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受用终身。文章以问卷形式调查可能影响小学生阅读的系列硬性和软性因素。分析发现家庭藏书情况、阅读空间舒适性和家长对阅读的引导对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有较为重要的影响。调查结果对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具有一定的启发,本文也对如何建立良好的硬性和软性阅读环境给出了建议。
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PIRLS)认为:“阅读素养是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应该掌握的最重要的能力。”小学阶段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将直接影响其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和人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2019年11月6日安徒生奖获得者、当代著名作家曹文轩接受环球网记者专访时曾说,“中国孩子的阅读量还远远不够,离语文考试要求还很遥远,一是没有好的阅读习惯,二是没有好的阅读环境。”
如何让小学生多读书、爱读书,培养其高阅读素养,是众多家庭迫切关心的问题。本文对小学生的阅读素养进行了针对性问卷调查,分析了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对阅读素养的影响,希望对小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有所助益。
1 调查内容及数据分析
本文以广州市天河区三所小学一到六年级的小学生为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卷,内容涵盖可能影响小学生阅读的14个因素,包括阅读意愿、家庭阅读环境、阅读范围、家庭藏书、阅读难度、家长是否关注孩子阅读兴趣与需求、阅读时间、家长在家中阅读情况、家长阅读陪伴、班级读书角、学校公共读书空间、学校图书馆、小学生去图书馆、购书中心等公共阅读场所的频率、小学生参加读书会、图书交流活动的频率。本文以“问卷星”形式发放并回收问卷197份(小学生阅读情况调查:ID114718394)。
第一步,我们操作性地将语文成绩与小学生阅读素养挂钩,因为语文成绩的高低与阅读素养的高低密切相关。第二步,依据得分情况将小学生分为四组:绩优组(95~100分)86人;良好组(90~94分)76人;中等组(85~89分)22人;绩差组(84分以下)13人。第三步,对比分析绩优组与绩差组小学生的阅读情况,分析如下。
(1)绩优组中,65.95%的小学生非常喜欢阅读,优良组为25%,中等组为18.18%,而绩差组仅为14.29%。这组数据显示,阅读意愿是影响小学生语文成绩,甚至是阅读良好习惯的一个重要因素。
(2)家庭藏书较多、种类较为丰富,基本满足孩子阅读需求,绩优组为56.98%,良好组为42.11%,中等组为22.73%,绩差组为30.77%。这组数据显示,家庭藏书对语文成绩甚至是良好的阅读习惯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3)图1显示,绩优组中,54.65%的小学生选择难度比现有阅读理解水平稍高一点儿的书籍,良好组、中等组和绩差组中超过60%的小学生选择阅读与现有阅读理解水平相当或略低的书籍。这组数据显示,阅读难度略高于现有阅读水平的书籍,对提高阅读素养有正向促进作用。
(4)图2显示,家长有意识地关注孩子的阅读兴趣变化与阅读需求,动态引导阅读,及时增补阅读书籍,绩优组为37.21%,良好组为18.42%,中等组为13.64%,绩差组为7.69%,绩优组是绩差组的5倍左右。这组数据说明,家长的及时关注和有意识地引导对小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5)绩优组中每周阅读时间在4~7小时的小学生比例为41.86%,良好组为22.37%,中等组为27.27%,而绩差组仅为23.08%;同样地,每周阅读时间在2.5~4小时的,从绩优到绩差组的比例分别为43.02%、44.74%、36.36%和23.08%。这组数据说明,每周课外阅读时间的长短是阅读素养培养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6)图3显示,绩优组家长总是或经常在家看书及陪伴阅读的比例分别为54.65%和37.21%,良好组分别为42.10%和23.69%,中等组分别为40.91%和22.71%,绩差组分别为30.77%和15.38%。两项指标绩优组比绩差组均高出20多个百分点,这表明家长在家的阅读情况和陪伴阅读对小学生阅读素养有较大的影响。
(7)绩优、良好、中等和绩差组学生拥有的班级读书角适宜阅读且藏书能够满足阅读需求的比例分别为65.12%、60.53%、63.64%和38.46%;拥有的学校公共读书空间适宜阅读且藏书能够满足阅读需求的比例分别为76.74%、67.10%、72.73%和53.85%;拥有的学校图书馆适宜阅读且藏书能够满足阅读需求的比例分别为69.77%、59.21%、59.09%和46.15%。这三个指标中,绩优组稍高于绩差组,但与良好组以及中等组的差距并不大。
(8)校外公共场所阅读的频率,数据如下:小学生去校外图书馆、购书中心等公共阅读场所的频率每月大于等于一次的,绩优组为37.21%,良好组为32.89%,中等组为36.36%,绩差组为23.08%;小学生每月定期参加读书会等读书交流活动的比例绩优组为15.12%,良好组为10.53%,中等组为13.64%,绩差组为7.69%,调查显示小学生去校外公共场所阅读的频率和定期参加读书交流活动的频率对语文成绩和阅读素养有一定的影响。
2 阅读硬环境与软环境在小学生阅读素养培养中的重要性
由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阅读环境对小学生的语文成绩所反映的阅读素养的高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阅读的场所和我们阅读的乐趣、情绪、专心度有着极大关系。阅读乐趣取决于其场所,这和读什么书、心情、什么样的时间,以及有没有被打扰等因素有较大关系,上述各方面都与“阅读环境”有关。阅读环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效率。小学生思维活跃、潜力巨大,更容易利用身边的资源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营造一个有益的阅读环境,可以将小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吸引到图书上来,激发其阅读兴趣。以下分别从硬性与软性环境角度论述其在阅读素养培养中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
2.1 阅读硬环境
阅读硬环境主要指为阅读提供保障的基础条件、硬件设施和相关资源。
(1)家庭阅读硬环境。为孩子选择适合身高的桌椅和书柜,摆放间距不宜过于拥挤。有效利用自然光和灯光,避免光线过于刺眼。尽量避免周围环境出现过多的颜色冲撞和噪声,营造一个宽敞明亮、简洁舒适的阅读环境。书籍的摆放不必局限于书房或书架、床头、桌边、沙发、洗手间都可以摆放少量书籍。保证孩子只要想看书,随手就可以拿到书,尽量避免非阅读家具大量挤占阅读空间。
(2)学校阅读硬环境。小学生大多数时间都待在学校,班级与校园中开放阅读空间是课间和放学后的好去处。班级可以单独开辟一个空间作为读书角。班级读书角的书籍最好能不定期地更新(至少每个学期更新一次),也可根据老师的推荐,结合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爱好,采购或者更新书籍。
(3)社会阅读硬环境。近年来新华书店、购书中心、联合书店、图书馆、绘本馆、童书坊等都在进行重新设计和复合经营。传统书店将柜台式管理模式变成开放式超市选书模式,开辟阅读体验区,拓展服务,添加咖啡与茶元素,图书推荐、阅读沙龙、电台网媒互动,这些都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购书选择和更好的阅读体验,能够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利用这些资源,经常带孩子到这类场所,丰富其阅读面,增强阅读乐趣,潜移默化地提高阅读素养。
2.2 阅读软性环境
这类环境主要指支持阅读的思想观念、行为和制度。
(1)家庭阅读软环境。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引导小学生阅读在其阅读素养的提升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见图2)。引导小学生阅读,挑选适合的书籍是关键,这需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阅读水平等做出选择。家长可以着重考虑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选择经典名著,这些著作之所以经典也是因为经历了时间的检验和大众的评判。二是选择知名度高的作者。这尤其体现在翻译作品上,同一部外国名著,不同译者的译本质量上往往相差很大,好的译本在信、达、雅等方面都有保证。三是选择权威出版社的书籍,因为他们专业素质过硬,在专业标准方面有严格的流程和把关。四是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或者朋友。最核心的原则是书籍一定要适合自己的孩子。
(2)学校阅读软环境。班级读书角、学校阅读开放空间和学校图书馆等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水平和语言发展规律进行阅读分级,遵循循序渐进的阶梯式阅读。元代学者、教育家程端礼曾在《读书日程》一书中提出:8岁以前读《性理学训》,8岁入学后依次读《小学》《大学》《论语》等;15岁以后再读《四书集注》《通鉴》《楚辞》。时至今日这种“读书分年计划”也很有参考价值。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专家克拉申也强调,第二语言习得依赖于学习者得到的可理解输入。提出“i+1”原则,“i”指现有的已理解的知识,“1”指新语言形式或知识。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选择阅读难度比现有阅读理解水平稍高一点儿的书籍有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这说明克拉申的“i+1”原则在小学生母语阅读素养的提升中也同样适用。在班级读书角阅读环境进行分级,使阅读中有条理、有节奏和有计划地进行,有益于打好基础,提高效率。为小学生提供“i+1”阅读难度的书籍,更便于小学生消化理解阅读内容,拓展知识,提升阅读能力(见图1)。
(3)社会阅读软环境。近年来书店、图书馆举办的以阅读为主题的活动日益丰富,有图书推荐会、阅读沙龙、读书分享会、作家见面会、读书演讲比赛等。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利用这方面的资源,带领孩子参与社会上的读书活动,多和名师、大家接触,与更多人一起读书和交流,并参加形式多样的阅读交流活动,通过读书节汇报演出和语言艺术会演等形式展示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一起分享阅读的收获和喜悦。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应及时了解孩子的阅读进度、阅读障碍等,家长也可以与孩子的老师、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朋友相互交流,解决孩子阅读中遇到的困难。
3 阅读素养的培养策略
3.1 制定阅读计划,培养阅读习惯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每周的课外阅读时间也是培养阅读素养的一个潜在重要因素(图3)。阅读素养的培养,需要以大量的阅读实践为基础,在大量输入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近代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在《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儿童最初自我中心状态可以根据学校气氛或家庭气氛即成人的行动而缩减或发展。”由此可见,在孩子早期阅读习惯的培养中,父母及周围环境中的成人对其影响非常大。在家庭中,父母先以身作则养成阅读的习惯,每天可以固定一个时间段,关闭电视,放下手机,专注地读一本书。也可以在家庭聊天中,有意地穿插某本书的情节或者针对书中某个观点与孩子进行讨论。将日常生活与读书联系起来,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阅读习惯的早期建立可以从家长陪伴阅读开始,从家长为孩子读书开始,再转换角色,变成孩子为家长读书,然后家长和孩子互动模仿书中的情节,最后家长和孩子针对书中的故事或情节展开联想与讨论。养成天天阅读,时时阅读,一日不可无书的阅读习惯。可以制定灵活的激励方案,当孩子完成一个阶段性的阅读目标,给予相应的鼓励、肯定与表扬。
3.2 享受阅读过程
在坚持阅读的基础上让孩子享受阅读的过程,享受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增长见闻等阅读乐趣。广泛阅读,通过大量泛读和积累,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为孩子制订“i+1”式的阅读培养计划,提升孩子阅读能力。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轻易打断孩子看书的过程,让孩子享受这种无外界干扰的全身心沉浸式阅读状态,这是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有效策略,也是提升孩子阅读效率的自然方式。多带孩子去图书馆、购书中心、各种门类的书店,给孩子提供更多更丰富的选择,不要因为家长的喜恶而干涉孩子的选书,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3.3 有意识地培养阅读综合能力
引导孩子注意书中细节、情境、感受等方面的描写,帮助孩子在脑中形成画面,构建感官图像。让孩子通过阅读,体验书中人物的生活,感受书中人物的经历,丰富孩子的阅历,形成孩子自己可以运用的背景知识。引导孩子学习提问的技巧,让孩子能够针对书中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提问,带着问题或者观点去阅读,达到拓展知识和答疑解惑的目的。让孩子学会在阅读中思考,一边阅读一边找答案,读完以后思索回味,探寻其中深意。启发孩子根据书中的描写像侦探一样去预测和推断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筛选和整合重要信息,提炼核心要素。在阅读和理解文章的过程中,将事件进行分类、排序、整理上下级、前后和因果关系,形成逻辑思维。
4 结论与展望
本问卷涉及的阅读对象仍以传统纸媒(图书)为主,调查结果显示了阅读环境对小学生阅读素养提高的重要性,基本符合本文预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小学生们获得知识与资讯的途径也变得越来越多,电脑、电视、手机等如影随形,所提供的资讯也非常多元,包括视频、语音等,功能与配置也越来越智能化,这给新时代小学生的阅读方式与阅读成效的评估带来了挑战,这是我们今后将继续研究的课题。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