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文化自信的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

2024-12-10 00:00:00徐梅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12期

“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文化自信的表述,中华文化中最有生命力的就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汉字文化。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从文化视野高度,引导学生学习构字规律,解析汉字内涵,体会汉字文化的魅力,树立文化自信。

一、激发学生的汉字学习兴趣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往往以单个汉字为学习对象,仅仅让学生围绕音形义学习汉字,容易出现单调、机械、枯燥的情形,导致学生失去识字的兴趣。为了破解低年级学生在识字上的这一困局,教师需要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出发,抓住低年级学生喜欢故事的特点,将故事与识字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而且还能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独特文化知识。比如,教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我多想去看看》,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门。其实,门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对象,学生每天都要进出门,而且门的笔画也很简单,学生学习起来兴趣不高。教师可以讲述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别看门字很简单,关于它的故事可不简单,你们想知道吗?”学生纷纷表示想听故事。教师开始给学生讲门的故事:“在古代,单扇的门叫‘户’,比如,教室的门;两扇单扇的门合在一起才叫门。”听了教师的讲述,学生知道了“门”包含的文化知识,提升了对“门”字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理解汉字的独特内涵

汉字一般是由多个部件组成的,不同部件在汉字中都有着独特的意义,部件之间的组合关系有一定的规律性。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不能让学生一个一个地去认读生字,而需要通过适当的解析,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构字规律识字,充分理解汉字的内涵,进而乐于学习汉字,爱上汉字文化。比如,教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中国美食》,课文中安排学习的生字中,“煎”“烤”“煮”“爆”“炖”“蒸”“炸”等都与用火烹饪有关,只有4个生字中有“火”,还有3个生字中有“灬”。在教学这些生字时,教师需要告诉学生,火的出现对于人类进步有重大的影响,这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课文《普罗米修斯》中讲述的故事,随着火的出现,人们渐渐地掌握了制作熟食的方法——借助火进行烹饪,“烤”“爆”“炖”“炸”就是不同的用火制作熟食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举例(组词)理解这些带“火”的字。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带“灬”的生字“煎”“煮”“蒸”。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拓展学习与烹饪有关的其他汉字,还可以探讨“烫”字底下为什么是“火”而不是“灬”,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构字规律。通过上述解析,学生从中了解到“火”与食物的关系,知道了“火”作为构字部件时的变化,对中国美食中的文化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呈现汉字学习收获

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感受汉字文化的魅力,还需要通过不同方法、途径,把自己所学的汉字文化展示出来,才能体现文化自信。这样的展示,从实施“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教学来看,体现的是学习成果,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评价的抓手。在识字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展示平台,鼓励学生汇报自己在课外自主识字的收获,评选出“一天识字之星”“一周识字之星”“一月识字之星”“一学期识字之星”。学生自己选择汇报的方式,可以读出并展示自己的“课外识字表”,也可以介绍自己学习某个很有意思的汉字的经过,还可以写出自己课外学习的汉字。学生能够主动、自觉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汉字的收获,说明学生对自己的识字学习充满了信心。

总之,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需要站在文化自信的高度,处理学生识字与了解汉字文化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积累与汉字文化有关的知识,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树立文化自信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