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婴幼儿亲子律动实践研究

2024-12-09 00:00金欢
知识文库 2024年21期

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在持续发生变化,愈发重视幼儿教育问题,尤其是0~3岁婴幼儿的教育相比于以往重视度大幅提升。近些年早教理念的广泛普及,使得越来越多家长意识到亲子律动对于孩子认知能力、社交能力、肢体协调性等各方面产生的价值。音乐律动可使得幼儿获得全方位的感官体验,利用节奏与旋律激发婴幼儿的表达欲望,也增加了亲子互动的机会,丰富了亲子教育内容,拉近了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基于此,本文对0~3岁婴幼儿亲子律动的价值进行探究,指出亲子律动的原则及具体的方向,以供参考。

0~3岁婴幼儿亲子律动基本都是在家中进行,互动活动通常都是父母组织与共同参与,父母和婴幼儿间的互动可促进婴幼儿保持活动状态,并有效激发自主探究意识、锻炼肢体能力。在亲子活动中,音乐律动的教育价值是非常高的,其凭借着独特的韵律吸引着婴幼儿,在节奏和旋律的促进之下,婴幼儿的听觉、肢体、情绪表达都可得到锻炼。亲子律动强调的是互动性,家长和孩子通过获得相同的律动体验加深情感,相互理解,此种活动的意义不局限于娱乐,是一项可激发创造力的极佳教育方法。经过无数实践验证,亲子律动是有效的家庭教育工具,可促进婴幼儿的多元智能发展。本文开展0~3岁婴幼儿亲子律动相关研究活动,从实践价值层面分析,0~3岁是婴幼儿启蒙黄金期,通过亲子律动可使得婴幼儿感知能力得以提升,有效促进身体发育,还可拉近亲子关系。从理论价值层面分析,0~3岁婴幼儿参与亲子律动,可促进自身的骨骼生长,提升智力认知水平,培养平衡感,为后续的学前教育奠定良好基础,也可丰富相关领域的研究资料。

1 音乐律动的艺术价值

音乐律动本就包含了音乐学、心理学、人类学等众多领域的内容,其艺术价值自然不限于音乐自身。律动是音乐不可缺少的元素,是音乐传递情感的重要载体,也是拉近听者和艺术作品距离的关键桥梁。在对音乐律动艺术价值进行探究过程中,必须真正意识到,律动是作曲家与表演者用于传递感情的重要介质,其可随意组合与变动,并不是固定节奏排列的。因而,律动的艺术价值是可促进不同音乐元素的联系,塑造丰富的音乐层次。从哲学角度探究律动的价值,是对时间流逝的表述,不是简单的音符组合,是模拟生命节奏的工具,可将时间艺术化。音乐律动不仅可从艺术领域来探索其艺术价值,对于听者心理的转变也是有着明显作用的。已有心理学研究得出,律动对情感与心理状态都可产生一定影响,它可让人的大脑释放多巴胺,让人体感到愉悦,这实际上也表明了律动不单局限于审美功能,对人心理健康也会产生正向影响。正是如此,使得现代音乐治疗中音乐律动也发挥了显著的作用,音乐治疗师通过律动来治愈患者的情感、身体,使其认知、运动功能可随之恢复。作为有效的治疗工具,律动使得我们更为深入地认知其艺术价值,也彰显了其在其他方面的应用价值。人类学家们也开展了律动在各文化领域的研究工作,得出律动在社会塑造、文化认同方面都有着重要价值。音乐律动在众多文化当中,都是集体活动不容缺少的元素,在共同节奏感之下提升社会凝聚力。如非洲鼓乐的律动模式极为复杂,其是一项优秀的音乐成果,同样也是族群、信仰的代表。此外,基于音乐律动开展的婴幼儿教育活动,可使得婴幼儿音乐技能获得有效提升,对空间推理与联想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可起到显著作用。总之,音乐律动的艺术价值和其原本的复杂特性相同,是有多个层次的,其不单是音乐作品不可缺少的组成内容,也是作品表现力的重要源泉。因此,在开展音乐律动艺术价值研究过程中,不可将其艺术价值复杂性这个重点因素忽略。

2 0~3岁婴幼儿亲子律动的关键价值

2.1 有助于婴幼儿早期发展

亲子律动可有效吸引婴幼儿的注意力,还可使得婴幼儿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学习,在音乐节奏与旋律的推动下,可保障婴幼儿注意力的持久性。亲子律动不仅在听觉上可形成有效刺激,亲子律动过程中的身体参与性,也可促进早期的感知觉运动学习,在轻摇、拥抱等互动中,可使得0~3岁婴幼儿的大、小肌肉群获得有效发育,并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认知、情感。亲子律动过程中,婴幼儿通过具有社会性、情绪情感学习的神经心理发育活动,可有效促进性格的形成,并提升社会适应力。更为关键的是,亲子律动所具有的互动性,可促使婴幼儿情感丰富化,为形成乐观的个性做好铺垫。总之,亲子律动可使得婴幼儿获得良好的艺术体验,此种艺术介入可为婴幼儿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2.2 促进婴幼儿全面发展

婴幼儿的表达都是基于外界认知之上,若是婴幼儿无法理解外界事物,便会导致其表达不够精准。亲子律动可获得良好的感官体验,为婴幼儿的基础知识理解提供帮助,通过不同声音、动作等,站在多个角度促进婴幼儿来认知音乐和舞蹈,使得婴幼儿强化自身的音乐和舞蹈感受,为理解能力的提升提供助力。舞蹈的学习本就对创造力、想象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虽然婴幼儿的想象力都很丰富,但日常生活中缺乏发挥想象力的舞台,亲子律动恰巧可为其提供平台。婴幼儿在舞蹈学习时可自行创造各种独具特色的舞蹈动作,可促进创新思维的有效培养,为个性化发展做好铺垫。

2.3 丰富婴幼儿的音乐体验

从出生到九岁这个阶段,都是挖掘人的音乐潜能的重要阶段,该阶段可做好高质量音乐体验的部署,对孩子成长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所以,在家庭中开展亲子律动活动,鼓励婴幼儿将自身的音乐才华积极展现出来。通过相关预测得出,此种早期音乐参与可使得婴幼儿有更明显的音乐反应,而接受过亲子律动活动的婴幼儿,在后续的受教育过程中,相比于同龄人有着更高的音乐节奏掌握天赋,对节奏更具敏感性。

2.4 促进婴幼儿提升专注力

在亲子律动活动参与过程中,婴幼儿能够欣赏富有节奏性的音乐,更好地理解音乐内容,并在肢体表达过程中,促进舞蹈能力的提升。婴幼儿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为理解音乐往往会仔细聆听,这对注意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也可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舞蹈律动方面,需要学习的时间较长,婴幼儿要将舞蹈动作更好地表达出来就需要不断练习,而在坚持练习的过程中,对意志力与耐力的培养极为重要,从而使得婴幼儿综合素养获得较好地提升。

2.5 提升亲子互动的趣味性

从婴幼儿的家庭教育实践情况来看,具有创意性且代入感极强的音乐内容,可使得亲子律动的成效更加明显。在欢快的旋律与节奏下,婴幼儿可有效提升亲子活动参与意愿,自身的情感需求获得有效满足,参与积极性也会不断提升。此种趣味性的判定可通过节拍适宜性、旋律吸引力来进行。例如,《萧》这首儿童歌曲旋律与节奏平和,很多家长都将其作为摇篮曲,可用于辅助家长抚慰孩子。同时,音乐律动还可使得亲子活动更具叙事性,提升音乐的生动性,使得婴幼儿在活动参与过程中有更加丰富的体验。

3 律动在0~3岁婴幼儿亲子互动中的应用原则

3.1 科学性原则

家长在0~3岁婴幼儿亲子律动活动策划时,必须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情况及音乐基础进行了解。婴儿本就有声音感知力,因而在音乐律动设计时,需要选择对听觉发展有积极作用的音乐素材,通过旋律和节奏激发婴幼儿的兴趣,若对生理发展特性不够重视,就无法完成律动活动设计目标。如刚满一岁的婴幼儿,此时正是学步的重要阶段,若律动设置目标为跳舞,那么和其实际情况不相匹配。所以,结合婴幼儿的发展情况来制定亲子律动规划,是音乐律动在亲子活动中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

3.2 互动性原则

父母和婴幼儿的动态互动,是提升亲子律动效果的重要因素。已有研究得出,亲子律动中父母和婴幼儿的互动密切度将决定孩子在活动中的快乐程度,对于亲子关系的拉近也有着显著的作用。同时,父母双方一同参与可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婴幼儿的全面发展。总的说来,父母和孩子的互动,可有效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感觉更有安全性,并促进孩子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定期开展亲子律动活动,可提升婴幼儿的身心健康水平,也可使得家庭长久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

3.3 适宜性原则

在亲子律动活动策划过程中,应保障策划的活动和0~3岁婴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实况相适应,所选的音乐和律动内容是切实有助于婴幼儿健康成长的。选择适宜的音乐,可使得音乐活动内涵更加丰富,对于幼儿听觉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选择丰富的声乐作品,可促进婴幼儿强化语言能力,而自然界的声音更加有助于幼儿想象力的培养,为幼儿和外界联系搭建桥梁。所以,在选择音乐内容时,需要保障音乐和幼儿的认知水平相符,结合幼儿的喜好来选择对应的律动内容,提升两者的匹配性。长时间使用同一首音乐后必须更换,但音乐更换并不是随意性的,应当要让其自然过渡,选择恰当的时机及合适的音乐。同时,适宜的动作内容,也会对亲子活动有效性产生重要影响,在音乐律动调整过程中,应确保动作和音乐变更的适宜性。对于音量控制,超过90分贝的音量极易给人的听觉神经产生不良影响,因而在0~3岁婴幼儿的亲子律动中,音乐分贝应适宜控制在40至60间,即和正常室内对外音量差不多。播放设备放置的位置和幼儿应保持合理的距离,且每一次播放都应控制在10分钟之内。应关注的是,亲子律动的开展必须要有兴趣作为基础,选择的律动内容和音乐材料都需要幼儿感兴趣的,只有幼儿真正产生兴趣,亲子律动活动成功的概率也会更高。家长在亲子律动具体设计时,应结合幼儿的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活动,如0~1岁幼儿亲子律动应加强肢体接触,给予幼儿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通过和父母肢体接触提升安全性,拉近相互间的关系;对于1~2岁的婴幼儿,需将物体探索放在重要位置,通过不同的物品来吸引幼儿,使其借助触觉对音乐形成更真实的感受。对于2~3岁的幼儿,设计的亲子律动活动应体现出开放性,让幼儿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造。

4 0~3岁婴幼儿亲子律动实践

4.1 注重活动趣味性

婴幼儿的世界原本就充满各种各样的声音,若可引导幼儿利用音乐来感知钟表声、脚步声等日常生活内容,可使得他们对节奏形成良好感知,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理解音乐律动。在亲子律动中,父母可引导幼儿通过拍手、跺脚等动作来表达自身所听到的节奏,并利用此方法来教授婴幼儿二拍子、三拍子等节奏,并在音乐伴随之下,使得幼儿通过动作感知节奏,促进自身音乐感知力的提升。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注重节奏的调整,如可应用风吹、雨打、小马奔腾等独特节奏变化,使得婴幼儿的音乐掌控力获得有效锻炼,对身心的共同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4.2 音乐须具有节奏性

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节奏,婴幼儿需要通过多听、多观察,才可有效培养节奏感。亲子律动的音乐除了旋律优美外,必须富有节奏感,最为关键的是对婴幼儿有吸引力。亲子律动可由简单体验开展,如播放简单的拍手跺脚的音乐内容,婴幼儿在音乐的鼓动之下,会投入地跟着跺脚、拍手,培养自己的节奏感。语言和节奏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婴幼儿学习过程中可借助语言练习促进节奏的掌握。如亲子节奏活动的开展,家长可选择《小青蛙》这首歌,该歌不仅有演唱部分,还有说白内容,婴幼儿在边听边动以及边模仿之下,可对歌曲的节奏有更为深刻的感受。在亲子律动过程中,家长可扮演小青蛙,边念歌词边用手脚来表演,使得婴幼儿对活动的参与产生兴趣。基于婴幼儿已产生兴趣的情况,引导其认真倾听音乐,边倾听边试着模仿小青蛙,提示孩子在间奏时可随意摇摆、点头,给幼儿自主发挥的空间。接着引导婴幼儿通过敲节奏板来呈现青蛙叫,促进经验的迁移,家长适当地为孩子提供帮助,带动孩子跟着音乐节奏来拍板,对节奏形成更进一步的感受,将明快的节奏更好地表现出来。

4.3 注重游戏的融入

0~3岁的婴幼儿具象思维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需要结合此特性来设计生动性、操作性强的游戏,使得婴幼儿游戏参与兴趣被充分激发,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音乐,丰富自身的表达方式。家长在具体实施时,可结合歌词来进行游戏情节设计,也可以用说唱形式来演绎儿歌。如《摸鸟蛋》这首有趣的童谣,其歌词极具地方特色,亲子律动时可通过说唱的玩法,边和婴幼儿游戏边听音乐,感受亲子律动的趣味性,也可有效锻炼婴幼儿的反应能力。初进入游戏状态时,可让婴幼儿伸出手臂当大树,由家长伸手摸鸟蛋。紧接着更换婴幼儿和家长的角色,让孩子负责摸鸟蛋,并配合音乐中的说唱内容来做动作,促进婴幼儿锻炼肢体协调性,提升个人的反应能力。又如,可开展“母鸭带小鸭”的亲子律动活动,家长可创造活动情境,引导婴幼儿进入到情境当中。家长引导孩子:“鸭妈妈要带着小鸭子玩游戏啦。”宝宝可跟着我一起做动作,活动过程中家长也跟随音乐的变化来引导孩子,只有这样才可让孩子感受音乐活动趣味,促进亲子情感的加深。总的来说,0~3岁婴幼儿的亲子律动活动,需要做到动静相宜,有趣味性的游戏情境,但又不会显得活动杂乱无章,这便要求家长多加关心孩子的需求,做好游戏的设计工作。只有如此,家长和婴幼儿在亲子律动活动中才可切实体会快乐,并促进孩子提升节奏感、音乐感受力,有效锻炼听觉能力,开发音乐智能,肢体协调力也可得到一定程度提升。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提升参与度,指导孩子体会音乐的律动,将亲子律动活动的开展意义切实展现出来。

4.4 动作应简单易懂

0~3岁婴幼儿因年龄方面的限制,动作执行力稍显不足,所以亲子律动活动开展过程中还应注重结合婴幼儿的实况来简化动作,如此才可使得在适当的情境下获得较好的锻炼,促进婴幼儿形成节奏感。例如,婴幼儿的敲敲打打行为对他们来说是极有乐趣的,其实敲击行为可引导婴幼儿探索声音世界,也可促进节奏感的培养。也就是说,在击打过程中寻找规律性,可使得婴幼儿开始关注节奏,通过律动来感知音乐节奏。同时,家长可充分利用各种饮料瓶,创造丰富多彩的敲击声,通过不同敲击声的演绎,引导幼儿来感受强拍和弱拍的差异,强化婴幼儿对节奏的感知。此外,电话铃声、汽车喇叭声等都是婴幼儿日常经常会接触的声音,这些声音都具有节奏性,若是家长可收集与利用这些声音,这对婴幼儿的音乐素养培育是非常有利的。通过拍打双手等简单动作来模仿这些声音,可使得婴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下发现声音节奏,有效激发对音乐的兴趣,从而提升自身的音乐理解力与表达力,为日后在音乐道路上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4.5 提升活动的互动性

婴幼儿教育本身就具有特殊性,0~3岁的婴幼儿获取知识的途径大多是模仿性学习,所处的环境以及日常的亲子沟通,都会对婴幼儿的早期发展产生显著影响。但很多家长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婴幼儿早期教育时,都是规规矩矩地教导婴幼儿一些规矩、知识,将孩子困在牢笼中,此种模式不仅无法获得想要的效果,还会使得孩子天性被抹杀,这对日后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家长在亲子律动过程中,必须敢于突破传统理念的束缚,结合0~3岁婴幼儿的身心特性,结合幼儿的兴趣点,打造极具互动性的亲子律动活动,在保障活动成效的基础上,推动婴幼儿实现更好的发展。例如,在具体活动开展时,家长可结合婴幼儿的特点以及亲子律动的特征,以婴幼儿兴趣激发作为切入点,注重凸显婴幼儿的活动主体地位,打造富有互动性的活动,使得整个活动开展过程中形成良性互动,更好地拉近亲子关系。婴幼儿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且喜欢有趣味性的东西,家长必须要把握好此特性,在活动策划时以孩子兴趣激发为核心,引导孩子积极参与互动,由此更好达成亲子律动的目的。如舞蹈律动的开展不可过于盲目,需要将协调性放在重要位置,在活动策划时可结合协调性的特征来创造有意义的活动,如走正步、单脚站立等亲子律动活动的策划,可使得婴幼儿在兴趣被激发的情况下参与互动,更好地保障活动的开展成效。此外,家长在活动编排过程中,应注重互动要从婴幼儿和音乐互动、婴幼儿和家长互动两个层面着手策划,营造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有效互动的基础上,掌握音乐的节奏,提升对家长的信任度。如家长可设计加速舞蹈活动,通过让婴幼儿在正常音乐节奏下跟着舞蹈,并不断增加音乐的速度,每次孩子跟上音乐节奏后,都可为其奖励一个小礼品,用以保持婴幼儿继续参与的动力,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激发竞争意识。需要注意的是,婴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尚待提升,在加速舞蹈活动过程中需做好保护措施,确保婴幼儿律动过程的安全性。此外,设计互动性的活动时,家长必须确保孩子是能够理解活动的,活动难易度需合理把握,避免难度过大而降低婴幼儿的参与感,或是安全无法获得保障而出现意外损伤的现象产生。只有婴幼儿真正积极互动,在活动中具有获得感,才可展现活动的意义。

5 结语

综上所述,近些年,0~3岁婴幼儿的教育问题备受重视,亲子律动的重要性也逐步受到广泛认可,已有不少家长经常性带着婴幼儿参与亲子律动活动,取得的效果都是有目共睹的。若要发挥音乐律动的真正效果,就应充分认知其艺术价值,并结合婴幼儿的身心特性以及兴趣点,巧妙地将音乐律动融入亲子活动,从而能够丰富亲子互动,并促进婴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交发展。此外,在0~3岁婴幼儿亲子律动活动过程中,家长要遵循科学性、互动性、适宜性的原则,以简单的动作、动感的节奏、趣味的形式激发孩子的活力,为其身心的健全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系陕西学前师范学院2022年度学前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科研项目“0~3岁婴幼儿亲子律动实践研究”研究成果,项目号:JD2022Z13。

(作者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