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视域下户外活动开展的实践与思考

2024-12-09 00:00刘慧
知识文库 2024年21期

户外游戏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新支点,只有做到室内、户外两个空间的取长补短,才能构成完整的幼儿园课程体系框架。但是在以往很长的时间里,我们只把户外活动看作是室内教育的延伸,没有将其重视和真正发展起来。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改革,幼儿园游戏化深入其中,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户外游戏对幼儿发展非常重要。文中从环境、材料、指导等几个角度阐述了课程游戏化视域下对户外活动开展的思考与实践,旨在为户外游戏开展做借鉴。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包括三大原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通过吸取他的教育思想之精华,来反思改进幼儿园户外活动。幼儿在户外活动中,可以充分地接受阳光沐浴,在广阔的空间里奔走、跳跃、追逐嬉闹。全身心地在大自然怀抱中可以感受天地灵气。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好的户外活动的开展不应该是教师的灌输限制、幼儿的机械地玩,而是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进行的有意义“活动材料”的学习活动。

陶行知先生所希望看到幼儿是“做整个的人”,其中的首个要素就是要有一个康健的体魄。同时《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除了早晨的户外体育锻炼时间外,当然还需要有其他户外活动来填补缺失的时间。《指南》中强调“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这一保教目标,为了达到此目标。各幼儿园根据要求及幼儿发展的需要,安排了足够的户外游戏活动,以保证幼儿的生长发育。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游戏在幼儿活动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具有与成人活动、工作和劳动同样重要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园教育也在与时俱进。自课程游戏化理念的提出,无论是让幼儿园管理层还是教师都站在了更高的位置上来审视幼儿教育。抓课程游戏化最核心的是能让我们的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加贴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所以说,课程游戏化不是一个标签,也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真正落到实处去践行的一项长远任务。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深入学习,将学习轨迹体现在环境中,从而作用到幼儿的成长中。幼儿园户外游戏以其空间广、内容多且在自然环境中的特点深受幼儿的喜爱。因此,如何有效运用课程游戏化理念来开展户外游戏活动,是我们一直在实践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1 优化户外活动环境,提升幼儿游戏水平

1.1 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游戏场地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大凡生而好学为上,熏染而学次之,督促学又次之,最下者督促不学。”这启发我们,环境的“熏染”作用是不可小视的。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一般来说都是比较充裕和宽阔的,如何有效利用好这些户外用地,为孩子营造充满童趣、挑战、可循环使用的游戏环境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重点。作为游戏用地,我们既要考虑场地的实用性,还要考虑场地的妙用性。如何将这两点巧妙结合起来,是我们幼儿教师智慧的体现。下面通过我园的实际操作,谈谈如何将现有的游戏场地做合理的规划来提升游戏的情境性,从而满足课程游戏化的需求。

(1)实用规整场地

我园有丰富的户外场地,分别是塑胶场地和草地。根据场地材料的特性我们将塑胶场地规划作为运动区。因为宽敞开阔的塑胶跑道地形就比较适合孩子们开展运动区的活动,一方面是考虑到塑胶地面比较软弹,提升了运动区游戏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塑胶地面更平整,方便幼儿摆放各种器具开展游戏。随着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深入推进,同时能提高幼儿身体素质的活动也越来越被重视。所以运动区的场地规划是非常重要的,还需要考虑到循环式、分层式的游戏项目设置。例如结合《指南》在健康领域中的目标来考虑幼儿年龄段划分游戏场地,做到场地大小适宜。并且还要充分考虑到场地能否足够容纳一个年级的学生量,在此区域内进行循环式的游戏活动。

(2)妙用零散场地

一般来说,游戏场地都是需要比较集中且大面积的用地。但是由于幼儿园空间的限制,只能把这些比较集中的场地划分给运动区、沙水区这样的游戏区。针对游戏场地不足的问题,教师对园所环境开展了进一步的实地考察、测量、假设,并制定了详细的方案来验证。例如,绕着幼儿园周围一圈的地面是水泥地,我们用油漆将地面刷出了斑马线、马路的图案,且巧妙地利用栏杆、桩子等营造出了城市交通的游戏氛围,组织幼儿在这里开展骑行区游戏。又如园所周围的护栏,这是一片非常实用的区域。于是,我们利用挂钩、亚克力板等材料固定在护栏上,做出了一面作品展示墙,并利用画架、帐篷、雨伞、扇子等可随意更换、取放的材料,搭建出了一个灵活机动的涂鸦区。

(3)巧用大型玩具

我园有两个大型玩具,都是孩子们平时非常喜欢玩的,他们喜欢在上面进行角色扮演。因此,我们正好将户外娃娃家游戏就规划在大型玩具周围。一方面方便游戏的联动,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游戏的情境体验。例如,爸爸妈妈煮好饭菜用餐完后,带着宝宝来到游乐场游玩。但是游乐场的人很多,孩子们在共同游戏中学会交流、尝试合作,并实践着社会交往中的一些礼仪。例如、排队、使用文明用语等(见表1)。

1.2 深入挖掘,拓展可利用的游戏空间

实践证明,孩子在一个有计划、有准备的教育环境中学习要比在一个毫无准备的环境下学习的效果好很多。这就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相较于室内环境,室外的游戏环境看起来貌似不像学习的环境。但它的确有着很多室内环境所提供不了的优势。力图可以有更宽敞的环境,保证孩子完成走、跑、跳等大肌肉的锻炼;提供了让孩子在其中建构、角色扮演的机会,多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因此,要为幼儿准备游戏场地并非就是给他们一片完全空旷的场地,而是要结合游戏的情境性来选择和规划的,这样更利于发挥幼儿游戏时的创造性。

案例:户外野战区

我园有一片草地,还有凹凸不平的小山坡地形。本来这片区域因为地势不平整而被废弃。有一次户外游戏时间,几个男生来到这片场地有的藏、有的躲,还有的追逐假装射击,于是,孩子们突发奇想,把这片场地规划成了户外野战基地,在这里他们玩起了打仗游戏。孩子们通过查阅资料去了解打仗的一些知识,并统计出了需要用到的道具,在园所对野战区投入材料后,孩子们深入地开展野战游戏。并在一次次游戏中丰富经验,也做了对场地的规划和调整。例如空洞作为躲避点,山坡作为射击点,两边的场地作为红蓝两队的基地。就此,这片本来废弃的场地因为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和独具匠心的设计让它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1.3 计划先行,规划区域游戏设计图

再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言:“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只有幼儿成为“做中学”的主体,教师退居幕后,抓住最佳的教育契机,授之以渔才是根本。由于游戏材料的丰富多样,所以孩子们每一次开展的游戏都会有所不同,都会给我们不一样的视觉冲击。课程游戏化理念提倡的是将游戏的权利交还给孩子,让孩子在充分被尊重、高度自由、愉悦的环境中去享受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和满足。当然,要让游戏开展得更加顺利,使得自己在每一次的游戏中都有所学习有所收获,所以课程游戏化项目又要求孩子们有准备地去开展游戏。这其中一项准备就是经验的准备,例如在游戏前孩子们要学会合理规划场地上的材料和器械,将其充分地运用,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案例:户外建构区

建构游戏是孩子通过材料的摆弄,利用建构技巧搭建各种建筑物、造型的一个关于空间想象和创造的游戏。这一方面考验的是孩子们对空间的感知和想象力,另一方面也是体现幼儿审美能力的一个游戏。所以,在开展游戏之前,一般都会要求孩子们用绘画的方式来呈现他们的想法。并且合理规划搭建物体的场地、走向、大小等。例如,在开展《祖国妈妈》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有了在户外建构万里长城的想法。于是,他们将户外建构区的地形图绘制在了白纸上,然后沿着地形画出了蜿蜒曲折的长城样子。纵向比较长,所以长城搭建的走势要沿着纵向延伸,横向距离较短,就搭建一些山脉、树林等。

2 丰富户外游戏材料,提高幼儿游戏条件

提炼陶行知先生的儿童观得知,教育应该源于儿童。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不可思议的力量”。户外游戏对于儿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孩子非常喜欢户外游戏,但是随着孩子游戏水平的不断提高,现有的户外游戏材料是不是满足孩子当下的学习水平?是否对孩子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这是我们亟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2.1 头脑风暴,分析材料建立户外材料资源库

游戏材料是耗材,但每一次在新投入新材料后,总有一部分是被留下来可以继续使用的。所以对于材料的更新换代,我们要做好分析、归纳和整理工作。找出哪些材料是可以循环利用的,例如一些高结构材料,购买的现成材料。哪些材料是属于半成品的,需要通过教师或者是幼儿的再创造才可以使用的。还有哪些是自然、废旧的材料,需要通过源源不断收集,一直提供的。对材料从性质、来源以及用途等角度进行归类后,整理出材料清单。并且在户外各个游戏区的收纳架上展示这个材料清单,电脑里汇总好整个幼儿园的清单,建立好户外材料资源库。这有利于孩子们参与到材料的归类整理中,也能让幼儿有节约意识,和家长共同参与到材料的收集当中,为游戏的顺利开展做好切实的物质保障(见表2)。

2.2 有效利用,发挥材料功能的最大化

材料是幼儿游戏的手段,幼儿通过操作材料来学习与感知,从而掌握知识与技巧。与室内游戏不同,户外游戏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特殊性。因为在自然环境中开展游戏,孩子们能接触到更多的生物,例如花草、树枝、树叶等等。而这些看似平常的材料却能激发幼儿无穷的想象力,在游戏中创造属于他们的童年趣事。

案例:户外露营区

在我园一片草地上,我们开设了户外露营区,在这里孩子们可以搭帐篷,玩娃娃家游戏,体验着生活中的点滴。在一次春天的户外露营游戏时,悦悦无意间和同伴一起采集到了各色的花瓣、花骨朵还有细长的叶片。毛毛说:“我们可以用这些材料来泡茶,我家是开茶叶店的。我妈妈喜欢喝花茶,我爸爸喜欢喝碧螺春。”瞬间,几个孩子充满了动力。来到露营区,摆好桌椅,在两个玻璃透明水壶里装满水,一个放上刚刚采的花瓣,另一个放入叶子。然后吆喝着其他同伴:“过来喝茶咯,春茶上市啦!”不一会儿,小伙伴们三五成群地聚集过来。

3 提升户外游戏指导,支持幼儿自主游戏

幼儿园时期是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而幼儿的各种行为习惯也正是在各种各样的游戏中慢慢养成的。所以说课程游戏化在幼儿园的推广越发的顺利和成熟。从教师对游戏观念的转变,到组织和实施,都站在幼儿的立场,尽可能为他们提供自主、愉悦,充满创造性的游戏环境,激发幼儿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参与每一次的游戏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给予正确科学的引导,丰富幼儿的知识,促使幼儿快乐学习。

3.1 角色转换,放手游戏减少对幼儿的干预

我们向往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回归”,把生活作为教育的中心。教育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需要而做教育。只有贴近幼儿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回馈于生活,才能真正内化到幼儿自己的经验世界中。

同时课程游戏化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让幼儿成为游戏真正的主人。但很多时候,我们仅仅把这个作为一个口号,在游戏时还是会给幼儿“安排”好他们的角色,他们今天要完成的任务。这样的被动学习,幼儿不仅不能提高学习效率,有时候甚至会让学习进入倒退模式。所以,教师首先要从观念上改变,把口号变为实际行动。其次,在幼儿游戏的时候,适时地退居幕后,作为一个观察者,洞察他们的行为,倾听他们的交流,尊重幼儿游戏的每一个环节,尽量避免干涉他们游戏的过程。最后,教师在组织游戏评析时,也放手让幼儿自己主持,自己讲,发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在一次次玩、说、讲的过程中,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

案例:户外运动区

户外运动区里的材料丰富多样。在运动区的场地上,事先是规划好的,哪一块是跑跳区,哪一块是钻爬区,哪一块是攀爬区等等。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开展,我发现孩子们可以利用不同的材料组合出很多不同的游戏玩法。例如钻爬区,第一次孩子们用爬行垫和山洞组合进行游戏。第二次进入钻爬区的孩子用了平衡木来进行爬行,用竹梯玩钻的游戏。看来,没有将固定的思维模式强加给幼儿,他们会给我们很多游戏的“哇时刻”。

3.2 创新发展,鼓励幼儿尝试更多游戏内容

谈及“六大解放”,对现今创造教育思想的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解放幼儿的眼、手、嘴、大脑、时间和空间,才能对幼儿创造力的发展给予良好的培养。要摒弃太多的限制和条条框框,我们需要对户外活动的活动内容、特点等进行灵活多变的调整,而不是固定不变的一个场景。要知道幼儿的兴趣、需求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提炼、上升的,一个被框死的活动区域,无疑不是对幼儿各个方面发展的遏制。

在自主、宽松、愉悦的游戏环境中,往往幼儿会有很多天马行空的点子,幼儿和幼儿之间的交流也会碰撞出许多火花。正是这种轻松的游戏氛围,将幼儿带回了真正意义上的游戏时刻,没有那么多需要做给成人看的过程,也不需要事先演练。此时此刻呈现出来的就是最真实的游戏场景,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真正的理解和再现。

案例:沙水区——南水北调

在一次沙水区游戏中,孩子们利用PVC管和塑料袋开展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南水北调”工程。整个游戏是从明明想要给沙子注水,提高可塑性开始的。慢慢地大家发现,沙子具有吸水性,然后发现运水存在着困难。最后想办法利用各种工具从教室引水到沙池的一个探索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了解了沙子吸水的性质,知道了水源是从高流到低的这个自然规律,同时经过探索也知道了用不同工具引水的利与弊。其实,整个活动的问题是从生活中来,而孩子们又在用自己知道的生活现象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也是课程游戏化服务的宗旨。

站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从“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原理来理解,教师的教育措施是在幼儿的学习方式的基础上进行的,而幼儿的学习方式要根据做的方法。谁来做呢?我想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首先教师要有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的教育观,谈到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其实对于教师和幼儿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但我们应该清晰活动的主角是幼儿,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在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多一份耐心、等待,留给幼儿解决困难的空间。减少过多的活动限制,留有充足活动时间,让幼儿渴望游戏的天性得到良好的释放。割舍自己的担心和害怕,学会放手,放手给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游戏玩法。只有幼儿亲身体验,是真真切切地在做了,他们才有可能成为活动的主人。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示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