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视野高等职业教育战略规划与标准体系创新研究

2024-12-09 00:00陈宇垠
知识文库 2024年21期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受到了广泛关注。高等职业教育战略规划的制定,有助于明确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目标。通过对未来社会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的预判,可以合理规划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确保教育内容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从而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了确保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得到国际认可,构建一个基于国际视野的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标准体系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规范和指导,确保教育过程的标准化和系统化,同时也为教育质量的评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文中将探讨如何构建和应用这样一个评价体系,并阐述其原则。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这类人才的重要途径,其发展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必须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战略规划,并不断创新其标准体系,以确保教育质量和培养效果能够满足时代的需求。

1 高等职业教育战略规划的标准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高等职业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了各行各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而且还推动了科技进步和创新。因此,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高等职业教育战略规划,以及建立一个完善的标准体系,对于提升教育质量,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战略规划需要明确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这包括对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类型、数量进行预测,以及确定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方向。通过这样的规划,可以确保高等职业教育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保持一致,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经济的需要。

构建一个科学的标准体系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战略规划的基础。这个标准体系应该涵盖教学、管理、评价等多个方面,确保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和评价标准。通过这些标准,可以对教育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从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还有助于统一教育标准,减少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差异,使得教育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和利用。同时,它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平的学习和发展平台,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质量相当的教育服务。

2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战略规划存在的问题类型总结

2.1 指令性规划发展

在这种模式下,学校似乎已经习惯了不主动思考,而是等待上级部门的指示和通知。对于学校来说,发展就是按照文件的要求,执行文件中所体现的精神。这种依赖上级指示的被动态度,使得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学校无法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出符合自己的发展策略。这种模式也会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因为学校可能会盲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而忽视了自身的实际情况。

2.2 无目标规划发展

当下,教育部正逐步向学校下放更多的办学自主权。这一变革却暴露出一些学校在自我发展方面的困惑和迷茫。学校被鼓励发展成为特色鲜明、水平卓越的教育机构,但是这些指导性的理念并没有转化为具体的发展策略。比如对于如何构建一所具有独特特色的大学,以及如何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许多学校感到无从下手。他们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首先,特色的定义是什么?它应该包括哪些方面?其次,所谓的高水平又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是国际领先,还是国内一流?再者,学校应该如何着手打造自己的特色?又如何通过具体的措施和活动来提升学校的整体水平?面对这些问题,很多学校并没有明确的发展规划,也没有清晰的发展路径。他们没有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没有设定明确的目标要求,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号的层面,这就导致了学校的发展缺乏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高校将发展的重点放在了数量的增长上,比如新增了哪些项目,引进了哪些人才,增加了哪些专业等,以此来作为学校发展的表征。然而这种以数量增长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往往忽视了质量的提升和内在特色的培育,这无疑是对学校长远发展的一种短视行为。

2.3 模糊规划发展

这种趋势主要体现在一些领导和管理干部对于大学的本质和如何有效地运营大学的问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认知模糊。他们或许对于大学的定义、目标以及如何实现这些目标有一定的理解,但这些理解往往并不足以形成一个清晰、明确的框架,以便为大学的整体发展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由于这种认识上的模糊,当涉及高校的实际发展过程时,往往会发现,这些领导和管理干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蓝图或者策略。他们的决策往往是基于一种即兴的、反应式的模式,而不是基于一个深思熟虑、系统化的发展计划。这意味着,他们在面对大学发展的各种问题和挑战时,往往是“走一步看一步”,没有一个完整的、长远的视角来指导他们的行动。这种“走到哪里抓到哪里”的模式,虽然有时可能会偶然地抓住正确的发展方向,从而推动大学的进步和发展,但更多的时候,它可能会导致大学发展的延误,甚至是偏离正确的发展轨道。因为没有清晰的发展思路和方向,就很难确保每一步的决策都是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也很难确保每一步的决策都能够为大学的整体发展做出有效的贡献。

3 基于国际视野的高等职业教育战略规划要点

3.1 专业结构的优化

为了确保学校的专业设置能够适应未来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需求,必须从现在开始,对现有的专业布局进行深入的调整和优化。这种调整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短期内的行为,而是一种深远的、战略性的规划。不能仅仅将眼光局限于当前的市场需求,也不能因为眼前的就业率或者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须站在更高的视角,考虑到未来社会的需求,考虑到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考虑到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

3.2 建立有利于快速发展的工作机制

在高职院校的内部管理和战略规划过程中,建立和完善一整套高效的工作机制是至关重要的。这样的工作机制不仅能够为学校的快速发展提供动力,而且能够确保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实现高效率的运作。这一点在高校的关键发展项目和重点领域尤为关键,因为这些项目往往对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声誉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通过观察那些发展较好的高职院校案例,可以发现它们通常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这些学校往往拥有一套针对特定情况的特事特办的管理和决策机制,这使得它们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迅速而有效的决策。这种机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有助于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为了促进高职院校的全面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率,高职院校应当在战略规划中注重构建和完善具有针对性和创新性的工作机制。这样的机制应当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满足学校发展的特殊需求,同时也要能够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高校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3 解决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问题

在探讨文化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时,不得不首先关注的一个核心因素是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状态。这包括他们的工作热情、专业能力、教学方法和与学生的互动方式等。教职员工的状态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和学术氛围,从而对学校的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紧接着,需要考虑的是学校的育人内涵。一个学校的文化底蕴不仅仅体现在其历史传统和物质条件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它如何培养学生,如何通过教育实践来传承和发展其价值观和理念,这涉及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术追求以及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程度。在高职院校的发展过程中,真正值得关心的焦点应该是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包括学生通过教学活动究竟获得了哪些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在科研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否能够取得实质性的成果,这些成果是否能够对社会作出贡献;在参与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能否获得实践经验,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能力;经过三年或四年的学习和成长,学生在个人发展上取得了哪些显著的进步,他们的职业规划和生涯发展是否有了明确的方向;同时,教师在职业生涯中是否也在不断进步,他们的教学和研究能力是否有了显著的提升。

3.4 谋求学校与社会互动关系的突破

高等职业教育,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一变革的核心在于打破了传统上高职院校与社会之间存在的隔阂,实现了教育与社会关系的重大突破。在过去,高职院校往往与外界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两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相对较少。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状况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现代高职教育强调的是与社会的深度融合,追求“协同”发展。这种协同不仅体现在人才培养上,也体现在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多个层面。高职院校不再是孤立的教育堡垒,而是积极寻求与企业、行业以及政府等社会各界的合作,共同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开展有针对性的科研项目,提供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服务。

实现高职院校与社会互动关系的突破,意味着高职院校能够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找到更加坚实的立足点。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而且能够为高职院校带来持续不断的资源支持。尽管政府的拨款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这些拨款毕竟是有限的。一旦高职院校能够打破传统的界限,与社会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它们就能够接触到几乎无限的外部资源,这些资源可以用于教育投入、科研创新、设备更新等多个方面。因此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既要注重节约成本,合理使用有限的内部资源,也要积极寻求资源的突破,通过合作、共享等方式,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不必追求拥有所有资源,而应该着眼于如何有效利用现有资源,通过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最终达到共同发展、共同受益的目标。

3.5 高职院校制定战略规划的方法

(1)战略研究

战略研究是制定战略规划的基础。高职院校需要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和内部分析,以了解当前的教育环境和行业趋势。这包括对教育政策、竞争对手、学生需求、社会需求等方面的研究。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全面了解,高职院校可以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为制定战略规划提供有利的依据。

(2)全员参与

战略规划是一个集体决策的过程,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参与。高职院校应该鼓励各个层级的员工提出建议和意见,以确保规划能够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需求和期望。通过全员参与,可以增强员工对规划的认同感和执行力,同时也有助于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机会。

(3)系统规划

在完成战略研究和全员参与之后,高职院校需要进行系统规划,将战略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这包括确定关键绩效指标(KPIs)、制定时间表和里程碑、分配资源等。系统规划还需要考虑风险管理,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建立基于国际视野的高等职业教育评价体系。

4 基于国际视野的高等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4.1 体系构建原则

(1)兼顾国际化的通用性和本土化的兼容性

在构建国际化的高等职业教育评价体系时,我们需要考虑各国之间的差异,如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评价体系的设计和实施。在考虑这些差异的同时,还需要在体系中充分考虑一些通用的核心指标,以确保评价体系的国际通用性。首先,确定“教学与课程”和“组织与管理”作为一级重要指标,以确保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以及组织结构和流程管理在教育质量保障中的重要性。而后,“理念与使命”和“政策与战略”这两个指标在本质上有着相似之处,都是指导教育机构运作的高层次原则和规划。因此为了简化指标体系并提高其可操作性,将这两个指标合并为一个更为综合的指标,命名为“理念与战略”。这一合并不仅减少了指标的数量,还使得评估过程更加集中和高效。再者,“教师构成、素质与流动”和“学生构成、素质与流动”这两个指标虽然涉及不同的群体,但都关乎人员的动态变化和质量提升。因此将这两个指标归为一个统一的类别,称为“人员流动”。这一归类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教育资源的流动性,以及教师和学生在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动态互动。

通过这样的整合和重组,旨在构建一个更为精炼和高效的指标体系,以体现国内对于教育顶层设计的重视,同时也强调了师生国际化的趋势。这种导向不仅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也为未来教育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依据。

(2)注重高等教育的发展性和激励性

在过去,国内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主要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并举的方式。这种双向互动的方式有助于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互补,推动国内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随着国内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我们逐渐意识到“走出去”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当前,国内高等职业教育尤其注重优秀教育成果和教育标准的输出。强调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传播中国的优秀教育成果,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技术和人力支持。这一转变意味着需要更加注重将自身的教育优势和经验分享给其他国家,以推动全球教育的共同发展。通过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传播中国的优秀教育成果,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还能够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技术和人力支持。这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也能够为当地国家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技术支持,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因此,注重高等教育的发展性和激励性,特别是在国际化方面,已经成为当前国内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方向。未来高职教育将继续积极推动“走出去”战略,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合作与交流,共同促进全球高等教育的繁荣与发展。

(3)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在国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评价体系往往以定性分析为主要手段,辅以定量分析。这种方法强调对教育国际化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归纳和描述,以获得一个全面的理解。相比之下,国内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体系则更多地依赖于定量分析,而定性分析则起到辅助作用。定量评价侧重于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通过对数字的精确计算来做出客观的判断。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明确的量化结果,便于进行比较和排名。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各有其优势。定性评价能够深入挖掘和理解复杂的教育现象,捕捉到数字背后的故事和意义。它通过观察、访谈和案例研究等方法,强调对教育国际化的多维度和深层次理解。而定量评价则以其数据为基础,提供了一种更为客观和标准化的评价方式,使得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和普遍性。

在确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评价指标时,必须考虑到影响大学国际化的各种因素的性质和特征。这意味着评价指标应当涵盖教育质量、学生和教师的国际流动性、国际合作与交流、国际声誉等多个方面。同时,为了确保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应当遵循“宁简勿繁”的原则,即在保证评价内容全面的同时,尽量简化评价过程,避免不必要的复杂性。通过抓住关键要素,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水平。这不仅有助于国内外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学习,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宝贵的信息,以便更好地推动和实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总之,一个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体系,应当结合定性与定量的方法,既注重数据的客观性,也强调对教育现象深度解读的重要性,从而为提升教育质量和国际化水平提供有力的支持。

4.2 评价指标的构建

为了确保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本研究采取了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来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权重的分配。这一方法能够系统地分析并量化决策者对于复杂问题的判断,从而为决策提供坚实的数学基础。在本次研究中,笔者邀请了包括高校领导、具有丰富国际视野的中层管理干部以及在高等教育领域具有深厚专业知识的专家们,共计15位权威人士。这些参与者基于他们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各项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深入比较和评估。

在收集到这些专家的评价后,对数据进行了严格的处理。首先,我们使用层次分析法中的特征向量法来计算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从而确定了它们的权重系数。这一过程涉及构建判断矩阵、计算权重向量、进行一致性检验等步骤,以确保结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在得出了各指标的权重系数之后,进一步地将这些系数按照百分制的标准进行了换算。这样做的目的是更加直观地反映出每个指标在整个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同时也便于后续的评价工作。最后,为了得到一个全面而准确的评价结果,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允许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特点和趋势进行描述和解释,而定量分析则通过数值和统计数据来支撑这些观点,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和有说服力,体系构建如图1所示。

5 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战略规划的制定和标准体系的构建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满足社会需求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性。它们是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这一工作,投入必要的资源和精力,确保高等职业教育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本文系2022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战略规划与标准”阶段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22JYTO1SH15。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