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海洋文化资源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传统,它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文化精髓的体现。文章围绕家乡海洋文化资源构建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框架方面,包括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设计、课程的组织实施和课程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实施中,以幼儿的生活和体验为出发点,引导幼儿深入学习海洋文化;同时优化活动的组织方式,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最后提出了家-园-社共育的理念,强调了家庭、幼儿园和社会之间的密切合作,为幼儿提供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共同强调了利用社会资源和幼儿易于理解的方式,激发其对家乡及祖国的热爱。家乡不仅是地理位置上的原点,更是幼儿情感、认知、社会性和审美发展的宝贵资源。因此,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以适宜的方式引导幼儿感受家乡的魅力,激发他们对家乡乃至祖国的深厚情感,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论文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沿海幼儿园为例,该地区作为中国南部独特的海洋文化聚集地,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沿革和文化传承。其海洋资源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文化精髓的体现。这片海域孕育了独特的渔耕文明和渔业文化,为当地居民的生活和传统方式注入了深厚的海洋情怀。儿童期是形成文化习性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幼儿展现出对环境和文化的极高适应性和学习能力。对生活在此地的幼儿而言,海洋文化是他们身份认同的一部分,也是探索和学习的宝库。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将海洋文化资源纳入幼儿园园本课程,是构建符合沿海地区幼儿园幼儿需要和兴趣,并能充分利用幼儿园周围的海洋文化课程资源而形成的课程。这不仅能满足幼儿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也能加深幼儿对家乡文化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和爱好。通过学习和体验海洋文化,幼儿将形成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尊重与保护意识,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尽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海洋文化资源极具教育价值,但其在幼儿园园本课程中的应用尚显不足,许多沿海幼儿园在课程设计与实施中忽视了利用这些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潜力,导致课程缺乏地方特色和文化深度。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构建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适应的园本课程,为幼儿园提供一个可以让幼儿深入了解和体验家乡海洋文化的学习平台,这对于培养幼儿的本土文化认同感、探索热情和为其未来学习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尤为必要。
1 依托家乡海洋文化资源构建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框架
在构建基于家乡海洋文化资源的幼儿园园本课程框架中,本研究深受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泰勒的影响,将课程视为一系列有目的、结构化的学习活动和资源的精心设计与有序组织。泰勒认为,这些活动和资源的设计与组织应旨在帮助学生实现特定的学习目标。依据这一理论框架,课程构建过程中注重目标的明确性、内容的科学性以及活动的系统性,以确保课程的有效性和适应性,从而全面促进幼儿的发展。
1.1 课程目标的制定
依照劳伦斯·斯坦豪斯的观点,课程目标的制定应当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它需要体现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共同决策和互动。这种方法确保课程目标能够更好地适应学习者的需求和背景,并促进学习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参与与自主性。在确定课程目标的过程中,课程设计者需深入理解《幼儿园工作规程》和《3~6岁儿童发展与指南》等教育部相关文件的要求,准确把握幼儿的年龄阶段特征,并充分认识到家乡海洋文化资源在构建幼儿园园本课程中的独特作用。只有这样,课程开发者才能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为幼儿园园本课程指明方向。课程的作用是把知识灌注在儿童的生活里,并将其转换成促进儿童生活和成长的动力,搭建儿童从现在走向未来成熟的阶梯。同时结合海洋教育的要求,幼儿园海洋教育应是增强海洋意识、拓展海洋知识、培养海洋素养的教育形式。因此,依托家乡海洋文化资源的幼儿园园本课程是旨在构建一套融合增强海洋意识、拓展海洋知识与培养海洋素养的幼儿园园本课程。该课程目标是让幼儿在亲近海洋的过程中,不仅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海洋环境的保护意义以及人类与海洋的和谐共生关系,还能激发他们对海洋探索的兴趣与热爱,培养其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的课程目标不仅符合幼儿发展的需要,也能够使他们在家乡海洋文化的环境中获得全面的教育和成长。通过这种动态的、参与式的课程目标制定过程,我们不仅能够确保课程内容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还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充满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探索和学习家乡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过程中,享受成长的乐趣,并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关键。课程的真正适宜性和有效性,要求其具备本地性,即课程内容与特定区域的生活和文化相适应,使儿童对其熟悉、感兴趣、易于投入。这样的课程能够给儿童带来安全感、归属感、存在感和主体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决策需深入挖掘和分析该地区海洋文化所蕴含的丰富教育元素,以便将这些元素融入教学活动中,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和知识内涵。考虑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洋文化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和多层次性,在课程内容的开发中,应着眼于幼儿家乡生活是课程内容的重要来源。
第一,围绕资源特征开发课程内容。海洋文化资源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与人文资源。自然资源是幼儿了解家乡文化、探索自然的重要途径。包括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生态系统、海洋保护等,课程内容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了解家乡海洋中的海豚、青蟹、鲎、石斑鱼等各种海洋生物。海洋生态系统中讲解海洋生态系统的构成,如潮汐、红树林、白鹭等,让幼儿理解自然界的循环和平衡。教育幼儿如何保护海洋环境,避免污染,珍惜海洋资源。社会资源主要是指渔业文化、海洋经济等,如让幼儿了解渔民的生活和文化。讲解海港的运输的重要性,让幼儿认识到海洋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介绍现代海洋科技的发展,如海洋能源利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人文资源是指海洋艺术、海洋文学、海洋节日与传统等,让幼儿体验海洋文化的魅力。
第二、围绕幼儿生活经验和年龄阶段开发课程内容。努力营造一个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有更加直接的交互作用的教育环境,是园本课程建设的初衷之一。所以园本课程内容的设计应始终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将这些经验作为连接幼儿与家乡海洋文化资源的桥梁。通过将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观察、问题、兴趣点以及他们自然而然地产生的探索欲望纳入课程设计中,我们能够创建一个既富有教育意义又能引起幼儿共鸣的学习环境。
1.3 课程的组织实施
园本课程的组织实施是把静态的课程方案转化为动态的课程实践的过程,也是教师以课堂计划为依据而组织幼儿活动过程的形式。依托家乡海洋文化资源的幼儿园园本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方式,强调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和实践体验等来组织课程,将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人文、民俗风情等组织课程,可以让幼儿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获得全面的发展。《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同时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这为园本课程的开展提供了多样的组织形式。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区域活动、园本节日活动、游戏活动、研学活动等多种形式来组织园本课程,使之成为幼儿认知发展、情感联结和技能提升的平台。首先,主题活动作为课程的核心,围绕以海洋文化为基础展开深入探索。这些主题活动不仅可以贯穿于整个学年,还能够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学习反馈进行灵活调整,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够深入参与其中,如可以考虑不同季节的海洋特点。夏季可以组织幼儿开展海边沙滩活动,观察潮汐变化;冬季则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介介绍海洋生物和环境。其次,区域活动通过在园内设立特定的学习区域,将不同的海洋文化元素融入幼儿的日常学习中。如幼儿对某一种海洋生物特别感兴趣,可以适当增加相关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幼儿园可以创建一个“海洋生物探索区”,让幼儿通过观察模型和图片,了解不同海洋生物的特征和习性。园本节日活动则是将海洋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的节日庆典中,同时也可以结合海洋节日,世界海洋日、国际航海日等,来设计一系列富有教育意义和趣味性的活动。如在国际航海日,可以模拟航海探险游戏,让孩子们体验航海的乐趣和挑战。同时也可以举办“海洋文化节”或“渔村节”。幼儿可以参与到制作海洋主题装饰、表演海洋故事剧目等活动中,从而增强对海洋文化的认识和情感联系。此外,游戏活动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天然方式。设计了一系列富有创意和教育意义的海洋主题游戏,如“寻宝游戏”“海洋生物猜猜看”等,旨在通过趣味性的互动,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海洋文化知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研学活动则提供了一种实地考察和体验的机会,让幼儿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海洋环境中学习和探索。例如,可以组织幼儿前往钦州北部湾海域的海滩、海港、海洋博物馆、红树林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直接观察和接触海洋生物,了解海洋生态系统,体验渔民的生活方式,探究海港的智能化等,从而增强对海洋文化的认识和感受。通过以上各种形式的多样化设计,我们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北部湾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还能为幼儿提供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的学习环境。这样的课程组织实施有助于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发展个人兴趣,同时既可以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爱护。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对海洋科技的了解和探究精神。
1.4 课程的评价
园本课程的评价是确保教育活动有效性和持续改进的关键环节。有效的评价体系应超越形式主义,注重实质性的教学效果,促进不同主体之间的有效沟通和理解。首先,评价应综合考虑教学过程和学习成果。除了对幼儿学习成果的评估外,还应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工具和方法,例如观察记录表、幼儿作品评价标准、家长反馈问卷等,全面了解课程的实施情况。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更科学地反映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为课程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其次,评价应该注重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该不断进行格式化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发现和支持幼儿有意义地学习。同时,通过总结性评价来分析课程实施的整体效果,评估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以及课程对幼儿发展的长远影响。再次,评价应该是一个参与性的过程。除了教师之外,幼儿、家长、社区成员等也应该成为评价的参与者。我们应该建立开放的沟通渠道,鼓励所有利益相关者表达对课程的看法和建议,共同探讨课程的改进方向。最后,评价的结果应该应用于课程的持续改进中。评价结果不仅要反馈给教师,还要让家长、幼儿和社区了解,以便共同参与到课程优化的过程中来。基于评价结果,教师和幼儿园管理者应该定期修订和更新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确保课程能够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和社区的期望。综上所述,有效的课程评价体系是提高园本课程质量的关键。通过综合考虑教学过程和学习成果,注重过程与结果的结合,促进全体参与,并将评价结果用于课程的持续改进,可以确保依托家乡海洋文化资源构建的幼儿园园本课程能够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 依托家乡海洋文化资源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实施
2.1 以幼儿的生活和体验为出发点实施课程
教师应以幼儿的生活和体验为切入点,链接家乡海洋文化资源融入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中,让幼儿自然地融入家乡文化环境中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特点决定了幼儿更倾向于探索那些能够引起他们兴趣和好奇心的人、事、物。家乡海洋文化资源为幼儿提供了更为实际感受、接触与参与海洋文化的机会,从而更有助于幼儿对家乡的爱。首先,以幼儿的生活为出发点意味着教师应该关注幼儿的生活经历和兴趣爱好。家乡海洋文化浸润幼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在梳理家乡海洋文化资源时,要注意寻找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带领幼儿实地探索,帮助他们获取丰富的课外知识和实践经验。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生活体验,设计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主题活动,如海洋游戏、海洋手工制作、海滩观察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其次,以幼儿的体验为出发点意味着教师应该创造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通过打造海洋主题文化的幼儿园环境、布置海洋文化展示区、组织户外探索活动等方式,营造出浓厚的海洋文化氛围,让幼儿在愉悦的环境中探索、体验和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参与实践活动,如走进红树林,参观海洋科普展览等,让他们通过亲身参与来感知和保护海洋的重要性。通过以幼儿的生活和体验为出发点实施属于自己家乡的海洋文化园本课程,以增强他们对海洋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2 优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引导幼儿的深度学习
通过精心设计和有效组织各种学习活动,引导幼儿进行深度学习,旨在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参与海洋文化学习的过程中达到更深层次的认知和理解。首先,优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可以通过设立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来实现。在北部湾海洋文化资源的园本课程中,可以设置探究性学习任务,如组织幼儿进行海洋生物观察、海洋生态环境调查等,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积累海洋知识。同时,可以设计启发性的问题讨论和小组合作活动,激发幼儿的思维和探索欲望,引导他们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其次,优化活动的组织方式还可以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技术来实现。在北部湾海洋文化资源的园本课程中,可以结合故事讲解、实地考察、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教学手段,以及利用互联网资源和科技设备,如VR技术、沙盘模型等,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和学习途径。这样可以使幼儿在不同的学习环境和情境中进行多样性学习,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最后,优化活动的组织方式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水平。在北部湾海洋文化资源的园本课程实施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和学习特点,差异化地设计和组织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确保他们在活动中能够充分参与并取得实质性的学习收获。
2.3 家—园—社共育,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通过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的紧密合作,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环境。家庭是幼儿个性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场所,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在家庭中,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和亲子互动,培养幼儿对家乡海洋文化的兴趣和认知,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海洋文化相关的活动和体验。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阶段,承担着启蒙教育和全面发展的责任。依托家乡海洋文化资源,幼儿园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园本课程,如海洋探索活动、海洋文化艺术表现等,引导幼儿通过游戏和体验来感知和理解海洋文化的内涵和特色。社会是幼儿成长的广阔舞台。社会资源丰富,包括博物馆、海洋科普活动中心、红树林保护区等,这些都是幼儿学习海洋文化的宝贵资源。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海洋博物馆、参与海洋保护志愿者活动等,让幼儿通过参与社会活动来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经验,丰富自己的学习体验。通过家—园—社共育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同合作的目标,发现新课程的生长点,从而激发幼儿对家乡海洋文化的持续探索。
3 结语
依托家乡海洋文化资源构建幼儿园园本课程,不仅是对幼儿园教育的创新,更是对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将家乡海洋文化资源融入课程,不仅丰富了幼儿的学习内容,也促进了幼儿的身心发展。海洋文化资源作为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幼儿园的教育实践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涵。这种课程构建在实践中,不仅能够培养幼儿对家乡海洋文化的热爱和认同,还能激发其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探索精神。通过本研究的探索与实践,希望能够为海洋文化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一些启示,为幼儿园的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性,未来的工作还需进一步深入,以更好地推动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和完善。
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自筹经费重点课题“依托家乡海洋文化资源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研究”(项目编号:2023B325)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北部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