩固阶段。在教学中,教师要在把握起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等方面下功夫,让学生逐渐形成“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一、在梳理中明确学习方向

梳理第二学段统编教材中涉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具体要求,我们可以看出编者一共安排了9次细化的目标训练,其中,三年级的教材中安排了5次训练,四年级的教材中安排了4次训练。从训练目标来看,三年级的教材中安排的5次训练,有2次明确提出了概括一段话内容的学习要求,还有3次训练涉及概括课文整体内容方面的学习要求,能够直接为后续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服务。四年级的教材中正式提出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学习要求,安排的4次训练,都有“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学习要求,只是在所学习的文章内容的复杂程度上有区别。比如,学生在神话故事中学习的是最基本的方法,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从上述梳理可以看出,在第二学段教学中,教师落实“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学习目标,既需要注意学习的连续性、层级性,又要突出学习的重点,这样才能体现长线训练的特点。

二、在提炼中寻求基本方法

在第二学段“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三年级教材中安排的学习内容中,掌握一些适宜的方法,提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首先是抓住题目进行扩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时,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往往是文章的题目,而有些文章的题目具有概括文章内容的作用,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题目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题目通常是以“人物+事件”的形式呈现的,学生在读这样的文章题目时,就可以从题目中抓住文章中的主要对象、主要事件、主要观点等内容,进而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比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西门豹治邺》,题目中就出现了主要人物西门豹,还有他所做的主要事件“治邺”,教师引导学生用这样的题目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需要拓展“治邺”的内容,即西门豹为了治理邺地,巧妙地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头目,发动群众兴修了水利,让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其次抓住关键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学生阅读文章时,文本中的关键句也容易为学生所关注,关键句一般是文章中的总起句、过渡句、重点句、总结句等,能够体现一段话的意思,也能够揭示一篇文章的主旨。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句进行表述,可以实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目标。比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的总起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就是一个关键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这一关键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着重介绍了20 世纪的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所获得的成就,这些成就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三、在概括中重视思维发展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需要运用的概括方法本身属于基础逻辑范畴,是在抽象的基础上舍弃次要的、非本质的内容而实现的。第二学段学生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教师需要借助“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多样化概括训练,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首先是在习题训练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常用的训练方法是重视依托习题训练使学生把新旧知识串联起来,达成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比如,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其中“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中隐含的是初步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要求。该课的课后练习2是“默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再借助表格复述这个故事”。在完成这个练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按照时间顺序(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又过了一天)分别从文本中提取“急性子顾客的要求”和“慢性子裁缝的表现”填入表格中。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别抓住“急性子顾客的要求”和“慢性子裁缝的表现”进行概括,进而形成对故事内容的了解。这一训练中的表格支架是学生已经熟悉的工具,能够让学生顺利达成对故事主要内容进行概括的目标。

其次是在多样化的概括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作为一项阅读能力,是在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系列学习活动中落实的。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训练。比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巨人的花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梳理描写巨人花园变化的内容,形成文本的情节发展示意图,接着进行辩论“引发巨人花园景色变化的原因是巨人还是孩子”,最后完成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

四、在拓展中实现能力内化

统编教材安排“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为长线训练,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持续开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逐步提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在三年级阅读教学中,编者在上下册教材中各安排了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专门训练学生概括一段话的意思,如果仅靠这两个单元的训练,学生是无法真正形成熟练概括一段话意思的能力的。教师需要在其他单元的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概括一段话的主要内容的训练,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样,在四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训练,掌握相应的概括方法。

总之,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握“学习”的梯度,在阅读活动中扎扎实实地开展系列方法的训练,让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成为学生实实在在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