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全方位高质量会务保障管理体系

2024-12-09 00:00:00贺伟军林利明
人大研究 2024年12期

发挥好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民主的主要渠道作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开好人大会议。人大会务保障工作应对照“政治高站位、履职高效能、工作高水平、要求高标准”的目标要求,致力于“提升内力、借助外力、统筹合力”,构建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的保障管理体系。

会议保障理念。必须秉持“政治办会”原则,紧扣常委会及机关中心工作做好服务保障,坚持“跨前一步、落深一层、独当一面”的方法,在处理环节上要“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协左右而合之、集点面而成之”,努力实现“大气”“简雅”“逸致”的办会目标。

会议全维要素。会务工作是大量颗粒度很小的信息要素集成,任何细小的疏漏,都可酿成严重的失误。要细分各个环节,紧紧围绕方案、时间、地点、人物、台型、文件、设施、环境、记录、公开等十个方面要素准备和落实,确保会议周密顺利举行。

会议现场控制。加强会议现场控制,是会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应严格落实会场八个方面检查流程,对工作用表、主席台区、文稿文件、环境设备、时间时长、人员落实、会场记录、督促服务等八个方面逐一协调落实到位,推行重大会议重要环节多核再校。

会务风险防控。根据会场实际,重点对主席台区、发言人员、人员变动、资料落实、会场环境等五个风险防控点进行重点防范,及时、精准、平实处置突发状况,保证会议即使遇到突发情况还是能够正常举行。

会议文证管理。要坚持严谨务实的态度,重要文稿、文件常态化“三校制”,严密文件审核程序,法定性会议文件高效流转,优化会议证件信息库管理,落实会议文件网上集成、共享利用,推进文件、文稿和证件管理程序化规范化。

会议数智赋能。按照“一舱驾驶、数据贯通、终端集成”的建设要求,在建成“数智会议驾驶舱”、继续完善组会功能、开发席位排位软件的同时,优化常委会组成人员应用模块,集成日程安排、席位座次、参会统计及链接履职场景应用,逐步实现从“一屏掌控”到“一屏应用”跃升,提高使用体验感。

会议制度规则。加快会议常用规则迭代修订汇编,着重推进已有会议制度规则的深度运行,统一会务操作规范,逐步形成系统化、标准化、实效化的会务运行体系。

会务协同支持。在横向上要加强与党委、政府办事机构及重要厅局(委)等会议秘书机构的联系,在纵向上要增强与市县人大协同办会力度,在机关内部提高各处室在法定性会议保障方面的协同配合,理顺协作环节,对称工作信息。

会务能力培养。立足提升会议保障整体合力,以“会务能力评估体系”为牵引,深化“组团协作”模式,提高协作弹性和默契度,推进会务能力提升标准化常态化。

会议理论支撑。会务工作是历史沿承、前瞻设计、现场实施的集大成者,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熟练的会务技能。要积极倡导会务工作者深入思考、积极调研,提升会务专业理论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