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学分制是高等教育院校推进现代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模式,进一步扩大了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和创造力,对新时代深化教育教学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立足当前高等教育院校实施完全学分制,阐析完全学分制的发展脉络和功能效用,以期帮助HN大学探索实施完全学分制的策略路径,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有益的教学教育制度改革保障。
完全学分制作为区别于固定修业年限的学年学分制的一类学分制,强调学分在学生学业考评环节的可量度,是指把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以在一定年限区间内(比如3~7年)取得最低必要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教育管理制度。《国际高等教育百科全书》将学分制定义为对特定教学过程完成情况予以衡量的一个管理办法,而《高等教育辞典》将此解释为主要用于高等教育院校运用学分数量计算学习完成量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这表明完全学分制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学分教学管理办法,更是一种集成教育理念和管理实践的现代教学管理制度,把握好和实行好完全学分制,有助于促进高等教育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
1 完全学分制的发展脉络
学分制发展起源于19世纪初期美国哈佛大学提出的选修制,其思想根源则来自德国教育家洪堡提倡学术自由思想。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洪堡在柏林大学任教时主张“由科学而达致修养”,强调学生有自行安排学习进度、自行选择学习深度的权利。受洪堡思想影响,1825年美国哈佛大学开始允许高年级学生选修一定数量的课程,到1870年哈佛大学全面推行自由选课制。选修制的推行,使得哈佛大学课程体系日益丰富,促进课程与新产生的文化、社会及科研成果紧密结合,展示了大学教育的勃勃生机和探索活力。随后选修制演变为学分制,又扩散到西方发达国家各个大学接纳应用,同时相继向世界各地推广。
我国1917年开始在北京大学试行选科制,奠定了国内学分制的雏形。新中国成立以后,高校人才培养经历了由学年制、学年学分制逐步向(完全)学分制演变的过程。进入21世纪后,为应对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挑战,推进高校人才培养学分制改革更受到国家层面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高校要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早在2001年前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在本科新生开始试行完全学分制。经过多年的持续改革和不断完善,完全学分制在高校普遍实施。例如辽宁省宣布2021年全省普通高校全面实施完全学分制改革。
完全学分制的演变形成最初得益于大学生自主学习思想,然后由自由选课制逐步改革完善而来。尽管实施完全学分制需要在系列规章制度实施前提下开展,但完全学分制根本上还是自由选课制与弹性学制、导师制结合的产物,其主要特征体现为以下方面。
一是学生自主选课。选课制在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体系中居于核心位置,能够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以及特长或者是学习意愿自主选课,更加倡导学生个性化培养,尊重学生的个人爱好以及自身特长,并在一定程度上创造条件发展学生个性。通过选课制,学生可以进行跨学科课程学习,甚至可以提前试听某门课程,然后再根据试听结果去选择课程或者老师,使得学生享有对课程自选、补选、改选、退选的机会,让学生的学习选择自由度达到最大化,进一步扩大其知识体系构成和广泛的知识面,更能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同时由于自我选课,更有利于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课程学习负责。
二是在校学习年限富有弹性。弹性学制下,学生以完成专业培养方案内的总学分为毕业审核条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选择提前或者延迟毕业,在校学习年限可以缩短也可以延长,不再是完全固定的。灵活的学制不仅体现了学分制的独特性,而且还充分满足了学生个体差异的需要,体现出在学分制下教育的极大开放性。
三是导师一对一指导。实行导师制是高校当前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重要举措。导师由具有资质的优秀教师担任,在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时,指定某位导师对刚入学的本科生进行学习、科研和生活上的不定时的一对一指导,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学生选课过程中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支持,同时在思想与心理上也能够给予学生咨询指导和帮助,为学生高质量成长成才做好学业指导和身心健康关爱。
2 完善学分制与高教改革发展的融合
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规划,高等学校要成为新时代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要显著增强。完全学分制是适应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学管理制度。我国于2019年10月出台《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在阐述“深化教育教学制度改革”方面意见时强调要完善学分制,支持高校进一步完善学分制,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由于完全学分制改革打破了学年制及学年学分制的学习时间及内容硬性约束,进而对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培养适应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形势的创新型人才发挥重要的制度保障作用。
2.1 实行完全学分制,增强人才的自主性和坚韧性
学生行为的“弹性”与“韧性”对于培养人才创新能力非常关键,“弹性”有助于孵化产生创新型人才,“韧性”则可以形成人才在促进社会创新发展中的适应能力。推行完全学分制,让学生的修业年限及学习内容具有充分弹性,能在导师指导下自主设定学习时长、内容及目标,让学生自主选课、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任课老师,有利于发挥主体能动性,促进潜在的学习兴趣与爱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伴随学生学习选择性的增加,则持续磨炼了学生成长成才的“韧性”,提高应对诸多不确定性的社会挑战。
2.2 实行完全学分制,增进人才知识能力的交叉复合度
完全学分制允许学生自由选课,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能力和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来选择自己想学的课程,并且决定每学期修读学分多少以及在一定年限内完成学业,保障了学生核心课程之外跨专业、跨学科、跨门类乃至跨学校自由选课的权利,让学生有跨界、跨专业学习足够的选修课、通识课等不同知识的机会,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同时拓宽知识面,做到能跨界学习更多不同的知识,从而让学生在不同知识体系的碰撞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容易取得创新性学习成果。
2.3 实行完全学分制,创设教学教育资源协调高效共享的学习环境
完全学分制让学生学习自主灵活,这对促进高等教育院校协调高效利用教学资源与师资资源,打造“课程超市”,推动协同育人,提升办学实力和凸显办学特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和挑战。特别是学生拥有选择课程以及任课老师的权利,这改变了过去不少任课老师固定的“一人一课”的僵化模式,促进教师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质量,拓宽知识面,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式,进一步激发了教师提升自我、开设高水平课程、打造有学生学习吸引力的课堂内容潜能,有利于提高教学教育水平。
3 HN大学实施完全学分制的策略建议
HN大学是国内一所“双一流”高校,致力呼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战略需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更高质量的育人目标,为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推行教学教育改革,确定2021级普通本科学生从2022年春季学期开始实施完全学分制改革,其他年级则按有利于学生发展原则统筹推进。完全学分制实施应当紧密结合高校发展实际,为高水平培养创新型人才探索出切实高效的实施策略。
3.1 紧扣自主学习主旨,着力培养自贸港创新型人才
完全学分制打破以往高等教育学年制的学习年限和教育内容刚性约束,在教学管理过程允许采用多样特殊的人才教育规格和较为灵活的过程管理方式,形成基于学生自主选课前提下取得合理学分和绩点作为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赋予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主权,让学生能按照自身兴趣和特长禀赋,拥有更多的课程学习选择机会,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路径,同时让不同学生在升学、就业选择中拥有更大弹性自由度。HN大学身处全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海南自贸港,肩负着为开放创新的自贸港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应当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重塑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体系,以更高站位认识完全学分制教育改革,以更大决心推进完全学分制教育改革,以更强力度保障完全学分制教育改革,积极构建更高水平的“学科交叉、本研贯通、融通中外、个性成长”的育人模式,全面激发办学活力和培养人才的创造活力。通过实施完全学分制,引导学生根据自身能力与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自主审慎选择人文通识、学科通识、专业通识、专业方向、项目制研究等多个类别课程,合理安排个人学习进度,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坚持问题导向的能力水平与创新精神,获得“量身定制”的知识体系,加快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在各项竞争中更容易脱颖而出,从而使HN大学发展与海南自贸港建设同向同行,蹚出一条适应现代大学发展趋势、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道路,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发挥参与者、参谋部、孵化器和后备队的人才支撑重要作用。
3.2 紧扣灵活选学功能,着力拓展教学融合平台建设
实施完全学分制是对原有刚性教学管理模式的颠覆性改革,打破了传统的以专业、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安排的界限,教学管理的对象更加关注学生个人,推行专业注册下的选课制,让人才培养方案变得柔性,允许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可根据自身的爱好、兴趣设置个性化修读方案,选修自己喜欢的课程;同时使教学运行的过程灵活多样,由教师和学生自己选择教学任务,一方面教师可根据学期任务选择自己想要开设的课程和上课时间、地点,另一方面学生也能根据个性化修读方案进行课程、教师、上课时间和地点等选择,甚至在完成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满足主修专业培养要求总学分后可申请提前毕业,也可在主修专业学习的同时,申请参加主修专业类以外的专业进行辅修学习。据有关数据显示,HN大学2023年秋季学期共开设选课课程2170门、7877个教学班;自主选课学生高达157306人次,与学分制改革之前的2021年同比增长2.7倍;自主选课数量占比达88.6%。随着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生态发生变化,建立学生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教师选开课,学生选课程、选教师,导师导学等教学运行管理工作量大幅增加,形成的海量信息需要快速处理。教学融合平台应当发挥现代化教学管理过程中承担信息处理的重要作用,构建起全面学分制改革实践的重要手段和实施路径。HN大学要统筹考虑自身基本教学资源和人才培养需求情况,以学科专业、校区布局等为依托,建立合理的专业组群。同时,必须依靠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保证教学管理信息的准确无误和畅通无阻,要通过构建教学融合平台建设,让平台具备数据共享性高、覆盖面广、流程完善、方便快捷等功能特征,能够帮助处理教学管理运行海量信息,促进学生和教师、管理与服务的信息适宜性、交互性、及时性,实现教学管理运行的信息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3.3 紧扣教学相长效果,着力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提升
实施完全学分制,有利于形成优先满足学生个人选择、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管理新格局,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得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动力,能够自主选择兴趣专业的课程,更好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步调,去拓展兴趣爱好或者优化学习计划,让学业更具含金量和竞争力。HN大学至今已有1254名本科学生完成大学英语课程成绩置换,其中2021级同级占比10.71%;2022级248名本科学生通过了大学体育新生游泳课免修。同时,由于学生不再按照学年制“齐步走”选课,而是有机会“用脚投票”选课选教师,教学认真负责、教学质量高的授课教师所授课程通常备受欢迎,而教学呆板、枯燥无味的课程常常遭受冷落,甚至会出现同一门课程,因为授课老师不同,而呈现一边冷一边热的现象。这将对教师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极大地刺激了教师不断增强专业学科素养,更新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及服务观念,注重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提高课程质量和教学水平,更加关注和满足学生的获得感。HN大学要加强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改变过去那种“灌输式”教学模式,尝试建立探索式、启发式、创新式教学,改变原有的“教”与“学”的关系,在“教”中扩展课程体系的广度,突出知识的前沿性和教学体系的进阶性,在“学”中将无限的知识资源引入自主学习,坚持知识传授与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及时地把学科专业最新的理论成果传授给学生的同时,通过创新精神感召学生参与创新研究项目,增益学生学习效果和能力才干。
3.4 紧扣有序高效运转,着力强化各方协同工作
实施完全学分制,推进路径是通过构建“一生一策”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教师教学由“漫灌式”转变为“滴灌式”,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增强和养成学生的思想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这无疑对学校的课程建设、教学管理、学生就业服务、资源配置等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必须举全校之力共同构建适应完全学分制改革的人才培养体系。HN大学要加紧专业课程改革,重视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布局紧密结合,加快传统专业的改造,提前布局设置前沿专业和交叉专业,增强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确保符合国家专业类标准、体现产出导向理念、强化理论基础、突出科教融合、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深化科教协同、基础学科拔尖、产教融合等各类人才培养。同时,打造具有较强内生力和拓展力的专业体系,结合学校阶段发展实际建立适当的学科专业组群,准确划分必修课、选修课、第二课堂高校等课程属性,通过规范课程属性、优化开课学期、丰富课程范围等举措,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和特长,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加大学习自主权。要健全实行学业导师制,指导学生做好生涯规划、专业选择、课程选读,制订个人学习计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者、规划者和监督者。要加强实践教学(包括学生实习和实践课)的改革创新,强化社会实践锻炼,不断拓宽实践渠道,加强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用人单位的联系,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校奖合作”“校地合作”“校协合作”“校友合作”“校基合作”等产学研合作育人模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所需人才。要构建全员、全过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引入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机构,依托互联网拓展就业指导和就业推荐渠道,全面提升学生就业能力。要做好学校资源的统筹建设、配置和利用,加强教学融合平台建设,提高资源整合使用效益。
3.5 紧扣规范运行保障,着力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实施完全学分制是一项需要多方面协调推进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健全包括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制度、配套支持体系等系列规章制度,为实施工作规范化运行保驾护航。HN大学要成立工作机构,研究部署、协调和落实学分制改革工作,确定改革各项任务和实施“路线图”。要深化“本硕博贯通”的培养机制,设立专业责任教授制度,规划优化专业教学体系,在全校范围内遴选了一批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熟悉国内本专业建设与改革情况的责任教授,牵头负责拟定专业整体建设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专业建设方案和精品课程建设方案。要改革教学业绩激励和约束制度,强化学bdc9dacb870f225df407bc6337f14e0a生自主学习,建立选课制、课程体系、学分管理、弹性学制、绩点制等,同时增设导师制,指导学生做好生涯规划、专业选择、课程学习和科研引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要逐步优化教师评价体系,通过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与过程评价,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实行课程主讲教师负责制和挂牌上课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建设、教学研讨和教学改革,同时开展课程考核改革,采取“第三方命题”“试题库随机拼题”等“教考分离”的方式进行,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构建适应完全学分制要求的学生激励帮扶体系和学分收费制度,促进学生更好成长成才。要加快推进人事管理和分配制度改革,构建有利于深化完全学分制改革的人事管理和分配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支持教师多开课、开好课。要完善教学一体化管理平台,形成学生入校、注册、日常教学、毕业管理等各环节的闭环运行。要加强教学条件保障建设以及深化后勤管理改革,提升服务质量,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推进和完善完全学分制是高等教育院校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正确重要方向和教学管理举措,需要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与学分、导学助学、修业年限、辅修专业、制度保障、学分收费等方面进行研究推进,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全面实施学分制管理制度,努力培养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适应能力强、知识面广的创新型人才。
本文系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Hnjg2022-15;海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hdjy2216;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 Hnjg2023-32。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信息化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